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上古秘聞!窫窳之仇

字數:13306   加入書籤

A+A-


    轟!

    足足水缸粗細的藍色雷柱迎麵而來。

    昂!

    林動顯露出半截牛魔法相,白發在風中狂舞,撐開血口的牛魔猛地一吞,粗壯的雷霆被一口吃入腹中。

    然而,這一切僅僅是一個開始。

    當林動摟著龍女,雙足踏上這片少鹹之山土時,無窮無盡的雷霆從四方八麵打來。

    “難怪寸草都無,漫山都是青玉一般的石頭。”

    林動心頭嘀咕,隨即又見足足十人合抱粗細的雷霆,從空中罩來。

    宛如一隻徹底由雷霆澆鑄的大手狠狠拍打在白發牛魔的頭頂。

    駭人聽聞的恐怖雷霆擊中林動的牛魔法身,無盡能量交織的雷電,形成密密匝匝的藍紫電網與一團碩大雷雲。

    那團雷雲又直接把牛魔法身籠罩起來。

    林動體內的法力開始急速消耗,而五雷法印這枚詞綴則是不住地充盈。

    是以,一時半會兒,林動倒也能堅持得住。

    隻是可憐了小龍女。

    敖靈兒幾乎癱軟在林動懷中,軟綿綿的,不是敢不敢動彈的問題,而是直接昏死了過去。

    天威浩蕩,雷霆滾滾。

    無盡的雷潮從山巔一頭趕來。

    別說龍女,此刻就連一身金行之氣,白帝兵氣,魁星星宿的黃袍怪都被浩蕩無垠的雷霆之勢給嚇唬得臉色發白。

    “要不咱們還是出去。”

    黃袍怪周身聚攏金氣,擋住飄逸的雷電說道。

    一下兩下的雷電他倒是也能抗住,可一旦雷潮砸下,縱然是修成了天仙之體,挨了這樣一擊估計也不好過,至少得修養千年。

    “怕什麽?”

    林動淡定地說,自己正麵抗雷的牛魔法身都不怕,你一個吃的雷渣子的星宿有什麽可擔心?

    林動的眼眶中泛起激蕩的黑色漣漪。

    以黃袍怪的眼神來看,此地就是一座光禿禿,無一草一木,青色的怪石嶙峋,布滿無盡雷電的詭異大山。

    而在林動看來,一杆又一杆的旌旗倒豎朝天,無數穿著沉甸甸黑色甲胄的縱目武士昂首而立於山頭。

    那些雷霆就是這些武士的第三隻眼打出。

    恐怖的殺氣摻入在天地正法之威中,是以,黃袍怪這個操持刀兵之氣的老玩家都沒發現——那些奇異士兵的存在。

    而自己等人腳下的,也不是什麽山。

    準確地形容是一截,脖頸斷裂,滴著鮮血的黑色龍軀。

    不,應該是蛇軀才對。

    《山海經·海內西經》:窫窳者,蛇身人麵,而負臣所殺也。

    林動施展天魔**,上古時期的秘聞,卻是遮掩在重重迷霧之中,不讓外人看出端倪。

    林動僅僅隻能從山海經史上窺見其中的隻鱗半爪。

    林動深吸了一口氣,然後仰天吼道:“吾乃域外天魔之主,特來拜訪鬼國大神,鍾山的尊者。”

    他的吼聲在雷雲中不足激蕩,重重回蕩,天空一角,綻開一道道蛛網般的痕跡。

    “大兄,您這是……”

    黃袍怪與林動並肩站著,還有幾分不明白。

    林動卻是拍了拍龍女的臉蛋,將其拍醒,把顫顫驚驚的龍女放到一旁,一指腳下土地道:“少鹹之山,其實是上古大神的屍骸。”

    他話剛一落音。

    “滾出去,邪魔!竟敢在此撒野。”

    一道粗壯如雷,又宛若龍吼的聲音,從空中傳下。

    黃袍怪神情不由一陣凜然,隻因在雲層中隱隱看見一尊其狀如牛,赤身,人麵,馬足的古神輪廓。

    窫窳!

