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鹽務

字數:3008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但洪濤並不滿意,合算投降了還要惡心人,洪這麽偉大而崇高的字你配嗎!
    “有沒有想過,你的族人今後將如何活下去?”可又不能說我叫洪濤,這口氣隻能先忍著。別急,一會兒就給你小子加在條件裏。
    “既然已經被俘,是殺是剮全憑皇帝陛下旨意。”沒說讓起來,皇太極就跪著回話。從表情到言語都看不出太大情緒波動,好像真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你應該也打聽過,朕很少直接殺人,無論罪人還是俘虜,通常會被送往礦山等地苦役,時間有長有短。
    哼哼,看來你不光打聽過,還知道一些詳情。沒錯,和你聽說的差不多,無論苦役期限長短,能活著出來的都很少,沒有傷殘的更少。
    這倒不是故意摧殘,而是有些工作比較危險。朕憐惜子民,不肯讓他們涉險,但又必須做,隻能由苦役犯去承擔了。
    如果將你的族人全打入苦役犯,五到十年間就會消亡得一幹二淨,連個墳墓都不會有。從此世上再無女真一族,而你就是女真最後一任酋長,親手將全族毀滅的罪魁禍首。”
    洪濤極少用惡言惡語和猙獰的麵目去恐嚇別人,因為當有人這麽和他說話時,他就一點都不害怕,反而會暗自嘲笑對方無能狂怒。
    真相是否恐怖、後果是否嚴重,關乎事實,與表情語氣無關。隻需把實情一五一十表達清楚,聰明人自然會聽得明明白白。
    “……我願以死謝罪,還請皇帝陛下寬恕族人!他們都是被我逼迫,對大明並無惡意。”
    皇太極顯然屬於聰明人範疇裏的,所以聽得非常明白,雙手杵在地毯上像是有萬鈞重擔在肩,連呼吸都停頓了,片刻之後再次叩首求情。
    “你是個聰明人,也選擇了正確做法,那朕就再給一次機會,何去何從由你自己選擇。”
    如果皇太極急迫之間提出投降時李如樟答應不虐待、不殺戮女真俘虜的許諾,那洪濤就準備換人來當女真部落的首領。好在他沒犯傻,那就有繼續談下去的必要了。
    “隻要能保全族人,我願向長生天起誓,世代為奴!”事到如今並沒超過皇太極的預期,當初選擇了投降,就知道會有如今的局麵。
    將心比心,如果大明皇帝戰敗了自己也不會殺。漢人皇帝不是自古以來一脈相傳,殺了就沒人造反,有沒有皇帝在他們該反照樣會反,幾千年都是這麽過來的。反而是帶頭臣服,會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朕打算讓你從族中挑選一衛弓馬純熟、能征慣戰之人組成騎軍,往後替朕征戰。與此同時你的族人將被安排到福建、廣西、貴州、雲南的州府落戶,分給田畝農具,與大明百姓一般生活。
    信與不信之類的廢話就不要說了,朕敢用你自然就不怕。但有條件在先,你要說服族人主動學習漢字漢話,並要與漢人通婚。仔細想想吧,在這根煙燒完前回答朕。”
    實話實說,洪濤真不敢將這些人留在身邊,哪怕都閹了當太監也不敢。如果不是為了做試驗,肯定會當做苦役犯。
    灤州和邯鄲兩個工業區用不了,可以全流放到呂宋和安南去。一旦落入阮香江手裏,估計兩年都用不了就全成炮灰了。
    景陽十七年六月,《鹽法》正式下發。從今往後私人將不能經營鹽場,也不能批發食鹽。換句話講,大明所有的鹽場都歸鹽業公司運營,無論有沒有鹽引,不再有鹽商這個行業。
    哦不對,四川、貴州、雲南除外。今後的食鹽由鹽業公司統一製造,再由驛站係統發往全國各地銷售。私人可以販賣食鹽,隻是有重量限製,能零售不能批發。
    於此同時,驛站體係也從兵部剝離了出來,歸屬到錦衣衛旗下,同時受東廠監督。
    按照皇帝的要求,王之楨要在一年之內把遍布全國的驛站重新恢複起來,人員從被裁撤的邊軍、衛所軍中挑選,資金則先從海關劃撥,待一年之後食鹽售賣係統有了盈利再歸還本息。
    出於王之楨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從前,皇帝又欽點了永年伯王明輔、日月銀行總行職員計算器為錦衣衛同知,專事驛站和鹽務。
    永年伯王明輔是皇太後的侄孫,本在五軍都督府任職,後為錦衣衛僉事,辦事嚴謹為人慎重,且人緣不錯,此次升遷,明顯是要奔著接班去的。
    對於這個安排朝廷裏沒什麽動靜,雖然皇太後已經臥床幾個月,眼看著燈盡油枯。可畢竟是皇太後的侄孫,接手錦衣衛於情於理都很合適。
    但計算器的憑空出現就讓人有些無法理解了,倒不是說年紀輕就不能掌權,看看總參謀部裏那些麵孔,好像也都不大,卻能對國家大事指手畫腳,比九部尚書還受皇帝信任。
    關鍵不是年齡而是性別,計算器是個女人。在日月銀行裏寫寫算算沒人能管,畢竟不是官職,可錦衣衛同知是三品武將,怎麽可以授予個女人呢?
    “古有花木蘭,今有計算器,她就是朕的花木蘭。如果有誰不服,可私下去找她比拚計算之法,能將全國的食鹽產量、銷量、定價、利潤、成本核算清楚,誰就可以接替這個職務。”
    麵對言官們的不斷上疏陳情,皇帝也沒不理不睬,而是找了個禦前會議的機會,讓與會的總參軍機大臣們帶話回去,號召所有官員前來挑戰,題目公開,結果公開。
    然後就都沒聲了,論聞風奏事,科舉出身的大明官員有一個算一個,都是世界五百強水平。可要說讓他們務實,具體幹某個差事,也是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個體戶水平。
    務虛這個臭毛病,不知道是從何時興起的,朝野上下全都是屁話加套話,唯獨沒人說實話。這反倒讓洪濤抓到了把柄,誰提的意見不中聽,還不自覺閉嘴,就讓誰去務實,保證一去一個不吱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