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字數:9053   加入書籤

A+A-




    別說那未來的朱棣了。

    便是現在靈堂中的朱棣,也跟著著急,甚至都暗暗出了層薄汗。

    哎呀,你們究竟怎麽回事,怎麽這點思想上的東西,就是意會不了呢?總不能這種事情還得我手把手地交給你們吧

    他又深深扼腕。

    怪不得我之後就移情別戀了,你們實在太不漢之蕭何了。若是姚廣孝在………唉

    這時候,經過深思熟慮的朱楠突然跳了出來,指著朱權罵道:“要不是當時我被關了,我一定會站出來,摁住你的手,不叫你上這種奇怪的表!我看你就是心懷不軌,想讓我哥的名聲出現那重重的瑕疵

    怪不得後世的人,都說,你想和我哥中分天下。現在,你說我哥‘湯武革命’,那未來,是不是就要跟著‘湯武革命’了

    朱權:

    好大一口鍋,砸得他頭暈目眩,張口結舌。

    你,你這——”朱權氣得臉色緋紅,他也重重罵道,“你這哥寶男,在說什麽呢!【拒絕稱帝的朱棣忙著封賞活著的小弟,祭祀死去的小弟。

    與此同時,遼東的楊文又帶兵攻打永平——第一次是建文元年9月,朱棣置之死地而後生,前往大寧招攬兵馬的路上,順便收拾掉的永平之戰。

    需要指出,有一說法稱,朱允蚊因為楊文曾受朱棣節製,故意在前期排擠他,不用他。這是不準確的。

    奉天靖難記等書對永平之戰的描寫,確實不含楊文,但是完整版的《燕王令旨·為報父讎事》,朱棣自己提到楊文也參與了進攻。

    ps:這個原汁原味版本的朱棣講話和up之前概括總結的版本又略略有些不同。】

    大家震驚了:本來以為奉天靖難記裏的長篇大論,已經是老四一字一句發自肺腑之語了,原來竟還是被修飾過的?那也不知,老四的原話,是多麽叫人大開眼界。

    隻有朱棣在抗議:“果然是文人曲筆,我就說這奉天靖難記的作者立場可疑!”

    【裏麵有一條非常優美動人的燕王邏輯,特別的好笑。

    朱棣說:齊泰等人出公告讓天下軍民罵“燕賊父子”,朱元璋,我爹,你罵“燕賊父子”,是罵我爹(重重)和我

    是賊嗎

    太大逆不道了吧!奸臣齊尚書(對,他甚至還稱官職)如此無禮,該當何罪

    t,天下人應該都知道這個賊父子指的朱棣你和三個兒子,這優美動人的邏輯瞬間把親爹拉下水。

    牛掰格拉斯。】

    老朱:……

    朱棣:

    鬱新:啥?燕王你的角度是不是太刁鑽了。

    朱櫚在旁邊煽風點火:“老四,後輩還說嘉靖摳字眼大禮議,我看老四你區區牛刀小試,便也能叫你後代的嘉靖大開眼界了。不愧是一脈相承的祖孫呐。

    朱橫:唔唔唔唔唔唔。

    朱權在旁邊替他嘴巴被封住的二哥解釋:二哥說,‘這叫效祖之風。

    老朱心中的怒火已經醞釀得差不多了,此時重重冷哼:“我看那些文人,是把你那茶言茶語給修飾了不少,否則,還有我們大開眼界的地方

    【楊文,明史並未為其列傳,但實錄裏記載的與他有關的幾件事,都還挺有意思。

    他是安徽含山人,大約出生於1350年,建文3年約50+,死於永樂4年。

    朱元璋公元1352年參與了紅巾軍起義,楊文的父親楊興在1355年就跟著朱元璋幹了,官至管軍總管。

    這是一個草創時期,介乎於萬戶和元帥之間的官職,是彼時紅巾軍自己發明的。朱元璋自己憑借誘降張寨的大功勞,當過管軍總管。

    像湯和、鄧愈一類耳熟能詳的明初將領,也都有這個履曆,所以楊興其實位置蠻高了。可惜,1363年,楊興在鄱陽湖大戰裏陣亡,沒能看到明朝建立。】

    “哎呀!老朱聽到自己的戰績就開心了,“那可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啦,我和天德一起,帶了24人去定遠。走到一半,我病啦,又回來。結果路上聽到有人提到張家堡有一支孤軍乏糧,想投降,卻猶豫不決。滁陽王(郭子興)想找人招降,卻找不到人,我就撐著病體,自告奮勇!”

    在場的所有人都對這故事耳熟能詳,但都裝作第一回聽的樣子,捧場到:“那陛下帶了多少人去

    朱元璋撫須笑道:“

    我啊,隻帶了2個騎兵,9個步兵,就12個人呢!”

