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替大明把這條腿接上

字數:3929   加入書籤

A+A-


    娘的,原來竟是這事。

    朱翊鎰頓時了然。

    看樣子,這高師傅是吃醋了。

    不過朱翊鎰這還真是想錯了,高拱豈是這樣小性的人,他生氣主要是裕王沒把這事告訴他。

    你不請他也沒事,但是得告訴他,讓他知道這件事。

    十幾年前,裕王從宮裏搬出來,嘉靖便讓還在翰林院裏編書的高拱做了裕王的侍讀。

    這麽多年,開府、娶親、生子,裕王從一個毛頭小子成長為有了自己班底的親王,可以說,高拱是看著裕王長大的,甚至比自己的孩子都親。

    攤上這樣一個爹,又攤上嚴黨那群人,裕王這些年多少明槍暗箭,都是高拱替裕王擋的。

    高拱今日就是有些委屈,覺得裕王翅膀硬了,攤上了個好兒子,就不把他這個師傅當回兒事了,有事都不與他商量,甚至都不通知他了。

    高拱又幹了一杯酒,坐在那裏眼圈竟然有些紅。

    朱翊鎰察覺不到高拱失落的原因,不過裕王卻是清楚,屏退左右後,對朱翊鎰道:“去把昨日那認購明細拿過來給高師傅瞧瞧。”

    朱翊鎰不明所以,但還是將明細拿給了裕王。

    “高師傅,鎰兒昨日沒讓你去,是覺得你清廉啊,你看看,這明細上的人都是誰?”

    裕王翻開賬冊一一指給高拱看。

    “勳戚,這咱就不說了;嚴閣老、鄢懋卿、吳鵬,這些人哪個不是富得流油;徐閣老,家裏田產頗多啊;張四維,家裏開錢莊的;王錫爵,家裏也不少田產。”

    高拱接過賬冊一看,還真是這樣,有不少他認為的貪官,竟然都在裏麵。

    高拱看完,心裏一下子就釋然了,感情人家這還真是讓人去掏錢認購股份了,王爺知道自己家沒多餘的錢,便就沒讓自己去趟這渾水。

    可是不對啊。

    高拱瞬間又想起了股權認購書可以買賣的事,真跟那張三棒子說的,他要是昨日認購了一萬兩的股份,今日轉手一賣隨隨便便就賺了一百兩,頂他一年的俸祿了都。

    娘的,虧大發了。

    不過高拱也隻是心裏吐吐槽,昨日真讓他去,他也不會認購的,他高肅卿是貪慕這點銀子的人嗎?況且他一個二品大員想搞錢,還用得著這一套?

    不過高拱覺得還是得問問這事。

    “世子,那股權認購書是怎麽回兒事?現在街上好多人在買這東西,都有不少人問到我頭上了。”

    “哦?那人出多少錢了?”

    朱翊鎰瞬間來了興趣,從放出風來,到現在還不到一日額時間,朱翊鎰想看看效果如何。

    見朱翊鎰一點也不吃驚的樣子,高拱心裏便有數了,不會有意外,這一定又是這位世子爺的手筆了。

    高拱在京師混了這麽多年,各種明槍暗箭遇得多了,也得了一些心得。

    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凡是他看不透的事,背後肯定有人在推,隻是今日這股妖風,刮得還真是烈啊,即使他知道這幕後之人了,卻也沒參透這裏麵的玄機。

    “一分五厘,但是沒聽說有人賣的,我聽子維說,至少能漲三成。”

    高拱笑了笑。

    “嗯,不愧是家裏開錢莊的,眼光還真不錯,不過還不夠,明天怎麽也得再漲五分。”

    朱翊鎰覺得今天預熱很不錯了,都已經開始惜售了,明天可以加把火,直接漲個五分不成問題,反正沒人賣。

    高拱也是聰明人,關於這股份認購書漲價的小伎倆,他琢磨琢磨也能弄明白原理,不就是災年糧食漲價那一套嘛,物以稀為貴,大家都捂著不賣,價格自然上去了。

    但高拱不明白的是,朱翊鎰搞這些到底是想幹什麽?

    “世子爺,你是要賣股份?”

    高拱以為朱翊鎰是想賺銀子,畢竟災年屯糧的商人們,最終目的都是高價出糧洗劫小民的。

    隻是朱翊鎰這次洗劫的是大戶而已,畢竟真正的小老百姓,也沒錢買這玩意。

    就像他胡同裏的張三棒子,那也不是一般人,家裏是開榨油坊的,一般的小老百姓誰能拿出一百兩來買這廢紙。

    “賣啥股份?”

    朱翊鎰不明白高拱想問啥。

    “你不賣股份,那你倒騰這幹啥?讓昨日那些認購股份的勳戚貪官奸商們賺銀子?”

    高拱聞言,心裏又有些不順氣了。

    “高師傅高見,還真就是讓他們賺銀子。”

    朱翊鎰笑笑,還對高拱拱了拱手,更讓高拱氣不打一處來。

    心道:這小子原來多老實一孩子,跟裕王一樣,現在咋變這樣了,唉,長歪了,絕對長歪了。

    一旁的裕王都看不下去了。

    “你這孩子咋沒大沒小呢,別跟高師傅逗悶子了,心裏咋想的,趕緊說說。”

    朱翊鎰見高拱真的生氣了,這才收起笑臉,讓人取來一張清晰的大明輿圖,將自己在大明修鐵路的宏偉設想給高拱和自家老爹講了一遍。

    “爹,高師傅,咱大明幅員遼闊,但河流有限,以後貨物交通不能總靠河流,黃河就不說了,災害頻發,還隻在河南山東這塊才有通航能力。

    運河,得年年清淤,淮河以北還得年年補水,北方本來就旱,再給運河補水,遇上旱年,兩岸莊稼就沒法看了。

    也就是長江還行,出三峽之後一馬平川,水係發達、交通便利,所以江南湖廣才魚米之鄉、百業興旺。

    可咱大明也隻有一條長江啊,就像人走路一樣,一條腿哪行!”

    說到這裏,朱翊鎰頓了頓,看了一眼老爹和高拱,見兩人都眼巴巴的等自己說下文,心裏暗道這時代的碾壓真爽,遂喝了一口茶水,接著又道。

    “鐵路,地理條件限製不多,運力強,後期維護費用低,這便是咱大明的第二條腿,接上這腿,咱大明就可以跑起來了。

    隻是這鐵路初期投入大,朝廷出不起這錢,又不能向百姓攤派,咱就隻能向大戶募了,以後咱大明每個布政使司都要通鐵路,這得多少錢,可不得先讓人家嚐點甜頭。“

    聽到這裏,高拱已然懂了,但他心裏還有一些隱憂。(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