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222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 皇帝已經……

字數:5223   加入書籤

A+A-


    皇帝已經坐在榻上半個晚上了,一動不動地不知道在沉思什麽,鄭華也不敢出聲去打攪他,隻能靜靜地陪在他身側伺候著。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皇帝終於想起來動了動,鄭華連忙問道:“陛下有什麽吩咐嗎”
    沈定像是才發現身邊站著人似的,猛地回過神來,突而問道:“這個月底就是禎兒的生辰了,這還是禎兒第一次過千秋節,你說朕要怎麽做,才能讓禎兒過得開心一些呢”
    鄭華沒想到皇帝一晚上就是在想這個問題,屬實有些意外了。在他印象裏,皇帝可從來沒有為後宮的女人這麽上心過,哪怕是對跟他相敬如賓十幾年的孝德皇後,他也隻是交給內侍省按部就班去辦,從來沒親自操心過,如今卻為了林禎而絞盡腦汁,可見林禎是真的很得聖心。
    意外過後,鄭華也犯了愁,他一個從小就被閹了的太監,沒有經曆過男女之情,他又怎麽知道女人最喜歡男人為她做什麽才高興可是皇帝問話,他又不能不回答,隻好硬著頭皮建議道:“皇後殿下年紀還小,玩心重,比起傳統的歌舞表演,也許她更喜歡民間門那些雜耍陛下或許可以派人去民間門找一些雜技團進宮給皇後殿下表演,皇後殿下看到了一定會很開心的。”
    這一點沈定倒不否認,他沉吟一番說道:“也行吧,那朕改日便讓人去民間門看看。還有其他別的好的建議嗎”
    鄭華想了想又建議道:“也許還能讓禦膳房多做一些拿手的糕點給皇後殿下吃再安排一場煙火表演”
    沈定笑道:“那今年千秋節的預算估計就要超了。”
    鄭華低著頭賠笑道:“這倒也是。”
    沈定卻說:“不過禎兒高興最重要,她進宮這麽久,為朕分憂了那麽多,朕也沒能好好表示一下對她的感謝,這次千秋節就辦隆重一些,也算是朕對她的一些心意吧,反正一年也就一次,費點錢就費吧,朕也不是出不起。”
    鄭華連連應道:“陛下說的是,皇後殿下開心最要緊。”
    沈定打定了注意,便像了卻了一樁心事那樣,終於安心地上床就寢了。
    隻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就在沈定決定給林禎辦個隆重點的千秋節之際,江南巡撫的奏折快馬加鞭送到了皇帝跟前,上麵說今年中秋過後,長江以南的那一帶就降雨稀少,晚秋收獲時,地裏很多快要成熟的糧食都因為幹旱而提前枯萎了,百姓們的糧食產糧減少了一半。
    江南巡撫起先以為可以靠他們的力量來解決這個困難,想著他們先開糧倉,等到明年春季就下雨了就好了,所以一直沒有上報。但沒想到一連幾個月都沒下雨,現在不說地裏有沒有水種糧食了,就連百姓飲水都成了問題,有些地方已經因為旱災鬧了饑荒,光靠巡撫的力量已經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了,隻好十萬火急地將此事上報給皇帝。
    沈定看了江南巡撫送來的奏折後,就將給林禎過千秋節那件事放在了腦後,連夜召集大臣進清心殿商議此事。一連好幾天,他都為長江以南的旱災費神,幾天幾夜沒睡好覺,恰逢深冬,天氣驟然變冷,一向健壯的他突然就病倒了。
    但是江南的旱災還沒解決,他就是病了也得硬撐著和大臣們商量對策,忙起來連吃飯喝藥的時間門都沒有,眼看著他的病沒有好轉,反而還加重了,這可把清心殿的宮人給急壞了。
