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戰時陪都重慶

字數:9507   加入書籤

A+A-


    林一凡和孔森兩人在衛兵們的特別護送下,很快來到了重慶,為了表示老蔣對他們的重視,戴局長還專門派了一個處長來迎接他們。
    而這個姓趙戴局長特別交代過的,兩人一下車,早已等待多時的趙處長就立即上前和兩人一一握手問好,然後熱情地請他們上了自己車的後座,自己則坐在副駕駛上,半側著身體,扭頭麵對著林一凡說話:“林隊長,孔旅長,歡迎兩位來到重慶!”
    “有勞趙處長了!”林一凡一邊笑著客氣道,一邊微微側頭,看著車窗外一九三九年的重慶麵貌,心中頓時感慨萬幹。
    五月底的重慶,還沾著一點春末的氣息,藍藍的天空下,正午的太陽閃動著,舒爽的氣候裏,草木正盛,長江邊停靠著一艘艘江輪,碼頭邊的吊腳樓沿著山坡依次建造,層層疊疊,延綿不絕,大路小巷裏,熙熙攘攘的挑夫、小販、行人們正在石階上行走著。
    這是一座因抗日戰爭而改變了自己曆史命運的城市,在抗戰之前,重慶原本隻是長江上遊的一座工商業城市,是川江航運的物資集散地,盡管在西南經濟地位比較突出,但文化發展相對落後。
    隨著一九三七年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原本在南京的軍政機關開始逐漸轉移,前幾日,重慶還正式被升為了直轄市。在原本曆史上,到了一九四零年九月六日,國民政府正式將重慶定為了陪都。
    趙處長看到林一凡一直看著窗外,看起來對重慶頗為新奇和感興趣的模樣,便試探著問道:“林隊長和孔旅長都是第一次到重慶來嗎?”
    “我以前和父親來過,但也是好幾年前了,來得也匆忙。不過,現在重慶的變化很大呀!”孔森應道,然後看向林一凡。
    林一凡在趙處長火熱的目光下輕輕點了點頭,隻見趙處長頓時眼睛一亮,趕忙熱情地介紹起來:“哈哈哈,我可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正好今天由我來給兩位介紹一下現在的重慶吧,重慶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咱們國家現在的最重要的地方......”
    趙處長一邊介紹著,一邊注意著林一凡的神情,發現對方有在聽自己講話,不由得有些心生得意,他知道這個林一凡是個不簡單的人,他在第五戰區的功勞甚至驚動了委員長,自己這次來接他之前,戴局長還特意囑咐了。
    這的人,趙處是想要結交攀附的,如果能因為這次給林一凡留下一個好印象,以後攀附起來就有門路了。
    “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南京等地軍政機關,文化機構,還有教育院校的不斷遷入,重慶也成為了我們國家抗戰的政治、文化、軍事、經濟的中心,地位遠遠超過了成都,西安等......”趙處長介紹起自己的家鄉,表現得十分驕傲。
    林一凡其實也是知道一些關於重慶的事情的,正是因為有那麽多軍政文化機關的遷入,才奠定了重慶作為中國戰時大後方核心的曆史地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重慶就是此時中國最主要的城市,還是中國的戰時首都,是世界反法西斯遠東戰場的指揮中心。
    “如今,家西南地區融貫東西,匯通南北的交通樞紐,不僅僅是在四川啊,就算是在西南,我都敢說,現在的重慶就是工業最集中,最發達的城市。你們知道是為什麽嗎?”
