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字數:12213 加入書籤
光幕中的朱棣,被唐賽兒的起義當頭棒喝。現場的老朱他們,也被這最後一段話,當頭棒喝
朱元璋以前,時常與臣下討論古之君王的施政得失,這一係列討論,無不是建立在君王的立場上的。而若是換個角度,簡簡單單的換一個角度——
原來,一切是這副模樣的嗎?朱元璋一時有些失魂落魄。而除了他以外,其他的人更是大氣也不敢喘。
唯獨鬱新,已經被刺激過度,開始胡言亂語些什麽《朱子語錄》了:“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其餘萬事各有一根本……
天下事當從本理會,不可從事上理會……
朱棣憐憫地看了眼鬱新。
轉而又覺得,該憐憫的,還是自己和老爹。他悠悠歎了口氣。
感覺這光幕啊,一字字,一句句,都似在那磨刀霍霍對皇權。
【談完了明實錄,現在來聊聊唐賽兒在後代筆記、私人史、明史以及中的形象。
人們對曆史的認知,和進一步的藝術創作都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
好比,某一時期的傷痕文學占據了文壇主流,而生活在現在的我們很難與之共情。
又比如,針對李鴻章、曾國藩一類人物的公眾口風,90年代,00年代,10年代截然不同,這都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曆史雖不會改變,屁股不同,訴求不同,答案都不盡相同。】
朱元璋不想說話。
他心很累。
換個屁股看曆史,真是太嚇人了。嚇得咱老朱都出了一身的冷汗。
【祝允明(江南四大才子那個祝枝山),天順4年出生,弘治年間中舉,正德年間寫了本《九朝野記》。
裏麵杜撰了兩則誌怪記錄。
1、唐寒兒在丈夫林三墳前,挖出一個石匣,內有兵書寶劍,似有神助。
2、唐賽兒後來被抓了,怡然不懼,被裸著抓到法場,臨刑時,刀槍不入,不得已隻能關在監獄裏,用鐵鏈鎖住,不想,還是被她逃了。】
朱棣同樣不想說話。
他就知道,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他的心,也很累。
這些文
人,這還是什麽四大才子!一個個看起來,不是道貌岸然,就是正氣凜然,怎麽寫起來東西來,這麽狂野?……嘴上說著“存天理、滅人欲”,結果這些人欲,全都釋放到我身上了是嗎
朱棣甚至產生了不必要的擔心。
都說明朝發達,那流傳最廣的故事,不會是什麽小黃文吧?這也太丟臉了.…
然而他轉念一想,四大名著雖有兩本還沒有找到,但找到的兩本,倒是正經得很,所以,應該還是安全的吧.…
【我們前麵提過,天順年間,方孝孺等文集開始放開出版——了解堡宗複辟前因後果的各位,想來是能明白為啥他那麽幹了,這小子自認正統繼承人,好死不死,同情起朱允炆皇位的旁落。
正德年間,建文史料陸續編纂,咱們這位祝枝山大才子就是先驅者。啊,他真的發了太多靖難洗腦包了,不提也罷。
單說這唐賽兒,本就是宗教起義性質,他給她又疊了一層神仙buff,再強調“裸著”,明清小黃文要素察覺。】
朱棣當場瞳孔地震。
他聽完堡宗的時候,因為被堡宗的事跡震撼到了,所以完全沒有想到前麵提過這個,更沒有深想,原來是這個數典忘祖的不明生物,開始給朱允炆翻案了啊……
他是不是出生的時候被偷梁換柱了?狸貓換太子了
不然沒辦法解釋啊
而一旁,朱允炆也是心情複雜。雖然被翻案很開心,但是這翻案的主人……噫……
【悲傷的是,這兩則假得要死的記錄,卻被後來明末清初的《罪惟錄》《明史紀事本末》《明史稿》(萬斯同著,明史的初版底稿)悉數收錄了。
張廷玉的《明史》定稿,保留了1,刪去了2,竟是這些常見明史研究裏最不神學的一本。正史全成了野史的形狀。】
這一次,朱棣真心實意地感謝他刪去了2。
不然,他害怕,那後麵的幾萬女尼,也是沒能穿上衣服而來到京城的。雖然,他知道,他的名聲已經變成破洞了。
但是,別說了,一聲謝謝盡在不言中。
【接著是筆記創作。
第一本《於少保萃忠全傳》,本書寫於萬曆8年,作者把唐賽兒安排成初出茅廬的於謙妙計為國平害的一隻小怪。
