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

字數:17277   加入書籤

A+A-




    大家臉紅耳赤。

    朱棣甚至想要破口大罵:橡膠是造這個東西的嗎?虧他之前還對這橡膠心馳神往!若是那後世之人,知道他去找美洲大陸,就是為了這東西,不會說他每天想都是那檔子事吧?那他在曆史上的名聲,該當如何

    永樂盛世,不會變成避孕盛世吧

    他突然覺得,關於聽不聽後輩說話,果然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啊!就在這個時刻,那光幕又突地一閃,閃出了兩張圖片。那是過去的產鉗和現在的產鉗的對比。

    老朱愣了一下,見周圍的大家都還愣著,不由急得大罵:“發什麽呆呢?趕緊把那圖給畫下來啊!這東西看上去簡單極了,就像剪刀似的,弄出來,不就是我們大明的東西了嗎

    他這樣罵完了,又狐疑問:“這東西到底要怎麽用?”然而大家哐當一下,呆在當場。

    這在場的男子們,從來沒有進過產房去,既然從來沒有看過生產,又怎麽會知道這東西要怎麽用呢

    他看了看呆若木雞的靈堂眾人,隻覺得這靈堂裏的水平,日益令人絕望。

    他罵罵咧咧:“雖說這生孩子,是婦人家的事情,可你們也不能一點都不知道吧……罷了罷了,回頭這東西,咱還是得找個女官來負責,得弄清楚好處!再進行推廣

    此刻老朱已經明白了。

    若是有好東西,必定得要發詔書明告天下——不過這事兒,比較私密。到底要如何不辱斯文的講明白呢?他陷入了沉思。

    如果夫人還在就好了……唉,夫人啊……他抬頭,看向朱棣:“老四!”

    朱棣:爹

    這事兒,咱做主,交給你媳婦了,沒有問題吧

    “沒有問題。”朱棣肯定地說,以他對自家媳婦的了解,隻怕對方會迫不及待。待老朱說完,朱柏咳嗽一聲,插話說:“那個,橡膠……”

    大家懷疑地盯著他。

    你想說什麽?你是這種人嗎?之前沒有發現啊!朱櫚此刻是靈堂中,年紀最大的哥哥,他說:“你還小,不要這麽輕佻無狀!”

    朱柏氣得臉紅脖子粗:“你們都在想什麽呢?!我是說,顯然這個橡膠還有別的用途,比如說做氣球

    於是,臉紅脖子粗的變成了淫者見淫的大家。

    【說回袁宇.…】

    朱橚茫然了下:“袁宇是誰?”

    朱棢友善提醒:“朱棣那人渣暴躁女婿袁容的哥哥。”

    朱棣重重:“現在不是女婿了!”

    【在他前往大名的路上,李遠率兵埋伏,亦如朱棣般以數十騎兵引誘,誘入埋伏圈吃掉。3的朝廷兵,被斬首1+,獲馬3千,袁宇活著,應該逃了,沒有說他被抓。】

    大家回憶了一下方孝孺的計策:“難道不是在朱棣回北平的路上進行追尾襲擊嗎?怎麽直接就莽上去了

    郭英:“……可能這三萬人是想去埋伏的。隻是還沒有到埋伏地點,就先被埋伏了。畢竟,此刻大名附近,應該被朱棣散出的探子牢牢掌控著。

    【朱棣在7月2日離開大名,殺向西南方向的彰德和林縣,具體的我們下一p再說。

    這一p的結尾,up想和大家介紹一下,朱棣待在大名府的三個月裏,除了和朱允炆打嘴炮,還幹了一件鮮為人知的小事。

    ——他幫大明建了一座新的大名城。

    在座的,還有誰!敢說他朱棣不是大明的錚錚忠臣?就如同曹操說的那句話,我大漢忠臣也!他真的,我哭死。】

    朱棣生氣道:這曹操,豈可與我相比

    大家點頭:“是啦,你畢竟沒有把大明改成大燕。”

    朱棣:……我建了一座城。

    大家:“可是曹操也屯田百萬呀?而你的糧食,甚至大多還是靠李景隆讚助的。”

