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紅顏不薄命

字數:3414   加入書籤

A+A-


    這日,張澤路過有間客棧,透過馬車掀開的簾子遠遠觀望了許久。
    高月會在這裏嗎?如果恢複了記憶,有可能吧!但是,再一次見到自己,她肯定會翻臉的吧!
    其實以張澤現在的權勢手段,想要強行找到高月,將她帶回府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一個能夠日日夜夜同床共枕的人,哪裏是能夠強行得來的?就算真的得來了,張澤自己也放不下心,睡覺都不安心。
    這麽些日子朝夕相處,多多少少,張澤也對於高月有了那麽一丟丟感情,雖然距離愛情很遠。但多多少少,對於高月,張大人還是有那麽一些愧疚之心的。
    遠遠地看了不遠處的客棧幾眼,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
    這麽長時間日日夜夜相處,都沒能按照計劃中那般真的留下子嗣,看來真的是無緣了!
    …………
    沒有了高月,張府還是原來的張府,沒有什麽變化,甚至“夫人”人數都沒變。
    “夫君,你回來了。”
    李氏已經換下了昨日繁瑣的禮服,換上簡單的家常衣裙,淺笑嫣然,顯得幹淨而清純,舉止得體,落落大方。
    張澤也是笑了笑走來,關切問道:“待的還習慣吧?有沒有奴仆不聽話的?”
    “沒有,都很好。”李氏連聲笑著回答。
    張澤與她走回後院,邊走邊說著一些話,行進間李氏的身形一直落後張澤半步,從不逾越。
    作為妻子,李氏做的確實是無可挑剔,府中上下都被打理的井井有條。
    讓張澤每每有如沐春風之感,而且李氏的談吐也是不凡,大到朝廷政事,小到人情往來,這些,她都能插上一些話。
    應該說,不愧是丞相千金,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府上那些曾經也是出身六國望族的美人不同,在很小的時候,她們的國就亡了,自然不可能像李氏這樣,接受到完整的貴族教育。
    在這樣的日子中,沒過幾天,張澤就漸漸習慣了高月已經離開的事實。進而接受了現在的日夜相處的夫人。
    雖然很多時候也會留宿到其他美人房中,不過至少有一一半時間,張澤都會留宿在李氏的房裏。
    不止是和李氏相處,讓他覺得很舒服,還是因為李斯的原因,李氏不僅代表的是她一人,還代表著李家,代表著大秦丞相。
    不然怎麽說娘家是婦人的底氣呢?
    但就算張澤這般偏袒,府中又有一位美人懷上他的子嗣,而李氏還是沒有動靜。
    張澤按照慣例又抬為了妾室,張澤是尊敬李氏,但不代表怕了李家,對張澤而言,子嗣,比李家更重要。
    穿越快一年,有了妻子,即將擁有兩個子嗣,張澤的心態也是極為平緩。
    不急,世事如棋,沒開局之前能多“算算”也是極好的。
    而在這一天,會稽郡郊外。
    本劇主角易小川,在經過一年時間在項家莊園的“艱苦訓練”,終於走出了“新手村”。
    開始了他的傳獻)奇祭)的之旅!
    如同電視劇神話裏那樣,易小川在沛縣不遠處的郊外遇到了舉家搬遷的呂公一家人,並且機緣巧合救了他們,很是老套的英雄救美橋段。
    曆史劇)的情)車輪,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如果放在別的世界,劇情開始了,“主角”肯定要親自下場,跑來搶機緣的,可張澤此刻還在鹹陽,適應著自己妻妾妾妾的生活。
    張澤估算著時間,早就知道劇情要開始了,但是親自下場?圖啥?為了區區一鄉下名紳的女兒?
    開玩笑吧!
    對張澤而言,任務第一,什麽呂雉、呂素,一點都……好吧,還是有點饞的。
    但張澤的正義感,還是讓他做不出拋棄新婚妻子,千裏迢迢去見“老鄉”的舉動的。
    而現在,因為張澤幾乎沒有出過鹹陽,他的蝴蝶翅膀並沒有影響到這一段劇情。
    易小川如原著那般趕走強盜,收獲了一波二呂小姐的好感,然後又被呂公相邀,一同去往沛縣。
    不出意外,又被劉邦耍了一通。
    被耍後,易小川本來很憤怒,但得知了劉邦的身份之後,易小川轉身就化身舔狗,然後和劉邦稱兄道弟起來。
    於此同時,呂公一家如原著那般遇到經濟危機,易小川絞盡腦汁為他們出謀劃策。
    就在這時,看到呂公僅剩的行李中裝的一卷卷東西,易小川愣住了。
    “這是什麽?紙,秦朝已經有紙了嗎?”
    “易公子也知道紙?實不相瞞,老朽也是前月才接觸到此物,隻用過一次,我就愛不釋手,再也用不下回去竹簡了,這次遷家,恐沛縣無紙可買,所以就多備了一些……”呂公在一旁說了好些紙的妙處,易小川聽得一愣一愣。
    父親和親哥哥都是考古界的大拿,哪怕易小川再喜歡玩,他的曆史成績也是一直很好,更何況基本的常識怎麽可能不知道。
    紙不是東漢蔡倫發明的嗎?易小川現在還記得那句魔性小調:
    「小小的紙啊!四四方方,東漢蔡倫造紙張!南京用它包綢緞,北京用它來包文章,此紙落在我的手,張張包的都是十三香!」
    怎麽現在秦朝就有紙了?這不科學!
    大腦都宕機了片刻,易小川這才反應過來還在呂公的麵前,訕訕笑了一聲,斟酌著言語問道:
    “呂公可知,這紙是從哪裏來的?”
    呂公有些為難的搖了搖:“這老朽也知之不詳,隻是聽說是從鹹陽傳出來。對了,我前些日子聽人說起說,好像是朝中一位姓張的大人發明而來,由當今始皇帝陛下下旨推廣全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