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憂患

字數:7388   加入書籤

A+A-




    四川、利州西路,陽平關,嘉陵江畔。

    陽平關南倚雞公山,北瀕嘉陵江,地勢極為險要。南可入川,北通利州西路治所沔州,西至隴南,東達漢中興元府。遠在三國時期,即為軍事重鎮。

    四月的天氣,已經有些炎熱,平時寂靜的驛道,忽然變的熱鬧。

    數百身形矯健的騎士縱馬,沿著驛道向前。他們甲胄貫身,戰馬馬具齊全,騎士們龍精虎猛,人人馬掛長弓,箭囊滿滿,精氣神十足。

    “汪文,你堂堂的兩榜進士,怎麽會想到去講武堂?還跑到這西北邊塞來?”

    騎士人群中,許勝打馬而行,向旁邊的黑臉大個騎士說笑。

    大宋以文製武,讀書人地位超然。但自從皇帝創辦了金陵講武堂,又在各路推行新政,好像一切都不同了。

    “什麽兩榜進士,不過是虛名而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這就是我去金陵講武堂,毛遂自薦來這裏的原因。”

    汪文,特立獨行的神力進士,去了金陵講武堂,又成了此次到西北邊陲上任的官員。

    什麽官職,皇帝並沒有言明。不過,皇帝帶他同行,至少得給他一個小小的縣令或者知縣吧。

    汪文的心裏,油然地一陣小得意和期盼。

    “毛遂自薦,還不是為了建功立業,裝什麽裝?聽說你殿試時,文章惹惱了官家。你到底寫了什麽,讓官家發怒?”

    想起汪文的逸聞,許勝好奇地問了起來。

    “我呢,隻是想嘩眾取寵,讓皇帝注意到我。其實史彌遠弄權,皇帝跟傀儡一樣,我怎麽會讓相權獨大,讓我大宋陽氣不足,皇帝生不出兒子。”

    汪文有些尷尬,小聲說道,他緊張地看了看周圍,注意到隻有他和許勝並轡而行,這才放下心來。

    “陽氣不足!罵人不帶髒字,讀書人,果然不一樣!你就不怕得罪先帝,得罪了當今太後?”

    許勝詫異地一笑,豎起了大拇指。

    這家夥雖然進了講武堂,但還是實打實的讀書人,肚子裏的花花腸子不少。

    “有沒有嚇的你褲襠開裂?先帝雖然一無是處,但他最大的功勞,就是立了當今天子為太子,還立了遺詔讓皇帝繼承大統。就這一點,他就可以名垂青史,含笑九泉了!”

    汪文嘿嘿一笑,不知是貶低還是讚揚。

    在金陵講武堂和趙竑身邊呆久了,他也是近墨者黑,帶上了許多趙竑的口頭禪,比如“褲襠開裂”、“我去”、“涼拌”等。

    “你總算說了句大實話。不過,上了金陵講武堂,皇帝的葷段子,你也學會了!”

    許勝莞爾一笑。其實他自己何嚐不是,比汪文中毒更深。

    “這一次陛下禦駕親征,率七萬大軍出征,這是要有大動作了嗎?”

    汪文輕聲問了出來。

    趙竑此次入川,成都調兵四萬,利州大營三萬,全都是編練後的精銳,其勢洶洶。不知道趙竑率這麽多大軍出蜀,到底是什麽打算?

    總不會沒事帶兵武裝遊行,向敵方秀秀肌肉吧?

    “我隻知道,陛下這次出征,好像是奔著韃靼大軍來的。聽陛下私下說,好像要打通與西夏的通道。”

    許勝左顧右盼輕聲細語,汪文大吃了一驚。

    打通西夏通道,皇帝這是要和蒙古大軍正麵開戰了嗎?

    誰都知道皇帝在蜀口布防重兵,以防外敵入侵。可是和蒙古大軍直接開戰,而且要打通去西夏的要道,這也太瘋狂了些。

    那可是縱橫天下,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啊!

    “陛下此舉,可謂是嚇破了我的狗膽,褲襠開裂啊!”

    汪文震驚之餘,搖頭歎了出來。

    七萬大軍,再加上蜀口兩路,恐怕有十萬之眾。

    這可真是嚇破了他的狗膽!

    “百無一用是書生!連你都被嚇成這個樣子,可見那些讀書人和士大夫呢!”

    許勝冷冷一笑,緩緩打馬,一聲趙竑式的歎息。

    “怎麽做點事情,就這麽難啊!”

    皇帝禦駕親征來蜀口,朝野上下陽奉陰違,紛紛作妖。要不是皇帝乾坤獨斷,恐怕現在還沒有成行。

    “許勝,陛下帶這些太學生,還有金陵講武堂的畢業生,也是為了蜀口的戰事?”

    汪文忍不住好奇,繼續低聲問道。

    許勝是趙竑的貼身侍衛,知道的肯定比自己要多許多。

    “太學生這些攪屎棍,抗議陛下對蒙古用兵,陛下不得已才帶上他們,也是為了讓他們心服口服。至於金陵講武堂的這些畢業生,那是皇帝的心肝寶貝,自然是要放到軍中,委以重任。”

    許勝的話,讓汪文輕輕點了點頭。

    皇帝要來西北邊陲,朝中大臣紛紛阻攔。如今西夏和大蒙古國打的如火如荼,沒有人願意看到大宋攪進這個漩渦。

    “許將軍,皇帝有沒有說,要給我一個什麽官職?”

    汪文的話題,兜兜轉轉,終於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忍不住了吧,汪兄。”

    許勝哈哈一笑,給汪文寬心。

    “君心難測。陛下的心思,誰能猜透?以我看來,陛下至少也會給你一個知縣相公的官職當當。你就等著走馬上任吧!”

