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邊事有變
字數:6299 加入書籤
弘治皇帝眉頭一皺,朝五六步之外的蕭敬道:“蕭敬,看何人在殿外喧嘩?”
若在往日,弘治皇帝斷不會因輕微攘擾而遣人查問,但今日不同,他正為邊事煩擾
朱厚照側頭望了望殿外,但他並無透視之能,又那能看到殿外的動
弘治皇帝搖了搖頭,一手指著桌麵的齋膳,另一手再拍了拍朱厚照:“皇兒,先不議邊事,用早膳”
朱厚照咧嘴一笑,應了聲好,果真不再提征討虜
弘治皇帝也緩緩坐了下
過得一會,弘治皇帝和朱厚照兩父子正拭著手,蕭敬已領著一人走進殿
來人是王偉,清寧宮的宦官之一,他雙手持著一件文書模樣的東西,低頭躡腳跟在蕭敬身
少頃,離弘治皇帝和朱厚照約莫十數步,蕭敬已停了下來,躬身向弘治皇帝行禮,說道:“回稟萬歲爺,剛殿外略有喧嘩,隻因王偉接到加急啟本,須呈送千歲”
說完,他慢慢退至一旁,王偉隨即倒身朝弘治皇帝跪拜,口中呼道:“奴婢叩見萬歲爺、千歲”
朱厚照聽得眼角卻是一
啟本,是大明臣民向東宮太子上書的一種文書,樣式與呈送皇帝的題本沒有甚麽差加急啟本,那多半為要緊之
“起來吧,何處呈來的啟本……”弘治皇帝抬頭望了他一眼,語氣平
王偉謝恩站起,身軀又往前一彎,雙手舉起那文書:“回稟萬歲爺,是錦堂在西北呈送的啟”
弘治皇帝還沒回應,朱厚照突地站了起來,急問道:“錦堂在西北呈送的?”
得到王偉肯定回答,他更快步走過去,將啟本拿在手中:“小偉子,你先退下”
王偉應了聲諾,緩緩退了出
折返而回的朱厚照,已朝弘治皇帝躬身行禮:“父皇,適才兒臣一時心急唐突了,請恕兒臣無”
弘治皇帝聽得卻微微一笑,拍了拍他手臂:“皇兒,何須如此拘謹,快坐下”
少頃,他又問道:“錦堂已遣人往西北了?”
“回稟父皇,是上個月遣去的一小撮人員,”朱厚照恭敬應道,“得父皇恩準,錦堂創設已近一年,人員也操練了數月,如今可不能讓他們再閑”
在弘治皇帝沉吟之中,朱厚照繼續道:“西北邊患不斷,乃最好檢驗如今呈送加急啟本,想必他們已查探到緊要之”
“既然如此,還不拆閱?”弘治皇帝指了指他手中的啟
“謹遵皇”朱厚照應了聲,將啟本反複打量了片刻,見封口蠟印完整,這才將啟本拆
少頃,他將抽出的紙張展開,從上至下、由左到右,快速瀏覽了一會,臉色已凝
弘治皇帝見他覽閱啟本後竟一言不發,不由得問道:“皇兒,如何?”
“父皇,寧夏邊事有”
弘治皇帝愕然:“寧夏邊事有變?”
“請父皇禦”朱厚照雙手將啟本遞了過
弘治皇帝接來凝神一看,紙張的字體隻可以說中規中矩,隻見啟本寫著:
“堂主,閏七月初七,虜賊在花馬池拆毀邊牆,侵入我大明靈
領頭的是虜賊達延汗,全是騎兵,應有數萬之
寧夏總兵官郭鍧、巡撫都禦史王珣和鎮守中官張僴得知敵情,不敢出城迎敵,隻下令固城防
在百裏外的征虜軍也沒有抗擊虜賊,反而就地紮營駐
隻有巡守花馬池的寧夏左屯衛指揮使王泰,知道虜賊侵邊後,率領士卒前去堵截,在孔壩溝和虜賊相
雖然以少戰多,但王泰身先士卒,奮勇殺賊,苦苦支可惜一直沒有援軍支援,最終王泰和他所率領的數十名士卒全部戰死
之後沒有我明官軍阻攔,虜賊就將兵分成幾路搶掠,經鐵柱泉、小鹽池一帶,再至韋州、安邊,一直到初九才退
虜賊凶殘,到處燒殺,屬下等人恨得咬牙切齒,本想出去與虜賊拚個死活
但寇賊全是騎兵,屬下等人又不能不顧錦堂的職責,隻有含淚強忍,等待以後再報此
這次虜賊侵我明邊,生民損失嚴重,匆忙間,屬下等人無法查探確切之
目前查探到的:被毀村莊六個,被殺村民數十人,被掠走二百多人,被劫走牛羊麥豆糧食等難以計
更翔實的消息,待屬下等人查探清楚後再上
灰狼於弘治十四年閏七月十”
雖名為啟本,卻全無啟本的規例,隻能算作通順的簡單陳
見裏麵“堂主”、“灰狼”等稱謂,弘治皇帝並無追問之意,不過,他眉頭已皺成一個“川”
寧夏的鎮巡官“殺良冒功”?
一覽閱完這道與寧夏加急奏疏迥異的啟本,這想法突然出現在弘治皇帝的腦海
有明一代,“殺良冒功”相當普遍,軍功加身的文官武將幾乎均有涉及,而邊軍更是“重災區
主因是大明實行軍功首級製,斬獲敵首可獲軍功,敵首以北寇為一等,倭寇、女真及土司叛逆為二等,流寇為三等,賞賜最高的是一
良久,弘治皇帝望向朱厚照,問道:“呈送消息之人,實誠否?”
