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分化江東,迫降周瑜
字數:6166 加入書籤
隨著孫策寧死不屈,錢唐、餘杭二縣順利被關羽拿下,孫家的勢力也算是徹底被掃掉
關羽進城後,安排人安葬了孫策,但墓碑上絕對不會寫衣帶詔事件爆發後、曹操新給孫策封的“揚州牧”官職,隻寫衣帶詔事件爆發前孫策的舊官職爵
以示劉備陣營對許都皇帝的聖旨、隻承認到衣帶詔之前,此後曹賊的挾君亂命一概不但是對於曾經歸附孫家的眾將和文官,也要安
尤其張昭在秣陵就已經投降了,張紘最後在錢唐時、作為孫策的使者跟關羽談條件,關羽也答應了,張紘便投降所以文官係統的接收其實還算和平,主要就是各地的武將還有點小麻
然後關羽又親自慰問了吳夫人和吳景,讓他們不必擔心,好好養
還說天下紛爭,罪不及家人,孫策之罪,在於不辨忠奸,聽信曹賊,為虎作既然罪行止於此,也就可以人死罪消,不再追
關羽還讓人留下一些錢糧物資,但是被吳夫人扔出來了,表示不需要,她一個老婆子有病在身,也不知道還有多久能活,也不在關羽也就沒再堅
孫家直係因為恐懼都選擇了轉移,隻有吳景家人留了下關羽便表示會給大哥進言,為吳景的兒子吳奮表一個閑職,領一份俸祿,給吳夫人和吳景養
平定錢唐之後,浙江以南,倒是還有蘭溪江平原和寧紹平原兩塊地盤,但都不用打仗,隻要跑馬圈地接收即
就算有些許衝突,也都是跟逃散為寇的孫家潰兵作戰,以及一些山越部族——說來也是諷刺,那些山越人當中,有的部落就是想反漢,所謂的助孫打劉或者助劉打孫,都是扯淡的,本質就是誰在當地掌權,他們就聯合外來勢力反抗本地漢人諸
當然,山越部落也有相對歸化、願意臣服
總的來說,關羽和趙雲大致評估了一下,要跑馬圈地把浙江以南的會稽諸縣都跑到,至少需要一兩個月時要派出新的官員上任掌控,那就是三個月之後
浙南山區地形比浙北平原和太湖平原要崎嶇太多,山路很不好走,同樣麵積的地盤,接收所需的時間能比太湖平原慢好幾
再想把新冒出來的流寇散兵肅清,至少要拖到下半而山越問題就不好說了,沒法定時所以今年上半年,關羽的部隊都沒法挪作他用,劉備陣營基本上還得休養生息一陣,以消化地
曆史上孫權徹底掌握江南後,跟山越都糾纏了好多年,這事兒不是光靠武力解決的了關鍵還是要發展生產力,讓江南的基礎設施變好,給山區人民更多的可開墾田地,再適度以工商業吸引山民移居到平原謀
這些事兒關羽沒有親自操心,他就讓趙雲帶著輕裝部隊南下圈地,他自己在安定了錢唐局勢後,就回到了吳縣,跟顧、陸等江東門閥討論地方治理問題、盡快全麵恢複江東的安
他還給諸葛瑾寫信報了捷,也給身在武昌的劉備報了
諸葛瑾得信後,也立刻從秣陵趕來吳縣,一起討論治理事宜——而事實上,諸葛瑾內心還擔心另一件事,因為關羽拿下錢唐後,沒有發現孫策的其他族人,隻看到了有病在身的吳夫人和吳景姐弟,還有孫家的一堆仆人侍
關羽傲上而不忍下,他覺得孫家其他人沒有罪行,何況他都安葬好孫策了、吳夫人也把他送的錢糧丟出來了,說明對方不相信他“不會趕盡殺絕”,他也就懶得再找
肯留下的孫家部將,基本都投降了,關羽也都接受,至於少了誰,關羽也沒去搜程普、韓當這倆北方將領,跟了孫家三代,現在孫家覆滅,他們不願意再留在南方,自行逃散了,也是正常的,隻要別去幫助劉備的敵人就
但諸葛瑾卻比關羽敏感得多,他知道關羽這是小看了孫權,所以急急忙忙趕來吳縣,親臨一線了解最新情
一到吳縣,關羽就提前擺了酒宴,給諸葛瑾接
諸葛瑾也無心吃喝,酒過三巡,便問起孫權的下落:“雲長為何沒派人細細搜檢、那孫權等人下落如何?”