r啥計策呢,作者原創了一對oc兄妹,蕭韶和妹妹。於謙派蕭韶□□唐賽兒,再裏應外合嘎了對方。
嘶——
明清真是獨樹一幟的風景線。
ps:本書作者想蘇於謙,又不太敢嘴皇帝,隻能寫什麽堡宗殺完於謙後,察覺於謙之冤屈,為他發配了徐有貞、殺了石亨。
我佛慈悲,請把離譜打在公屏上。】
本來不想理會朱棣那點狗屁倒灶事情的老朱也驚呆了。一失手,茶杯掉地。
什麽啊?他在寫什麽啊?他的所有智謀,就僅限於美男計了嗎?最重要的是,不要沾咱的於謙!人家是清白的,白璧無瑕
還有那堡宗!朱棣此刻呐喊一聲,重點不是那離譜的計謀,而是堡宗和於謙出現在了同一個句子裏頭!他都給朱允炆翻案了,如此瞎眼之輩,又怎麽會想到,給於謙翻案
對朱棣來說,朱允炆和其他任何他喜歡的東西,都不兼容
朱允炆:……
算了,我就笑笑不說話。
有人替我報仇~
【第二本《初刻拍案驚奇》,寫於木宗7年,對噠,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言二拍係列。書中唐賽兒攛掇原創前夫去搶劫,前夫死了。
她變賣家當,回家途中,在一古墓裏得到天書、鎧甲、寶劍。晚上夢見自己被托付了拯救萬民的重任。
有個何道士聽壁腳,知道她有寶物,就去和賽兒勾搭成奸。
唐寒兒法術有成,打退了前來捉奸的官差。大家聽到她會法術,紛紛來投,一時占山為王。
最後,唐賽兒碰到上一本書裏的oc角色,被oc細致展開描寫的“陽施陰奪”殺死。
……基本上是醜角,套了曆史殼子的popo。
倒是托夢“拯救萬民”這個小細節,表達了作者實際上對唐賽兒曆史上的行為持一定正麵看法的。
你剝掉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單看作者形容唐賽兒的這首詩。劍光動處見玄霜,戰罷歸來意氣狂。堪笑古今妖妄事,一場春夢到高唐。
頗有臨江仙那“一壺濁酒喜相逢,古
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內味兒。】大家聽到這裏,過熱的大腦倒是降了降溫,拾回了一些些理智。
鬱新一邊琢磨,一邊喟歎:“多麽好的詩啊!戰罷歸來意氣狂……多麽瀟灑颯然,一代巾……豪俠女子便這樣躍然紙上……可是為什麽正文確實如此不堪入目呢……這些才子文人,怎麽回事啊。
朱棣瞅他一眼。
“才子文人”,說的是你自己嗎
要不你把私下寫的那些東西教出來,讓我審閱一番?如今,朱棣對“才子文人”,已經有了ptsd。
朱元璋卻在品味那臨江仙:“果然是那三國的卷首語,真貼,真貼……怎麽沒有全首?若有了咱不是正好抄錄下來,放在三國開頭,也算全了那個故事
一轉眼,他看向鬱新,覺得自己可以物盡其用。“要不,卿來補一補?”
鬱新:
他心中冒出了個大不敬的想法:您在想屁吃。
【大家聯係一下時代背景,木宗嘛,一位會做折疊床和噴泉的高端木工達人,繼承了明朝皇帝的優良傳統——不適合當皇帝,時局由咱們的九千歲魏公公把持。】
嘶——
朱棣與朱元璋異口同聲,倒抽冷氣。
九、千、歲!朱元璋咬碎牙齦,宦官也能做到九千歲!宦官也想做到九千歲
坐九望十。朱棣冷笑,這比那王振還嚇人啊!我的子孫,真是代代都能給我一些小驚喜!怪不得叫他木宗,我看他就是個榆木腦袋
然而,他們很悲哀的發現。
太多“珠玉”在前,這點事情,已經不值得他們大動肝火了。然後,他們已經想到了。
老朱語氣沉沉:“那‘擺宗’的擺,依此推論,大約不是停擺的擺,就是搖擺的擺吧;而咱的那好大孫攝宗………攝宗
但是一個皇帝,為何會叫做攝宗呢?朱棣皺眉,會不會是他很嚴厲,攝人心魄,於是被叫了攝宗
老朱覺得這解釋有些牽強,但似乎沒有更好解釋了,就先這樣考慮著吧。
r【接著是明末《歸蓮夢》,以唐賽兒為原型,描寫了女仙版本的白蓮教起義,在此不做螯述。最後就是重量級的《女仙外史》。
這本書把一個農民起義的女英雄,重構成了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助手,不得不說,非常具有時代局限性,降低了唐寒兒的格調。
全文也充斥著大量的popo描寫。
設定裏,唐寒兒的功法類似童子功得保持處女之身,就不想結婚,奈何她是嫦娥下凡,命中注定要與後商轉世有一段半年的夫妻情緣。