    同樣一部山海經,其中又有幾段不同的記載。

    又北二百裏,曰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麵、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魳魳之魚,食之殺人——《山海經·北山經·北次一經》

    名曰窫窳的怪物,甚至能影響敦水之中的魚兒。

    一旦食敦水之魚就會變成隻知道殺人的怪物。

    一口怨氣不消,影響天地萬物。

    “你說邪魔?那是不是,不是邪魔的話就能居於此地?”

    林動笑著反問道。

    緊接著。

    他一身金光大放,無盡的天魔氣轉化成為佛光。

    【即身成佛】施展開來,無量的佛光衝散了慘淡的愁雲。

    一時間,林動宛若黃金澆鑄,身後的牛頭明王法相,與他相合。

    金色的優曇婆羅之花,從空中緩緩落下,那遍布山頭的黑甲縱目鬼兵鬼將如同不著力的紙片,漫天飛舞,消弭一空。

    少鹹之山,受金光一衝,蒸騰起大片青色的霧氣。

    待霧氣散盡,少鹹山頭浮現出其本來麵目,那是一尊頭戴鳳翅兜的骸骨大將,上半身與山嶽齊高,一柄鏽跡斑駁,纏繞鐵鏈的黑色大刀,正斬入骸骨大將的虎頭護臂手鎧。

    骸骨大將的手被死死釘在龐大的,一眼望不見盡頭的斷裂蛇軀之上。

    “來者可是靈山的菩薩?”

    那怪倏地張口問道。

    “沒錯,我既是天魔王,也是靈山之上的大威德牛頭明王,你有什麽冤情,盡管訴之於我,自然由我靈山與你做主張。”

    林動張口就報出單位

    “好,既然是靈山的菩薩,在這少鹹山上,但行無妨。”

    一個沙啞渾濁的聲音忽地插上一嘴。

    一頭奇異怪物,牛身人麵馬足從山上緩緩下來。

    或者說從骸骨大將手臂緩緩走下來。

    “你是窫窳?”

    黃袍怪忍不住問道。

    “算是吧。”

    那怪直言,聲音淡漠無比又充滿威嚴。

    黃袍怪不由得打了個寒顫,發自天性地感受敬畏,這是一種下位神麵臨上位神才有的感覺。

    可問題是天仙某種程度而言,不僅僅是天庭最強戰力。

    同時更是整個洪荒屈指可數的戰力。

    如此情況,對方竟然能對黃袍怪產生壓製,可想而知窫窳的恐怖。

    “世人傳言,食少鹹之山土,可得神通,這是真的嗎?”

    黃袍怪忍不住問出心底的疑惑。

    “哈哈哈。”

    窫窳聞言忍不住大笑起來,整個天穹回蕩的都是其恐怖笑聲。

    “那不是玉,是我的骸骨,屍骸。少鹹之山,本就是我屍骸所化。你現在看到的牛身人麵相其實是我之元神,或者說重塑的元靈。我身死之際還沒有元神的說法。”

    窫窳的聲音中不無悲哀地道。

    “啊?”

    黃袍怪聞言不由地一驚。

    “無論是上界哪一路的仙人,隻要雙足能夠踏上這片土地,就可以取走三勺雷玉,而所謂雷玉就是我的血肉。”

    “封神之戰的雷震子服食青棗化出一對風雷雙翅,修煉**玄功的楊二郎,其頭頂的縱目,綻放神光。用你們的說法,都是服食少鹹山的青玉產生的效果。而那青玉,實際上是我的血肉。可是……”

    聲音略微一頓。

    “可是闡教的仙人就沒有一個信守承諾的。”

    “昂!”

    窫窳仰天一聲怒吼。

    轟隆隆隆!萬千的雷霆齊齊縱掠,交織的一道恐怖電網在天地之間。

    黃袍怪身上的毫毛都快炸了起來。

    頭戴金色鳳翅兜鍪的森森白骨骷髏,撐開大口,那攥緊的白骨手掌,如似要從無盡蛇屍中拔出。

    “靈山?吾可以信任嗎?”

    窫窳又問。

    “當然,你完全可以相信,我以靈山的基業擔保,伱但凡有委屈,都可以上山去找佛祖申冤!我大威德明王承諾你。”

    林動神情一臉嚴肅地道。

    窫窳的神情這才鎮定兩分,緊接著開始源源不斷述說當年的過往。

    抑或是說——仇恨!

    而上古的隱秘,也在林動麵前緩緩扯開一角。

    ……

    窫窳之恨!

