第24章 應對(1)
字數:7058 加入書籤
問完了淮東邊事,趙竑又回到了西北邊陲上,那才是他一直揪心的地方。
“諸卿,蜀口邊塞如何?”
南宋三大戰區,蜀口、京湖、淮東。京湖完全與金國隔淮水相望,金人新皇完顏守緒登基,宋金相安無事。淮東與山東臨近,李全部盤踞,烏煙瘴氣,亂糟糟一團,隻能算是花錢買太平。
唯獨蜀口,屬於川北盡頭,和金國接壤。六七年的宋金戰爭打下來,蜀口關塞被金軍破壞殆盡,防禦形同虛設。
按照曆史的走向,蒙古大軍南下,蜀口慘遭荼毒,隻在兩年左右時間。這才是讓趙竑心急如焚的原因。
再不布局,到時候就隻能挨打了。
“陛下,蜀口邊塞千瘡百孔,要想修葺,恐怕得數年的功夫。”
果然,宣繒滿麵愁容,澀聲上奏。
數年功夫?
趙竑輕輕搖了搖頭。
數年修葺,時間上恐怕是等不及了。
“陛下,這是大理寺那邊處置的史彌遠一黨的官員名單,都是罪證確鑿,法網難逃。請陛下審閱。”
薛極拿著奏折,顫顫巍巍遞了上來。
趙竑接過董宋臣傳過來的奏折,仔細看了起來。
“梁成大,構陷大臣,巧取豪奪,冒領搶占他人房產……奪去一切官職品級,下獄流放潮州……”
“王愈,風聞構陷,戕害無辜……奪去一切官職,下獄流放瑞州。”
“盛章,侵奪聚斂,不知守紀,領袖庶頑,懷諼迷國,排斥諸賢殆盡,奪官下獄,流放瓊州。”
趙竑一一看下來,這上麵幾乎都是史彌遠一黨,罪大惡極之人。
“趙汝述呢?怎麽沒有看到他的名字?”
趙竑忽然想起了宗室那個奸臣趙汝述,此君的醜惡嘴臉,居然高居刑部侍郎之職。這不是貽笑天下嗎?
身為大宋宗室,自甘墮落,跟著史彌遠陷害忠良,興風作浪。這樣的人,有何臉麵活在世上?
“陛下,趙汝述已經上疏,願告老還鄉,頤養天年。”
薛極滿臉賠笑,小心翼翼說道。
“便宜了這老小子!口蜜腹劍,陽奉陰違,一肚子壞水。這種人身居高位,乃是我大宋朝廷的恥辱!給朕查,好好查查。若是此賊有作奸犯科之事,依律嚴懲!”
趙竑黑著臉訓斥,把薛極遞上來的奏折憤憤扔到了桌上。
“臣遵旨!”
薛極幾人麵麵相覷,尷尬領旨。
趙竑這話,怎麽聽起來,都好像是在罵他們幾個。
“薛相,奏折上所提到的這些人,就以你們幾個執政大臣的意思辦吧。秉公辦理,不要株連無辜。”
趙竑坐下,猛灌了幾大口茶,胸口的悶氣才慢慢消除了開來。
“陛下,史彌遠的宗族,包括其妻妾子女,其弟史彌堅,其侄史嵩之、史岩之等數十餘人,另有鄭清之、餘天賜、程泌等家小數十人,於和寧門外叩謝陛下寬宥之恩。”
薛極又小心翼翼上奏。
史彌遠謀逆,史家隻抓了史彌遠和參與此事的二子史宅之,抄沒家產,就連史彌遠的妻子潘氏,也隻是剝奪誥身,一家人貶斥為平民,並沒有問罪。
趙竑此舉,已經是皇恩浩蕩,不要說株連九族,連妻妾都沒有禍及。
當然,這也是因為史家其他人確實不知情,要不然,大理寺那些痛恨史彌遠的辦案官員,也不會手下留情。
“陛下,史彌遠之弟,福建路轉運使史彌堅上奏,其年老體衰,不能盡於王事,願乞骸骨歸鄉,其意已決。請陛下恩準。”
宣繒把史彌堅的奏疏呈上,趙竑看了看,輕輕點了點頭。
“讓史彌堅體體麵麵致仕吧。史家的旁支子弟,都安安心心做官。至於謝恩,朕就不去了,省得尷尬。薛卿和真卿代朕前去,讓他們好自為之,也好好生活吧。”
雖然史彌遠是謀逆大罪,罪不容赦,但畢竟自己要殺別人的丈夫父親兄弟,難道還要指望別人感恩戴德嗎?
