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字數:5090   加入書籤

A+A-




    一條鞭法!老朱精神一振。
    這不就是他那好大孫幹的名留青史的事情嗎?總算要說到他的好大孫了?
    總算不會被那些奇形怪狀的後代氣死了。也該輪到後世子孫,光宗耀祖一番了!
    他咳嗽一聲,開始布置作業:大家,都仔細聽了!這一條鞭法,回頭是要寫奏疏的!
    【朱棣沿著運河修建了許多水次倉,其初衷想法是利用火箭式層層轉運的辦法減輕民眾負擔。然而實際的情況不如他所想。
    貧農總是被迫運到更遠的倉庫,而富農卻可以運到近一點的倉庫。
    這是由於負責組織運輸的人,就是中小地主階級的糧長。朝廷不分擔民眾寄包裹的運費,糧長們自然也不願意承擔,就把運費壓力分派下去。
    富農呢,則可以賄賂糧長,以達到自己的運費便宜一點,也能就近運輸的效果。】
    開頭就是暴擊。
    朱棣……朱棣已經被暴擊習慣了。
    他知道,自己做的有些決定,不那麽好。但沒有關係,這不是可以抄嗎?!他目光炯炯,豎起耳朵。
    【周忱在永樂年間曾負責過漕運,對此弊端印象極深。他的平米法改革核心也圍繞於此。
    本來應該由民眾自己承擔的運費開銷,現在在征收秋糧的時候就按一定比例一次性算了。
    即,原本一畝田交0塊錢的稅,現在要交0+6=6塊。0是正稅,6是加耗,又稱餘米。
    此後民眾不必再親自運糧到很遠的城市物流集散中心,隻需要放到家門口的菜鳥驛站,自會有“運軍”把它取走。
    ——永樂年間,運軍、百姓都得自己運糧,理論上運軍會運的多一點,但他們會被抽掉去打仗,這時候百姓就得自行消化這部分缺失的運力。平米法改革的前提,是明確了專業的活專門的物流人員來幹。】
    “可是……朱橚在疑惑,之前已經說了,0塊錢的糧都交不上來了,這群抗稅的人,又怎麽會去交6塊錢的糧呢?
    鬱新倒是聽懂了:“原來如此,便是和兩稅法一般,那些路上的各類消耗便如那
    時候的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兩稅法把把它們統一折算納入了地稅裏。
    茹瑞歎道:“使富者多納,貧者少擔。若能嚴格執行自然是好的,可惜哪裏那麽容易。兩稅法之後,又有多少稅製改革。
    【這麽做有什麽好處呢?
    我們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偏遠地區等於貧農,浙江滬等於富農。
    批發商一個定價0塊錢的東西,長期以來經銷商設定的運費模板都是:浙江滬包郵免費送,共0元;偏遠地區交20元快遞費,共30元。
    現在統一放到天貓售賣,定價前,天貓發現富農0個人,貧農也0個人,那含運費收上來的所有金額400元,按人頭除以20。
    貧農3020元,富農020元。
    本來逃稅的富農就被涵蓋在了應有的納稅體係裏,貧農的負擔被變相減輕。
    接著天貓和物流公司談了談,發現發20個件的物流費沒有那麽高,隻需要統一給00塊就好。天貓算了算,我總共收上來400,交給批發商額定的200塊,交給物流00塊,我還留了00塊。
    這00塊豈不是還能做點事?】
    茹瑞又歎了口氣:這法子,好歸好,可這00塊,恐怕將成別人攻擊周忱的借口。
    朱棣則在思考:所以這00塊,實際上是停留在當地。怎麽用,都是當地說了算。
    老朱:如果這00塊,源源不斷地出現,那麽未來的皇帝,一定會盯上這00塊的。必然想要將其變成正稅,由國家統一收取。
    “再說,”朱樉總是公平的以最大的惡意,揣測每個人,這00塊放在地方,好官把它給百姓用了;壞官,不都進了自己的腰包嗎?