    朱棣:……但是曹操沒有抵達他忠誠的南京

    眾人遺憾地歎了口氣。

    【事情是這樣子滴,還記得方孝孺說,大名府這地兒“暑雨為診”,洪澇嚴重麽

    確實如此,大名府境內,有漳河、衛河(南運河支流),兩河洪澇嚴重,洪水淹沒毀壞了舊城,對此,現存有兩種說法。

    一說、洪武31年。

    二說、洪武34年。出自《元城縣誌》[清麻祖]等

    時間最近的,正統年間的《大名府誌》未記載具體衝毀時間。

    不過,雖然毀壞年份有差異,重建的記載都是相似的。朱棣在建文3年的戰爭之餘,命都指揮吳成,在舊城西麵八裏處的艾家口,建立了新的大名府城。】

    此時,朱元璋和朱棣,已經是一個腦袋兩個大。越聽越心裏打鼓。

    這水災,也太嚴重了;這要治理的河流,治了又治,還是層出不窮啊。朱元璋歎氣說:“那漳河、衛河,不是第一次了,去年才剛剛弄塌了城牆。”

    洪武17年,洪武19年,也都發了水。蹇義補充說,他想起之前眾人關於曹操的討論,又道,“戰國時,西門豹便是在漳水取締了河伯娶婦的陋習,又修築了12道水壩,12條河渠,使得漳鄴一地百姓泰安,得載史冊。曹操在他基礎上,修築了天井堰,又鑿渠引漳入白溝,使得鄴城繁榮空前。後又有唐之薑師度、宋之王沿。現如今,輪到我們了。

    【吳成,原名吳買驢,他爹是元朝的官員,隨著觀童(勸降乃而不花、納哈出的勸降專業戶)父子倆一起投降了大明,遂改名吳成。

    但因為原名太好笑了,靖難時,對麵的士兵會對燕軍陣容指指點點,說,看哪,那就是買驢。

    就……很og。】

    大家有些想笑,又覺得笑了就功德1了。

    朱棣倒是維護手下的人,他手下的人,他真的很愛:“買驢怎麽了?誰家要是能買頭驢,我們都得說他是富裕人家

    朱棢和他抬了下杠:“既然這麽富裕,改什麽名?”

    朱棣睥睨他:不就是為了防備些狗眼看人低的嗎

    朱棢:

    你在內涵些什麽

    朱元璋客觀地說:“取名這個東西吧,講究天賦!也不誰都有咱這樣的天賦的。老四,你那老丈人的長子(徐輝祖),給他的兒子取名叫釋迦保。倒不是說這寓意不好,就是聽上去,實在太普通了些。

    【友友們應該還記得,薛岩來朱棣軍中,看到的是數百裏的軍營——看得出,朱棣還是比較習慣行軍紮營,沒什麽太大的築城需求的。

    br為啥會突然一顆紅心向日月呢

    up這裏真的要做一個相對武斷和主觀的揣測,順德(邢台)、廣平、大名府這一路官民望風而降的迅速。

    他搞不好是真的產生了我是王師,我要幫助百姓,於是替這些受水災影響,無家可歸的百姓們,築了新城。】

    朱棣覺得,自己聽了這麽一大段,總算有句話說進了自己的心坎裏。

    這可比說他靖難打得多麽多麽好,多麽多麽會背刺,更得他的心。

    “我肯定是這樣想的!看百姓流離失所,我於心何忍?哪裏吃得著,睡得下?現在,雖然不能說站穩了腳跟,但是,但有餘力,為百姓做事,我不止不會推遲,還會主動去做

    老朱看了看他,輕輕哼了一聲。

    這哼聲裏,多少有點“算你這小子沒忘本”的意思。

    朱棣聽出了,更得勁了,又補充一句:“和某些完全不惜民力的人,是有天壤之別的!”朱允炆:

    我是你腳下的蘑菇嗎?想起來就踩踩

    【大名府這塊地的百姓,確實是很苦的。

    我們前麵提過,它在北宋時是北京”,地理位置重要,有“控扼河朔,北門鎖鑰之勢,能堵塞南渡黃河的要道。

    故而,北宋大力築城,一時間遍地桑樹,絲織業高度發達,“席萬盈之懿,冠千裏之上腴,隱然北門”。

    水滸傳還描寫它“千百處舞榭歌台,數萬座琳宮梵宇”、千員猛將統層城,百萬黎民居上國”。】

    大家聽了聽,品了品。

    蹇義出口讚歎:這水滸傳的文辭,倒是頗為風流。

    老朱歎氣:“也不知道這水滸傳,如今到底寫出來了沒有。都說是咱們明朝出了四大古典名著的三本,那這三國、水滸、金瓶梅作為暢銷書定也是水平極佳吧。三國演義講三國,水滸是宋時梁山泊,金瓶梅講什麽呀?從名字裏竟然窺不出來。

