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擠兌 咱們的賬清清楚楚。(捉蟲)……
字數:10712 加入書籤
趙蘇露出一個微笑來。
對付尚培基,他用了一些手段,有些確是有點不太光明正大,得到了祝纓的肯定,趙蘇也放了心。
趙蘇抓緊時間請教一下做官的竅門,再聰明的人,對規則不熟悉也會吃虧。祝纓對趙蘇卻是放心,趙蘇這人打一開始腦子就是夠用的。
祝纓又問他從吏部那裏拿到了多少情報,再告訴他吏部、戶部的消息未必是準的,還要收拾前任的爛攤子之類。又告訴趙蘇:“十裏不同俗,不要將福祿經的見的當做是尋常。我南下之前,也是一心想做事,裝了幾車的農具,到了福祿能用的沒幾樣。到了先看當地是個什麽樣子再下手。”
趙蘇將這些一一記下。更是仔細詢問縣令與上級之間的相處,如何保持一個客氣的距離之類。
兩人聊天,也沒人來打擾他們。趙灃夫婦二人到了梧州城之後,刺史府的官員又為祁家做臉,趙娘子的一點小小的不愉快也散了,她在這裏又見到了侄子蘇飛虎與侄孫等人,心情越來越好了。
祁泰是個萬事操心也操不到點子上的人,結果張仙姑等人就接過了為祁家操持的事情,張仙姑一動,嘰喳的人就多了。連帶花姐也忙了起來,祝家不住給趙蘇準備了結婚的賀禮,還要給祁小娘子再添一份妝奩。
趙蘇既要探親又要成親還要在期限內赴任,行程頗緊,祁小娘子心中忐忑。她對自己的婚事是擔憂的,祁泰縱有心也不大能操持得體。原以為準備好了,一旦要辦一場婚禮,卻發現自己之前十年好像什麽都沒準備一樣!
本以為存了些嫁妝的,事到臨頭才發現缺得還有很多。譬如真正殷實人家不止是陪送些新衣被子一點首飾之類,大宗是田產、是陪嫁的奴婢。田產幾乎無從談起,隻有京中二畝薄田。家裏仆人還是當年顧家薦來的。再來是客人,看在祝纓的麵子上,刺史府應該有不少人參與,但是請柬得祁家自己準備吧
祁小娘子自己擬了客人的單子,再準備請柬,讓父親寫請柬。還要辦采買等事,忙了個不可開交。
別人家的新娘子在這個時候都開始緊張害羞,祁小娘子隻在聽趙家來提親時有機會羞了那麽一下,接著就忙上了。
田產是不想了祁小娘子又將家產分兩份,一份留給祁泰在刺史府裏生活,這一份就托給了花姐。另一份才是自己的嫁妝。家裏的女仆她不想帶走,不然祁泰身邊就沒人了,這樣她自己婚禮上就沒有仆人了,還要現雇人。
忙亂之中,還是刺史府裏出手為她解了困。
花姐將她叫到自己房裏,遞給了她一隻匣子。祁小娘子道:“大娘子已給了添妝了。”
花姐道:“這是小祝讓我轉交的。你拿著。”
祁小娘子大方接了,花姐道:“還有一件事,雖是你的家事,不過咱們相處這麽久了,我就多說一句,你得有個伴兒同行。”
祁小娘子道:“可是我爹……”
花姐道:“他在府裏總有人照應。趙家雖不是不講理的人家,你是嫁到人家去的,得有個說心裏話的人。”
祁小娘子這才下定決心安排自己之前的丫環。這丫環原是顧家的路子來的,也是福祿的,趙家也是福祿人。趙蘇這次赴任的地方走不算太遠,趙蘇的仆人們也都是福祿人,丫環沒多猶豫,也情願與祁小娘子同行。
