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字數:9695   加入書籤

A+A-




    朱棣請了五日的假。

    於是一連五日的時間裏,朱高熾每日跑步兼做數學題,朱高煦每日做數學題兼跑步,雙方都有些痛不欲生的感覺。

    這痛不欲生之中,他們彼此間的感情,反而突飛猛進,如膠似漆。

    可能,當“外部”的壓力降臨的時候,原本鬆散的內部,就會瞬間抱緊以圖抵抗吧。好比現在這時候。

    朱高煦帶著自己的數學書,摸到了朱高熾的書房,在椅子上盤腿一坐,臉色沉重。

    哥,數學書拿來,我抄抄。

    其實學業上的事情,朱高煦也並非很差,他隻要耐下性子來,都做得不錯,就如他的一手字,寫得也是頗被稱讚的。

    如今這樣,隻能說,除了數學確實有點討厭之外,更多的是,孩子正處在逆反心態中。朱高煦說得果斷,朱高熾也拒絕得果斷。

    不行。

    為什麽

    “我能幫你做數學題,你能幫我跑步嗎?”朱高熾突出一個平等交換。這讓朱高煦一時失語,失語片刻,他抓住了其中bug。

    “我也沒讓你幫我做,我隻是讓你借我抄抄。”

    還是不行。朱高熾義正辭嚴,自己的功課,自己做,我豈能讓你學壞

    “哼,是不願隻看我一人輕鬆吧。朱高煦擊破,其實若是能代替,我倒是願意代替哥哥你跑步。”

    既然如此,我也願意代替你做數學……不,數學還是算了,數學好難。朱高熾想。

    我還是代替你讀書吧。

    正這當兩兄弟為那數學你一言我一語的時候,窗邊傳來一道納悶的聲音:數學這麽簡單的東西,也值得你們推來阻去?他們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朱玉英和朱月貴正站在窗前。朱玉英柔和道:爹娘和其他人正在院子裏吃西瓜,讓我們過來喊你們。

    朱高煦:數學哪裏簡單了

    朱月貴更是納悶了:“哪裏不簡單了?”

    但她也懶得和弟弟多說些什麽,扯著姐姐的手說:“話帶到了,我們走吧。正好吃

    完了瓜,娘要去文淵閣找梵語書翻譯,我本來打算去大本堂找數學書的,現在正好,能夠跟著娘一起去文淵閣找書了,真好,那裏書比大本堂多多了

    朱高熾:

    朱高煦:

    去……哪裏?找……什麽

    “找本難點的!現在的這本,裏頭就沒有難的題目,真不夠勁!”遠遠的,還傳來朱月貴抱怨的聲音。

    朱高熾:……

    朱高煦:……

    他們突然做了個相同的動作。抬起手,擦擦汗。以前沒發現啊。

    怎麽二妹二姐還有點可怕來著。

    朱棣那邊闔家歡樂的時候,老朱也沒有閑著,事情總要人來做,朱棣請了假,自然重新壓回了老朱的肩膀上。

    別說,就老朱這種工作狂人,一時之間除了覺得累點之外,倒是充實得很呐。就是有時候充實過了頭,便殿裏頭,又開始有那大發雷霆之聲了。當茹瑺再次進宮來的時候,好巧不巧,正撞見這麽一幕。

    一個學正,一個教諭,正被太監扯著,從便殿裏頭拉了出來,朱元璋暴怒的聲音,從那敞開的黑洞洞的宮殿大門裏傳出來:拉他們下去,發配邊疆,讓他們去那裏教書去

    而那兩個人,一個在討饒:

    陛下息怒,陛下,我知道錯了,回去馬上就改,馬上就改!而另外一個,還在高聲抗辯:

    “陛下,數學乃旁門左道,學之無益啊!唯有經史子集,方是正道!陛下如此強勢叫所有人都學數學,所圖為何?陛下,此事錯了,錯了啊

    茹袖手站在旁邊。

    這事情,他是知道一二的。數學書,既然發給了朝廷的所有官員,又怎能不往學子那裏發一發

    就茹瑺所知,朱元璋把書刊印之後,便發給了各地,再通過各地學正教諭,把這些書,分發給學子們。

    “茹尚書,您看看,要不要等等再進去?”引路太監問。他是好心,此時老朱正在氣頭上,很容易被掃到台風尾。

    茹承了這份情。

    但他對自己此刻過來的目的深有信心,便道

    :