    蹇義一愣:竟有如此高的讚譽嗎

    原本隻是普通好奇的他,現在變成了極為好奇。

    “既然三國、水滸的敘事都隱然於一朝之興衰,同列其中的金瓶梅,想來也是篇鴻篇巨作吧。”老朱點頭:

    “好像說金瓶梅最暢銷,文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蹇義笑道:“若是小臣有幸能見到金瓶梅,定要沐浴焚香,擦幹雙手,再行翻閱。”

    【但就是這樣一個土地裏流著蜜的古都,因為宋金戰爭與黃河水患,遭到了滅頂打擊。

    首先是戰火使得絲織業的工匠們被迫跟隨南遷,從此織造中心轉移到了江南地區,大名經濟遭到重創。

    而黃河——這個問題就更嚴重了。

    隋唐時,黃河中遊被大量開墾,導致黃河生態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本來就影響到了黃河下遊。

    北宋時黃河在大名附近搖擺的厲害。

    漳水、衛水那時屬黃河的支流,黃河水泛濫,導致土地鹽堿化。】

    “土地鹽堿化?”朱橚不禁出聲,這是什麽意思

    他畢竟是要和土裏的植物、糧食打交道的,如今,也是很關心土地的問題。他又猜測:“是不是指土地沒有肥力了?”

    朱棣試圖從字麵意思理解:“應該是指土地裏的鹽鹵變多了,這地,也就寸草不生了。”

    老朱沉吟著點頭:“不錯,土裏扒拉糧食的農民都知道,水泡久了的地,就不行種糧食了。”

    【黃河自己拍拍屁股奪淮入海了,卻在華北平原留下了地上河道,泄水常常受阻,因而,哪怕漳水已經投入海河河係,也不能擺脫辣媽河的遺毒。

    明清的小冰河讓極端暴雨天氣出現的更頻繁了,漳河、衛河,從此泛濫成災。大量沙荒之地出現,農業遭到毀滅性打擊,可能還影響了地下水,大名地區居民飲用水都比較困難。

    從1401年到1872年,471年間,大名地區水災次數達54次,每9年不到來一次。實在太慘了,漳河還得了個“桀驁不馴的漳河”諢號,全是兩岸民眾的辛酸淚。】地下水他們明白。井水就是地下水。

    老朱搖頭:“確實,那時候,地裏打出的井,井裏的水,都是苦的,沒法吃。也許,這就是土地鹽堿化的後果之一吧。”他有點羨慕,“這後世的人,肯定是連土裏有什麽都搞明白了。既然明白了,針對性的用些對莊稼好的,撇去那些對莊稼壞的,這莊稼,還有長不好的道理嗎?難怪他們可以養活14億的人。

    【除了水災,還有蝗災。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先驅,已故的馬世駿院士認為,“飛蝗爆發的主因是水、旱災相間發生”。

    應在飛蝗可能產卵的地區主動治理河流,加固堤壩,避免因幹旱導致大麵積的河床裸露,不讓蝗蟲有產卵機會。】

    “適大旱,蝗集禦前蘆場中,亙數裏。希言欲去蘆以除害,中使沮其策,希言驅卒燔之。”蹇義背了一段宋史,道,“旱災與蝗蟲之關係,南宋越國公趙希言已認識到了,隻是,他以為蝗蟲與蘆葦有關,原來避免河床裸露就可以了嗎

    這也是在場眾人都不知道的一點。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永林認為,蝗蟲產卵至少需要以下三大條件:

    一是要有荒地。

    二是土地上要有空隙,植被覆蓋率超過80,就會使蝗蟲無處產卵。

    三是18—20的土壤含水量是蝗蟲產卵適合的濕度。】

    朱元璋震驚道:“怪不得說水、旱相間,這得有水,又不能很多水。如此說來,不但治水會幫助減少蝗災,植樹也可以防止蝗災?這萬事萬物,還真是息息相關啊。

    【反正,不穩定的水位,絕對促成了大名蝗災的誕生。明代,這地方共發生了28次蝗災,為縣誌記載以來曆朝之最。

    嗯……不過明朝其他地方蝗災也厲害,據統計,它共有205個年份都發生了蝗災,占王朝總存活時

    長的74.3。也是前所未有的離譜數據。】

    朱元璋再一次覺得,自己治下的大明,搖搖欲墜,破破爛爛。那破破爛爛的,就是被那鋪天蓋地的蝗蟲,給撕咬出來的!朱權默算了算,震驚道:“我們隻有276年嗎?”現場,突然一聲痛不欲生的“啊”