祁小娘子攢齊了伴兒,才打開匣子。這匣子拿到手裏輕飄飄的,打開一看,裏麵也隻有一張紙,乃是一紙地契,陪嫁的田地祝纓給她準備好了。地方不在京城,這塊地離項家的新買的土地比較近。
兩人的八字找了巫仁認識的那位尼師合了一下,日子很快就確定了。刺史府裏,花姐相幫女家擺酒。趙蘇借了驛館,男家住在那裏,正日子從驛館出發迎親,接到了新娘子之後不是回驛館,而是回福祿。
祝纓作為男家的媒人,也得跟著一道回福祿。
他們的婚禮在福祿縣城裏舉辦,趙家擺起了流水席。趙蘇若無其事地給尚培基還送了一張請柬,尚培基也到了。
趙灃笑著迎上去:“縣令大人,多謝多謝。”
尚培基樂於參與這樣士紳家的場合,也拱手:“恭喜恭喜。”還很誠心地對趙蘇道了喜,殷殷叮囑趙蘇,祝趙蘇前程似錦。
趙蘇兩頰泛著點粉紅:“多謝。”
尚培基喜歡同趙蘇說話,因為趙蘇的官話極佳,而福祿縣其他人的官話並不好。起初,縣裏的人見到他都憋著勁兒地講官話,略熟一熟,就一個個原形畢露,飛快地講起了本地方言,他是半句也聽不懂。
這不,顧翁就來了,還沒開席,顧翁就滿麵通紅,喝醉了一樣,對著他開口嘰嘰咕咕一串。看圍人的表情,好像是說得好話,尚培基是一個字也沒聽明白的。然後是趙翁,他開口兩句還有點樣子:“我與他家是連宗的……”幾個字的功夫,發音從“類官話”就滑到了方言。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
外麵,喜樂的聲音更大了起來!
整個趙宅人都樂嗬嗬地往外瞧,尚培基也看了過去,見外麵十分的熱鬧,可是此時不是新娘子進門的吉時呀!
童立上前道:“大人,您得出去見一見這一位,不然不禮貌。”
尚培基道:“刺史大人不是已經在後堂了嗎難道是祁司戶親自送親”
“那倒不是,這一位您是繞不開去的。”
尚培基十分疑惑,在童立的引導之下往外走,隻見趙灃、趙娘子正與一個男裝的麗人交談。這是在搞什麽鬼!
這位俏麗佳人居然還穿著官服!她的身邊還有許多穿著男裝的女子!這不對勁!
童立道:“這一位就是阿蘇縣的蘇縣令了!”
蘇鳴鸞恭喜完了,正在問趙娘子:“聽說義父來了,我得去拜見呀。”
趙灃低聲給她介紹:“這位是本縣的尚縣令。”一旁童立告訴他這是阿蘇縣令。
蘇鳴鸞對尚培基一拱手,笑道:“表兄成婚,多謝您來捧場。”
她從進門說的就是奇霞語,尚培基噎了一下,隻能從她的表情、動作上猜測她說了什麽。也還了一禮:“恭喜恭喜。”
整個婚禮,尚培基都暈暈乎乎的。十句裏麵能有一、兩句他能聽得懂的,還得是士紳們好心特意給他講“官話”。尚培基心道:本地之文教還是要加緊!刺史大人不過開了一個頭,能否維持得住,還要看我等後來人!
一心裏籌劃著許多的大事,酒也沒吃多少,卻見許多本地士紳又都圍著祝纓。祝纓隔著人也看到了尚培基,她遠遠地也對尚培基點頭,又對周圍的人說了句話,就又多了兩個鄉紳過來找尚培基說話。
尚培基一時百感交集:刺史是能吏,然囿於出身,可以為器而用,終不可使之主持大局啊!可惜……我若想一展抱負,終究還是要靠自己!