    大家虛假的鼓掌:“12個人都能招降一個據地勢之利的山寨嗎?陛下如何妙計?”

    朱元璋:“我騙那主帥,有敵人即將攻打他,滁陽王與他有舊,特遣我來報信。若大軍及時趕來,則共同遇敵,若不能,請他從山寨移兵他處避之。我留了信物與他,他給我吃了難得的牛肉。

    後來,我把費聚留在那裏,自己回去找滁陽王要了300士卒,重返張家堡後,騙他由於奸人還在懷恨他,大軍來不了了,他將信將疑。我見他的臉色,就知道不能再等,就略施小計,讓他單獨來赴約,立刻抓住,再派50力士架著他離開。如此種種,他的部下全不知情。

    我又騙那些人,你們主帥已經去看新的營地了,他們懵懂隨我而出,我焚其營,輕取3000壯士也。

    爹回去的路上,還遇到了李善長呢。他就是定遠人。朱棣也捧場道。哎呀,他是我之蕭何,可惜……可惜……

    朱元璋說著說著,臉色卻黯淡陰鬱了下去。

    【楊興死後,第二年,楊文開始領神槍從征,先後去過山東、河南、太原、鳳翔等地,並在洪武3年,授皇陵衛百戶。

    到這裏,都還是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甚至,相比祖上同樣投得很早的何福的起點,也低很多。

    後來,他前往廣西、湖廣等地執行任務,逐漸累官升遷,洪武17年,隨傅友德出征雲南,終於因功拿到了建昌衛世襲指揮僉事。】

    哎,聽聽這話,怎麽倒像是咱偏心何福似地。”老朱嘀咕,“我也是很愛楊文的。

    【洪武25年4月,月魯帖木兒叛亂,他領兵擊之——應該是跟著瞿能這一批人幹。

    苗人攻城,他奮力抵抗,殺傷頗多,7月,又追著月魯帖木兒一直到打衝河,破獲諸寨,平定叛亂。

    大功勞了,他因此被老朱召回南京,嘉獎之,並升任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正二品),誥封驃騎將軍。

    終於成為都督的他,開始出現在了實錄裏。】

    朱元璋哼哼冷笑:“果然藍玉無甚功勞。還是得咱這種不計前嫌的,又送了個他個潑天富貴。”【這個長期在南方活動的將軍,在洪武26年突然被朱元璋派去遼東

    運糧。

    無可否認,該節點與胡惟庸案、藍玉案所牽連的大批人員落馬有所關聯,朱元璋想要重點培養一批新的高級將領,楊文被他選中了。

    似乎此次運糧深得老朱歡心。

    洪武26年7月,又升了,變成了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五大軍區之一的一把手,武將的最高位,特進榮祿大夫。

    我們比對一下同樣勇冠三軍,在月魯帖木兒前,官職比他高的四川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瞿能,就知道楊文升的到底有多快。

    biu的,從小弟變上司了。】朱元璋先看見“胡惟庸案”:戳眼。接著看見“藍玉案”:戳心。

    他又開始疑神疑鬼了:“咱現在沒有處置藍玉了,那軍隊裏的那些蛀蟲,不會還在如魚得水,上下其手吧

    朱櫚、朱棣紛紛安慰老朱:“爹,別當心,依這光幕東說說、西說說的風格來看,未來那些重要的事情,早晚得被劇透。就算光幕沒說到的那些小事,爹你要是有疑心,就再送他們一場潑天富貴,打發他們去找藍玉吧。

    朱元璋神色舒適了起來。

    不是咱自誇,咱是真的稱得上一聲‘仁慈’

    但那‘仁’字,自己的胖大孫子已經用了,自己也不好和大孫兒爭。外號就用‘慈’吧。

    慈祖

    【洪武27年3月,楊文在浙江沿海一帶練水軍,徐輝祖、安陸侯吳傑被老朱派過去跟著他學,跟著他混。

    5月,鎮守太倉。

    老朱他呀,還給楊文練技能點呢,誠如咱們之前說過,遼東的糧食靠渤海灣海運,需要一定的海戰技能。】

    老朱撫髯:“咱看好的人,能不練練嗎?便如那——”

    他看了一眼李景隆。

    扭過頭。

    自己的失敗例子。

    便如那何福,朱棣,你也得多學學。

    “四哥不用學。”朱楠樂陶陶說,“他們全被四哥打敗了。”