    那是朱棢,突然捂住了自己的胸口,就算是坐在椅子上,他也搖搖欲墜:“你算錯了吧!再算一算

    朱權委屈了。

    這麽簡單的算數,我能算錯嗎

    就算再算一百遍,也是275.9.…

    他突然發現,現場裏的大家的目光,突然變得陰森森起來。這樣森森如獄般的感覺中,他唯唯諾諾:

    “我……我……可能……那個……錯了……”

    老朱破大防:“搞什麽

    ,就咱們大明有小冰河期,其他朝代,都沒有是不是?這賊老天,就轉給我們大明降災殃嗎?看看咱們,不是水災,就是蝗災,還有幹旱!若是沒有那什麽小冰河,咱們大明,五百年也是輕輕鬆鬆的

    被趕到外頭的朱樉,在外頭大喊:“不,老爹,你還有堡宗——還有那小冰河期,肯定會過去的,後代那兔朝,就沒有這小冰河——這證明,還是我們大明,活得太短命啦——”

    老朱覺得自己早晚要被這些兒子氣死掉。他顫抖的手指,再度指向朱樉。

    好在,在他發話之前,光幕又開始說話。

    否則,這朱樉,高低要被拖出宮去。

    【up這時候不得不感歎一句,都說李世民吃蝗開啟了我們華夏吃貨民族的吃蝗大業。但現在,我們吃的都是人工養殖篩選後,富含營養的蝗蟲——一般為中華稻蝗。】朱棣抱頭。

    後代人都在幹什麽啊。

    野生的蝗蟲居然不夠吃,還要人工飼養來吃?怎麽回事,普通的東西吃多了,要吃一點刺激的是吧

    【而且吃之前,需要清理幹淨內髒,濃鹽水浸泡+高溫油炸殺菌。或者磨成蝗蟲粉當寵物飼料,給它們增加蛋白。】

    大家一愣。

    寵物可以吃蝗蟲粉,聽上去還挺有營養的?但朱元璋罵道:

    誰會用油去榨蝗蟲啊!你家油那麽多啊!這不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翻版嗎?他心中也有點酸溜溜的。

    感覺大明的百姓,和那兔朝的百姓,差別也太大了。就有點生氣。

    【李世民吃的活蝗蟲體內是有寄生蟲風險的,有時候蝗蟲死了,裏頭的鐵線蟲還在那邊爬……他沒和朱棣一樣害疲病,是運氣好。】

    朱樉就算身在靈堂之外,他的靈魂是在靈堂之內的。聞聲,又是大喊:

    朱棣那是貪嘴,唐太宗那是功德無量,不能比,不能比,不一樣的

    【友友們現在應該是很少聽到國內蝗災的消息了,偶爾新疆那邊有一點,但基本都ok。

    上一回鋪天蓋地的蝗災宣傳還是非洲蝗災蔓延到隔壁三哥家和巴鐵家,我們為了禦蝗於國門之外,派專家奔赴巴鐵家援助。

    嗯……非洲沙漠蝗確實很恐怖,高達4000億隻,難以想象啊

    ,看那視頻密集恐懼症犯了,咱們國家每平米十幾隻已經被定性為嚴重蝗災了,擦汗。】

    朱棣先脫口稱讚:“禦蝗於國門之外,這兔朝,果然強!”

    至於那新出的名字,朱棣又是擰眉:

