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履新市政府辦 第1365章礦難

字數:3727   加入書籤

A+A-


    得知薑宏偉去了香江,石雲濤有點吃驚,他不知道薑宏偉為什麽會在這個時候去香江。
    是不是因為他來到高粱市搞巡視驚動到一些人了?
    還是省反貪局要查耿太安,泄露消息了?
    石雲濤本想加快速度調查耿太安,現在看來要慢一些,再看一看情況,如果薑宏偉就此跑了,那就很不好了。
    薑宏偉絕對是耿太安一案中的核心人物,如果薑宏偉跑了,那就沒法認定耿太安的一些罪行了。
    耿太安的嗅覺確實是靈敏,及時讓薑宏偉離開國內到香江去,如果薑宏偉晚走一些,省反貪局就要對薑宏偉限製出境了。
    一限製出境,薑宏偉就走不了,而接下來,耿太安和薑宏偉等人就會成為甕中之鱉。
    正當薑宏偉麵臨到底要不要離開香江到國外的時候,神泰能源又發生了一起礦難,這次礦難發生在一處中型煤礦,有三十多人被困在了井下。
    此時,石雲濤和張兆國等巡視組的人正在高粱市巡視,一開始,石雲濤根本不知道發生了礦難。
    市裏頭根本不會告知巡視組,因為這不是什麽好事,他們甚至想著要向巡視組隱瞞此事。
    等到石雲濤知道市裏發生了礦難,已經是兩天之後了。
    紙是包不住火的,石雲濤在市裏頭巡視,這事怎麽可能瞞的住他?
    突然發生礦難,這可是把許輝給急壞了,當即給薑宏偉打電話,問他在哪兒?
    薑宏偉在香江接到許輝打來的電話,許輝讓他馬上回來處理礦難一事。
    忽然得知發生了礦難,薑宏偉也是頭大,上一次神泰能源已經發生一次礦難了,幸好沒有死人,如今又發生礦難,這真是運氣不佳啊。
    薑宏偉此時麵臨選擇,如果他不回去處理礦難一事,市裏頭指定不答應,而且他遲遲不回到高粱市,別人就會懷疑他出什麽事了,或者有人出什麽事了。
    風言風語是很容易刮起來的,薑宏偉此時還不能不考慮這一點,因而他想了想,就與耿太安進行了聯係,再和耿太安商量一下這事。
    耿太安此時雖然預感不太好,可是現在還看不出他會有什麽麻煩的跡象。
    北西省還很安靜,廳級以上的幹部還沒有人被查處,而他是正廳級的幹部,出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想到神泰能源現在確實離開不了薑宏偉,耿太安隻好同意薑宏偉回來處理後續相關情況。
    此時,許輝因發生了礦難,給嚇壞了,如果薑宏偉一直不回來,他肯定要收拾薑宏偉。
    經過多年的整治,礦難發生的概率大大降低,因而此時又發生礦難,實在是讓許輝想不到。
    當領導最怕出事情,一出事情,準會有麻煩。
    而這種發生礦難的事情,則是最容易被追究責任的,而一追究責任,政府領導首當其衝。
    許輝作為年輕市長,仕途看好,他更是不想發生什麽事故。
    當市政府值班室把發生礦難的消息告訴許輝時,許輝腦袋一下子要炸了,瞬間變的手足無措,他此時沒想著如何去展開救援,而是腦子裏冒出事後他挨處分的場景!
    等到許輝反應過來,已經是幾分鍾之後,他連忙把郝大建叫過來,和郝大建說這事。
    .
    郝大建一得知發生了礦難,登時也是愣住,然後說了一句:“這個時候發生礦難真不是好時候啊,巡視組還在這邊呢。”
    許輝一聽,也想到這個事,郝大建說:“許市長,你先不要著急,這事先不要讓巡視組知道,我們先去救援,隻要不死人,就沒啥問題。”
    許輝聽了心想,發生礦難能不死人嗎?
    許輝和郝大建急忙趕到礦難現場,此時,礦上一片慌亂,因為沒有現場指揮,大家都不知道怎麽辦。
    消防等部門接到求救電話已經過來了,但是缺少指揮,一位消防人員差點掉進井裏,差點又出大事。
    許輝和郝大建趕到現場後,郝大建衝上前代替許輝進行指揮,許輝隻是遠遠地站著,沒上前親自指揮。
    許輝怕露醜,如果他靠前指揮,萬一指揮不好,豈不遭人恥笑?
    而他來到現場,但不靠前指揮,如果郝大建指揮救援不力,別人也不會笑話他。
    許輝心裏頭淨想著這個事情了,就在這時,陳百順也趕來了,許輝連忙過去與陳百順見麵。
    陳百順問:“救援情況怎麽樣?”
    許輝說:“正在救援,現在還不知道是什麽情況。”
    陳百順掃了他一眼說:“我們過去看一看。”
    許輝這才跟著陳百順走了過去。
    相比上一次石雲濤親臨現場的救援,這一次的救援缺少力度,也缺少合力,上次是在井下被困了一百多人,而這一次隻困了三十多人,似乎就不怎麽重視了。
    許輝來到後,又沒有親自靠前指揮,郝大建跑上前吆喝半天,反而把救援人員給吆喝的不高興。
    不管是什麽原因,反正救援效果不理想,從井下升上來的隻有八個人,有二十多人一直被困在井下。
    如此一來,現場救援了兩天,仍然無法把餘下的礦工救出來,國家和省裏的領導都來了,事情上新聞了。
    神泰能源股票大跌,薑宏偉此時正在回來的路上,他一見情況糟了。
    股票跌不過是小事,關鍵是人還沒有救上來,這給高粱市委市政府造成了很大壓力。
    陳百順一直堅守在現場,許輝也隻能跟他待在一起,但是運氣沒有到來,人員還是救不上來。
    石雲濤得知情況後,便和張兆國一起到現場看了看。
    見到巡視組的人來了,陳百順連忙走過來與張兆國說話。
    石雲濤站在一邊,看著這一切,表情凝重,礦難屢禁不止,到底是為什麽?
    是礦工的安全意識薄弱,還是礦上不重視安全生產?
    或者是兩者皆有導致的?
    礦工們整天下井,時間長了,也會忽視安全生產,如果他們天天擔心這事,那精神會高度緊張,還怎麽下井幹活?
    因而安全產生還是要有專人來負責為好,提醒礦工們注意安全,所以,礦上對事故發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