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不被大明稀罕的好人
字數:4120 加入書籤
朱翊鎰籌備毛紡織廠其實倒不是為了賺錢,主要是解決軍隊和水泥廠工人家眷的就業問題,順便再普惠一下大明百姓,讓買不起羊皮大衣的百姓起碼能有個毛衣穿。
另外,改善一下蒙古普通牧民的生活,給他們提供一條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道路,讓蒙古勇士們在家放羊就好,別沒吃的了就來搶劫大明。
當然,若是以此為突破口將蒙古諸部納入大明的經濟體係中,那就更好了。
朱翊鎰聽了李文貴的匯報,隨後就在西山毛紡織廠建設文件上簽了字,一萬兩銀子瞬間又花了出去。
隨後便是李春父子關於水泥廠和西山建築的匯報,如今這兩個產業已經步入正軌,且有了穩定的盈利,朱翊鎰倒沒什麽可操心的。
最後便是軍械廠的李春,他還沒開口,其他人都知趣的退了出去。
如今,有了蒸汽機的助力,四三式步槍已經達到了日產三十支的效率,李春預計兩個月,軍隊所有人都能人手一杆四三式步槍。
對於這個效率,朱翊鎰是基本滿意的,不過他今日還有一項重要的事要先給李春透透口風。
“火車?世子爺,是那種馬拉著在鐵軌上跑的車嗎?”
朱翊鎰本想著好好給李春講一下鐵路和火車的原理,沒想到這李春竟也知道馬拉火車,這下省了不少口舌。
看來這大明上到皇帝高官,下到販夫走卒,對外麵皆不是一無所知啊。
有了馬拉火車和蒸汽機的基礎,朱翊鎰以為給李春普及起來蒸汽機車會容易一些,不過這事他確實是打錯了算盤。
“世子爺,如何用連杆帶動車輪轉動?”
朱翊鎰剛講到可以用連杆推動車輪轉動,李春隨便提出個問題就將他給問住了。
這便是真內行與假內行的區別了,朱翊鎰這個假內行看似懂得挺多,比真內行還內行,但實操就是盲,誇誇其談可以說的頭頭是道,但一到實際問題就麻爪了。
李春看似不懂原理,但這麽多年的老工匠,讓他一眼就能關注到核心問題。
‘是啊,活塞運動如何轉化為車輪持續的轉動?’
朱翊鎰想了半天也沒搞明白,他前世連駕照都沒有,哪裏懂得這些。
“嗯,這個你不用擔心,過幾日,我從海外訂購的蒸汽機車就會運來,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李春聞言,頓時放下心來,心道:有實物就好,這天底下就沒有他看不明白的機械。
因為怕再被問住,朱翊鎰便將蒸汽機車的事先放在了一邊,反正過幾日,比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機車還要先進的機車就會從“海外”運來,他操這心幹嘛。
朱翊鎰轉而拿出一張圖紙,放在李春麵前。
“高爐煉鋼?”
李春對著圖紙研究了一會兒,便對朱翊鎰問道。
內行果然就是內行,朱翊鎰即使跟那個賣給他圖紙的鋼廠工程師請教了多次,依然不明白煉鐵與煉鋼的區別,得虧他前世還是個理科生。
“世子想要煉鋼?”
李春又問朱翊鎰。
“嗯,咱以後要在通州和京師之間修建鐵路,蒸汽機車可以從海外買,但是這鐵軌咱得自己生產,當然,蒸汽機車以後咱也得自己生產。”
李春聞言點了點頭,盯著圖紙又看了一會,卻又一臉為難的對朱翊鎰道。
“世子爺,小人雖見過不少鋼爐、鐵爐,也知道是如何煉的,但小人確實沒做過這活計。”
說到自己不擅長的地方,李春有些不好意思。
朱翊鎰此時才發現自己對李春要求是太高了,人家是王恭廠裏製造銃炮的,屬於機械方麵的專家,雖然也懂一些鋼鐵冶煉,但確實沒幹過,總不能要求人家啥都會吧。
見朱翊鎰有些失望,李春想了想又道:“世子爺,京城官辦鐵廠裏有一人叫楊宏程,在煉鐵這方麵的那是大拿,您可以請他來看看。”
朱翊鎰聞言,用筆將楊宏程的名字記下,準備明日就派人去挖牆腳。
鐵軌這事,李春是幫不上忙了,不過朱翊鎰不想就此放過他,接著拿出了一門炮的圖紙。
這是一門後世南北戰爭時期的火炮,學名叫1857式拿破侖加農炮,炮身青銅材質,加上炮架車輪也才兩千斤重,兩匹馬可以輕鬆拉著跑,四個成年人也能推得動。
而且青銅材質堅韌,不易炸膛,可以發射實心彈、爆炸彈、散彈等多種炮彈,最遠射程可以達到兩千米,在南北戰爭時期大放異彩,實在是居家(防守)旅行(野戰)的必備神器。
李春看了會圖紙,便對朱翊鎰道,這炮能造,隻是成本有些貴,畢竟銅這種東西,在明朝可是基礎貨幣。
朱翊鎰聽罷則哈哈大笑,表示完全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不就是銅嘛,在後世六萬人民幣就能買一噸。
處理完這些事物天已經黑了,朱翊鎰沒有回城,直接在西山歇息了。
一覺睡到第二日中午,等他起來,鄭廣來稟告說有個姓楊的老頭等了一上午了。
朱翊鎰這才想起來,昨天讓人去官辦鐵廠挖人了,不過他沒想到能這麽快挖來,畢竟按照李春的說法,那可是個技術大拿。
等楊宏程進了後院,發現一個身穿蟒袍的少年正坐在餐桌邊吃飯,這就是世子吧。
楊宏程正想行禮,便被一個聲音止住了。
“楊師傅是吧,坐!”
楊宏程聞言愣在了當場,坐,這哪有他做的地方,他在鐵廠見九品小官都沒有他坐的份,現在見了世子爺,還能坐,而且往哪裏坐?
楊宏程掃視一圈,發現隻有餐桌邊有椅子,也不能跟世子爺坐一桌吧?
楊宏程踟躕不前,有些不知所措。
“楊師傅,來,坐這裏。”
朱翊鎰指了指自己旁邊的一把椅子。
楊宏程本不是忸怩的人,在官辦鐵廠他就是以敢說實話聞名,也因為他管不住自己這張嘴,雖然技術很好,但卻從來不受重用。
鐵廠上上下下都不待見他,也就上麵遇到技術難題了,才尊他一聲楊師傅,其他時候他都是哪涼快哪呆著去,生怕他看到啥不該看的。
在鐵廠快幹了一輩子了,無論是上層圈子還是工匠圈子,他哪個圈子都不是,到如今還在爐前攪鐵水。
臉上胳膊上,布滿了被濺出來的鐵水灼傷留下的疤痕,當然也沒掙到什麽銀子,家裏至今還過的緊緊巴巴。
不像那幾個跟他一起進官辦鐵廠的,技術雖然差,但人會來事,早就在城裏起了大宅子,小老婆就娶了仨,也不知道銀子從哪來的。
唉,這大明不稀罕好人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