關羽倒像是有關心過,隻是沒刻意追求結果,便隨口回答:
“也派人問過,說是與周瑜遠遁海外這些人尚且年少,並無罪惡,也無實權,孫家在吳地也不得民其母既然不信大哥肯放他們一條生路,也沒必要非抓回來我怕有損大哥名聲,讓後來者誤以為我們趕盡殺
子瑜若是覺得不妥,也可以繼續追浙南諸縣如今還沒接收,說不定孫家人狡兔三窟,有些撤去浙南”
諸葛瑾搖搖頭:“我當然不擔心孫權,但周瑜頗有軍略,不可讓他另投其他諸侯,與我們為
依我看,如果周瑜往南方跑,那倒是沒什麽,交州士燮敢收他麽?隻要敢,以士燮之能,根本駕馭不住孫權周瑜,遲早是反客為
但如果周瑜往北方跑,情況就不妙了,我們絕不能讓周瑜投曹趁著眼下錢唐新占不過三四日,周瑜或許還沒來得及轉移太
我軍正該以水軍堵截巡可讓子義、陸議、張多繼續帶領海船水軍,沿吳縣、海鹽一帶每日巡孫家水軍的戰船不如我們快捷,若有動向,多半能夠截”
注:陸議至今沒有字,過完年才剛十八歲)
關羽聽了,也是深以為然,自己一開始太顧及名聲了,不想讓大哥落下趕盡殺絕的惡名,以免將來招降納叛不順還是子瑜想得周到,放過孫策的子弟,不等於放過周瑜,周瑜還是要抓
哪怕不能為我所用,也不能放任資
關羽一開始也是戰爭剛結束、事情太多,掛一漏萬了,被人一提醒立刻就
諸葛瑾原本還有一些具體的細節想交代,但看關羽態度那麽誠懇,他也就不在這種場合多說了,到時候他自己跟太史慈和陸議傳達就
反正關羽已經支持了他這個計劃,具體執行操作可以隨機應
趁著今日接風宴的機會,其他吳郡本地的郡望大族的代表也都在,諸葛瑾不想一直拉著關羽竊竊私語討論軍務,正好順便試探一下人事方麵的調整可能性,為吳會的長治久安埋幾顆伏
不一會兒,顧雍就帶著內侄陸議,過來給諸葛瑾敬酒,各種盛讚不
諸葛瑾就當著關羽和其他世家郡望的麵,試探著說:
“陸郎為朝廷出力不少,此前吳地未曾恢複,為了保護你們,也不敢明授官職,以免連累宗
如今孫氏已滅,將來天下水戰的用武之地也不大了,不知陸郎屬意文職還是武職?”