    因為皇帝已經病得起不來,所以大臣們隻好在清心殿裏和他議事。沈定坐在榻上,身上蓋著張被子跟他們商議對策。
    他問戶部尚書:“江南巡撫的糧倉還有多少糧食,受災地區有多少人口,若是開糧倉賑災能堅持多久銀庫裏還有多少錢可以用於賑災上”
    戶部尚書給了沈定一個數字,可能這個數字不是很符合沈定的預期,隻見沈定眉頭微微皺起,戶部尚書連忙解釋道:“陛下,我朝才建立不到五十年,先前打仗幾乎掏空了國庫,後來各個地方重建又花了不少錢,還要上交給國庫,地方的倉庫裏也是這幾年才漸漸有了餘存,但是也不多啊。”
    沈定蹙眉,又問道:“那朕開國庫給江南巡撫撥賑災的銀子和糧食,大概需要多少送到江南最快要多久,能趕得上解燃眉之急嗎”
    孫中書令回答道:“回陛下,如果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大概也要十天左右,而且賑災的物資數量龐大,作為一次運過去工程量太大,怕是會耽誤更多的時間門,臣覺得還是分為幾次送過去比較妥當。”
    聽了大臣們的回答,沈定心裏有了考量,吩咐他們道:“那就傳朕的旨意,給江南巡撫撥五百萬兩白銀,兩百萬用作購買糧食賑災,三百萬用作修水利,再撥一萬石糧食,分三次運到江南派發給災民,務必讓他們安穩度過這個寒冬。
    賑災的白銀和糧食就由工部侍郎和兵部侍郎負責護送,然後留在江南,監督江南巡撫關於災後和水裏的建設,不得有誤。這些賑災的糧銀都必須一分不少地送到巡撫手中,並用到百姓身上,若是缺斤少兩,朕拿你們是問。”
    工部侍郎和兵部侍郎連忙應下:“臣遵旨。”
    商議好了解決江南旱災的方案,大臣們便退下各司其職了,但是江南旱災一日沒得到處理,沈定的心也安不下來,鄭華勸他去休息,他卻擺擺手道:“朕心裏不安,睡也不踏實,算了,朕還是去看看奏折吧。”
    說罷,他便掙紮著起身,要到龍案那邊去處理這段時間門堆積的奏折。
    隻是他剛起身,就覺得眼前一黑,高大的身軀突然朝著一側倒去,轉眼失去了意識。
    鄭華一個錯眼的時間門,回頭就看到皇帝倒下了,嚇得他頭青麵變,一邊趕緊上前扶住暈倒的皇帝,一邊驚慌失措地喊道:“來人啊,陛下暈倒了,快去宣太醫!”
    皇帝突然在寢殿暈倒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後宮。
    林禎知道皇帝這段時間門都在忙江南旱災的事,所以這些日子都很乖地待在自己寢宮裏沒有去打攪皇帝,倒是聽說皇帝因為旱災的事情急得生病了,可是清心殿那邊也沒說皇帝病得有多嚴重,所以她也沒想過要過去看看,生怕打攪到皇帝和大臣議事。
    她知道地方發生災難,一定需要朝廷撥款,她也不清楚國庫還有多少錢,這次賑災又要花多少錢。她想起來自己還有不少私房錢,那是皇帝給她的聘禮,還有她的俸銀和皇帝平時賞給她的銀兩,總共有一萬多兩黃金,她想著如果她拿出一部分用去賑災,應該能幫皇帝減少一些壓力,於是這幾日便都在棲鳳宮裏清點黃金。
    皇帝病倒了的消息傳來棲鳳宮時,林禎還在跟玉蘭核對賬目,清心殿的人過來通知她了,她才知道原來皇帝已經病得這麽嚴重了,驚得當下就站了起來,麵色凝重道:“快,給本宮備轎,本宮馬上過去。”
    她甚至連衣服都來不及換,就直接坐上了轎子前往清心殿。這一路上,她坐在轎子裏又著急又害怕,不知道皇帝的病情如何,會不會危及生命,如果皇帝真的有什麽三長兩短,她該怎麽辦,要怎麽處理後事,怎麽扶持太子登基,這些她都想到了。