    這三哥又是誰?怎麽還配被兔朝稱一聲哥

    他心中不禁為那兔朝暗暗著急:這兔朝,已經有一個醜醜了,又有一個老大哥了,又來一個三哥,兔朝,你要爭氣啊!這些國,都環伺在你身邊,對你虎視眈眈呐

    【而曆史上,我們的祖先也在拚盡全力與蝗災搏鬥,朱棣也不例外,翻開他的太宗實錄,隨處都是賑濟蝗災的記錄。

    他不但賑災,也預防。

    大明會典記載,自永樂元年起,吏部就需要向各處下達指令,每年初春,派人巡視境內,看到初生之蝗,設法撲捕,務必趕盡殺絕。如果坐視,導致蝗災蔓延的,罪之。

    同時會追究到省級官員和巡視組成員的連帶責任。每年9月、11月都需要定時下發文件提醒,此為永例。

    如蝗災爆發嚴重,他有時會派軍隊前往捕蝗。捕蝗結束後,會讓禦史前去複驗。

    宣德9年呢,朱瞻基還加派了錦衣衛、給事中、禦史去捕蝗——友友們看電視劇裏那些冷麵錦衣衛酷哥男主,想到他們抓蝗蟲的樣子,會不會有點好笑。

    弘治7年,參考宋神宗的《捕蝗詔令》中百姓捕蝗可換錢糧的規定,“命兩畿捕蝗,民捕蝗一鬥,給米倍之。”】

    蹇義稍作糾正:“《漢書》平帝紀裏,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詣吏,以石鬥受錢。西漢的時候,就有以蝗換錢了。北宋時,隻是指定成具體法律了。

    大家更關注的是冷麵酷哥。

    其實他們並不知道冷麵酷哥是什麽意思,也不明白錦衣衛抓蝗蟲的笑點。

    猜測過去,就是以後會有很多拍攝錦衣衛的電視劇。

    他們納悶:錦衣衛有什麽好拍的。

    朱棣大搖其頭:“還不如拍拍我怎麽治理蝗蟲,治理水災。”

    朱元璋點頭:“既然這政策不錯,那就從現在開始實施吧。”

    朱棣:

    等等,那算您的政策,還算我的政策

    r朱棣試圖爭取署名權:爸爸,要不我寫個折子給你……老朱嗬嗬一笑:“就不用了吧!這後輩,都已經說明白了。”朱棣含恨,並當場好勝心起,暗下決心:未來的自己,做的這些,又算什麽

    我的未來,會比這未來,能幹百倍

    【朱棣憂心百姓,因各地蝗旱等災情,永樂元年4月,登基都10個月了,不曾修繕朱允炆焚毀的東宮,一直把它將就著當做自己的後宮。

    還寫信告誡弟弟朱楨,學學自己,別惦記著興造宮室,且等民豐再說。】

    朱元璋那蘊含著死亡的眼神,落在了朱楨身上。

    “嗯?你也喜歡造宮殿?”

    朱楨呆呆站在原地,他排行第六,正好排在朱橚之下。

    但是從頭到尾,如今都這麽久了,他終於出現了一次……然後就是被罵嗎?而更令他痛不欲生的是,老朱的數落喋喋不休:

    “哼,肯定是你上表想要朱棣撥款給你建造宮殿,你啊你,咱一死,你們一個個的就放浪形骸了是不是?就撕掉了過去的偽裝,放飛了自我,是不是

    朱楨眼神空洞。

    我那時候在封地武昌,我也不一定知道其他地方鬧災吧。我就是和四哥商量一下,可不可以造個宮殿嘛,有這麽罪大惡極嗎

    爹啊,你還記得我當年隨信國公(湯和)出征諸蠻,平定叛亂的時候,你還稱讚我“真吾子也,我也是為大明流過血,流過汗的

    他想到了這裏,看一眼朱棣,心中又兀自憤憤。

    再說了,四哥他不修南京宮殿,明顯是想修個大的,修了整個北平故宮!你咋就不說他呢?!沒有後娘也有後爹

    【但他對蝗蟲的認知是比較淺薄的。

    比如,實錄裏追思了,婺源縣知縣吳春卒於為民入水禱告蝗災,最後溺死一事。——心腸不錯,就是行為上,純屬白白迷信送死,有這時間不如多抓幾個蝗蟲。】大家又尷尬又生氣。

    尤其是朱元璋。

    朱元璋也是不能免俗地為了蝗災禱告過的:“這精神屬性,也是很重要的啊!怎麽能說沒有用呢?正是這縣令,用自己的生命,鼓舞了百姓,才讓百姓,堅決和蝗蟲鬥爭到底。”

    “就是,就是。這又不是如西門豹製止的

    那些惡人般,犧牲無辜女孩子,他是犧牲了他自己,這如何不值得嘉獎,如何不值得肯定。總比那些看見蝗蟲卻無所作為、屍位素餐的人要好上許多吧。

    【再比如,朱棣對六科給事中說,我最近聽聞皇城內,有人蓄養雞鴨,我為蝗災日夜憂心,這些宦官自己吃的東西都是國家給的,還浪費糧食喂牲口,一天喂的米就夠饑民一家n口人的口糧。氣死我啦,我禁止他們了。】