話說回來,錦衣玉食、養尊處優了一輩子,猛然淨身出戶,一無所有,對於史家這些妻妾紈絝,恐怕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史彌遠這狗賊,天大的福氣!要不是陛下體恤天下民生,他史家早已是人頭滾滾了!”
真德秀恨恨發作了出來,為趙竑抱不平。
矯詔廢黜當日,趙竑可是在拿命在搏啊!
“陛下天恩,史家人等必會感恩戴德!”
薛極滿臉賠笑,感慨了出來。
“陛下身為大宋儲君,登位之艱難,曆朝罕見。所幸陛下吉人天相,得以逢凶化吉,大宋國祚綿延。”
宣繒也是搖頭恭維,不知是真是假。
“前途未卜,隻能是玩命呢!”
想起當日自己竟然身上帶著震天雷準備玩命,趙竑不由得暗暗搖頭。
當時的情形下,他這個有名無實的太子,有得選擇嗎?
“陛下,太學生們聯名上奏,要求格殺趙貴誠,罷黜史家大小官員。”
薛極把另外一份奏疏呈了上來。
趙竑看也不看,把奏疏放在了桌上。
“告訴太學生們,要明事理、辯是非。史彌遠篡廢作亂,和史家人沒有幹係。趙貴誠雖然有罪,但他還年輕,又是沂王嗣子,朕要殺了他,讓沂王妃傷心,此為不孝。真卿,你回頭去太學院,和太學生們好好講講。”
真德秀去太學院,總比薛極這些史彌遠的“黨羽”去強的多。
宮變次日,趙貴誠就去了封地。沂王妃俞氏眼淚汪汪,很是不舍。不過聽說趙貴誠說走就走,連一顆眼淚也沒有。
“這個無情無義的大頭鬼,狼心狗肺!”
趙竑恨恨一句,岔開了話題,回到了另一件政事上來。
“關於嶽飛的奏疏,是怎麽回事?”
為嶽武穆翻案,一直是他的一個心願。
薛極早有準備,趕緊拿出了奏疏。
“陛下,近日奉議郎、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嶽珂搜集其祖父嶽飛遺文,上疏為其祖父辯護。不知陛下打算如何處置此事?”
以趙竑對嶽飛的推崇備至,恐怕要再度為嶽飛翻案正名,其子孫也會蔭封提拔。
“諸卿,想起當年風波亭之事,一代英雄,竟遭此千古奇冤,朕常心有戚戚,不能入寢。”
趙竑看著眾臣,輕聲問道:
“你們認為,嶽父是英雄嗎?”
大臣們麵麵相覷,薛極首先開口。
“陛下,嶽父為國為民,舍身忘死,是為大英雄!”
“嶽飛舍身為國,天日昭昭,是為大宋的英雄。臣附議薛相!”
“臣附議薛相!”
幾個參政大臣,先後說了出來。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有了英雄卻不懂得愛戴和敬仰的民族,是無可救藥的!”
趙竑眼神迷惘,話語裏說不出的蕭瑟。
南宋,不就是不懂得愛戴和敬仰英雄,最終滅亡的嗎。
“擬詔,追複故太師、武勝、定節度使、鄂王嶽飛原官,改諡武穆。追奪奸臣秦檜申王爵位及忠獻諡號,改諡謬醜。追複故太師、平章軍國事韓侂胄原官,諡忠謬。”
當年開禧北伐失利,在金國示意下,韓侂胄被楊皇後和史彌遠設計劫持至玉津園殺死,函首送到金國,兩國達成嘉定和議,卒年&nbp;歲。
趙竑此舉,顯然是要為嶽飛、韓侂胄翻案,把秦檜重新打入奸臣一列,遺臭萬年了。
“諸卿,朕欲擢升嶽飛之孫嶽珂為淮東總領,諸卿以為如何?”