    不必,替我通報便好。

    於是,太監進去之後沒多久,茹瑺便被叫了進去。

    進去之後,朱元璋自然餘怒未消,正雙手背在身後,在便殿裏踱步。他瞥一眼茹瑺:“良玉,你來得正好,你替朕評評理

    陛下請說。

    “剛才那兩個家夥!”朱元璋哼了一聲,“咱早早把數學書發給了他們,讓他們發給學子們,如今叫他們來,也是為了摸摸底,看底下的學子們,能從書上學到多少。沒有想到,這兩人,壓根就沒有把書分發下去,全壓在庫房裏,任著落灰,任著生蟲。

    陛下確實該生氣。

    咱卻不是隻因為這點而生氣!朱元璋又說,“新事物,大家接受得沒有那麽快,咱是知道的,便如咱,那本數學書,也隻讀會了一半而已。咱都讀不全會,怎能苛求大家馬上接受,馬上學會

    茹瑺聽到這裏,悚然一驚,記起自己家中還嶄新的數學書。

    而朱元璋卻沒注意,繼續往下說:“叫咱生氣的,倒是咱繼續問他們,既不願意把數學書發下去,那麽他們注意到,他們當地是怎麽清丈田畝的嗎?你猜他們說什麽

    茹猜度:莫非是不知道

    ‘臣為學正,以教導為職業,民事無聞’!朱元璋用那兩人的原話,回了茹。他大搖其頭,咱叫他們過來,一則,想要知道那數學書的情況;二則,也想知道那當地的情況。但咱的聖諭,他們不理;當地的情況,他們不知。如此屍位素餐之徒,竟還在咱麵前侃侃而談,咱便不禁問問他們:他們如此不曉事務,莫非是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中女兒

    他們若是出得了門,何以對周圍之事,竟一問三不知?再得問問:

    他們莫非比那‘宋初三先生’的安定先生還厲害?那安定胡先生,如此之一代大儒,除了交給學生儒學之外,尚且要把時務、治兵、治民、水利、算數等具體事務,盡皆教給學子們。

    而他們呢

    以他們如此之敷衍了事,便是有那優秀苗子在他們手中,受此磋磨,日後也要泯然眾人也!朱元璋說到這裏,又對

    茹瑺說:

    “聽了那後代光幕的話,咱如今自己想想,算是有些想明白了。這讀書的事情,確鑿不能隻讀儒學經典,還得知行合一,即得讀,又得實驗!隻有把學到的,應用到實際中,才是好的,便是胡先生所謂的‘明體達用’

    胡先生,真大儒也

    茹瑺覺得老朱說的都沒錯。他已經有預感了。未來的科舉,是定會狠狠振蕩一番的。他同時,握緊手中的奏疏。

    他有自信

    自己也是那撬動科舉振蕩的人之一!他茹,是會變成茹子的!他茹瑺,真大儒也

    而老朱沒有窺出茹的野心,還在那邊嘀嘀咕咕:唉,這兩家夥,真是傷咱的心啊!咱隻是隨機挑了兩個幸運兒而已,怎回事,莫非是咱手氣不好?既然他們在鄉裏如此了無牽掛,正好,把他們送到邊疆去,如此遠離了家鄉,說不定倒是讓他們明白了鄉裏親情,原意睜開眼睛,看看世界了

    他複又說:

    嗯……這隻是咱發現的兩個,也不知還有多少是咱沒有發現的?此兩人之事,必須明發聖諭昭告諸學正教諭,用以警惕。另,是不是得像後世那樣,搞個教育部,專管這些事情?事前預防,總好過事後彌補……