    許勝話音剛落,前方遊騎匆匆打馬過來,上前稟報。

    “許將軍,前麵有很多百姓,好像發生了什麽變故!”

    “走,過去看看!”

    許勝一驚,催馬帶著眾衛士向前。

    這裏還不到大安軍,距離沔州還有三四十裏。難道說,真的發生了什麽事情。

    知縣!

    汪文心頭一震,趕緊摘下了硬弓,打馬跟上。

    果然,僅僅走了不到裏許,驛道上許多宋人百姓拖家帶口,行色匆匆,人人臉色驚惶,由北向南而來。

    “老丈,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許勝下馬,攔住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

    “你們是官軍嗎?前麵有許多韃靼騎兵,正在燒殺搶掠,圍攻大安軍。你們快去看看!”

    老者的話,讓許勝精神一振。

    “老丈,韃靼騎兵有多少人?”

    “大概有上千人吧,反正不少。你們可要當心!”

    老者說完,匆匆向南,匯入了逃離的人群。

    “看來這老頭,對我大宋邊軍沒什麽信心啊!”

    汪文看著老頭等人驚慌逃去的背影,幽幽一句。

    “豈止是老丈一人,所有逃亡的百姓,對咱們都沒有信心。”

    許勝摘下了角弓,打馬向前。

    “李大,你去向陛下稟報,咱們前去看看!”

    “許勝,韃靼騎兵好幾百人,咱們隻有百人。是不是等大軍上來?”

    汪文畢竟是讀書人出身,還是有些擔心。

    “汪文,你這個金陵講武堂的進士,不會怕了吧?就你這樣,還想金戈鐵馬,沙場點兵,你還是算了吧!”

    許勝拍了拍腰間的震天雷,眉毛一揚,一臉的傲氣。

    “韃靼騎兵有弓箭,我們也有,我們還有震天雷和火炮。再說了,我們回去稟報皇帝,一問三不知,這不是開玩笑嗎?”

    “好吧。聽你的。不過韃靼大軍人多勢眾,還是要謹慎一點,我是在提醒你。”

    汪文臉上一紅,嘴上還在逞強。

    “放心吧!見機行事!”

    許勝抖擻精神,催馬向前。

    汪文搖搖頭,率領衛士們緊緊跟上。

    驛道上,萬軍簇擁,趙竑打馬向前,四川製置使崔與之和四川總領範鍾緊緊跟隨。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可惜兵患連連,不得安生啊!”

    範鍾看著沿途的景色,不由感歎了起來。

    江山如畫,偏有外敵入侵,著實讓人遺憾。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穀忘反。”

    崔與之接著範鍾的話說道,很是有些感慨。

    可惜,蒙古大軍正在蜀口燒殺搶掠,還遠遠不是馬放南山的時候。

    “崔相公,聽說朝中大臣都是掣肘陛下來蜀口,何其頑固蠢笨!”

    範鍾黑著臉,目光看了看前麵趙竑的背影。

    蒙古大軍已經打到了大門口,朝中那些士大夫還在左顧右盼。真不知道,他們腦袋裏在想些什麽。

    “若不是陛下兩年前就在四川布局,此刻蜀口已經是千瘡百孔,百姓死傷無數。即便如此,我大宋還是免不了一場戰事。”

    崔與之悠悠歎道,心中暗暗驚佩。

    趙竑仿佛是未卜先知,兩年前竟能預料到蒙軍會來侵入宋境,而且提前布局。

    “崔相公,利州西路那裏,能撐得住嗎?”

    範鍾畢竟沒有邊事經驗,對邊塞戰事憂心忡忡。m.y.

    距離蒙古大軍攻打沔州城,沔州軍情到達,已經過去足足半月有餘。也不知道,利州西路的戰事進展到底如何。

    “範相公,稍安勿躁。利州兩路的城牆都加固加高過,又有火器幫著守城,蒙軍應該不會輕易就攻下。前方沒有戰事稟報,就表明沔州無憂。”

    崔與之的話,讓範鍾心安了幾分。

    “崔相公,那也不一定。蒙古騎兵來去如風,且又喜歡迂回戰術。萬一他們繞到了沔州城後,阻斷了軍情稟報,也不是不可能。”

    隨行的兵部尚書宣繒,忽然加了進來。

    “宣相公,若有蒙古騎兵迂回,總會有難民吧。你就放心吧。”

    崔與之捋著胡須,麵帶微笑,輕聲說道。

    這位剛愎的兵部尚書,對《韃靼策》如此了解,看來沒少研習。

    崔與之話音剛落,前方幾名精騎匆匆趕回,正在向趙竑稟報。

    “陛下,前方十餘裏大安軍遇到上千韃靼大軍,正在攻打大安軍!”

    “再探!”

    趙竑麵不改色,吩咐下去。

    斥候的稟報聽在耳中,崔與之臉上的笑容立刻消失。

    大安軍在利州西路背後百裏,韃靼大軍,怎麽都跑到這裏來了?

    “崔相公,韃靼大軍跑到了大安軍,沔州城恐怕是凶多吉少!”

    宣繒哪裏還有心情嘲諷崔與之,黑下了臉來,心頭沉甸甸。

    “那也未必!”

    崔與之很快恢複了鎮定。

    “韃靼大軍善於迂回,不見得能攻破沔州城。再說了,即便是攻破沔州城,我利州兩路處處都是重鎮。韃靼大軍想要攻城拔寨,他有多少戰兵可以命填?”

    崔與之舉重若輕,範鍾和宣繒卻是麵色凝重,幾人不再言語,紛紛催馬向前。

    蒙古大軍兵臨大安軍,這一場惡戰,已經超出預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