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年年淤來年年修,年年修來年年淤

字數:4884   加入書籤

A+A-


    獻俘大典結束之後,朱翊鎰回家好好睡了一大覺,等他醒來已是第二日上午。

    今日要與印刷坊老吳開個會,商議一下在江南等地開設分號的事,軍械廠的槍械生產要再督促一下,另外火炮的研製也應該提上日程了,朱翊鎰要與古董槍械協會開個線上會議,好好選選準備采購的火炮型號。

    事情很多,朱翊鎰草草吃了早飯便準備出門,不過剛走進前院,就被他爹喊住了。

    自從嘉靖醒了之後,裕王對朱翊鎰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再也沒提過居家讀書的事,朱翊鎰在府裏也恢複了來去自由,不過今日卻不知為何又被叫住了。

    朱翊鎰進了前廳,發現高拱等人都在。

    “嗯,坐下聽聽吧。”

    行禮完畢之後,裕王滿麵春風的道。

    朱翊鎰聞言心中直翻白眼,自從上次胡鎮事件後,他就看清了這些人的嘴臉,無論是嚴黨還是徐黨,最高追求都是致君堯上,垂拱而治。

    都他媽垂拱了,還治個屁。

    見朱翊鎰有些不情不願,裕王清了清嗓子掩飾了下尷尬,隨後幾句話將事情說了一遍。

    自去年以來,京畿附近幹旱缺水,接連通惠河的幾條河流都沒啥水了,通惠河自然就斷流停航了,京師的糧價直接漲了兩成。

    最近,工部尚書趙文華提議重新疏浚通惠河,打通京師與通州的水運航道,以平抑京師糧價。

    “趙工部體恤小民,這是好事啊。”

    朱翊鎰有些不解,這麽明顯利國利民的事,徐黨不能因為人家是趙文華是嚴黨,就為了反對而反對吧。

    “哈哈哈,世子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坐在上首的李春芳聞言笑笑,隨後又一臉高深的對朱翊鎰道。

    “自嘉靖三十年,嚴嵩做了這內閣首輔,這通惠河便是隔一年一疏浚了。”

    哦,原來如此,朱翊鎰這下明白了,看來早在大明,官員們就明白了gdp雙修**。

    “隔一年一疏浚,一次五十萬兩銀子,這十年,光花在通惠河疏浚上的銀子就不下三百萬兩,可是年年疏浚年年堵,嚴黨將這通惠河當成了撈錢的水耙子。”

    一說到這通惠河,高拱氣就不打一處來。

    不過朱翊鎰沒空聽高拱在那裏罵娘,直截了當的對裕王道:“嗯,爹這是想讓我在皇爺爺那裏敲敲邊鼓?”

    “我兒聰慧,你在老爺子那裏臉麵大,將嚴黨在這裏麵的貓膩給老爺子說說。”

    裕王一臉尬笑。

    朱翊鎰見狀立時無語,說個屁,嘉靖那麽聰明的人,嚴黨在這河裏麵的事他能不知道?

    既然知道為嘛還能年年修,不用問,嘉靖也得了好處了唄。

    嚴黨孝敬嘉靖內帑的銀子從哪裏來,這通惠河估計就是其中之一。

    這黴頭,他才不去觸呢。

    況且,不讓嚴黨賺錢,這通惠河就得堵著,運河上的糧食不好運,那老百姓就得吃高價糧。

    修,必須得修!誰反對他跟誰急!他爹也不行!

    不過朱翊鎰想換個方式,與其讓嚴黨賺錢,為嘛這錢咱不自己賺了。

    上次從薊鎮回來,朱翊鎰就走了通州到京師的這條路,因為是京師去往運河碼頭的主要通道,這條路又寬又直,而且全是平地,當時朱翊鎰就想,這要是修條鐵路就好了。

    如今這機會就來了。

    “鐵路?”

    裕王等人全都不解的看著朱翊鎰。

    “對,就是鐵路。”

    朱翊鎰隨後將鐵路的基本原理解釋了一遍,又說現在的暗厄利亞等國家已經用了。

    對於西方新奇的玩意,明代的士大夫比後世大清強了不少,不僅多有了解,而且也不抵觸。

    “世子是說暗厄利亞那種用馬拉著在兩個鐵軌上跑的那種車?”

