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織造太監,嚴氏溺器和美人盂
字數:4122 加入書籤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蘇州,不僅富甲天下,是大明經濟之中心,衣飾消費更是引領天下。
萬曆時的理學大家王士性稱“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而雅之,俗者,則隨而俗之。”
時人將這種潮流,稱為‘蘇樣’‘蘇意’‘蘇式’,也就是蘇州風格。
蘇州流行什麽,天下就流行什麽。
從唱蘇州戲、飾蘇州頭,穿蘇州樣式服裝,用蘇州式樣器物,行為舉止如蘇州人狀,亦步亦趨,惟妙惟肖,盡量體現出蘇州風格。
此時的蘇州,美食佳肴更是獨步海內。
京師的達官貴人舉辦筵席,以請蘇州廚子為榮,其他地方的廚子哪怕是手藝再好,也不過是勉強及格。
蘇州閶門,是商家必爭之地,自然也少不了聞名天下的酒樓飯館。
閶門山塘街,有一座五進的豪華宅院,名為玉涵堂。
此處原本是嘉靖年間的禮部尚書吳一鵬的私宅,此時第一、二進的樓,被改作了酒樓。
能在山塘街這種寸土寸金之地,占據這樣的一座豪宅開辦酒樓,可見其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正月十五。
清晨時分,酒樓前鋪上紅毯,樓內張燈結彩,處處插花掛紅,無處不透著喜慶。
從門口路過的行人,無不紛紛駐足觀望。
看到大門的門柱上的對聯,人們無不瞠目。
‘味壓神州南北地,舌上日月天下先’。
酒樓的牌匾卻是大紅綢遮蓋著,看不出是什麽名字。
行人指著對聯,一陣議論紛紛。
“好狂的對聯!”
“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這酒樓的老板怕是瘋了,敢在蘇州城說這樣的大話?”
……
“味壓神州南北地,舌上日月天下先!”
“大話倒是放出來了,隻可惜開張之日,就會關門大吉!”
人群中一名身披貂皮大氅的胖子,看著對聯一聲冷笑,舉步朝天心橋走去。
此人名為秦東來,正是此時的洞庭商幫會首。
上任洞庭商幫會首席本楨,由於暗中哄抬糧價,被抓了起來,席家被抄家,商幫也因此被罰銀十萬兩。
好在洞庭商幫家大業大,壟斷著江南的米糧、絲綢布匹等販運生意,號稱能‘鑽天入地’,遭此重挫之後,並未傷及元氣
這位新任的秦會首,更是攀上了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短短一兩年的光景,洞庭商幫又恢複了元氣。
秦會首來到天心橋邊上的一座衙署門前。
這座衙署並不怎麽顯然,在蘇州城中卻是赫赫有名,權勢熏天,甚至蓋過了應天巡撫和蘇州知府衙門。
江南三織造之一,蘇州織造局!
朱元璋延續元代,在蘇州設立織造局,由地方官負責催促蘇州工匠給朝廷織造絲綢。
而到了朱棣這裏,這項專供皇宮的事務,就開始由皇帝身邊最親近的太監們負責。
所謂織造局,實質上是皇家的服裝工廠。
皇帝、皇後、妃子以及百官的朝服等,都由織造局製作。
雖然江南三織造都有給皇帝做衣服的任務,但每個織造府的分工卻各有不同。
江寧擅長妝花織物的織造,蘇州以緙絲、仿宋錦和刺繡為主,杭州織造絹、紡、綢、縐等輕薄類織物。
織造局,可不僅隻是皇家的服裝工廠那麽簡單。
織造太監雖為五品,因為是欽差,實際地位與總督、巡撫相差無幾。
並且這些太監往往是皇帝心腹,地方督撫也不敢招惹。
現在的織造太監名為秦祥,具體的身份是‘欽差蘇杭等處提督織造兼蘇、鬆、常、鎮稅務司禮監太監’。
除了督管並為宮廷采辦各種絲織品,還受命帶收稅課。
所謂的帶收,字麵就是“連帶征收”的意思,也就是織造幹起了稅務局的活兒。
蘇杭的織造、江南的稅收,全都歸秦祥管,可謂是天下一等一的肥差,炙手可熱的當紅太監。
秦東來正是攀上了秦祥這棵大樹,拜他為義父,這才當上了洞庭商幫的會首。
秦東來進入織造局,來到後宅。
織造太監在蘇州是有官邸的,被蘇州百姓稱之為‘太監弄’。
秦祥不喜歡這個名字,因此就住在織造局的後麵。
秦東來被一個小太監帶到後宅門前。
就見一名七品官員正跪在門口,不停地抽著自己的耳光,邊上還有一名小太監在數著數。
“這不是吳縣的林縣令嗎,這是怎麽啦?”秦東來認出這七品官,不由得大為詫異。
領路的小太監冷笑道“這縣令嘴欠,在背後說瞎話,編排秦公公的不是,正在這兒受罰呢!”
秦東來笑了笑,不再多問。
以秦祥的權勢,摘一個七品官的烏紗,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甚至是要了他的小命,也不是什麽太大的事情。
秦東來被帶到臥房。
秦祥剛剛起床,正坐在便桶上出恭,邊上有五六個僅穿著小衣的年輕貌美女婢服侍。
秦東來恭恭敬敬地跪下磕頭,“兒子給爹爹請安!”
秦祥閉著眼睛,‘唔’了一聲。
秦東來站起身,恭恭敬敬地束手站在一旁。
秦祥隻有三十出頭,白白淨淨的,保養的極好。
他比秦東來還要小十來歲……從古至今,有權有勢的就是爹,秦東來給這太監當兒子,絕不是什麽稀奇事。
秦祥所用的溺器,也不是尋常的馬桶。
而是用金銀材質鑄成的女人偶,裏麵是中空的,臉上像真人一樣塗脂抹粉,還穿上色彩斑斕的衣服。
這是跟嚴世蕃學的,叫做‘嚴氏溺器’。
秦祥解決完,婢女服侍著穿好衣服,他這才開口問道“事情辦妥了?”
秦東來正要答話,秦祥突然咳嗽了一聲。
一名女子上前,跪在秦東來身側,將濃痰用嘴接著,微笑著起身站到一旁,這才敢擦拭嘴角。
這也是有講究的,叫做美人盂。
秦東來強壓心中的惡心,回道“兒子出手晚了一步,玉涵堂被人搶先一步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