在這種無可奈何之下,唐賽兒嫁給了路人老公,不得不popo。她靠功法保持元陰不泄,又悲歎終究還是落紅了。
由於她不熱衷於popo,她那怨種老公還帶婢女在房間裏演示給她看
咳,再說下去視頻要被和諧了,總之就是這麽個意思,大家意會一下。】
啊
現場到底響起了一聲驚叫。那是正人君子鬱新絕望的叫聲。
而那些年紀很大的將軍們,也是覺得老臉通紅,好在他們個個都有一把大胡子,可以稍微遮一遮。
其中,條件比較優渥的傅友德,一邊喝茶緩解尷尬,一邊趕緊小動作沾茶水抹臉,爭取做第一個把臉上的紅色降下去的老成人。
【但,就麽一本書,弗一出版就獲得了極高的讚譽,被稱為“新大奇書”,獲得了王士禎、洪昇、八大山人等67個文人序跋評讚,轟動一時。】
朱棣:
老朱:
鬱新:
將軍:
撇開那聽得津津有味,隻遺憾內容太少的朱樉,其餘的所有人都看向鬱新。
不知是誰,忍不住問出了聲:
你們文人,這如何下的去筆做序……
鬱新也在排隊問號著呢!如今絕望道:
不要把我歸到文人階級,羞與他們為伍……
【王士禎,當時的文壇領袖,祖父王象晉是明朝官員,自號“明農隱士”,父親不願意出仕清廷。
曾為蒲鬆齡的《聊齋誌異》寫詩,姑妄言之妄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
唱詩”。】
老朱皺眉:“太消極了。”
但他隨即歎了一聲。
為什麽這麽消極呢?因為明亡了啊,遺民無所歸。
【洪昇,知名戲曲家,寫了《長生殿》,與寫《桃花扇》的孔尚任並稱“南洪北孔”。《長生殿》以安史之亂為題材,透露了濃重的興亡之感。
“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歎,大古裏淒涼滿眼對江山。我隻待撥繁弦傳幽怨,翻別調寫愁煩,慢慢的把天寶當年遺事彈。
此《彈詞》一節為當時統治者深深不喜,後來因為在皇後忌日演奏《長生殿》,被彈劾下獄。】
朱棣作為資深票友,對此非常不耐煩:“這清朝的皇帝吧,不愧是那蒙古野人,人家寫個詞唱個曲,你非要雞蛋裏頭挑骨頭,把他給下獄了
他其實想說,我被造了這麽多黃謠,我說什麽了
你不想聽,給我聽
我想聽,王妃也想聽
【八大山人,就是那個知名的“給世界一個白眼”的畫家朱耷,經常畫白眼動物。山水花鳥畫成就極高,影響了後來揚州八怪、齊白石等巨匠。
他是寧王朱權九世孫,明亡後,削發為僧,也是典型的明朝遺民,在文字獄盛行的清朝,他多用諷刺、古怪的詩句與隱喻的畫來表達內心。
落款的八與山合在一起,似哭字,似笑字,那是因故國淪喪,而“無聊笑哭漫流傳”的一生。】
數學小天才朱權本來還在品鑒上麵那段彈詞,還在心中默默地給它配了曲兒,沒想到,那光幕話音一轉,自己竟連帶著他的九世孫一起出現了
他愣了又愣,突然之間,跟著又哭又笑起來:
爹,你發現沒有,您的十世孫,跟你一樣成了僧道了,真的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幹淨’啊。
【看完這些點評者,想必各位友友心裏漸漸的也回過味來了吧?是的,這是一本明著寫靖難,實則寫明末清初亡國淚的書。那“天狼”象征著異族入侵。
嫦娥:小仙常願皈依如來,因自愛其發,不肯遽剃,深以為慚。是指名道姓的表達,我不願意隨滿族的習慣剃發。
還有什麽,給童子取
名胡複,讓他“複祖宗舊德,複鄉國故業”。朱棣又不是胡,“胡”指的自然是滿清。】
大家也算是回過味來了。
怎麽說呢?隻能說是五味雜陳,心中複雜至極。
隻有朱元璋,從這之間,發現了一點令人震驚的不對:滿族?不是蒙古族嗎?朱棣道:這滿族又是哪一族?如今未曾聽過那草原上,有個叫滿族的。傅友德此時說道:“恐怕是我們之後出現的。”
【他自敘裏寫:善善惡惡之公,千載以前,千載以後,無或不同,其於世道人心。千載以前,指明;千載之後,指清。
全書最後的結局為,堡宗見到了建文,“兒孫禮拜見”他,並稱為“太上老佛”。建文活到了89歲,朱棣一脈全部死光了,隻有建文的後人存活。
結局自然是,希望清朝對明朝下跪,然後後代不得好死。】
朱棣聽完之後:.…
雖然這個故事是反清複明。
但他心情很複雜,隻想評價一句:亂七八糟。
裏頭唯一一個最符合史實的,也許就是堡宗那個未知生物,也許真的想向建文下跪,認建文為主吧
