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炒樓花”
字數:3873 加入書籤
鄧通此人雖在京師住,但他卻是地地道道的永平府人,聽口音,朱翊鎰感覺有點唐山那味。
而且鄧通家裏有礦,是真的有礦,鐵礦。
所以在別人都看蒸汽機車的時候,鄧通卻看到了下麵鋪設的鐵軌。
從京師到通州全都鋪上鐵軌,這得多少鐵啊,要是以後大明的火車通到兩京十八省,那得多少鐵啊。
發了!
投!必須得投!
昨日一聽說京通鐵路公司要對外找人入股,鄧通毫不猶豫的就認購了十萬兩,然後連夜湊齊,一早就送來了,生怕有什麽變故。
拿著股權確認書走在路上,鄧通這才放下心來。
不過還沒走多遠,卻被告知世子要見他,鄧通以為是自己投的太多了,要讓出一些股份,畢竟昨天的場麵他看了,除了官員,還有不少勳貴,那可都是累年世家,人家要是非想要,他也沒辦法。
大丈夫能屈能伸,路上已經打定了主意的鄧通,此時猛然間被朱翊鎰問了這麽一嘴,一時不知該咋回答了。
“不想賺錢?”
朱翊鎰有些不解,心道這麽莫不是地主家的傻兒子吧,有錢都不掙。
不過朱翊鎰這一提醒,鄧通立馬回過神來。
“想,想想,哪呢不想呢,但憑世子爺吩咐。”
朱翊鎰將自己的計劃跟鄧通講了一遍,鄧通心中某個技能樹瞬間被點亮了。
這錢還能這麽掙?
當日下午,在京師的達官貴人府邸不時有人前來詢問:“您家的股份認購書賣嗎?我給認購份額的百分之一。”
然後在街頭巷尾,也多了很多人在談論昨日的京通鐵路股權認購的事。
“王哥,你知道嗎,我聽說現在有人在收股權認購書呢,給百中取一的數,五千兩銀子的認購書,啥都不花,一天工夫直接就能淨賺五十兩,頂我幹兩年的了。”
“聽說了聽說了,唉,後悔咱昨天沒去,要是去了,認購個萬兒八千的,現在至少能賺百八十兩,而且還不用本錢,這樣好的買賣咱怎麽就沒趕上呢。”
“呸!”
一個看孩子的大嬸一口將嘴裏的瓜子吐淨,隨後笑道。
“張三棒子,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昨天那地是你能混進去的,人家去的都是達官顯貴,咱縣衙老爺都沒撈著去呢,你能去?而且我聽說皇帝都去了,還有西山衛的軍爺,你打眼從人跟前過,人家就知道你兜裏揣了幾分銀子,你去?怕不是要被人家亂棍打出來。”
這嬸子說話熱鬧,立時引起周圍一陣哄笑。
眾人隨後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起來,從股權認購又說到了即將建設的京通鐵路和火車。
“你們是不知道,我聽我二姨家的鄰居那個在國公府當差的小子說,世子爺弄的那個火車不用人不用馬,自己就能跑,而且還跑的挺快,從京師到通州也就半個時辰,關鍵是拉的還多,這一車能頂五百匹馬。”
“半個時辰?五百匹馬?俺滴個娘來,這得是個什麽車?還自己就能跑,你莫不是發癔症了。”
看孩子的老嬸子有些不相信。
“是真的,我聽隔壁街上在五城兵馬司當差的周二說了,他當時就在那裏維持秩序,看得真真的。”
若是朱翊鎰在這裏,一準拆穿這個滿嘴說瞎話的張三棒子,五城兵馬司的人都在外圍,能看見就真他媽成神了,朱翊鎰一定將周二調到西山衛來,這大明第一屆科學院大會就得先好好研究研究周二的特異功能。
不過這裏麵的人沒有一個去現場的,見這麽多人佐證,便都信了。
“哎呀,這下好了,這火車跑得快拉得多,是不是通州碼頭上的糧食就能可勁往城裏拉了,糧價是不是能降點了。”
最近因為通惠河堵塞的問題,京師糧價漲了兩成,百姓都比較關注這個。
“那可不,我今天一早去買糧,那糧價就已經降了一些,咱本來想多買點呢,後來虧了旁邊一個人提醒,說往後估計還得降,咱就沒敢多買。”
一個抱孩子的中年婦女一臉占了便宜的表情。
“哎呀,這世子爺真好,前麵打跑了韃子,後麵又給咱把糧價打下來了,這真是咱小老百姓的活菩薩了。”
嗑瓜子的老嬸子說著兩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彌陀佛。
“你當然覺得好,你家沒人靠這過活,可通惠河上的纖夫這日子可就難過咯。”
一人發了一句感慨,立時將話題又轉到了另一麵。
“那咋難過了,難道那河上的纖夫就不想吃低價糧了?”
老嬸子有些弄不明白。
“哎呀我的老嬸子,說你聰明你比那猴都精,說你笨呢,你也是真笨,你想啊,有了這跑得快、拉的多的火車,以後誰還在通惠河上運東西,那纖夫可不都沒活幹了唄。”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話說這人想的還真對。
不過那看孩子嗑瓜子的老嬸子戰鬥力也是不虛,雖是讓人給頂住了,但卻不輸氣勢,張口罵道。
“馬二拐咕,你可真他娘的是個大善人,這樣,你出門往東,去廣濟寺,那裏麵有個如來佛,你讓他起來,你坐那。”
老嬸子這話,那殺傷力可是杠杠的,直接笑翻了一圈人。
馬二愣子自己也被逗笑了,不過麵子上抹不開,不想跟這群老娘們一般見識,正欲閃人,抬頭就見高拱走了過來。
“吆,高祭酒這是下衙了?”
眾人聞言,皆站了起來,給高拱問好。
高拱一一拱手,見眾人皆是喜氣洋洋,不禁問道:“諸位,今日咱這胡同是有啥喜事了嗎?”
高拱家是河南新鄭的小地主,為官又清廉,在京師買不起大宅子,更住不起紫禁城兩側的高檔住宅區,隻在城東尋常百姓住的胡同裏買了一個小四合院,而且跟鄰裏關係還挺好。
鄰居們也都挺喜歡他,畢竟他們這胡同裏住著這麽一個大官,一般的地痞流氓和衙門酷吏也不敢來生事。
當然能在這地方住的,也都不是窮苦人,起碼是大明版的京城中產階級了,像那些通惠河上的纖夫,那一般是外來務工人員,都是在城外住泥胚房,甚至搭草棚子住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