    【周忱便利用這往往能夠多出來的餘米”00塊”,建了一個“濟農倉”,給貧農提供低息r無息小額農業貸,讓他們不必去和大地主們舉債。
    濟農倉還可以在災年賑災,在朝廷要征收一些不常見的軍需、物料時,用這部分糧統一去購買相關物資,用以折色。以防小民獨自購買時被坑害。】
    朱樉銳評:看來這周忱是個好官
    。
    朱權:“這00塊,和糧是不一樣的。如果從地方運到南京,糧會消耗很多很多,而銀兩卻不會變。如果是按照周忱的想法,這糧,還真應該停留在本地。
    【嗯,這種國家給百姓提供低息貸的想法不是周忱首創,向上可以追溯到青苗貸。明朝自己呢,朱元璋就搞了,隻不過這種借貸,它有去無回的概率很高
    老朱自己是認為百姓別還無所謂啦,但這其實也意味著,它離金融行為還差得很遠,不止官府的信用度低,百姓的信用度也不高。
    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了屬於是。
    放貸行為的持續仰賴於明朝“倉庫”的殷實,和一方主官是不是個好人。當明廷自己hld不住倉庫,這種政策就自然而然的荒廢了。】
    老朱皺眉:“那貧民,過得苦。咱有點能力,怎麽能不幫助幫助他們?他們還不回來,也必是沒有餘糧了。怎可催逼太過?若是把人給逼死了,怎麽辦?
    好像不是這樣的……”朱權有點蠢蠢欲動,百姓如果每年借0粒米,秋天田地長出2粒米,向朝廷還粒米,可以結餘粒米,不還結餘2粒米。
    朝廷總共倉庫裏有000粒米,每年能幫助00戶,00戶的人正常還米,年底倉庫就會拿到00
    粒,第二年就能向0戶人家借。如果沒有一個人還,第二年就一個也借不了。
    第二年若是發生水災,那百姓不管結餘粒米,還是2粒米,最後都會血本無歸,無法組織新的生產,而朝廷也沒辦法支援他們,隻能調更多的米去賑災。
    老朱陷入了思考。怎麽回事?好像有點對,又好像有點不對。
    【好在周忱是個不錯的官。
    他在任期間,蘇鬆的糧總是可以成功收上,濟農倉也滿滿的。這是由於他努力隔絕了糧長和農民的直接接觸。
    在以往,政府沒有在百姓附近修倉庫,沒有菜鳥驛站的百姓,平常的糧食甚至隻能放到“糧長”的家裏。
    周忱的第一步,就是在蘇鬆各地就近修建水次倉,讓百姓自己拿著算好的今年稅收單,運到倉庫裏交給管事的。
    倉庫大使雖然也容易貪贓枉法,但是他們現在需要根據朝廷的規定填寫進出兩
    個賬本,明麵上的中央約束力增強了。
    水次倉和濟農倉又比鄰而建。沒用掉的餘米自然的進入和百姓物理距離也很近的濟農倉,方便發放。】
    朱棣聽明白了:“建倉庫還是很重要的。”
    朱橚想了想,感覺自己又想明白了:所以,最好的不就是,每個地方都建個倉庫,每個地方的人,都可以就近把東西放在本地?又有好多的結餘,可以用在民生上。
    朱棢點頭:嗯,很重要,然後多了新的官員,新的支出。
    朱元璋搖搖頭:“咱算是明白了,為什麽兔朝後來有那麽多的公務員!你想給它管得細一點,這官員的數量,便是控不住了!
    比這上麵隔絕糧長和農民更徹底的辦法,想必就是連收稅的人全都是國家養的官吏,最好還是地域規避,沒有和當地家族牽連的,然後又要培養這群官吏深入了解當地情況,最後完成收稅任務。如此想要查賬,就是在官員內部反腐倡廉……
    管戶部的鬱新擦了擦汗。我的天呐
    他左右看了看,發現吏部尚書竟然不在!他悶悶不樂。這時候,獨崩潰,不如眾崩潰。吏部尚書怎麽就不在呢?
    得讓他知道!這種構想下,他一年能忙到什麽程度!
    【第二步,是剝奪糧長的征稅權。本來糧長又是運輸又是征稅的,淨當土皇帝了。現在周忱想出了新的征稅辦法。
    他搞了一個有別於“裏甲製”的“田甲”。
    原本個裏長管轄0戶人家,隻管“戶”,不管地。現在的“田甲”大概每個人管5-0戶人家的“戶”,和一定麵積的“田”。
    每甲發一張本季度納稅額度憑證,如果轄區範圍的田拋荒了,他們得負責找人;田被大戶占了,他們得探查明白;糧沒收夠,他們這一甲每人均攤補上。
    雖然和以前一樣,田甲也是殷實人家選出來的,但由於他們這些網格員分管的地區比裏甲製小了,更精細化管理。朝廷對基層的掌控力度增強了。
    而且這種參考田畝的分管辦法,會把一些大家族的田土分割為好多個不同甲內管理。這樣大戶人家想上下打點,付出成本也會增加。】
    朱元璋盤算了一下,發現這雖簡單,但著實有用。他不禁大悅道:
    還是得看咱們明朝人呐!——後世那些辦法,固然先進,但學得了嗎?學不了的東西,不過聽個熱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