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怪狀

字數:4929   加入書籤

A+A-


    拙政園中,趙竑在房間裏來回踱步,自己也覺得振奮。
    金陵講武堂第一期,竟然囊括了如此多的南宋名將,讓他振奮,也是擔心。
    孟珙、餘玠、曹友聞、呂文德等等……
    第一期的講武堂,不會將大宋精英一網打盡吧?
    “校長,魏副校長氣急敗壞,好像是找他的女兒魏思思去了!”
    田義進來稟報,小心翼翼。
    “兒大不由爹。我看他那個女兒個性驕縱,滿臉的叛逆,魏副校長恐怕會無功而返。”
    趙竑哈哈笑了起來。
    魏了翁最多責備幾句,他還能讓魏思思退學不成?雖然是金陵講武堂副校長,他也沒有這樣大的權力。
    魏思思是大宋朝廷的軍人,無緣無故被踢出講武堂,沒有人敢這樣,即便是他也不敢如此輕率。
    “陛下,魏副校長的女公子,其實人挺不錯的。我在玉津園練兵的時候,她就經常過來觀看,跟著一起操練,沒什麽壞心眼。”
    田義滿臉賠笑說道。
    “哦,還有這事?”
    趙竑看田義眼神閃爍,扭扭捏捏,似乎明白了幾分。
    “看起來,你們是郎情妾意。你們是不是已經私定終身了?”
    “哪有!隻不過相處的還不錯。”
    田義臉上一紅,趕緊爭辯了起來。
    事實上,他和魏思思處的不錯,但也沒有到私定終身的地步。
    “欲蓋彌彰。”
    趙竑說完,忍不住笑了起來。
    “要是你們處的不錯,我可以代你去向魏副校長提親。你現在是軍器所提舉,金陵講武堂火器總教官,門當戶對,魏副校長應該不會拒絕。”
    不用問,這小子是墜入情網了。在這個時代,以他二十一歲的年齡,也應該脫單了。
    “再看吧。相處一段時間再說。”
    果然,田義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透露了自己的心聲。
    “田義,我要叮囑你一下。你現在是金陵講武堂的教官,還兼顧著火藥廠的事情,千萬不能因私廢公,更不能搞什麽珠胎暗結。國家麵前,是沒有私人的!”
    趙竑鄭重叮囑起了田義。
    就是想完婚,最少也要等一年以後。雖說孤男寡女,,他可不希望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在講武堂出現。
    要真是那樣,金陵講武堂,可就成了天下人口中的笑柄
    “陛下放心,我自然懂得!”
    田義趕緊發誓,賠著尬笑。
    事實上,相處久了,他忌諱於魏思思的驕縱和霸道,也讓他覺得有些猶豫,要不要和魏思思繼續處下去。
    “校長,這一期的學員不錯,孟珙、向士璧、曹世雄、江萬載、曹友聞等人,許多人都是文武雙全。但是這些人之中,許多人都是權貴子弟,一旦施行新政,別的不說,光是一個經界法,恐怕就會讓他們不安。”
    李唐在一旁補充道,黑臉上眉頭緊皺。
    經界法一旦實施,大宋豪門貴族首當其衝會牽扯其中。到時候這些在講武堂的權貴子弟,會不會人心惶惶。
    “年輕人,如果不是熱血愛國,不能憂國憂民,那麽他們也就不配來金陵講武堂。”
    趙竑搖搖頭,正色一句。
    覺醒的年輕人,往往從家庭富裕的年輕人身上開始,近代中國年輕人的覺醒就是明證。所謂“倉廩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富貴人家的孩子受的教育要多,眼界也要開闊許多,由他們先一步開始覺醒,這是必然。
    通過持續的教育和報紙上宣傳,讓越來越多的底層年輕人覺醒,這會是將來的大勢所趨,需要時間。
    “講武堂增設曆史課目和地理課目,也是為了宣揚愛國主義和增強民族自豪感。以中華五千年之文明,若是不能讓學員們愛國愛民,那真是無可救藥了。”
    這些青年才俊,都是民族的棟梁,他們已經被曾經的曆史所證明,現在就讓他再好好地培養一下,更好地為國家中興出力。