    張居正好奇的問。

    要不說優秀的人在任何時代都優秀,果然是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張居正竟然知道火車。

    見朱翊鎰有些驚訝的望著自己,張居正笑笑道。

    “臣如今在翰林院賦閑,雜書倒是看了不少,對於西洋人的風土人物,也了解一些。”

    “嗯嗯,張師傅真是博學,不過你看的那書有些過時了,現在暗厄利亞不光有馬拉的火車,在一些礦山裏,他們用蒸汽機來推動火車。”

    朱翊鎰隨後又解釋了一遍蒸汽機,但由於沒有實物,眾人聽得一頭霧水。

    見實在解釋不明白,朱翊鎰索性也不解釋了,讓裕王等人直接上書就行了,至於嘉靖那邊,他直接去說。

    裕王等人雖不清楚朱翊鎰的火車能不能行,但能打擊政敵,阻止嚴黨繼續在通惠河裏撈錢,這就足夠了。

    半個時辰後,朱翊鎰揣了一盒“丹藥”去了西苑景陽宮。

    在朱翊鎰的勸說下,嘉靖已經不再亂吃“丹藥”了,雖然現在還沒有查出來上次病重是否跟丹藥有關,但聰明如嘉靖,自然也懷疑到了這上麵。

    如今嘉靖基本隻吃朱翊鎰進貢的蒙古秘製丹藥。

    哎,你還別說,嘉靖自從吃了這些蒙製秘藥,腰不酸了、腿不疼了,睡眠也好了,甚至晚上還能幹點男人都愛幹的事。

    嘉靖現在看這大孫子,那是越看越欣慰,兒子不行孫子行,總算沒有枉費他千裏迢迢從湖北跑到京師來繼承這麽大的家業。

    將秘製“丹藥”獻上,朱翊鎰便給嘉靖說了要在京師和通州修火車的事。

    出乎朱翊鎰的預料,嘉靖竟然也知道馬拉火車。

    不過朱翊鎰的重點並沒有放在這上麵,而是詳細說了若何通過鐵路賺錢的事。

    一旦停了通惠河的工程,嘉靖一年至少少了十萬兩銀子的進項,朱翊鎰得先給他補齊了,才能再說修鐵路的事。

    “鐵路能賺錢?”

    嘉靖坐在蒲團上,背後檀香嫋嫋,似是在練什麽心法。

    “當然能賺錢,皇爺爺你想,運河鈔關賺錢吧?這鐵路就相當於路上的運河,而火車就相當於鈔關,你用鐵路運貨,就得交錢。”

    嘉靖聞言點了點頭,隨後又問。

    “這修鐵路也是需要銀子的吧,從京師到通州少說也得五六十裏路,所費幾何?”

    嘉靖就是聰明,總能一眼看到問題所在,不過朱翊鎰早有對策。

    “回皇爺爺,確實得費銀子,差不多得一百萬兩銀子,但是這銀子不用您出。”

    “不用出銀子?那這鐵路如何修得?難道你還會法術?”

    嘉靖說完,竟被自己這話都笑了,心法也不練了,直接起身,從珠簾後麵走了過來。

    “皇爺爺,孫兒不會法術,不過卻懂些經濟之道,咱這銀子可以讓那些富戶們出。”

    隨後,朱翊鎰講了成立鐵路公司發行股票和債券的事。

    對於怎麽搞錢,嘉靖也是相當有心得,很快便明白了股份和債券是怎麽會兒事。

    “這事能行?”

    嘉靖有些不敢相信,畢竟自己不掏錢,大明多了一條鐵路,自己每年還能從裏麵收十萬兩銀子的分紅,這天下真有這樣的好事?

    “皇爺爺,您可以讓孫兒試試,成不成的,您裏外裏也沒有損失不是。”

    若是一個後世人聽了這番忽悠,肯定會說朱翊鎰不是傳銷就是詐騙,當然也有可能是非法集資。

    但嘉靖不一樣,他還沒有挨過現代金融業的鐵拳,想想自己確實沒損失,便答應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