    燭龍之仇!

    西王母的不死藥。

    鍾山之外的縱目鬼國,後土大神創立輪回的根源一點點揭開麵紗。

    窫窳本是冥帝之子。

    上古時期,其實最初也沒有帝這樣一個概念。

    但是那會兒,興許比帝俊時期都早,天地初開沒多久,巫族掌管大地。

    而妖神則是掌管天界。

    整個洪荒一片欣欣向榮,無盡的鬼神都認可一位擁有帝王之器量的祖神,大巫。

    那就是燭九陰。

    俗稱燭龍。

    《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鍾山。有神,人麵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燭龍。”

    《海外北經》雲:“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裏。……其為物,人麵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說的都是這一位大神,無論是大地上的巫,還是天界的妖神共尊之。

    同樣,那個時候戰死的亡魂,沒有去處,後土亦沒有創立輪回。

    那些鬼魂就向鍾山而去。

    那個時候,甚至有鬼魂認為燭龍就是盤古化身。

    不然,為什麽他睜眼為日,閉目為夜。

    而很難相信的一點在於——這樣的祖神竟然也能孕育後代。

    燭龍有兩女一子。

    這個子,就是如今的窫窳。

    如果真要論及輩分,這位輩分可是不輸給如今的三界至高——玉皇大帝。

    皆是從荒古時期橫行過來的人物。

    而窫窳運氣不好。

    在上古末期,也就是黃帝時期,被人設計斬殺。

    《山海經·海內西經》上是這樣記載——窫窳者,蛇身人麵,貳負臣所殺也。

    蛇身人麵!

    這是什麽?

    這是古神才該有的神軀。

    與之同族的是媧皇,伏羲一流的存在,才應該如此。

    窫窳本該有一番天地的造化,卻統統葬身在了即將終結的上古年代。

    那個時候的窫窳,還不叫窫窳。

    真名叫做——鼓!

    黃帝時期。

    鼓就是雷的象征之一。

    而殺死窫窳的罪魁凶手,叫做,二負與危。

    一共是兩個人,為了避尊者諱,《山海經·海內西經》上記載是這般——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

    為何如此?

    為什麽要避諱?

    殺死鼓的兩個天神,實際上真名也不叫危與貳負——而是叫做欽與葆江。

    那麽為什麽要避諱,避誰的諱?

    當然是黃帝。

    殺死鼓的主謀,黃帝是其中一位。

    欽與葆江都不過是黃帝的手下,在殺死鼓後,黃帝為了懲罰欽與葆江,斬殺他們天神之軀後,又把他們的元靈,點化成大鶚,鵕鳥。

    欽化大鶚,見則有大兵。

    葆江化身鵕鳥,見則其邑大旱!

    這就是所謂的懲罰。

    至今天上都有一係列星辰叫做——危宿!

    早期這一片危宿也都是由大鶚統管。

    黃帝的處罰就是把殺死鼓的凶手從天神變成天官。

    那麽,黃帝為什麽要殺鼓?

    《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了一種神獸。

    名為——夔。

    “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而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

    “夔,神魅也,如龍一足。”

    事實上夔就是鼓。

    因為黃帝的緣由,而改了名字。

    林動腳下的血肉是被剝過一次皮的,那麵輕輕鬆鬆就可以召來天雷的皮,依舊掛在三皇洞中。

    黃帝戰蚩尤,用的就是鼓的皮。

    擊之可以召雷。

    而為什麽又說黃帝隻是主謀之一。

    因為另一位主謀叫做——西王母。

    青山大神,西王母。

    燭九陰之後,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冥神。

    其成道之際,尚在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之前。

    燭九陰當年受帝俊周天星鬥大陣波及,在巫妖一族大戰之中,幾乎身隕。

    永眠於章山之尾。

    而西王母也就是在那之後創立青山。

    天下的鬼神認為按照與燭九陰的約定,新的冥神之位,應該落入鼓的手中。

    這也是無論何等鬼神,一聞雷霆之聲,就會產生恐懼的根源。

    可暗中籌謀的西王母改變了這一切。

    鼓被危與貳負給殺死了。

    為了向世人展示神跡。

    西王母用所謂的不死藥把鼓給複活,所謂的複活,並非人首蛇身之神,而是現在窫窳的模樣。

    更倒黴悲催的是窫窳後來又被人皇大羿所射殺。

    隻有元靈尚存。

    沒有肉身依靠的窫窳,隻能任由屍骸化作少鹹之山,終年在四海之上飄蕩。

    千萬年積攢的怨氣如何能夠消退?