    朱棣皺眉:這哪裏不對了?人都吃不飽飯,還要伺候那些雞鴨嗎

    老朱肯定他:這事你沒有做錯,還是那後世,糧食多了,他們就不知道我們的苦了,咱們切不可被這浮華之風沾染,稀裏糊塗,好高騖遠起來。

    說這話的老朱,肯定已經忘記了,自己想要導彈的那件事情。

    【e……要是朱棣知道,我們如今最廣為人知的一條蝗災宣傳新聞標題就是《特大蝗災襲新疆、十萬鴨軍赴疆賑災》,不知有何想法。

    鴨鴨,珍珠雞、粉紅椋鳥,甚至□口,都是蝗蟲的天敵。

    古人也曾認識到這種生態治理法,甚至朱棣實錄裏就記載了一件趣事:永樂22年夏5月,大名府浚縣蝗災,知縣王士廉自責,齋戒三日後,忽然飛來了數萬隻鳥鳥,把蝗蟲吃幹淨了。朱高熾聽說後,被這個王士廉的誠心感動。

    ——感動個屁啦,對那90是粉紅椋鳥的鳥鳥心存感恩吧

    那是大自然的食物鏈法則。】大家突地嘶了一聲。

    朱元璋和朱棣,都對剛才說的話,感到了一陣尷尬。

    還好,剛才的反對意見沒有太激烈……否則,剛才越激烈,現在越尷尬。

    這時候,還是蹇義低頭想了想,開口說:“宋朝的《腳氣集》裏說,朝廷禁捕蛙以其能食蝗也。確實啊……這用動物治蟲子一法,是可行的。

    【對於這點,堡宗個垃圾倒是產生了相對正確的認知,正統13年6月,開封府蝗,禿鷲把蝗吃的幹幹淨淨,莊稼無損。

    堡宗認為鳥能除民患,那就禁止捕獵鳥鳥。】雖然這是一件正確的事情。但是,大家很難對堡宗產生正麵的評價。

    “何況,也隻是禁止捕鳥而已,還是很消極的。”不說飼養,至少要想辦法驅趕鳥鳥,讓他們四處吃蝗蟲啊

    【到了萬曆年間,陳振龍(最早的甘薯引種人之一)的兒子陳經綸從禿鷲故事裏得到啟發,試驗了飼鴨治蝗,是最早的養鴨治蟲人之一。可惜推廣力度不是特別大,他的這項成就,被自己的五世孫,陳世元[清]記錄在《治蝗傳習錄》裏。

    陳世儀[清]的《除蝗記》也記載了,當時江南地區有養鴨除蝗的法子。】評價鴨子吃蝗蟲之前,大家的注意力,先被那“甘薯”給奪走了。

    朱棣狐疑道:這甘薯,是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否則,也不會特意提出來說一下。朱元璋則在想:“既然養鴨吃蝗在萬曆可以,沒有道理我們不可以。”

    朱棣連忙打斷:“爸爸,養鴨是要耗費糧食的啊。雖然鴨子可以吃蝗蟲,但總不能隻吃蝗蟲吧?我們養鴨吃蝗蟲,合算嗎

    朱元璋又在沉思:“那這甘薯,會不會是鴨鴨吃的飼料呢?你看,他爸在家裏種這東西,那麽他家的鴨吃這些,倒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了。

    朱棣又深想了想:“如果隻是鴨子的飼料的話,也沒有重要到要特意提一下吧?說不是這是我們人的糧食

    老朱愣了愣,靈光一閃,小心翼翼地問:“那是不是這甘薯,產量特別高,我們人吃完了,還有多,所以鴨鴨也能吃

    不知不覺,他們已經染上了說疊詞的毛病了。

    朱棣卻還覺得不太對:如果這甘薯這麽好,糧食能產出這麽多,明末怎麽會烽煙四起

    老朱一怒:“那還用說,你沒看那鴨吃蝗蟲之法都沒有推廣嗎?肯定是這甘薯,也沒有受人重視,沒有推廣起來!這些東西,有怎麽夠,還得告訴他們,說服他們,這些是好的,是可以改善他們生活的