    “為啥?”孔森很給麵子,當即就問了起來。
    “當然是因為人才和工業的內遷咯!”趙處長嘿嘿笑道,完全不像是一個特務頭子的,反而是像一個熱心的重慶大叔。
    “孔旅長,我怕告訴你哦,除開政府人員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工人,科學家,技術人員,都來到了重慶。重慶報刊就是在防空洞裏麵包裝印刷的,還有許多工廠搬到了防空洞裏麵,為的是防止鬼子的轟炸,我們重慶的街邊,還有很多關於空防專業知識的板報呢。
    狗日的小鬼子,想要炸到我們,可沒那麽簡單。”
    這個時候,許多公司、高等院校都內遷到重慶和西部地區,而重慶的工人、農民冒著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努力生產,支援前線的。
    許多工場在廖無人煙的大山裏,晝夜不停的生產。甚至,重慶的農民在抓緊農業生產的同時,寧願自己不吃,也要想方設法的留出口糧支援前線,多生產一斤糧食就如同向前線多送了一顆子彈,就可以打死一名日本鬼子。
    重慶的婦女也積極行動起來,捐錢捐物,收留那些失去父母,流落異鄉的孩子,不但照顧他們的生活,還輔導他們的學習。在重慶各界婦女的共同努力下,一共有三萬多名因為戰亂失去父母的流浪兒童獲得了收留保護。
    不僅如此,重慶的婦女還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前方將士做出了大量的棉背心,被套以及不計其數的布鞋和手套。
    護送的車隊繼續開著,隨著車隊深入市區,街邊開始出現繁華的百貨商場,無數百姓熙熙攘攘走在其中。當然,這裏的繁華和熙熙攘攘,也隻是相對西部城鎮而言的罷了!
    繁忙的街道上,一個位於商業街中心的碉堡赫然映入眼簾,許多士兵正在準備布置防禦工事。抗日戰爭打響之後,國民政府在城中建立了許多防禦工事,在街口放著高高的柵欄。而重慶的大街上,士兵隨處可見,似乎每一個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誒,林隊長和孔旅長都喜歡吃些什麽菜呢?”趙處長看了看街道上巡邏的士兵,又扭頭看了看他要接待的兩人問道:“粵菜的冠生園,江浙菜的狀元樓,還有北方口味的燕市酒家,蘇州的鬆鶴樓,以及寧波的四明宵夜,咱們重慶現在吃的東西可多呢!”
    隨著大量人員內遷,此時重慶的飲食,除了遍布全城的重慶菜館外,還有大量如雨後春筍般開業的外地菜館。不但成都、瀘州、內江、樂山口味的館子頗受歡迎,江浙菜、粵菜、湘菜等也占得了一席之地。當時在重慶不但有
    到了抗戰後期的時候,重慶有中西飲食店二百六十餘家,其中川菜館僅為一百一十家,連一半都不。這其中,西餐廳和咖啡館就達到了三十多,如此盛況,在此時的中國可謂稀罕。一時間,重慶的飲食橫跨南北,兼顧中西,飲食文化空前鼎盛。
    “一切從簡即可!”林一凡沒有想過要來享受,與其去吃那些飯,還不如省下錢去打鬼子。孔森見狀,也隨即應和道。
    他對這些吃喝玩樂,興趣也不大,一方麵是早就吃喝玩樂過了,另一麵,現在的他,更關心打鬼
    趙處長聞言,一時有些怔住了,他沒想到林一凡對宴席不感興趣,這可很少見。不過,作為個接應人的老油條,趙處長很會揣摩人心,他知道林一凡打仗很厲害,緊接著,便和對方討論起了重慶的戰略位置。
    “林隊長,你知道嗎?重慶作為戰略要地,曆史也很悠久呢!”趙處長又朝著林一凡道:“咱們重慶人英勇善戰那可是曆史上鼎鼎有名的。春秋戰國的時候,縱橫家張儀在這裏建城以來,重慶這座城池一直守衛著川蜀之地的安全,多次接受了戰火的洗禮。”
    林一凡點了點頭,說到軍事史,他可就不困了:
    “13世的時,蒙古大軍可謂是兵強馬壯,威震八方,他們蠻橫地闖中原,向南宋發起了全麵進攻。正是重,一度澆滅了蒙古軍的囂張氣焰。
    那個時候,成都失守,蒙古軍排山倒海而來,橫掃川蜀,直撲重慶。可是,重慶三麵環水,地勢蜿蜒崎嶇,蒙古軍因為山高路遠而不得不中途放棄,掠奪一番之後打道回府。
    重慶軍民憑借著重慶知府彭大雅用條石和煆燒的青磚重築城牆,抵禦蒙古軍的侵略,一直到後來南宋滅亡,進行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堅守。其中,位於今重慶合川區的釣魚城,還曾在1259年的保衛戰中,以一城之力,拖垮蒙古大軍,讓蒙古大汗蒙哥抱憾死在軍中,打破了蒙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林一凡侃侃而談,聽得原本想要在關公麵前耍大刀的趙處長目瞪口呆,孔森的臉上,更是露出了敬想到,林一凡對曆史,還那麽熟悉。
    而林一凡說到了興頭上,隨即又繼續道:“不過呢,政府之所以會選擇重慶作為陪都,並不單單是因為這些曆史淵源。”
    “?”孔森趕緊問道。