    老朱這時不怒反喜,假模假樣的歎氣:唉,外人究竟沒有像老四那樣,能夠跟在我身邊,被我言傳身教。在這一點上,他們倒是吃了大虧啊。

    【洪武28年,為了討伐廣西龍州土官趙宗壽、奉議等地的叛亂,朱元璋令楊文為主帥,佩征南將軍印,韓觀、宋晟為副。

    臨行前,朱元璋為他寫了一首詩《賜都督楊文》。寫的很有氣勢哈,因為寫的蠻不錯的,被他的好子孫嘉靖py了,改了改,成了咱們耳熟能詳的《送毛伯溫》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懸秋水呂虔刀。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馬鳴甲胄乾坤肅,風動旌旗日月高。

    (風吹電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世上麒麟終有種,穴中螻蟻更何逃。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大標銅柱歸來日,庭院春深慶百勞。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

    查重率80了。】

    老朱:

    老朱:

    老朱:

    老朱當場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什麽!我這首英雄豪氣的詩,就這樣被那不肖子孫嘉靖給抄了!人家是兔子不吃窩邊草,你是直接抄你祖宗的詩?!你抄也變算了,最後那一句,為何要如此改!還叫那後人,又改出成了淫詩!還成了我們明朝最響亮的詩句之一

    老朱真是氣得兩眼發黑。

    最令他生氣的是:

    大家都知道這詩是嘉靖做的,卻壓根不知道

    這詩

    是那嘉靖從他這裏抄去的

    大家:……

    怎麽說呢。

    相較於活蹦亂跳在他們眼前破防的老朱,他們更同情那被嘉靖如此不走心敷衍的毛伯溫。果不其然,那毛伯溫最後被流放了

    這愛啊,本來就不深呐。

    鬱新試圖解釋一下,目前的情況可以說是“詩詞化用”,這也是比較常見的……

    比如那《臨江仙》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便應來自宋陳與義的‘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而那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應該也是化用自宋張元‘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但是。

    他又品了品。

    覺得查重率還是太高。

    “查重率”,好詞啊,記住了√

    【龍州趙宗壽迅速滑跪,朱元璋就讓楊文等人去剿奉議等地的叛亂。

    順帶一提,楊文平叛的糧草啊,老朱他………他讓安南出(。

    龍州、安南接壤,老朱讓前刑部尚書楊靖給安南發召令,令他們籌備8萬石糧食就近運給楊文。】

    鬱新敏銳地注意到“前”字。

    他為自己的同僚默哀。這位同僚,洪武23年當的刑部尚書,這5年不到,已經無了啊。想想,自己真是幸運的那一個呢。

    知足

    惜福。

    【——就,咳,怎麽說捏,朱元璋他奉行不幹涉藩屬國內政不假,但他讓藩屬國參與我國內政啊,(bhi)。

    一直以來,為了東南亞邦交關係,兔子努力淡化明朝時對藩屬國的影響,(比如曆史地圖的填色),諸如朝貢明朝賠錢一類的說法,深入人心.…

    啊,這……翻開明實錄,藩屬國的朝貢不止來京城做生意呀。

    過去強勢的帝王在任,那真的挺列強竟是我自己的。

    但話說回來,如今的九段線劃分已經很給他們臉了,居然還要得寸進尺覬覦南海,這是他們的問題,兔子很仁義了。】

    老朱聽了半晌,抓住了重點,皺眉道:“什麽列強?真難聽。咱們是天朝上國,給他們庇護,他們上貢,有什麽問題?他們旁邊有人打架,或者他們和別人打架,咱都是會出告諭調停的,叫他們收了兵戈,安居樂業,這才是功在千秋

    接著他又注意到南海問題。

    “怎麽這南海未來還得大嘴仗?”他一時之間大搖其頭,未來那兔子是不錯,但現在看來,自己少不得還得為那未來的兔子,做點什麽,看來不止路上要放界碑,海裏也得放界碑,這界碑放在哪裏呢

    他琢磨了起來。

    嗯……老四,我記得你手下那太監叫鄭和是吧?回頭看看鄭和能到哪裏吧!隻一個南洋,太局促了

    【安南聽到,這保護費又得交了,哭訴:我們小國人寡,自己也不夠吃。況且,以前送臨安的

    石,它有水路送已不容易,龍州道路艱難,8萬石,臣妾做不到呀。

    ——是的,他們甚至還得自己送過去。

    安南問:能不能就給1萬石啊?其他我送金1000兩,銀2萬兩替代,可以嗎

    ——是的,不夠的還得金銀補。

    楊靖聽進去了一點,不多,讓送米2萬石,其他金銀代替。

    他在同情安南嗎?不,他給朱元璋打小報告。

    ——老大!這安南,國主年幼,政事丞相一人專,丞相實為狡詐

    楊靖的判斷是準確的。這個丞相就是殺了幼主的黎一元,又叫黎季整、胡季整,胡一元。

    是越南胡氏(黎氏)王朝的開國君主。

    1400年稱王的,1407年被朱棣滅了,成亡國之人了。】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