陸議麵對諸葛瑾,還是有些緊他此前雖然為劉備陣營效力過幾次了,前後將近一年,但還真沒當麵見過諸葛瑾,隻是通過步騭等人聯
通過步騭的轉述,他深知諸葛瑾的深謀遠略,唯恐自己的私心被看穿,略一猶豫,還是主動表態:
“雖然水軍將領後續建功立業機會或許不多了,但在下少年遭逢家族劇變,數年來一直想向孫氏報仇,苦學的都是兵法戰
若是讓我治理地方,怕是耽誤一方百姓,還是繼續為一水軍將領,縱然再無功勳,也可保一方海疆安”
諸葛瑾對這個答案還算滿意,陸議如果不插手內政,陸家如今人口凋零,很難恢複到“江東四閥”的勢力高度,吳地的世家大族土地兼並問題,也能因此緩
但諸葛瑾嘴上還是說:“你還年輕,何必給自己設限,不會做文官,也可以一邊帶兵一邊慢慢學的那就暫時讓你繼續帶領水軍,封鎖長江口,巡防肅清周邊逃散的海
以後海寇漸息,你有閑暇了,便慢慢自學一些文官政具體軍職,待我上奏主公,自有定”
陸議連忙謝過,敬了諸葛瑾三杯
諸葛瑾安排明白陸議,又轉向顧
他來的路上,倒也想好了一個防止江東世家坐大割據的辦法——曆史上,孫權因為跟江東四閥分權退讓,才算是坐穩了位置,渡過了孫策死後的過渡危險期,但也因此給孫吳政權埋下了禍
後來江東的軍事力量,大多是將領的私兵,軍隊跟著武將走,集權力度遠不如季漢和曹世家大族的圈地自守、劃分勢力範圍也比另外兩家嚴
後期到了末代的孫皓繼位時,想收回一部分權力,就設法遷都,從建業遷到武昌,想把江東四閥的頂層掌權者調離故鄉,去外地做官,這樣他們對吳會本地的掌控力或許就會稍稍下
但孫皓的統治本就激起了強烈的反抗,遷都武昌也僅僅持續了沒多久,就又遷回建
不過這一切原本曆史上孫家要麵對的潛在阻力,對於劉備陣營,卻是完全不存在的——因為劉備在衣帶詔之前,就被皇帝的有效聖旨封為武昌侯,封地在武昌
劉備要把統治中心放在江夏郡,是沒有人能反對
對於吳會地區而言,劉備本來就是一個外來征服者,他要把本地的精英調到武昌中樞做官,也是天經地義,屬於升
就好比曆史上後來西晉滅吳後,要把顧榮和陸機、陸雲調到洛陽做官,也是天經地義掌控了顧陸兩家,也就掌控了江
諸葛瑾有這些曆史經驗可以借鑒,他的招數也就呼之欲出
隻聽他和顏悅色地跟顧雍攀談了一番,盛讚了顧雍的道德操守和謙退低
顧雍自然也要商業互吹一番,表示久仰伏波將軍深謀遠慮、神算無遺,至於謙退克己,自己也不敢與伏波將軍相
然後,諸葛瑾就順勢說道:
“我聽說孫策傷重之時、以孫權暫任會稽太守、想以顧公為郡丞輔佐?依我看,這孫策也是小顧公之才,治理一郡都嫌大材小用了,當太守都是應該的,何況郡丞?日後還當居於中樞
隻是眼下主公還不了解顧公,暫時不可驟給高位,以免人心不我為顧公計,可接替舍弟為江夏太守,如此則常在主公之側,或能一展雄才,再圖升”
這番投石問路的試探,除了劉備本人以外,也就諸葛瑾能如此建議,連關羽都沒資格
因為這種試探,涉及到給顧雍騰位以諸葛亮的地位,哪怕他另有更高的新職務,也沒人能要求他把舊職務卸下來,完全可以多兼一
唯有諸葛瑾的身份,他說某個外人可以接替他弟弟的某個職務,是不失禮在漢朝的孝悌環境下,兄長天然有品評弟弟的權
當然顧雍肯定不會接受這種試探了,他的情商同樣很高,立刻謙虛道:
“伏波將軍實在過譽了!雍初來乍到,寸功未立,如何便得升遷?何況我本無意功名利祿,若是驟升高位,外人還當我是為了榮華富貴,舉吳而
何況孔明先生亦是天下大賢,有他擔任江夏太守,上合天子詔命,下合荊州人還請將軍收回成命、以全我私德!”
諸葛瑾本來也就是試探一下,聽顧雍抬出私德,他也就不再強求,退一步道:
“朱治、朱然新亡,顧公是仁人君子,雖然獻城,但想必本意並不希望看到朱氏父子頑抗覆讓你現在出仕為官,可能有些強人所既如此,顧公若果不願立刻出仕,今年可於吳郡閑住,來年主公必然另有征辟,屆時還望勿
至於職位,覺得江夏太守起步太高,可先為一年郡丞,待熟悉江夏政務,再接任太守亦不遲——顧公放心,舍弟事繁,江夏太守之任,再掛一兩年最多了,不是給顧公騰位”
諸葛瑾第二次提出的條件,已是不容置既照顧到了顧雍的清高,又給了緩衝期,顧雍也隻好答
把顧、陸的首腦人物都調離吳郡,不再擔任本地的地方官,江東四閥的世家問題也就能緩解很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