    說話間,魏了翁臉色陰沉,氣呼呼進來,向趙竑奏報。
    “陛下……不,校長,真的要招收女子進講武堂嗎?”
    看樣子,這位魏副校長,純正的南宋士大夫,很反對女子進講武堂。
    “為什麽不?你是想讓她們在家裏無事生非,還是自有主見,獨立自信?”
    趙竑微微一笑,火上澆油。
    “魏副校長,不怕告訴你,明日我就要在報紙上大肆宣揚,不愛紅裝愛武裝,鼓勵女子上學、為國效力。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今有講武堂女子入學,報效國家。這是曆史的進步,也是國家的進步。”
    男女平等先不說,女子進入社會,融入社會工作和活動,便是一個時代進步的標誌。
    如果能出現幾個南宋版的“競雄女俠”,那就更好。
    “魏副校長,關於令千金,我有一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竑看了一眼田義,輕聲問道。
    “校長,有話直說無妨。”
    魏了翁一頭霧水。校長不會是看上了自己的女兒,要強納入後宮吧?
    “陛下……校長,臣先行告退!”
    不等趙竑開口,田義逃跑似地,匆匆離開了房間。
    “魏副校長,從古到今,女子都是男人的附庸,難有獨立之事。如今令千金踏出了第一步,作為一個父親,你就成全她吧。”
    田義逃離,趙竑向魏了翁輕聲說道。
    “陛下,小女之事,還望你高抬貴手,放她回去吧!”
    趙竑和顏悅色,魏了翁又懇求起趙竑來。
    “胡鬧!朝廷法令,怎麽可以朝令夕改?你當講武堂是你魏府的後花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嗎?”
    趙竑眉頭一皺,當即翻臉。
    “魏副校長,兒大不由爹。令千金來講武堂,總比混吃等死強吧。作為父親,作為朝廷重臣、金陵講武堂的副校長,你要理解她、關懷她、包容她,而不是一味地想著自己的麵子。你的麵子,比你女兒的快樂還重要嗎?比朝廷的千秋大計重要嗎?”
    這要是放在後世,弄不好就是性別歧視,極有可能被網暴。
    “臣遵旨!”
    魏了翁無奈,隻有領旨稱是。
    總不能為了女兒退學,和皇帝鬧得不可開交,金陵講武堂還怎麽辦下去?
    “魏副校長,你是理學大家,但我不希望是程朱理學大家。說句不客氣的話,關於孔孟之道,你還不如朕這個半吊子參悟的透徹。”
    魏了翁老臉一紅,連連點頭稱是。
    皇帝自信開明,文章海內大家,下意識地,他覺得在有些方麵,他真是自愧不如。
    話說回來,在金陵講武堂好好錘煉一下,讓兒女們吃吃苦,改掉他們身上的大小毛病,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陛下,有一些講武堂的學員,拿著朝中大臣的名刺,在外麵求見。”
    董宋臣進來稟奏,趙竑不由得一怔。他接過名刺翻看了幾眼,冷冷一笑。
    “他們恐怕還有禮品吧?”
    來的都是朝廷勳貴子弟,其意不言自明,這是走後門來了。
    “回陛下,學員們身上鼓鼓囊囊,估計帶有禮品。”
    董宋臣不敢隱瞞,如實上奏。
    “把名刺還回去,讓他們趕緊回去!再敢這樣,就請他們離開金陵講武堂。”
    趙竑麵色平靜,心頭卻是惱怒至極。
    走後門都走到了堂堂的金陵講武堂,送禮送到自己這個大宋天子手裏,這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狀”嗎?
    真是踏馬的豈有此理!
    “士”與“仕”,治國安民與升官發財,涇渭分明,可惜後者太多,私心太重。
    可見,大宋士風之萎靡,吏治之敗壞,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