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履新市政府辦 第1362章政商關係

字數:3641   加入書籤

A+A-


    許輝很是輕鬆,但當他看見石雲濤的時候,卻是難以輕鬆下來了。
    隻見石雲濤一臉嚴肅,沒有一絲笑容,這讓許輝見了,就如同一層冰霜撲麵而來。
    作為市長,許輝習慣了下級的逢迎和笑臉,同時也習慣了與同級之間的談笑風生,頂多麵對上級的時候才會有一點嚴肅的樣子。
    石雲濤作為巡視組的副組長算不算上級?
    許輝覺得不算,石雲濤不過是副廳級,算什麽上級?
    可人家石雲濤又代表巡視組,這就要算上級了。
    雖然是上級,許輝此時卻是覺得石雲濤有些裝杯,把同誌之間的談話,搞的那麽嚴肅,有意思嗎?
    許輝覺得沒意思,石雲濤擺明是有些不給他麵子。
    雖然這樣想,許輝也不好說什麽,隻能硬著頭皮坐到了石雲濤的麵前。
    “許輝同誌,你作為市長,說一說你們市委市政府班子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你本人存在哪些問題。”石雲濤不管許輝有沒有暗中腹誹他裝杯,他既然負有巡視職責,就必須履行好職責。
    許輝為難了一會兒,或者說思考了一會兒,才開始回答。
    許輝的話說的很慢,主要是怕說錯話,平時他鍛煉出來的思維是如何講好成績,而不是如何指出問題,因而讓他說成績,他會說一大套,但是讓他說問題,他就感到很棘手。
    這和網上的噴子形成了鮮明對比,網上的噴子你讓他說成績,那就是跟他過不去,但讓他說問題,他能說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反正不用負責任,也沒人知道他們是誰。
    但是如果讓他們在現實中說問題,他們恐怕也不一定說的出來。
    華夏人與西方人的思維就是不一樣,人家西方人喜歡直來直去,而華夏人很少這樣。
    而在官場上,好多話說的就更不能直來直去了,因而讓誰說問題都會覺得別扭,說不出來。
    但說不出來也要說,崔廣明說不出來,不就被免職了嗎?
    許輝硬著頭皮也要說,而且還要有個一二三,讓人覺得井井有條。
    但石雲濤聽完了,許輝所說的不過是假大空的問題,而不是真正的問題。
    許輝作為市長,不敢說陳百順身上有什麽問題,也不敢說班子裏頭有什麽問題,同時也沒說市裏頭有什麽重大的問題。
    許輝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啊。
    “許市長,薑宏偉你認識不認識?”石雲濤忽然問。
    “薑宏偉?我認識啊,他是神泰能源的老總,認識。”許輝連忙說道。
    石雲濤道:“曹鴻誌呢?”
    “高誌集團的曹鴻誌?也見過一麵。”許輝又回答。
    石雲濤想了想說:“許市長,你可以走了。”
    .
    看了看石雲濤,許輝慢慢站了起來,忽然問:“石組長,有什麽問題您可以向我提出來,我們馬上去整改,請您多多照顧。”
    看了許輝一眼,石雲濤說:“你來的時間不長,或許對高粱市的情況不太了解,在與人交往上要注意,有些險灘和礁石要避開。”
    聞聽此言,許輝身子一顫,緊張了。
    石雲濤這是話中有話啊。
    許輝從團省委來到高粱市擔任市長,權力大大增加,好多人跑過來巴結他,在這種情況下,別說他原來一直待在上層,本來就容易飄,此時又有這麽多人來巴結他,他更加難以把持住,肯定要飄起來。
    這個飄有時候真的是不以為人的意誌為轉移,因為你在那個位子上,有一種俯視眾生的感覺,人就很容易飄起來。
    在這個時候,一方麵是要加強個人修養,保持清醒的頭腦,而另一方麵則要經常下基層,不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人。
    老子說的好,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沒有賤哪來的貴?沒有下哪來的高?
    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以為自己天生就貴就高,那會跌跟頭的。
    要說幹部為什麽必須要有基層工作經驗呢,就是你那個地基要打好,地基打不好,升到高位,也很難駕馭得了局麵。
    許輝作為市長,基層工作經驗不是很豐富,並且沒有在縣裏當過黨政正職,到了高粱市,起步就是市長,別人圍著他轉,並不是因為他能力強,魅力大,而是因為他有那個位子。
    太平無事時,一切都好說,但萬一遇到了急難險重的問題,那就不好說了。
    別人未必會全力去幫他,而他如果沒那個能力,事情就擔不起來了。
    另外,許輝與薑宏偉、曹鴻誌這些人交往,真的是好事一件嗎?
    如果石雲濤來到高粱市當市長,有當地的老板過來找他,他絕對不會理會,不給老板麵子,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如果一來就與老板打成一片,市政府出台的任何政策,豈能不利於老板?
    而老板也會借機影響市政府的政策,從而有利於老板,讓老板賺個缽滿盆滿。
    權力與資本一合作,形成了互利局麵,那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許輝顯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以為與老板交往是一件大好事,因為作為市長,需要老板們來投資興業,給他創造政績。
    原來的時候的確是這樣的,領導身邊圍繞著幾個商人,先不說有沒有謀取個人私利了,商人確實能幫領導搞出一些政績出來。
    領導要政績,商人要賺錢,一拍即合。
    這種情況好不好?
    可能有好的一麵,因為加快發展了,而也有不好的一麵,那就是有可能把領導拉下水,另外,商人搞的工程不一定好,因為這裏麵可能有腐敗。
    如果領導不與商人走的這麽親密,與商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那會不會也能幹出政績來?
    商人求利是不是必須要與領導結合?如果領導能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讓商人能在公平的環境下競爭求利,可行不可行?
    樹立一個親清的政商關係好不好?
    石雲濤覺得營造一個親清的政商關係是可以的,作為領導,不要與商人走的那麽近,支持人家老板賺錢就可以,但不能把老板的錢變成自己的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