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誌滿北歸

字數:6504   加入書籤

A+A-


    自那日曹操與荀彧爭吵後,二人撕破臉皮,矛盾激化,無可調和。
    荀彧稱病求休,言難以隨軍征戰。曹操從其意,準荀彧留城養病,讓侍從好生‘照料’。
    壽春,曹軍大寨。
    大帳內,楊修奉上戰報,說道:“啟稟丞相,臧徐州率軍深入淮南百餘裏,掃蕩淮東,水賊敗降,兵圍射陽月旬。然射陽臨近湖泊,水賊舟舸出沒,襲擾糧道,兵疲糧盡。今請丞相吩咐?”
    射陽湖,漢稱射陂,湖最深且闊,能受諸郡縣水,東走可入海。吳王夫差聯通江淮的邗溝,便是通過射陽湖北上江淮。
    孫策進攻陳登,從江東發兵浮海北上,從河水駛入射陽湖,兵破射陽縣。
    在霍峻布置的江淮防線中,淮西以六安、合肥為據點,淮東以射陽為據點。淮東地區,守軍有萬人,由副督魯肅坐鎮,將軍徐盛率軍五千固守射陽城。
    今時別看臧霸深入百餘裏,多是霍峻讓出去。在霍峻製定的防守戰略中,淮東如遇曹軍重兵南下,將以射陽湖為據點,通過河水的四通八達,利用江左擅長的水軍襲擾曹軍的糧道,從而通過百餘裏的無人區,逼曹軍糧盡而退。
    至於劉基負責的屯田地帶,分布於射陽湖以南,即複建廣陵郡的高郵、海陵、平安三縣鄉。除非射陽被破,射陽湖水軍覆沒,否則曹軍無法繼續深入。
    曹操思慮說道:“南賊以舟舸見長,射陽城據水而守,非重兵不可克。臧徐州出兵已有時日,糧草不濟,難以再戰,且讓其撤軍北歸。”
    “諾!”
    望著楊修退下的身影,曹操腦殼疼得很。他此次南下雖多是政治企圖明顯,但不代表他不想重奪合肥。
    然霍峻知他南巡壽春,猶如刺蝟般,放棄外圍城郭,將兵力收縮到六安、合肥、射陽等城,完全沒有與他作戰的想法。誘自己深入江淮,拉長補給線,利用水網的密布襲擾糧道。
    不得不說,霍峻是他曹操自征戰天下生涯以來,遇上最強勁的對手。因敵而戰,知時而退,從不拖泥帶水。
    “丞相,既讓徐州撤軍,我淮西兵馬今下當如何是好?”夏侯惇遲疑說道:“畢竟霍峻素善水戰,江漢舊事,不可不鑒。”
    見夏侯惇無意中戳到自己的傷口,曹操的臉色黑了下來,悶聲說道:“金口之役,值有疾病,天火燒船,孤撤軍而走,橫使霍峻得勝此戰,虛獲功名。”
    “孤南巡江淮以來,南賊浮水而逃,固守城郭,不敢戰之,是乃喪膽爾!”
    “正是!”
    孫權見是如此,急忙起身,為曹操背鍋。
    孫權起步出列,謝罪說道:“金口之役,權識人不明,錯看俞韶其人,讓甘、俞二人詐降成功。權請丞相責罰,治權招降不利之罪。”
    曹操揮了揮手,淡淡說道:“那時吳楚歸降士人將校眾多,為收人心不得已為之,些許奸詐之徒混在其中,難以分辨,亦是正常之事。”
    說著,曹操捋須笑道:“此次南征,芮玄率軍士歸正,得賴仲謀招降。功過相抵,仲謀何罪之有?”