    “從地理因素來看,重慶作為四川盆地的門戶,扼守長江三峽,又有山脊海拔高達兩幹米的大巴山作為天然屏障,所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雲”。全麵抗戰之後,國軍主要的防禦方向在東方,可即使是裝備精良的日軍也難以通過重慶突入四川盆地,日本海軍更無法逆流而上。
    相較於成都一馬平川,重慶作為一座山城,四周重巒疊嶂,立體的城市布局有利於防空,憑借這一優勢,才能抵擋住日軍長達這些年的戰略轟炸,並且防止大規模的空降襲擊。
    同時,重慶有“霧都”之稱,常年籠罩在重慶上空的霧氣,恰好形成一個保護層,使日本空軍一時無從下手,轟炸的時間也因此不斷推遲。”
    林一凡頓了頓,
    “而從全國大戰略來說,重慶在地理位置,工業資源,還有戰略後方,都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重慶所在的四川盆地,連接西南、西北各省,南有雲南高原,北有秦嶺,背靠青藏高原,形成階梯式的防禦體係,以空間換時間,讓日軍不得不身陷綿長的縱深之中,如同當年蒙古軍南下麵對重慶山區一樣感到棘手。
    其次,一八九一年後,重慶被迫開埠,坐擁長江、嘉陵江水運之利,工商業迅速發展,打下深厚的工業基礎。戰爭爆發後,東部沿海大量的工廠和物資需要沿水道向西轉移,位於長江上遊的重慶,正好可以容納這些寶貴資源。
    而四川盆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沃野幹裏,物產豐富,重慶還可以通過交通之便,為各地補充軍需物資。還有我之前說的長沙,其實也是重慶的另外一個資源供給地,還有掩護,所以你知道日軍為什麽會把下一個目標放在那裏了嗎?”
    “原來如此!”孔森更加恍然大悟。
    其實,國民政府將重慶作為陪都,也不是情急之下的決定,而是長期規劃之後做的決策。
    一九三二年,日寇步步緊逼,在上海發起“一·二八事變”。南京距離上海不到幾百裏,國民政府為防不測,曾在此期移駐河南洛陽辦公,並通過了“以西安為陪都,定名西京;以洛陽”的決議。
    不過,西安、洛陽雖是幹年古都,卻不是作為大後方的理想目標。
    西北地區經濟落後,交通全部依靠陸路,運輸效率低下,無法支撐未避戰亂而來的龐大人口,再加之缺乏天險,無險可守,還緊鄰晉綏,深受國內外勢力掣肘。隨後幾年,國民政府逐漸放棄了以西安、洛陽為大後方的想法。
    到了一九三五年,四川省政府正式成立,帶著這樣的思索,老蔣前往西南考察,在重慶設立“行轅”。在長達半年的西南之行中,老蔣深深感受到,川蜀之地作為大後方的種種優勢,決定以四川(當時重慶屬四川)為抗日根據地,聲稱即使隻有一個四川,抗戰也可以繼續。
    但是這一年之前,四川省內尚無一條通往外省的省際公路,為此,國民政府組織開發西南交通。有一些人對此甚為悲觀,他們說:“建築這些崇山峻嶺的公路,無異建築萬裏長城,不知要犧牲多少人力物力。”
    然而勤勞的川蜀子弟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一艱巨工程,川黔公路、川陝公路、川湘公路和川滇公路等先後建成通車。
    “咱們重慶的崛起,可離不開咱們劉司令,潘市長的領導,還有百姓的奮發圖強。”趙處長沒想到這些,隻是頗為自豪,他沒想到林一凡如此熟識重慶的曆史。
    “這個我聽說過。”孔森連忙舉起了手,一臉激動道:
    “十二年前,“四川王”劉xiang任命他的老同學潘文hua執掌重慶商埠督辦公署。兩年之後,潘wen華又成為重慶首任市長。這位潘市長到任之後,便決定建設新城區。但是通遠門外的一座墳山,成他拓城的一大礙。
    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潘市長為移風易俗,在六年間進行了浩大的遷墳工程,將山上的四十多萬座墳墓進行遷移,並給每一個遷墳的家庭一筆“安墳費”。開辟了由沿江路沿嘉陵江達牛角沱,由南紀門沿長江達菜園壩的新城區,比原來重慶市區的麵積又擴大了一倍以上。
    潘市長還在重慶修建了第一條公路——李子壩公路,又建了一座自來水廠、第一個發電廠,還在九年前年,籌集了電話公債二十萬元,在當年就實現市通話。
    而潘市長的老上司,也就是咱們的‘四川王’也是一位愛國軍閥,他在防區林立、諸軍混戰的四川中脫穎而出,統一四川,組建省政府,且治蜀有術,川蜀一帶經濟發展欣欣。”
    且說,劉xiang的功績還不止於此,一九三七年,為了民族大義,劉xiang主動請纓,率軍出川抗戰。由於積勞成疾,不幸於次年,病逝於漢口,臨終留下遺言: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八年間,逾三百萬四川子弟兵,轉戰四方,拋頭顱灑熱血,為抗戰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林一凡沒想到孔森這個公子哥居然肚子裏也那麽有料,看來平時就很關心國家大事,他此時說到興頭上,隨即又道:“作為戰時陪都,至關重要的一點,其實就是安全穩定,那麽哪裏是最安穩的地方呢?”