祝纓知道尚培基必然是對自己有一點意見的,有就有唄。她依舊與趙灃、蘇鳴鸞等人談笑,又看著小吳躥上躥下的不太像話,這小子在別人的婚禮上竟有了一點“衣錦還鄉”的味道。
祝纓將他叫到了一邊:“你幹嘛呢”
小吳道:“嘿嘿,趙小郎君成親了,下官也高興!小郎君又娶新婦,又做了一縣主官,全由自己做主,多大的喜事呀。”
“羨慕”
“是、是有點兒。那、那個……”
祝纓笑了笑,沒說話。小吳總帶在身邊也不是個事兒,這人跟祁泰還不太一樣,也是時候讓他離開自己了。小吳這樣子,讓他做個縣令恐非好事,做個縣丞之類的副職倒也還能應付。
小吳顛兒顛兒地跟在她的身後,可沒在婚禮上蹦躂了。
趙蘇成婚之後,祝纓又回到了梧州城,五月過半,趙蘇得趕去赴,祝纓也得再次進山,將父母繼續送回山裏避暑。到八月左右再將父母接回,到那時梧州城也變得宜居了。
這次再進山裏,就沒有收到尚培基規勸的信件了。
尚培基正忙著整頓他的福祿縣,他先是下令,縣裏的土地不許違規種甘蔗。想種甘蔗可以,你新開荒地,但是不可以拋荒原有的耕地,不能因為甘蔗而荒廢。
縣中士紳口中唯唯,卻又無不盼望著外麵的消息——京城,也該知道了吧
————————
項大郎在京城有一陣子了,會館的業務越來越多。這一天,他先算了一下會館的款子,再算一算自家的盈餘,尋思又可置一塊地了。他有弟弟妹妹,還有兒子,得為帶個家族打算。商人是沒有前途的,這年月再有錢也做不了呂不韋,還是多買些地實在!
項大郎還有一點點小小的野心:項漁也住進刺史府了,以大人對人之寬厚,但凡項漁能有點出息,大人也不會虧待了他。
得買地!盡早將身份由商轉為農、為士。
項大郎一氣想到了兩代之後,回過神來時已抱著梧州轉遞過來的書信發呆良久。他忙將這捎帶一分物件分發了,以前趙蘇的包裹多些,現在趙蘇赴任了,主要是幾個在京城的商人、學生的東西。
這一回有一個寄件人比較特別——福祿縣令尚培基。
項大郎不敢怠慢,親自將東西送到了蔡侍郎的府上。侍郎府的門房還算客氣,雖沒讓他進去,也請他喝了杯茶。
項大郎從侍郎府轉回會館,又看到一個本不該出現的麵孔:“你怎麽來了”
來人也是福祿縣的人,項大郎認識,但他現在應該是在福祿。來人道:“有急信!”
項大郎拆信一看,命人將來人帶下去休息:“你且住兩天,再捎信回去。”
信是福祿縣士紳寄來的,項大郎將信仔細讀了,以為可行。他當晚即下令:“接下來暫緩接砂糖的單子。”
管事吃驚:“好好的買賣,如何不做”
項大郎道:“那也是別人許咱們做呐!新來的那位縣令大人,鬧得咱們的糖坊開不下去啦!備車,我要去見藍大人。”
“藍大人”是藍德,項大郎的身份此時還見不到藍興,藍德在宮外的小宅子項大郎還是能敲開門的。
兩人一陣嘀咕,藍德懷疑道:“我不信,梧州刺史是什麽人能讓個蝦米翻了天”
項大郎道:“翻天不至於,壞事是真的。您不知道……”
藍德道:“供宮裏的,不能少!哎你……”
項大郎道:“實話與大人講,他這是殺雞取卵。雞殺了,哪來的蛋吃縱我們願意苦一些,也得叫人知道我們的難處。”他塞給了藍德一包金銀。
藍德想了一下,道:“倒也不難。”
兩人又是一陣嘀咕,項大郎起身告辭。
————————————