    老朱還在想。

    若是有教育部,那是不是有個教育學?如果有個教育學的話……

    那他,應不應該寫個《如何教出一個永樂大帝》這本書來,詔諭天下,好叫天下大家,都能夠明白,怎麽好好教育孩子

    老朱心裏是有百姓的。所以他很願意把自己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大家。

    至於錯誤的經驗,比如怎麽教出個建文帝這種事情,已經被老朱一鍵清空,遺忘在大腦的角落了。

    “陛下!”此時茹瑺突然開口。正在想事情的老朱嚇了一跳。

    良玉

    “臣有奏疏要上。”茹捏著奏疏的手心都出汗了,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哦!老朱,咱拉著你說了這麽多,倒是忘記問問,你來幹嘛了!什麽奏疏,拿來讓咱看看。

    茹瑺便將那被自己掌中汗水都浸得有些潮氣的奏折,遞給老朱。

    br老朱接過,打開。

    因是心血,茹不顧不能冒犯天顏這禮儀規矩,竟大膽抬頭,目不轉睛地盯著朱元璋的表情。隻見朱元璋看了兩行,先露出一兩縷震驚,接著深思,最後振奮。

    然後,他抬起頭,再看向茹瑺之際,便如川劇變臉一般,笑得親親熱熱,甚至握住了茹瑺的雙手:

    良玉啊良玉

    臣在。此時,茹知道穩了。於是,心中的緊張消褪,委屈浮起,神色淡淡,話也淡淡了。

    “咱真是小看了你!良玉才是真正心係學問之人呐!”朱元璋對其真是讚不絕口,咱也是沒有想到,根據那光幕中的一二言語,良玉竟能將《三字經》、《千字文》的音給標注出來,未來,天下蒙童們,皆要感謝良玉之功呐

    為天下計,臣不敢居功。茹嘴裏這樣說,腰背越發挺直,神色自然越發雲淡風輕。寵辱不驚,方是大儒者。

    這時候,朱元璋卻放下茹瑺的手,回到那桌上,再一堆奏疏和紙張中迅速找到其中一張,拿來給茹看,話鋒也跟著一轉:

    這注音,良玉做得固然不錯。不過,良玉,你且看看這個。

    茹瑺接過一看,隻見上麵寫了樉(s)、棢(gang)、輗(ni)、軏(yue)、奭(shi)、橚(su)、纛(dao)幾個字。這幾個字的旁邊,皆有注音

    朱元璋指著那些注音道:良玉獻上的注音,確實不錯。但似乎還是不如這些簡潔。你看那字母之上,還有簡單的幾個符號,標出了聲調。咱覺得這好!極是簡單!既是教授幫助蒙童的,自然是越簡單越好,不若良玉按照這個,稍微改改

    茹瑺此時已經陷入了深思。

    經過了迅速的對比之後,他立刻發現,自己標注法,還是沒有老朱給他看的簡單。他此前已從會同館裏粗淺學了一番大秦字母(古羅馬字母,即拉丁字母)的發音,從中截取了一些a,b,c,d等與啊,爸,此,地等相似音,再生造了一些去應對複雜的無法對應的音。

    再,比照宋濂等編寫的《洪武正韻》、劉三吾等的《韻會定正》,按韻部對號入座,然後按照切韻法的組合思想,把基礎發音組合起來去注音。

    r隻是……洪武正韻裏,一韻(一聲)和二韻(二聲)都是合在一起,放在平聲裏的。不像這種標注,單獨把聲調也拎出來,成為一個字注解的獨立部分。

    茹瑺:“原來如此,仔細回想一下,那福澤的口音與我們如今比缺失了很多,好像隻有四種……不,是五種聲調,媽,麻,馬,罵,a(輕聲)。他們不是純粹按照韻部來分,是按照聲部,韻部,聲調,三種來分。敢挑戰古往今來所有韻法,進行這種刪減歸類的人,好生厲害

    他頓了頓又說:化繁為簡,固然會損失一些強調,導致古詩有些無法押韻,可是漢字是不變的!讀到字也能望文生意!好哇,好哇,這種法子是可行的

    他說到這裏,一把奪過老朱手中的奏疏,竟忘記向老朱拜別,自顧自地就走了。老朱此時忙道:良玉啊,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你可以和劉三吾商量商量啊——茹瑺走得更快了。

