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王同學

字數:3482   加入書籤

A+A-


    王同學坐在信息室內,靜靜等待著自己與萬戶站失聯。
    太空城是失重狀態,她的眼淚從淚腺流出,掛在眼眶四周漂浮。王同學擦擦淚,將淚滴分散成更小的水滴。
    她沒有說謊,這三個月裏,她一個人獨自生活在太空城裏麵,沒有碰到任何人。張樂的聲音,是她這三個月裏唯一聽到的人聲。
    “張樂……張樂……”
    張樂這人她知道,也許張樂他本人不知道他有多出名。但作為同專業的王同學來講,張樂這人的在中國植物學地位,就像物理學中的“弗朗西斯.克裏克”——在本行混的不出名,卻在其他行業混的風生水起。
    地球上有上月球的人,也有搞植物的人,但即上了月球又去搞植物的人,全世界就張樂一個。
    雖然開玩笑說張樂在植物學上沒有什麽貢獻,但張樂其實在本行裏做的事還挺多的。首先,他在月球上寫的新論文不少,雖然沒有什麽直接推動行業發展的重篇大作,但能在月球上做的實驗,張樂他總是做的非常優秀,寫出來的論文也非常踏實。
    他總是關注著地球上發表的新論文,新論文中能在月球有不同結果的,張樂總是會做出實驗,並將結果發回地球。他成為不了站巨人肩膀上的人,因為他就是巨人肩膀。
    按學習輩分來算,王同學是張樂的後輩,是他的學妹……也不對,應該是學妹的學妹的學妹的……她出生於2006年,加上冬眠的五年時間,她現在28歲。
    對於‘冬眠時間是否算入真實年齡’這方麵,官方的定義非常混亂,基本上是冬眠者說自己多大歲數,記錄在案的就是多大歲數,所以王同學不認為自己已經28歲了,她要減去那五年。
    張樂是傳統植物,王同學學了半年傳統植物後,開始學習當時突然出現的新生物專業:“傘形生物”。
    傘形生物,這是一種地球上完全沒有出現過的新物種。它的出現,是上次“隕石雨”帶來的。人類提取出隕石裏麵的成分,竟意外發現了這玩意。
    在此契機下,王同學也研究著“傘形生物”,並將實習地點搬到太空中,以此完成自己的論題。
    在太空城的日子很悠閑,每天,她隻要定時去觀察一下種植的“傘形生物”的長勢,然後進行記錄和測試就沒了。每天完事之後,她就可以在太空城裏麵閑逛。
    太空城不小,王同學不知道具體的體積,但是她大概步量過整個站,假設太空城最大的麵是正方形,那這個麵的對角線長度是兩公裏。
    她有時也想出太空城,去到真正的宇宙裏麵玩。每當她出現這個念頭,她總是會向上麵打報告,請求出城修整“傘形生物”。之後,她會把包裹太空城的傘形生物修理平整,不出現多餘的枝杈。她修理傘形生物的動作,和修整金屬牆上的藤蔓沒有區別。
    她不想去月球——月球太遠了,而且每半年才能申請回一次地球。在太空城裏,女孩工作一個月就能回地球一次,而且還有三天駐地假日,跟高中生放月假沒有區別。
    大概是她上太空城一年後,實習時間結束了,她要回到地球上來。
    很顯然,她並不想回去。
    就在她即將回去的時候,“冬眠探索計劃”發起,這個計劃有太空城的指標,她加入其中。
    直到三個月前,她從冬眠艙裏麵出來,遊在無人的巴別太空站中,逐漸害怕起來。
    太空中沒人了嗎?
    人類死絕了嗎?
    人類滅亡了嗎?
    長期沉悶在恐慌的情緒之中,使她整天魂不守舍的漂浮在信息室。她雙手抱膝,任由自己飄著,餓了就吃,困了就睡,渾渾噩噩幾個月。
    直到她與張樂建立聯係。
    不得不說,長耳眼中,張樂做事非常的不靠譜,是那種看起來就遊手好閑的人。但對於女孩來講,張樂這人是探索宇宙生物的前輩,是勇敢的冒險者,偉大的駐月人員。女孩聽到他的聲音,心裏多少會有點安慰。
    聽張樂的語氣,似乎他也與地球失聯,而且所處環境非常惡劣,甚至物資完全不夠。女孩這裏倒是有很多物資可以分享,但她沒辦法給到張樂手上。
    所以……
    女孩聽著通訊設備的噪音,心裏悶得慌。
    (本章主線劇情以結束,以下為其他劇情)
    (注意,以下內容專業性強,不建議完全理解,過一遍劇情即可)
    (下麵的劇情總結:“傘形生物”很強大,多用於人類生產方麵,比如上文太空城的外殼就使用其中一種傘形生物)
    “傘形生物”的取名來曆很簡單:在顯微觀察中,這些生物個體看來就像是傘形狀。這種生物無法以個體形式剝離,人類遇到其最小的組合都由兩個單獨個體組成。
    這玩意很小,比地球上出現的最小生物還要小一倍,而且其生物器官的尺寸是人類難以想象的小。
    說是生物,當時很多生物學家是拒絕將此歸類到生物界。傘形生物與地球生物區別實在是太大,基本看不出有啥關係。
    比如:無論是真核生物還是原核生物,都有相似的細胞結構,比如核糖體和細胞膜。但這些“傘形生物”太過於微觀,經過各種實驗,都沒有發現其有固定的細胞器結構。
    當時這群不同意的專家就說了:“不能完全分離成單個個體,而且還沒細胞器,這能叫生物?這玩意與地球生物界的距離,比細菌到人類的距離還遠。”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特殊的、帶有活性的化合物,應該由化學家去研究。
    但另一部分支持的科學家卻不這麽認為。生物五大特征分別是:“新陳代謝”、“生長發育”、“遺傳繁殖”、“應激性”、“遺傳變異”。這五項特征傘形生物都能完成,怎麽能說它們不是生物了?
    兩派大吵大鬧,從各種的角度顯微研究“傘形生物”的各種特征。在各學派展開研究後,對此的生產應用也開啟步驟。
    很快,人類在其中發現了不同亞種“傘形”,這些傘形的結構類似,但卻有著不同的功能。有的傘形生物個體間信息傳輸速度快,而且被傳輸的信息難以被破解;有點傘形生物的聚體體很堅固,且不受溫度影響……種種奇特特性的發現,使得人類對此研究的速度加快,並且更快的運用到生產上。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