蔡侍郎收到了侄女婿的家書,尚培基這回不是用私信夾帶的路子送信,他是用的會館的渠道。會館每年固定來回跑幾趟,尚培基剛到福祿的時候,縣裏巴巴地告訴了他這條線,他就從善如流地送了一批東西回京。
隨信又送了嶽家、同年、朋友們一些東西,其中既有本地土產的橘子、糖塔之類,也有一些錢帛。
蔡侍郎看了他的禮物矜持一笑,袖了他的信件回書房看去了。一看之下大不由皺眉:“狂生啊……”
蔡侍郎連夜讓人去兄弟家問:侄女婿有沒有捎信回來說胡話
因時辰晚了,裴少尹主持的京兆府這二年又嚴了些,回信的人沒來得及回來。第二天一早,蔡侍郎上早朝前什麽消息都還沒接到。他也沒放在心上,福祿實在太遠了,越遠的地方就越不重要。
蔡侍郎回到家裏,弟弟家也帶了信來,說是並沒有講什麽。
蔡侍郎還不放心,親自往弟弟家去了一趟,仔細詢問尚培基家書都說了什麽。尚培基給妻子寫的信沒有這麽直白,然而字裏行間仍然將福祿縣的事情當做一種蠻夷獵奇來講,透著點兒新奇不屑與要治理好福祿縣、將之變成標杆的決心。
“刺史能在此建功立業,我如何不能”尚培基如是寫道。
蔡娘子十分擔心丈夫,問堂伯:“他……怎麽了”
“沒什麽,年輕人有些誌氣是好事。不過也要寫信告訴他,讓他要沉住氣。”蔡侍郎說。
蔡娘子也看不出這信裏有什麽不對來,以為堂伯隻是關心自家人,笑道:“是。”
蔡侍郎回家就寫了封長信,告誡侄女婿:不要妄下結論,你不過是一個生手,不要對上司指手劃腳,這樣對你不好。口無遮攔沒關係,對上司口無遮攔就犯忌諱。總之,做官你閑得發慌頂撞上司,你想誰給你收拾爛攤子呢老實趴著,看看情況再動嘴。別再頭腦發熱衝到長官麵前說長官這個不對、那個不好了。知道朝廷為什麽提倡直言極諫嗎因為這麽幹的人少!大臣們很少這麽幹,是因為他們傻嗎麵刺前輩之過,這樣沒禮貌的晚輩還配治理百姓嗎
隻等明天發出,讓這個新官上任的侄女婿老實一點,一切大吉。年輕人嘛,有衝勁,教導一下就好了。
懷著這樣的心,蔡侍郎並不慌張,第二天照樣上朝。
站完了班,蔡侍郎要回部裏,卻被鍾宜叫住了:“我仿佛記得你家招了一個姓尚的女婿”
蔡侍郎忙管這位比自己隻大了五歲的丞相叫了一聲:“世叔。”鍾宜是皇帝登基前的舊人,與蔡侍郎的父親算是早年同僚,蔡侍郎就他做這個世叔。
聽鍾宜說一個“尚”字,蔡侍郎心想,沒那麽巧吧
偏偏就這麽巧!鍾宜本來也不在意什麽福祿縣,但是施、王二位對梧州頗有興趣。不動刀兵又圈了幾個羈縻縣,也是很顯眼的。故而與之有關的事情,鍾宜也跟著多留了一點心。
蔡侍郎道:“是,看尚培基忠厚,故而族弟將女兒許配給他。”
鍾宜微一皺眉:“忠厚我聽到的怎麽不是這樣”
蔡侍郎忙問:“怎麽”
鍾宜伸手往外指指點點:“怎麽宮裏都有人傳說,尚培基胡作非為,妄稱權威”
蔡侍郎一驚:“怎麽會”
鍾宜見他好像真不知情,道:“趕緊讓他老些,別胡鬧!”
“是。世叔,到底怎麽了”
鍾宜道:“宮監們都在傳,他弄得整個福祿縣民不聊生。他是你薦過去的,出了事你是要連坐的。”
蔡侍郎連聲應道:“是是是。他就是還沒脫書生習氣,萬事將書裏寫的都當了真。”
這話鍾宜就不愛聽了,他說:“書裏寫的錯了嗎什麽書生習氣我看是書沒讀透!”