    “早些年,我的姐姐,妹妹尚且還能來看我,可自從後土演化輪回之後,我的姐姐與妹妹都不曾見到。殺我一家之仇怨,我如何肯消?”

    窫窳所言的姐妹說出來也是駭人聽聞。

    其姐姐是聽。

    聽是誰?

    《海內經》記載:“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生炎居,炎居生並節,並節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降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複土穰以處江水。共工生後土,後土聲噎鳴,噎鳴生發十有二三。”

    “我記得後土是祖巫,怎麽會不是最終一批的巫?”

    林動想了想問道。

    “祖巫並非最早出現的巫,而是指最先領悟某一種法則的巫。而我燭龍一係相融的巫,都是最聰慧的大巫。”

    “是以,最早的炎帝部落,有領悟火之法則的祝融。水之法則的共工,以及掌握大地法則的後土。他們都是炎帝與燭龍一係的血脈。”

    “炎帝部所出,或是牛首人身,則是來自炎帝血脈。而又或是人首蛇身,這是來自燭九陰的血脈。”

    窫窳淡然解釋道,可話語中抹不平的是一股來自萬載之前的怨念。

    而窫窳的妹妹,其身份更是駭人。

    乃是世人口中的帝女——旱魃。

    “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

    這是一些經書上所言。

    實際上真正的曆史是——“鍾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獻!”

    獻就是女魃!

    當初為了鼓,獻向黃帝複仇。

    戰敗記憶被封又被黃帝改成了自家的女兒。

    是以,後麵才有帝女魃。

    不然的話,明明該是天帝之女,為何最終落得一個流放的下場——逐於赤水之北!

    用過就拋棄。

    而作為燭龍,祖龍之後的扛把子。

    應龍也是帝女魃被黃帝所控的情況下受到桎梏,不得不拔刀抽向蚩尤部族。

    “後土為幽都之主”

    在後土身上,一方麵既有燭龍的特征。

    (縱目,也就是三眼)。

    又有炎帝的形貌。

    (若牛)

    而其所居之地幽都,因後來神奇怪誕傳說的緣故,成為了令人恐怖的地府鬼城。

    後土也因此被稱為“鬼帝”!——來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林動掐指一算,施展搜天縮地**,拿到了一些足以佐證窫窳之言的證據。

    如此說來,眼下這些殺之不盡的三目鬼兵,就是當年幽都後土所布置所出。

    燭龍之目。

    “一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麵而居,一曰有手足”——《海外北經》。

    而所謂“一目中其麵而居”。

    中就是縱,也就是說和燭龍一樣,麵額上縱立著一隻眼睛。

    以此形容後土。

    即“縱目三眼人!”而當年,後土在章山之北,創立六道輪回之幽都。

    對於數千萬年之後的西蜀大地都有深刻影響。

    是以,蜀國蜀,本義是縱目的蛇,蟲。

    《說文》雲:“蟲,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指,像其臥形”。

    段注:“今本蟲作虺”,而這裏所說的“虺”就是蛇的一種。

    古蜀字上為人首,麵中縱一目,下則為蛇。

    其所信奉的就是燭龍。

    而後世之中蜀地的三眼崇拜盛行。

    馬王爺,鬥姥,摩利支天皆是三眼神靈。

    追根溯源出處就是燭龍這一頭。

    燭龍,後土,鬼國,縱目蜀人!

    種種說法,居然與窫窳所言,徹底對照上了。

    林動心中幽幽,不經意間卻是揭開了遠古之秘。

    他目光落在那一柄鎮壓骸骨之屍的鐵鏈大刀之上。

    “那麽,這柄戰刀是否就是當年黃帝擔憂窫窳你的怨氣不散,拿來鎮壓少鹹山之用?”

    林動眉頭不經意一動問道。

    接著,不待窫窳回答,林動又問:“你是想讓我拔刀嗎?”

    正滔滔不絕述說過往曆史的窫窳聞言,一時間話頭僵住。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