    芮玄,父芮祉,兄芮良。芮氏兩代皆為孫氏效力,與程普、韓當這種老人相同。
    父芮祉隨孫堅起兵,征伐有功,被孫堅推薦為九江太守,後轉任吳郡太守,在任有政聲。
    在芮祉去世後,長子芮良迎奉孫策南下,從平江東,出任會稽東部都尉。
    二劉平江東時,芮良隨孫權歸降劉琦。劉琦為了穩固江東的統治,讓芮良官複原職,舊統原兵。
    今年芮良病故,按孫氏私兵製芮玄統父兄舊兵。劉備為了加深他在江東的統治,拒絕了芮玄統屬舊兵的請求,轉任芮玄為文官,將部曲轉交給糜芳統率。
    時孫權隨曹操南巡,芮玄在孫權的招撫下,率部曲千餘人投曹。曹操大喜之下,封芮玄為奮威將軍,拜為溧陽侯。
    “謝丞相恩典!”
    孫權感恩戴德退下,重新坐回席位。
    麵對眾人的目光窺探,孫權臉色淡然。別人笑他太舔,他笑別人看不穿,此時不舔,更待何時?
    曹操不日將要稱公,他主動替曹操分鍋,又立下功勳,還怕曹操不給他升官加爵嗎?
    帳中氣氛好轉,曹操也不著急安排軍事,而是與眾人談笑,似乎在等待著什麽。
    半響,司馬懿疾步入帳,拱手說道:“啟稟丞相,隴右大捷!”
    “念!”
    “諾!”
    司馬懿攤開巾帛,沉聲念道:“護軍將軍淵奉丞相之命,督朱靈、張郃、郭淮等將屯兵長安。五月,淵討楊秋於安定,楊秋降;張郃兵討山賊劉雄,降其部眾;朱靈征靳富於夏陽,斬敵降眾。”
    “初,枹罕宋建因涼州亂,自號河首平漢王;氐王楊千萬據興國而叛,襲擾隴右;西平郭憲遏險要,勾結諸羌。隴右羌亂不休,匪寇篡逆,士民不安。”
    “六月,淵為丞相除奸逆,率兵西進隴右,將討以上三賊。至漢昌,淵破楊千萬,進屠興國,以威嚇諸羌。轉擊枹罕,月餘拔之,淵斬建及所置丞相已下。”
    “七月,淵別遣將軍張郃等征西平,郭憲率眾歸降。郃以郭憲為向導,渡河入小湟中,河中諸羌盡降,隴右遂平。”
    念完,司馬懿將巾帛奉上,恭賀說道:“懿為丞相賀,關西騷亂多年,遠離中國,今降服隴土。丞相功勳卓著,武功蓋世!”
    曹丕從側席起身,拱手說道:“恭賀丞相,開疆複土!”
    “恭賀丞相,開疆複土!”
    帳中眾人齊刷刷起身,行禮慶賀道。
    “嗬嗬!”
    曹操開心地笑了幾聲,下壓雙手,說道:“妙才三月平隴,斬楊千萬、屠宋建,降郭憲。其中宋建亂逆三十餘年,一舉滅之,可揚我中國之威。”
    繼而,曹操手撫胡須,讚揚說道:“仲尼有言:‘吾與爾不如也。’今妙才揚威除亂,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孤當上報天子,為其嘉獎。”
    少頃,侍從趨步入帳,通傳說道:“啟稟丞相,諫議大夫攜天子詔書而來。”
    眾文武見狀,紛紛神情收斂,恭敬起來。這個恭敬不是給王朗,而是給曹操看。
    曹操帶眾人恭迎,王朗手持天子詔書而來。
    見到曹操,王朗行禮問好,恭敬說道:“丞相南威江淮,西平關右,功勳卓著。今朗奉天子之令,特來封賞丞相。”
    “眾人聽詔!”