    林禎也是第一次遇到這麽嚴重的事情,事關朝廷和江山的穩定,她第一次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這麽重,也是第一次意識到皇後這個職位不僅是要管理好後宮的事務而已,在必要的時候,她還要站到朝廷百官甚至天下子民麵前主持大局。
    想到這些,林禎就慌亂得不得了,她也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女孩子,別的女孩在她這個年紀還隻會在父母懷裏撒嬌呢,她就已經背負上了整個國家的責任,說一點都不慌張是不可能的。但是林禎也知道自己一定不能慌,皇帝已經倒下,她一定要撐住,皇帝和這個國家都需要她,她不能辜負皇帝和孝德皇後對她寄予的重望。
    她掐著自己的虎口,用力的呼吸,企圖讓自己看起來冷靜一些。
    轎子很快就到了清心殿外,已經有嬪妃焦急地在殿外等著了,但是鄭華守著殿門不讓她們進去打攪太醫給皇帝看病。
    清心殿外的所有人隻聽一聲“皇後駕到”,就看到穿著大紅色燕居服的林禎匆匆走過來,可能是出來得太著急,林禎甚至連鳳冠都沒有戴,頭發隻是用簪子固定,看起來很匆忙的樣子。
    不等眾位嬪妃給她行禮,林禎就走到殿門口,直接問鄭華:“陛下現在如何了本宮可以進去看望嗎”
    鄭華就是在等她過來,在皇帝昏迷之際,就需要皇後來主持大局,哪怕皇後還是個什麽都不懂的孩子,她也得在現場待著看大臣宮人處理各種事情,這就是皇帝正妻的義務和責任,也是權力,而嬪妃們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見她來了,鄭華二話不說就讓人開了門,語氣緊張道:“皇後殿下請隨奴才進來。”
    清心殿裏靜悄悄的,宮人們忙著往內殿送水,但是走路的時候都躡手躡腳的不敢發出一點聲音,讓原本就肅靜的清心殿看起來更加地莊嚴和壓抑了。
    林禎突然有些害怕,不敢靠近內殿,但鄭華在前麵催促著她,她隻好深深地吸一口氣,讓自己看起來鎮定一些,隨著鄭華走進了內殿。
    內殿裏,太醫們正輪流在皇帝的龍床前給皇帝把脈,見她進來了,連忙跪下給她行禮,林禎擺擺手道:“太醫們都免禮吧,陛下如何了”
    太醫應道:“陛下隻是因為近期日夜操勞,身體消耗太大,而補充得又少,所以才突然暈倒。幸好陛下身體底子不錯,並沒有什麽大礙,隻是接下來一段時間門陛下需要臥床好好休息,喝藥調理一下身子。但是陛下心係百姓,恐怕醒來還是會因為旱災一事廢寢忘食,這裏就需要皇後殿下加以督促了。”
    林禎聽到這話後鬆了一大口氣,連忙應道:“本宮知道了,本宮會好好照顧陛下的,有勞太醫們了。”
    聽說皇帝並無大礙,外麵的嬪妃們不管心裏是怎麽想的,都鬆了一口氣。她們作為皇帝的嬪妃,皇帝的生死也事關著她們的命運,隻有皇帝還活著,她們才能繼續在後宮裏養尊處優,若是皇帝死了,新皇登基,她們可不敢保證新皇會不會善待她們。畢竟她們不是皇後,既不是新皇的嫡母也不是新皇的生母,萬一新皇心情不好,直接讓她們去守皇陵,她們終身隻能和青燈古佛作伴呢
    聽聞父皇倒下,沈翀作為太子也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他也是很害怕的,因為皇帝要是有什麽三長兩短,他這個太子就要承擔起所有重任,他不敢保證現在的自己能否勝任皇帝的職責,同時也擔心,若是父皇不幸駕崩,那林禎今後該怎麽辦,年紀輕輕就守寡嗎
    好在他才走到半路,就聽宮人傳來消息說皇帝沒事,他大大地鬆了一口氣,道:“父皇沒事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