提拔一下嶽武穆的後人,似乎無可厚非。
“陛下,嶽珂為官苛刻,百姓苦其久矣。不宜擢升,陛下明鑒!”
薛極和胡榘都是無言,真德秀黑著臉立刻上奏。
“陛下,真公所言極是。嶽珂不可驟然提升,否則對朝廷無益,恐怕也會有損陛下的顏麵。”
宣繒緊跟著奏道。
“原來是這樣!”
趙竑點了點頭,臉色一板。
“那就下一道旨意,把朕的話帶給嶽珂,讓他好自為官,好自為之,不要丟了他祖輩的臉麵。否則,朕必嚴懲!”
“陛下聖明!”
幾名執政一起領旨,都是放下心來。
看來,新皇並不是怎樣獨斷專行。不該霸道的地方,總能克製。
“史彌遠、鄭清之、餘天賜等人,現在牢裏怎麽樣了?”
不自覺提到了這個膽大妄為的家夥身上。
自從史彌遠倒台,參他的折子滿天飛,許多原來的親近之人也都與史彌遠劃清界限,爭相彈劾。更不用說被史彌遠迫害的那些官員和親朋好友了。
牆倒眾人推,這倒符合國人一貫的作風。
“回陛下,史彌遠和兒子、餘天賜、鄭清之父子等人,還關在天牢裏麵。隨時可以開刀問斬,明正典刑。”
薛極小心翼翼回道。
篡立之罪,諸罪之首。史彌遠等參與廢黜者無一能被原宥,這也是朝野沒有一人敢為史彌遠求情的原因。
“朕是問,史彌遠他們有沒有喊冤叫屈?”
趙竑其實就是很有興趣,倔強霸道的史彌遠,到底服不服。
“陛下,鄭清之父子和餘天賜幾人,整日裏以淚洗麵,請求陛下寬恕。鄭清之後悔把兒子牽扯了進來,餘天賜叩謝陛下不牽連其家人。程泌天天大罵史彌遠,說自己是被史彌遠蠱惑。”
說到這裏,薛極停頓了一下,看到趙竑眉頭一皺,趕緊繼續說了下去。
“至於史彌遠,一言不發,像沒有發生過什麽事一樣,誰也不知道,他心裏是怎麽想的。”
“這老小子,肯定是不服氣啊!”
趙竑搖搖頭,感慨地一句。
薛極暗暗搖頭。朝野上下,彈劾史彌遠等人者山呼海嘯,皇帝深思熟慮,寬大為懷,並不是嗜殺任性之人。
“陛下,揚州知州趙範及其弟趙葵上奏,請求赦免鄭清之父子。”
薛極繼續輕聲奏道。
鄭清之是沂王嗣子趙貴誠的老師,也是史彌遠的左膀右臂,更是當今大儒。揚州知州趙範及其弟趙葵,曾經都是鄭清之的學生。
學生為老師求情,天經地義。
“嘩眾取寵,真當國法律規為兒戲,真以為朕可欺嗎?”
趙竑看著二人的奏折,眉頭一皺。
篡立大罪,竟然敢為犯人求情赦免,當真是膽大包天。
師生小義,大於君臣之義,國家大義。他們眼裏,還有他這個天子嗎?還有大宋律法嗎?
誰給他們的勇氣?
“陛下,趙葵麾下的五千天雄軍,都是驍勇善戰之士。不宜懲罰趙氏兄弟過甚,以免引起軍心動蕩。”
兵部尚書宣繒上奏,又是滿臉的愁容。
“天雄軍是他趙氏兄弟的,還是我大宋朝廷的?”
趙竑臉色難看,手中的奏折狠狠摔在了桌上。
將士不尊朝廷而尊主將,這還是朝廷的邊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