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激戰,火器時代的來臨
字數:4348 加入書籤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蒙古騎兵重新集結,稍作休整之後,再次卷土重來。
這次林丹汗采納了‘鳳雛’的計謀,驅逐牛羊群作為前鋒。
牛羊就是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糧草,因此在短時間內找到大批牛羊,並非什麽難事。
不愧是‘鳳雛’,這招果然奏效。
由於鐵絲網是明軍倉猝之間布設的,在大量的牛羊踐踏、衝擊下,很快就被推倒、踏平,或是被牛羊的屍體鋪墊覆蓋。
“雲逍子,本汗看你還有什麽花招!”
遠處的林丹汗見狀大喜,再次下令部眾分三路出擊。
明軍也在不到兩分鍾的時間內,迅速變換陣形。
新製定的新軍作戰手冊中明確規定,如果觀察到敵方騎兵正在向己方衝鋒,那麽,步兵必須在100秒內形成反騎兵方陣。
……科學、精細的戰術,正是新軍與其他軍隊最明顯的區別。
這也是雲大真人的科學戰術思想,在兵政改革中的具體體現。
九千明軍,迅速分成了三部分。
主力列成一個縱深為六列的龐大閉合空心方陣。
原先的後衛和前衛部隊,則在大方陣左右兩邊100多米處,分別列成一個小空心方陣。
在這個時代,步兵對抗騎兵的標準做法是密集方陣。
方陣一般采用前麵多排長兵器,來阻擋遲滯騎兵衝鋒。
如果有條件,還應該準備鹿柴和壕溝,沒有就要排列出更厚實的陣列。
後排的弓手和弩手來對衝鋒騎兵殺傷,利用步弓比騎弓更遠射程來保證殺傷有效性。
而明軍此時擺出的陣形,卻與傳統的陣形大相徑庭,看上去頗為古怪。
雲逍的神色變得鄭重起來,坐直了身子。
真正考驗新軍戰鬥力的時候,到了。
明軍此時排列的空心方陣,正是專門克製騎兵所創。
後來在西方,又被稱作是‘反騎兵方陣’。
站在雲逍身旁的乙邦才欲言又止。
跟在雲逍身邊這麽久,乙邦才也算是見多識廣,自然見過軍隊的操練,多少懂一些軍陣。
此時明軍排列的空心方陣,實在是有些奇怪,讓他不免有些好奇。
“時代在變,戰術也在改變。”
“京營新軍步卒,全部換裝為火槍,取消了重甲步卒和弓箭手,因此所采用的戰術,也必須予以改變。”
雲逍看出乙邦才心中的疑惑,耐心地為他答疑。
這也是有意栽培乙邦才。
這是一員猛將,不可能一直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
等過些日子,就會將他放到軍中去,那裏才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
“通常來說,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卒,線性戰術最佳。”
“尤其是手持火槍的步卒,排槍射擊也好,刺刀衝鋒也好,橫隊都可以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
“然而步卒在麵對機動性極強的騎兵時,橫隊機動性弱的缺點,就會暴露無遺。”
火器時代,為了保證最大的正麵火力,通常列成橫隊。
然而橫隊有一個相當致命的弱點,它有著漫長薄弱的後方,和空虛的側翼。
而騎兵作戰,通常是不會跟手持火槍的步兵正麵硬剛的,而是采取迂回包抄,從側翼發起攻擊。
橫隊步兵一旦被騎兵繞道側翼或是後方,那就相當致命了。
為什麽不向後轉?
戰場,可不是過家家。
別的不說,單是麵對騎兵,特別是繞後的騎兵,士氣就會銳減,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慌亂。
除非是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精銳,不然步兵很少能捱過這一關。
能夠做到‘繞後無懼’,有條不紊地轉身迎擊敵軍的步兵,往往都是身經百戰,精銳中的精銳,並且這樣的戰例,值得在戰史裏大書特書。
雲逍接著說道“空心方陣,恰恰彌補了步兵側後薄弱的特點,無論騎兵從何處衝鋒,方陣都可以作出及時防禦。”
乙邦才恍然大悟。
想了想,又不解地問道“這樣的空心陣法,防禦相對十分薄弱,豈不是會被騎兵輕易衝破?”
雲逍笑了笑,說道“看看就知道了。”
就在說話間,中路蒙古騎兵已經冒著炮火,衝至火槍的射程之內。
200米。
180米
150米。
……
在真正的步、騎交鋒的時候,像後世影視劇中演的那種,騎兵追著步兵砍殺的場景,是根本看不到的。
除非是步兵出現大潰敗,騎兵個體在追殺步兵個體時,才會出現這樣的一幕。
事實是,騎兵衝擊步兵時,絕大多數狀況下,雙方都是在進行集體心理博弈。
步兵和騎兵都在焦急不安地等待。
騎兵在賭,步兵會隨著馬蹄迫近而心驚膽戰,手抖到火力殺傷效果銳減,進而自行散開潰逃。
步兵則是在賭,騎兵要麽被火力擊退,要麽無法突入依然緊密的步兵隊形,最終打道回府。
這才是戰場上的真實狀態。
此時麵對著中路蒙古騎兵衝鋒的明軍步卒,無不膽戰心驚,端著步槍的雙手,手心滿是汗水。
哪怕平時再怎麽訓練有素,麵對具裝衝鋒的騎兵,不害怕那是假的。
蒙古騎兵飛馳的馬蹄,既是在踐踏大地,也是在摧殘步兵的心理
然而嚴明的軍紀,卻壓製了他們心頭的恐懼,保持著堅毅和鎮定,沒有一個人擅離職守。
90米!
“開火!”
明軍軍官一聲令下,步卒紛紛扣動了扳機。
這個距離開火,其實也是有講究的。
按理說,步兵有足夠的時間,向迫近自己的騎兵打出幾輪齊射,憑借火力就足以打垮騎兵。
事實上卻是另外一回事。
由於受到煙霧、火光,以及恐懼心理的影響,裝填彈藥的速度,以及精準度,頂多隻夠步兵發射一次。
如果步兵對騎兵過早地打出一輪齊射,然後還想要手忙腳亂地裝填,那就成了即將被砍倒的攻擊目標。
因此讓騎兵進入步槍殺傷力最大的距離後再射擊,才是最好的選擇。
這一點,在戚繼光的《練兵實紀》中,有十分明確的要求。
也是京營新軍在以前的訓練當中,軍官反複強調的軍紀。
在密集的彈雨之下,蒙古騎兵如同被收割的麥子一樣墜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