【本書刊行時,正值康熙大興文字獄,這本充滿了淫詞豔語的竟因為內容的不堪入目和隱語逃過一劫。
自古文人多以女性自比,什麽還君明珠淚雙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什麽紀曉嵐的貞潔自比。
唐寒兒的女性身份,和不願嫁人的先進女性意識,也不過是一種活在清朝的遺民不願出仕的比喻罷了。這種不願意,又帶上了宿命論的被迫和清朝苟且。】
朱元璋:
朱元璋很想問問,這是真的嗎?是不是你這文盲後輩,過度解讀了
那首詩和紀曉嵐,別的不說吧,看上去還是挺光風霽月的。而這個無法形容的故事,真的不是在釋放那人欲嗎
【《紅樓夢》的批注者,脂硯齋也看過女仙外史,並在冷子興說榮國府的這句“依你說,成則王侯敗則賊了旁留下了批注。
女仙外史中論魔道已奇,此又非外史之立意,故覺愈奇
現在網絡紅學新起一種
論調,說紅樓夢不是清朝賈寅家事,曹雪芹是筆名,不是姓名。“昨日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紅即朱,賈家事,乃朱家事。賈家敗了,是大明亡了。
男主賈寶玉是傳世玉璽,女主林黛玉是槐宗。賈敬,諧音嘉靖,木頭人王夫人=明木宗,薛寶釵=皇太極,薛家=滿清,金玉良緣代替木石前盟,指清朝接過政權。
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朱常洛荒淫致死etc.…】
大家發現了,有一個叫朱常洛的荒淫致死了!老朱迅速掐指一算,立刻威嚴喝了一聲:
老四,你的九世孫,也是個不像樣的
朱棣沒話好說,此時此刻,他心中產生了很多的迷茫。
他根本不明白,為什麽自己的後代,會有這麽多奇形怪狀的模樣。他們就不能好好的當一個皇帝嗎
當一個好皇帝,就這麽不讓他們快樂嗎
【e,紅學是一團迷霧,腦洞確實很大,反正後四十回丟失了,屬於是一本永遠填不上的仙坑,而坑了都能當四大名著之首..】
朱元璋當場一愣。
然後他迅速說:原來是這樣嗎?那我明白了,它一定寫的是我們朱家的故事,隻有我們朱家的故事,才能承載這種厚重的跌宕興衰,潮起潮落。否則,其何以打敗那麽好看的三國與水滸
“……”其餘人一時沉默。
努力不用鄙視的目光看向老朱。
然而說不得,老朱還要在心裏罵他們不明白什麽是好東西。若是咱不想著把好東西扒拉回家裏,你們這一個個的,還在要飯呢。
【但我想熟讀紅樓雙麵刺繡寫作手法的脂硯齋100讀出了女仙外史的本意。它可不像紅樓字謎那麽精致。
《女仙外史》叫《石頭魂》,《紅樓夢》又稱《石頭記》。紅樓有沒有悼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它確實寫了興亡更替。
用它的卷首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來形容逃過一劫的《女仙外史》再恰當不過了。】
大家此時再回憶那67個人作序的事情。
突然感慨了一聲:
也許那67個人,是能解出《女仙外史》
的味兒的。隻是解得出,說不出。
【隻是啊,呂熊文中寫著“人定能勝天”,整個故事框架,卻由一個神話女仙、命中注定而說起。
他希望有一個神來挽救正統,卻因此,抹黑了明朝版圖最大、萬邦來朝的唯二英主。
亡國之人,你又在渴望什麽呢?連理想都依托錯了人,才是最大的諷刺吧。
正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不過,我想朱棣是不會介意被一個這樣悲哀處境的人用潑寫髒水的。】不,不要替我代言,我真的很在意。
朱棣捏緊了拳頭。
然而他強顏歡笑:是的,我並不在意……一些精神寄托罷了,我豈會如此小氣?這時候,很不應該的,他竟同情起了那反賊……起義領袖唐寒兒。
怎麽能不同情呢
一介女子,被造了如此之多的黃謠。就和他一模一樣呢。
真是滿紙荒唐言,一把女兒淚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不是你呂熊,不是他麻祖,是人民。】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