蔡侍郎挨了一通訓,才知道事情有些不對,命家人速速將自己的信件交給會館帶回去。他在皇城熬了一天,晚間回府,卻看到他寫的信還好好地放在書桌上。蔡侍郎怒道:“這是什麽”
管家躬身上前,道:“回大人,會館那裏說,近來都沒有南下的商隊,又不敢留您的書信怕萬一弄丟了。何時有人南下,再來咱們府裏求信帶走。”
蔡侍郎道:“可是做怪!這又是為的什麽”
管家哈著腰、低著頭,聞言,稍稍抬頭瞥了他一眼:“說是……福祿縣令說,縣裏商賈之風太盛!有意整頓,商人們害怕,且不敢販運貨物了。”
“他們又不違法,怕的什麽”
管家賠笑道:“凡長官一聲令,底下人必然矯枉過正,怕的豈止是一位長官呢”
蔡侍郎有點焦躁,道:“簡直荒唐!你再去一趟,拿我的手書給他們,叫他們隻管照舊。”
“是。”
——————————
從京城到福祿攏共兩千七百裏,一般人打個來回也得三個多月,這還是在沒有生病、天氣不好、道路毀壞、途中發生其他意外的情況下。
蔡侍郎的信發出之後,尚培基收到消息也得一個多月將近兩個月後了。在此期間,梧州會館先是搪塞,說是不敢再發商隊,想要聽聽風。來回磨了五天,才勉強接了這件差使。
既然是商隊,就不比專業的信差,載貨走得就慢。
眼見得梧州會館出的糖一天比一天少,“名上實下,賠光基業”也傳得大半個京城連同皇城內都知道了。尚培基一個字的回信還沒來得及帶回來,蔡娘子人在京城就聽到了自己丈夫的新名聲。
蔡娘子年不過二十,知書達理、頗知世故,情知此事不妙,忙去求蔡侍郎幫忙。
蔡侍郎道:“你忙得什麽上躥下跳,生恐別人不知道如今誰知道他尚培基是誰倒是跳出來表白自己才會叫人記住哩!我已修書一封與他,叫他不要生事。隻要事情冷下來,這一任了結,再給他調個地方就是。”
蔡娘子憂心忡忡:“那麽遠的地方,壞話怎麽就這麽快傳到了京城了呢會不會是有什麽人在背後作怪”
蔡侍郎道:“婦道人家,不要多事!這件事情我知道了,你回家好生呆著。”
蔡娘子不敢接話,仍是覺得有問題,她不敢同伯父頂嘴,離了侍郎府就說:“讓會館的人到家裏來一趟!”主事項大郎是福祿縣人,她的丈夫正是福祿縣令,不將人叫過來仔細問問,她不安心。
蔡侍郎一麵覺得侄女多事,一麵卻又修書一封,直接給了祝纓。祝纓是梧州刺史,福祿縣有什麽事當然要托到她的頭上。蔡侍郎在信中極為客氣,托祝纓代為“教導”一下尚培基這個“年輕人”。
梧州會館將這一封信傳得就快了,這封信發得晚,卻比尚培基早收到了三天。
祝纓展信一看,問丁貴:“這個‘名上實下,賠光基業’我怎麽沒聽說過梧州有這個說法嗎”
丁貴躬身道:“有的!不過都是外麵街上胡傳的,不值當讓您老聽著的。”
祝纓道:“是這樣嗎叫上司倉,咱們去福祿。我倒要看看,他是怎麽賠光基業的。”
“可是……您就快要啟程了,司戶、司倉都在督促今年的秋稅……”
祝纓道:“唔,那就派司戶佐、司倉佐去福祿查一下府庫吧。”
“是。”
————————————
尚培基為今秋的糧食正急得一頭汗,其他縣據說都已經送到州城了,就他這兒收得慢。不是他不想,也不是百姓不想,是他的倉庫壞了一些,沒地方放了。
正在著急時,刺史府派了人來查他的賬!
尚培基大怒:“我不過比別人晚兩日,又未到期限,為何如此逼勒”他這幾個月處處不順,不免疑神疑鬼,覺得有人與他作對。
刺史府出來的人比他還要橫一點:“咱們不查您今年的糧草,是問一下往年的。刺史大人收到一封信,說您把基業都賠光了,隻好派咱們來看一看。”
尚培基怒道:“難道是懷疑我貪墨嗎”
“物議如此。”
童立等人假意相勸:“大人,給他看看又何妨咱們的賬清清楚楚。”
賬是清楚的,但是查的不是單純的賬目,而是“基業”。一盤之下,莫縣令走前還留了不少的庫藏,尚培基幾個月給花出去一半,這就不對了。一任三年,你頭一年就花了庫藏的一半,到第三年就真的要倒欠了啊!
司戶佐與司倉佐二人抱著清點的結果離開,第三天,刺史府派人來催促今年的秋糧,並且下令:縣令不必來了,派縣丞押解過來即可。
並且送了尚培基一張紙,上麵隻有兩個字:垂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