    “當然是四川,而四川裏麵,重又是最安全的!”趙興奮道。
    “七七事變後,日軍氣焰囂張,連戰連捷,甚至曾揚言三個月內滅亡中國,劍鋒所指,盡是中國華北、華東的核心城市,包括南京。這些地方,可謂都不安全。”林一凡歎了口氣,這些都是中國人民的屈辱曆史。
    “好在,經過多年籌備,重慶已然萬事俱備。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的時候,國民政府核心人員一行抵達漢口,隨即正式向世界各國發表《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宣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
    “我還記得當時在報紙上
    ‘國民政府茲為適應戰況,統籌全局,長期抗戰起見,本日移駐重慶。此後將以最廣大之規模,從事更持久之戰鬥。以中華人民之眾,土地之廣,人人抱必死之決心,以其熱血與土地凝結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離。’”孔森又舉手道。這小子,懂得是真的多。
    其實,一直到了一九四零年,國民政府才發布《國民政府令》,正式確認重慶為“陪都”,並稱“還都以後,重慶將永久成為中國之陪都”。
    在全麵抗戰的八年間,重慶接納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機關、學校和企業,人口從一九三六年的三十三萬人發展到一九四五年的一百二十五萬人,成為當時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中心。雲集重慶界名人、各國外交官多達三餘人,這裏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在遠東的指揮樞。
    “隻可惜,重慶的地理優勢還是沒能阻止鬼子飛機對這裏進行狂轟濫炸。從去年二月開始,鬼子就經常來。”趙處長說到這裏,不由得又歎了口氣。
    林一凡想起原本看過的曆史數據,心中更是悲憤。
    在原本曆史上,一直到一九四三年八月,盤旋在上空的飛機轟鳴聲和隨時響起的防空警報聲,是當時重慶居民揮之不去的夢魘。
    重慶大轟炸的死亡和受傷人數分別為2..78萬人,總數大約為為6.14萬人,還有房屋17608棟被毀。
    其中,最悲慘的事件是1941年6月5日發生在重慶較場口的“大隧道慘案”。那一天,日機一改往日於白天進行轟炸的習慣,在當晚9點對重慶開始長達5個小時的空襲。
    警報聲中,市民潮水般地湧向較場口的防空隧道。由於日寇轟炸不止,防空局為了安全起見,鎖上了隧道的各個出口,而隧道內通風、照明情況極差,慌亂的市民拚命向出口擠去,導致相互踩踏,最終釀成部分市民窒息身亡的慘劇。
    根據重慶防空司令部公布的數據,一夜間,隧道慘案死亡近幹人,多為婦女、老人和兒童。這僅僅是日寇罪行的冰山一角。
    抗戰期間,重市區大半化為廢墟,然而聚集於此的人民卻有屈服,仍然昂揚向上,為救亡存搖旗呐喊,在炮火聲中挺直腰杆,將重慶打造成遠東各國反法西斯的精神堡壘。
    “林隊長,你怎麽了?”趙處長看到林一凡神色有些沮喪,不由得問道。
    孔森見狀,也隨即問道:“對啊,林大哥,你咋了?”
    “沒事,咱們應?”一凡轉移話題道。.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