    【而明末,牛逼大發的ssr徐光啟寫了非常厲害的《除蝗疏》,書中明確指出,豬和鴨等牲畜可以用蝗蟲飼養。

    還有挖掘蝗卵法、收買蝗蟲法、開溝埋蝗法等一係列沿用到我們建國初的法子。

    不過呢……我們建國後徹底壓下蝗災還是靠大規模飛機農藥噴灑,嗯,鴨鴨這種生態防治,也隻是補充手段。也許隨著

    技術革新,針對蝗蟲基因和生物研究更大力的發展,能有更環保的法子吧。

    現在都宣傳綠色健康無農藥了。】大家的嘴裏,又含了一整顆檸檬。

    那飛機,原來可以不隻用於打仗,還用於給植物噴灑農藥。

    唉.…

    大明,真是苦寒之地啊

    他們也聽明白了,未來還有更多更有效的對付蝗蟲的辦法。但是顯然,那些和他們暫時沒有關係,他們現在能依靠的,還是這些比較土的辦法。

    鴨鴨吃蝗蟲就不用說了。

    □□和鳥鳥,也不能落下。

    至於那挖掘蝗卵法、收買蝗蟲法、開溝埋蝗法,乃至植樹造林等一係列事情,都是好辦法,回頭,多管齊下

    朱元璋最後,傲慢總結道:

    “咱們這叫純天然綠色無汙染,是那後世的兔朝人,也沒有達到的境界!”

    【朱棣對飼養雞鴨的擔憂肯定是正確的,在人都吃不飽的時代中,給鴨子喂米飯是太罪惡了,但是吧,像徐光啟那樣,用蝗蟲喂養,循環再利用會好很多。

    而且,穿越者必備的,蚯蚓人工飼養法是真的很好用啊……雞鴨牛的糞便發酵堆肥可以飼養蚯蚓,蚯蚓可以喂雞鴨,可以喂魚塘,雞鴨的糞便又可以堆肥,還能堆沼氣池發電,如此循環往複,生生不息。

    當然啦,大規模養殖是需要普及鴨蛋人工控溫孵化技術,和預防禽流感的,沒那麽簡單,一旦禽流感,那就鴨飛蛋打了。】

    大家聽著聽著,兩眼放光。

    很好,很好,又學到了一招,這一招聽上去,還是大家都可以做的。這豈不是又是百姓的一個養家活口之路

    就是裏頭混進了一個沼氣發電,有點令人迷惑,實在弄不明白,但不重要,這是去搞發電的朱柏應該考慮的。

    然後,老朱冷靜一下:這禽流感是什麽意思

    朱棣:“是不是雞瘟鴨瘟?”

    老朱恍然:“確實,那是危險極了。”

    他扼腕道:“這後輩,怎麽不順便說一下要怎麽對付禽流感呢?後麵是不是該說一下禽流感了

    蹇義插話說:“那控溫孵鴨蛋,也很重要。是不是鴨子出生其實

    和溫度有關?”

    老朱思考著:“那是不是給鴨蛋鴨媽媽的溫度,就不用鴨媽媽,可以直接把鴨蛋給孵出來了?”大家感覺怪怪的。

    怎麽說呢,這去母留蛋之法……雖然很怪,但是,似乎是個生財之道……這樣,是不是,能在很短時間內,孵出很多很多鴨子來

    【總而言之,朱棣受限於時代與生產力的局限,未能幫助當時的百姓徹底解決水災、蝗災的困擾。

    但他依然盡自己所能去做他所能做的事。

    如今的大名古城牆依稀還能看到昔日他築城的影子,即使從高約三丈五尺(約11.67米),牆厚二丈五尺(約8.33米)的土城牆,變成了嘉靖時以青石為基、以磚包砌的高大城牆,也沒改變整個大名舊城的城市格局。

    它形態方正,四方開門。為了取土方便,朱棣的部下們在古城四角挖鑿出凹陷之地,形成了中間高、四麵低的地勢,使得洪澇時的積水可以迅速匯聚於此,同時與城外的護城河聯動,有效排水。而這些蓄水旱災時又能幫助他們取水。

    在簡陋的環境下,最大程度的發揮建築智慧,幫助老百姓們抵抗旱災洪澇。

    此時,他未登基。

    我們已經依稀從這零星的小小改造裏,窺見了他將在大明這塊不再有任何人可以阻擋他施展抱負的土地上,迎接他的永樂盛世。】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