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萬象壽輪
字數:3645 加入書籤
第166章 165章萬象壽輪
再次回到第九層後,青雲令開陣法,腳踩開石門,走進洞府後,他掃視了一眼演武區的監控大陣,這才取出蒲團盤坐而下。
《論萬法》《論萬象》這兩本書內容的玉簡,無法寫在紙上透露出去,一旦寫出,城主府就知道是那道玉簡出了問題,有特殊的禁忌。
但他也有辦法,閉上雙眼,來到道界中,將一本書招來,書上如今隻留下一頁有記錄,那便是記載靈紋法術的仙路。
此時,仙路上出現兩塊巨大的石碑。
青雲心無外物,以識筆,以法為魔,一個字,一個字將書上的字刻在石碑上,每一個字都無比認真。
青雲並不是怕記不得兩本書上的內容,他是在模擬當初先賢在記錄下這本書的所想所思。
法,為法術,靈紋,神通,道意,異象,每一種都是法的體現,或者說是法的組成部分。
法術強弱不在於他本身,而是在掌握的修士身上,沒有最強的法,也沒有最強的修士,道無止境。
但傳說之中,有一則道法為《法相天地》,青雲不知道相跟象是不是一樣的。
法相天地,修士可以化身千丈或者萬丈身軀,可借天地無窮法力。
事實上,這也是青雲的青元九變功中提及到的三言兩語,並沒有具體的修煉方法,他也不知道後續的六變中,有沒有這樣的變化。
按照青元九變功的記載,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凡人望天,少有不見雲之日,青天之下,以青雲為最。
比青雲非青雲,而是天是什麽,雲則是什麽,天變則雲變,此為異象。
青雲出身青雲宗,隻不過到現在,青雲都不知道青雲宗具體在何處,他沒有特意打聽,但遍觀群書,都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反而離開宗門後,離宗門越來越遠了。
原本他想通過取名字這種大逆不道的事,來聯係上宗門,但好像沒有任何作用,之前聯係宗門的方式,他竟然忘了,沒有錯,是真的忘了。
上次詢問道界前輩,也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複,如果不是如此,青雲恐怕不會恢複記憶,最終那怕蘇醒了,也將是另外一個人,是青雲這兩個字,無形中鎮住一切。
他因此遭受太多的磨難,在同化中,他忘記了自己是誰,百年如一日,一遍又一變的重複修行,沒有盡頭。最終,是無垢體救了他,還有每次看到青元九變功上的字,他才保持最後一絲人性,沒有被完全奪取一切。
蘇醒後,青雲也想強行將第三變領悟,但奈何身體條件似乎遠遠未達到最低標準,所以遲遲未能領悟。
青雲明白青元九變功的重要,絕對是任何一個修士夢寐以求的仙書,所以,他從未想過透露出去,或者與人共享,想都沒有想過。
感受不到時間流逝,青雲將《輪萬象》《輪萬法》這兩本書抄了一遍又一遍,仿佛陷入了時間靜止,時間循環,直到法力恢複能力跟不上消耗,他才知道道泉已經消耗大半。
看著天路上一塊又一塊的石碑,每寫一次感悟都不同,喜色浮現在青雲心頭,他慢慢感悟先賢在寫下這本書時的心裏變化,隨著他天賦不斷運用,一點點將感悟化成養分,滋養四象,最終,青雲將仙路上推演的石碑全部抹去。
完整的《青元九變》每一層都有著一大變化,第一層對應氣旋境,是一本直達第十境無上稀有的寶書,一旦被強者注視,再搜魂的話,功法會不會透露出去他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他是必死無疑。所以,他從不多管閑事,畢竟第五境都可以開宗做主,第十境的功法引來的劫難可想而知。
事實上,青雲一直在為後麵幾境做積累,俗話說,行萬裏路,看萬卷書,他要走的路何止萬裏,看的書何止萬卷,他相信一直積累下去,終有一天,量會產生質變。
而且,多讀書總沒錯,對今後的立命成國也有幫助,能更完善疆國的道蘊,子民的潛力也會提升,這更加繼續今後的修行,所以他不會走捷徑,斷道途。
做愚公移山之事,但眼看世界,他相信,當心中那座大山被移平時,他可以在求仙問道上永不言退,可以讓他走得更遠,可以吸收更多新的養分,化作前進的動力。
將《論萬法》和《論萬象》這兩本小賢的書看完,再結合自身,一聞千悟,相互印證,青雲在術法上更進一步,四象的感悟更深了一層。
正在青雲回過神,準備主動恢複體內道泉的法力時,北鬥找了上門。
“管事,前往蒼山的另一名人員,蒼月神女已經確定下來,是否要召見?”第一次進去管事洞府,他不敢東張西望,如實告知。
北鬥是道童,是身位七管事的唯一一個道童,所以,他是負責傳達信息,以及處理日常事務。
“不用,讓他們靜心修行,做好前往蒼山秘境的準備。”青雲搖了搖頭,臨時抱佛腳行不通,所以見與不見都一樣。
北鬥走後,青雲也沒有出門的想法,他將《替死》《替命》這兩道秘術重新感悟一遍,這是從灼心秘境中,鬥笠老者奪舍他時,煉化對方靈魂所得。雖然開始是殘缺不全,但是,依然有著不俗的威能。
奪舍,是修士身軀被強敵徹底損毀,無法重凝時,最後的保命手段。
奪舍之法千奇百怪,可以用養魂類寶物臨時寄托,或者長久蘊養,也可以舍棄今生,成為一方秘境之靈,或者寶物之靈。
這都是下策,隻有走投無路,沒有選擇的無奈之舉,正常情況下,直接奪舍修仙天賦更佳的肉身,這才是上上策。
也是想要重活一世,再登臨仙道的唯一選擇,而且奪舍之法強弱,與修士生前的境界有很大關係。
青雲隻會簡單的奪舍之法,談不上精妙,後患無窮,但鬥笠老者送來的秘術,無疑彌補了這一缺陷。
《替死》《替命》兩者互相矛盾,又不分彼此,奪他人命格,替補自身所缺命格,這絕不是第五境之前的奪舍之法。
凡人隻有壽命一說,無法將顯化成壽輪異象,而修士,則是從開啟萬象天門,才能將壽輪顯化出來。
何為輪,既像空心圓球,又像圓環,此為壽輪。何為壽血,則是壽輪中心的一滴金色的光點。
一血萬壽,一壽一輪,壽輪每生出一個小壽輪,就代表修士壽元加一年,而小壽輪上壽血消失,則代表一年壽元用完。
青雲的壽輪隻有一個,像一顆樹心,不同於金色,它是青色幾乎接近透明。
此時,青雲道界中,原本《奪命》《替命》兩大秘術化作的大道虛影,此時也變成壽輪的青色,像是兩個人雙手高舉,捧著壽輪異象一般。
喜歡道心萬古請大家收藏:(.)道心萬古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