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追蹤

字數:4858   加入書籤

A+A-


    215,追蹤
    “跑的這麽快,不累?不喘氣?也不出汗?你又是怎麽做到的?”
    “鍛”
    建準隻是回答了簡單的兩個
    “又是鍛煉?速度和……你跑的這麽快,不累,也是同一種訓練方式嗎?”
    “其實,速度方麵用的一種方式鍛要做到長時間奔跑,不累,不喘氣,用的是另外一種鍛煉方這兩種方式是分開的,上午鍛煉速度,下午就鍛煉體”
    建準答
    “具體是什麽方法?”
    “內”
    “內功?哪個門派的內功?”
    “道家內”
    “道家也有很多門派,你學的是哪個門派?”
    “沒有門派,我隻知道學的是道家內功和輕”
    “我還以為………”
    “你以為什麽?”
    “我還以為,你學的是少林內功?”
    “少林那個是外功,少部分是硬氣功,算不上真正的內道家內功練的是氣,少林外功練的是筋骨不過,我練的是內外兼修,內功略多一”
    “為何內功多一點,而不是外功?”
    “因為,對於遠程射擊武器來說,需要從內到外的修對於速度,精準度要求很高,力量方麵次”
    建準回
    “你為何不選擇少林外功呢?門檻太高?不達標?”
    “有道家內功,為何要選少林?”
    “因為天下武功皆來自………”
    美晨想說“少林
    “道家?”
    建準說成了道
    “明明是少”
    “誰告訴你的?”
    “影視劇中,還是金庸不都是這麽寫的嗎?”
    “有依據嗎?有考證嗎?我還想說,佛本是道,佛教由道教演變而來其實,佛教壓根就沒有武功,佛教隻有瑜伽經,俗稱念佛教的那些武功全部都是道家傳過去的,到了達摩手裏,寫成了一本易筋”
    建準停了一下說∶
    “你想想看,如果武功真的出自佛教,或者少林,那麽應該是梵文,而不是漢就是易筋經,這個書名,也是沿用了《易經》,說明易筋經原本屬於道家,經過達摩之手,就改成了少”
    “那麽,也有可能是,《易筋經》的內容和書名,都是由梵文翻譯過來的呢?”
    “少林出自佛教,佛教又來自印印度人說話,寫字方式,和我們漢人說話方式大不易筋經裏麵,不管是文字排版?還是說話方式,都是漢人的特而不是印度方你不覺得,這裏麵有蹊蹺嗎?”
    ******
    二人辯論的這幾分鍾,建準背著一個大活人,已經奔跑了十多公
    建準本想停下來,卻繞了一個大
    美晨問∶“你繞彎子做什麽?”
    建準重新校準移動商人的位置,然後說∶“在這”
    美晨問∶“什麽在這邊?”
    “剛才說話,忘了方向,我用聽覺感應校準了移動商人的方”
    說著,建準跑了一大圈,然後往右
    “所以,你就往回跑?”
    “校準了方位,自然要往正確的方向”
    建準回
    “你不累嗎?”
    “你第二次問這句話”
    “問一下不行嗎?”
    “行,當然可”
    “那麽,你累?還是不累呢?”
    “準確的說,我還是有一點點”
    “剛才還說不累?”
    “聽我把話說完”
    “好,你”
    “我除了要訓練力量,速度,精準度,體能,還要訓練耐性,這就需要內功來輔助,速度方麵可以用輕功來輔因此,在跑步時,特別是極速奔跑時,對於耐力,耐性,體能要求很”
    說
    建準就把速度從一百一十米,提升到了每秒一百五十
    “簡單點說,累不累?”
    美晨重複的
    “有點累,但是,這點累,是可以忽略不計”
    “意思是說,你沒感覺?”
    “我有感覺,但是很輕你有沒有看到一些武俠劇,一些武林高手練過了某種神功之後,可以用輕功,日夜兼程,連續跑好幾天都沒”
    “聽過,也看過一些,所以,你學會了內功,就增加了耐力,耐性,和體能?”
    “是”
    “你最長可以跑多久?”
    “按照時間來算的話,可以連續不間斷的奔跑十二小時以”
    “不間斷?就是不吃不喝?不停止,也不休息?”
    “是”
    “你剛才說,你可以連續奔跑十二個小時?”
    “對,大概在十二個小時,到十六個小時之”
    “真的可以持續跑這麽久?跟武俠劇裏麵的某些神功沒區別了?”
    “區別還是挺大的,那些大俠練的神功,可以持續使用兩天到三天,甚至更我呢,才一天不到一”
    “這速度已經很厲害了,比絕大多數交通工具還快,世界上最快的高鐵才能達到每秒幾十米,不超過一百而你的速度卻達到了每秒一百五十米,你應該感到驕傲才”
    “不是驕傲,是自”
    建準糾
    “對對對,自豪,自豪,是自”
    ******
    建準想回頭看刀七在哪裏?離自己有多遠?
    自己在以每秒一百米以上的速度前進,不論是回頭,或者轉身很容易導致失控而“翻車
    於是,建準用聽覺感應連接上了刀七∶
    『喂,刀七你在哪?跟得上嗎?』
    『就在你後』
    『多遠?』
    『幾十米而已,不超過一百』
    『跟得上嗎?』
    『你的奔跑速度達到了每秒百米以上,我要想跟上你的速度,有點困』
    『那我就慢』
    『用不著,我說的是“有點困難”,意思就是說,能跟上,但是有點吃力,距離會拉我快一點的話,就能拉近與你的距』
    刀七問道∶『你看得到,為何要問我?』
    『我用輕功在高速奔跑,而且背著一個人,負重一百多斤,就怕出意外,就不敢回頭,所以沒』
    『原來如』刀七明白了,又問∶『找到移動商人的位置了嗎?』
    『有點偏,但是我隨時都在建準方位,隨時在追』
    『能追蹤到移動商人的位置就好,就怕你跟丟了,或者找不』
    『我說了,我可以用聽覺掃描,隨時跟放心吧,丟不掉』
    『可是,用聽覺感應追蹤幾十公裏之外的目標,是非常消耗精力』
    『對你而言,也許如但是,隻占百分比的個位數,對我來說,幾乎沒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