“父皇,錦堂招納之人,首要是實誠可且錦堂有各種考成,隻要考成不過關,均會暫時撤下作後上月能被派往西北的,乃最出色一部分”
弘治皇帝頓時陷入了沉思,過得半晌,轉而朝立於牆垣邊的蕭敬說道:“蕭敬……”
“老奴”蕭敬躬身應
“東緝事廠閑得太久了吧……”
“老奴有罪,不能為萬歲爺分憂……”蕭敬聽得立馬跪了下來,邊叩頭邊說
“你何罪之有,起來”弘治皇帝繼續道,“如今,你可有精力?”
緩緩站起的蕭敬正揣度這話是何意之時,弘治皇帝已輕歎一聲:“朕若將東緝事廠的擔子擱你之肩,能對付否?”
蕭敬又驚又喜,一時之間竟愣住
大明的宦官體係十分龐大,設有十二監、四司和八局,總稱“二十四衙門
其中,司禮監是“十二監的第一署”,乃二十四衙門之
國初時,司禮監不過是為皇帝日常起居服務、掌管宮中禮儀的小“衙門”,並無多大權力可
司禮監的崛起和壯大,始於宣宗章皇帝期間所出現的“票擬”
“票擬”,是指內閣的閣臣代皇帝先擬出批閱言辭,並單獨書寫在票簽,然後附著奏本或題本,一同呈送給皇帝,由皇帝決定采納與
而“批紅”,原是皇帝獨享的最高權若皇帝同意內閣閣臣草擬的批閱言辭,就會以朱筆照批於奏本或題本之
但自宣宗章皇帝開始,這本是皇權的“批紅”權,已慢慢移給司禮監,由秉筆太監代為執
奏本或題本“批紅”後,還須加蓋皇帝印章,這更重要的“蓋印”權,就落在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手
於是,內閣的閣臣專職“票擬”,而司禮監進行“批紅”和“蓋印
蕭敬如今正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宦官之中權力最大的一人,俗稱“內相之首
往昔,因掌印太監事務繁忙,且為避免權力過於集中,一般由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兼任東緝事廠提
弘治皇帝即位以來,明廷的狀況大致是“皇權不顯,朝臣勢大
前些年,弘治皇帝將東緝事廠的提督太監撤了後,東緝事廠基本是“一潭死水”,是“夾著尾巴”行事
如今聽弘治皇帝的意思,是要他蕭敬來提督東緝事廠?這是要重振東緝事廠,意義為何?自是不言而
已身為掌印太監的蕭敬,能不驚?能不喜嗎?
弘治皇帝見他愣在那裏,又道:“怎麽,不敢挑擔子呢?是嫌累,還是怕苦?”
蕭敬如夢初醒,再次跪了下去,朝著弘治皇帝連連叩頭:“老奴縱粉身碎骨,亦要為萬歲爺分”
“那你將擔子重新挑起來”弘治皇帝說著,將手中的啟本遞給蕭敬,又道,“好好看”
蕭敬應了聲諾,躬著身軀接過那啟本,片刻後,他滿臉驚
弘治皇帝輕“哼”一聲,又道:“震驚吧?東緝事廠就從這次虜賊劫掠西北開始,看看寧夏的鎮巡官在做甚麽?保國公的征虜軍又在做甚麽?莫讓朕再做瞎子聾
另擬旨,著兵科給事中艾洪、刑部郎中黃瑋,速往寧夏鎮查勘實”
弘治皇帝想了想,又道:“錦堂二字,莫要外另,上月保國公所奏請告捷之事,一並查”
蕭敬諾諾應之,弘治皇帝要將調查分成一暗一明進行,還查舊賬……
聽著弘治皇帝對蕭敬的吩咐,朱厚照已知啟本得到認可,如今讓東緝事廠再去查,無非是要查出更多細節而
但讓朱厚照沒想到的是,這道加急啟本的到來,竟讓蕭敬以掌印太監之職,兼提督東緝事今日起,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而命運多舛
不過,弘治皇帝讓蕭敬兼提督東緝事廠倒也不出
在英宗睿皇帝和憲宗純皇帝治下,蕭敬已在司禮監任職,深得兩位皇帝的信任,頗有口
而在弘治三年,蕭敬能重新回到司禮監,即已表明弘治皇帝是信任和認可他這個朱家的多年老
匆匆用過早膳後,弘治皇帝端坐於禦座上,覽閱著手中的題本,而朱厚照則斂聲屏息站立一
過得一會,弘治皇帝將手中題本往麵前的禦案一放,輕輕歎了口
“父皇,因何歎息……”朱厚照明知故
“西北邊患不斷,如何是好?”
“父皇,讓兒臣為你分憂吧?”朱厚照打蛇隨棍
“你仍念著要去征討虜寇呢?”弘治皇帝似笑非笑地望著
“父皇,邊患此起彼伏,西北生民苦”
“征討虜寇,自有文臣武官籌劃應”弘治皇帝搖了搖
“兒臣若不能為父皇排憂,或許有人便將‘不忠不孝’加於兒臣……”
弘治皇帝聽得臉色一沉,口中更“哼”了聲:“倘有人敢這般大放厥詞,朕定不輕饒”
由於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麵,請下載愛閱閱讀最新章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厚照大明更新,第二十章邊事有變免費閱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