    王朗攤開天子詔書,沉聲朗誦說道:“朕以不德,少遭憫凶,越在西土,遷在唐、衛。當此之時,殆若綴旒,宗廟乏祀,社稷無位;群凶覬覦,分裂諸夏,率土之民,朕無獲焉,即我高祖之命將墜於地……”
    “昔者董卓初興國難,……馬超、成宜,同惡相濟,濱據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獻馘萬計,遂定邊城,撫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今以冀州之河東、河內、魏郡、趙國、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為魏國公,錫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爾龜,用建塚社。……”
    “丞相功蓋於世,天子授魏國公與丞相。望丞相接旨,往許昌複命。”王朗恭敬說道。
    “請丞相接旨!”眾人起身道。
    曹操臉色惶恐,推脫說道:“孤蒙先帝厚恩,功小德薄,非敢希望高位。為國盡忠,是臣之本分。進爵益土,非臣所宜。九錫大禮,臣所不稱。”
    “這~”
    王朗麵露遲疑,說道:“丞相功勳之盛,非國公不能封賞,望丞相受之。”
    “孤惶恐異常,不敢受之。”曹操再次推讓說道。
    賈詡趨步出列,拱手說道:“丞相,天子之恩,不可不受。丞相何不如回見天子,以明己心。”
    曹操猶豫半響,歎息說道:“既是如此,唯有回都朝見天子,言孤忠報國恩,灰軀盡命之心。”
    “丞相英明!”眾人又是行禮說道。
    顯然這場戲出自於董昭之手,勸進魏公之事,乃是曹操稱王建國的重要一步。先是將隴右戰報送到,進而再將天子的詔書送至,有武功襯托下,無人敢質疑曹操進位國公的資格。
    曹操將詔書收起,說道:“孤南巡壽春,諸將深入百餘裏掃賊。南寇隱藏水澤,固守城郭,喪膽畏戰,不足為慮。孤將回許昌拜見天子,今江淮之事,將有勞諸位。”
    “請丞相吩咐!”眾人應道。
    “夏侯惇何在?”
    “末將在!”
    “你且督十軍兵馬,轄豫、徐諸將,坐鎮壽春,守備江淮。南賊趨舟而進,常襲擾邊民。從今之後,多修城郭,生聚糧草。”曹操強調說道。
    “壽春者,控扼淮、潁,襟帶江沱,為中國之要樞,兗豫之屏蔽。南賊入中原,必先據此城為根基,窺視北方。孤不求卿謀奪合肥,唯望卿保住壽春。”
    “諾!”
    見盲眼夏侯領命,曹操伸手拍了拍肩膀,叮囑說道:“昔呂布襲兗州,諸城失陷,卿力保三城,挫敵兵鋒。今孤托江淮於卿,望卿守住壽春,不可有失。”
    “請丞相放心,城在既人在,城亡既人亡。”夏侯惇沉聲應道。
    “善!”
    又吩咐了一些話,曹操便讓夏侯惇退下安排撤軍事宜。
    曹操起兵以來,諸曹夏侯常隨他出征,能留守家中者,唯夏侯惇其人。
    夏侯惇雖領兵作戰不行,但其他方麵卻是不差,某些部分甚至可以說是出眾。其為人清儉,有餘財則分於屬下,自己不治產業,在困難之時,常能親力親為。
    曹操讓夏侯惇坐鎮壽春,大體上看重了夏侯惇聽話,能得人心的方麵,利用這方麵的特性去與霍峻較量。
    至於作戰上,曹操就沒指望夏侯惇進攻合肥,僅讓他固守城池,生聚糧草。畢竟防禦戰遠比進攻戰簡單,而防禦戰中守城也遠比進攻簡單。
    霍峻啃不下合肥,通過水淹、圍點打援等手段,才攻克合肥。亦或是關羽、張飛二將入蜀,被江州所阻,除了死磕城池外,也別無他法。
    在眾人遠離的時候,孫權走到曹操身側,說道:“魏公,今時北歸許昌,不知荀令君如何處置?”
    孫權自歸降以來,經曆金口大逃亡,逐漸成為了曹操的心腹。或是因為大魏吳王的緣故,孫權常能領悟到曹操的深意,讓曹操用得異常順手。
    曹操挑了挑眉毛,問道:“令君病情如何?”
    “閉門不出!”孫權答道。
    “可有進食?”
    孫權低垂眼眸,答道:“應無進食!”
    “患病又豈能不進食!”曹操淡淡說道。
    曹操手搭在腰帶上,說道:“仲謀,替孤看望文若,記得帶上食盒!”
    孫權眼睛閃爍,曹操在‘食盒’上加重讀音。
    食盒無食!
    無漢祿可食?
    或是讓其自絕?
    “權領命!”孫權應道。
    “嗯~”
    曹操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卿之忠心,孤當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