    想得美

    這流芳後世的東西,我都寫到了這裏,竟還叫別人來分享。

    做夢

    那是我茹子的

    等我注完了大部分的,確定了我不可撼動的地位之後,那等編字典之類繁瑣的活兒,哼,也不是不能叫劉學士來

    各種事情千頭萬緒。

    但是大家也沒有忘記要送給後輩的禮物。這一次,徐王妃正好趕到,於是,朱棣便和徐王妃開始討論,這回要送什麽禮物。

    此時的徐王妃,正在嫻熟地翻譯者自文淵閣借出來的梵語書籍。這乃是為了以後黃教之事做準備。現在聽了朱棣的話,她擱下筆,沉思片刻:“鏡子如何?”

    鏡子

    不錯,送一麵鏡子……鏡子,既是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之鏡;也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之鏡。

    這量子力學帶來的蟲洞光幕,於我們,便如一麵鏡子啊。那未來的後輩,送了我們如此重要的一麵鏡子,我們,也當回一麵漂亮的君子之鏡才是。

    不錯,不錯,這真是麵好鏡子,一麵照出那正確之路的好鏡子!”朱棣脫口而出,好,這寓意確實是好。那這鏡子,就交由王妃來準備了

    徐王妃笑道:自然。王爺放心交給我吧。女兒家的東西,我自然要比你們懂得。於是乎,幾天之後,出差回來的歲晚,接到了這麽份禮物。一個還挺大的竹盒子。

    竹盒子的一角,用工筆畫了隻照鏡子的戴花兔子。筆意風流婉轉,雖是簡簡單單一隻兔子,卻猶顯活潑可愛

    歲晚忍不住和這小兔子貼貼~然後才將竹盒子打開來。

    當裏麵的東西一映入眼簾,她便忍不住哇塞了一聲

    那是個手柄銅鏡誒

    手柄銅鏡背後雕著幾根似被風吹彎了腰,卻兀自不倒的疏竹,底下還有個竹座托,隻要將銅鏡的手柄插入座托之中,手柄銅鏡,便成了能立在桌麵的妝鏡。

    那竹座托,自然也是極為精致的,那座托底部左右裏,各有一隻坐著的兔子,兔子雙手垂垂,長耳朵支棱起來,正好抵在銅鏡下方,看上去,就像是這兩隻兔子頂起了妝鏡。

    除了這些東西外,盒子裏還有一張箋,箋上寫了一行詩,詩名為《惋於少保》。

    她拿起詩來,讀了讀,隻覺一股悵然之情從心中升起……這詩寫得好好啊,讀著讀著,忍不住有點想哭。

    她忍不住百度了下。

    搜不到。

    這詩居然是友友自己寫的!再百度下自己拿到的銅鏡。也沒有搜到。

    這銅鏡不會也是友友自己做的吧?!歲晚瞳孔地震。

    城

    我這個up,不會是看我視頻的友友們中,最沒有才藝的那一個吧?!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

    那……那怎麽辦

    那我也沒有辦法……友友們太厲害,up主自愧不如啊……歲晚慚愧三秒鍾,滿血複活。

    將妝鏡和那張箋書擺好放在自己的桌子上,掏出手機,哢嚓哢嚓哢嚓。這一次,上下左右給它凹了好多角度來拍照。

    最後,慣例忍不住,及時發了個動態:

    【驚呆了!居然是拋光後的古法銅鏡,鏡台也超級小巧精致,好心友友你不會是自己用打磨膏打磨的吧?你的手還好嗎

    我看手工區up主的視頻,得磨20多個小時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啊,太有心了吧?!這也是up第一次看到可以照人的

    實物銅鏡,感覺自帶美顏效果

    友友的簪花小楷寫的也好好看哦,嗚嗚嗚,你們的毛筆字為啥都那麽好看?居然還自己寫了給於少保的詩,太牛掰了

    就是送東西的友友好惡趣味啊,居然還在銅鏡後邊刻了個洪武二十五年造,哈哈哈哈哈哈。

    我會好好保存的,下次帶它和兔兔手辦好好拍個外景返圖=3=最後,周五老時間老地點見!】[美貌鏡子.jpg][美貌鏡托jpg][美貌兔子照鏡子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