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戰略反攻階段

字數:7386   加入書籤

A+A-


    在林一凡收複安慶的刺激下,湯恩伯和薛嶽等人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武漢反攻戰”打得極其賣力,既是想要一決雌雄,也是要在老蔣麵前好好表現一番。
    老蔣對這次反攻戰也是寄以厚望的,一直待在作戰前線,並且親自指揮部隊,為了激勵前線將士奮勇殺敵,傳訊各作戰軍官召開作戰會議,宣傳安慶反攻戰的重大勝利,會議上還發表了一番慷慨演講:
    “此次反攻武漢的戰役,乃我們國家前途和整個抗戰局勢最重要緊急的關頭,其成敗得失,內則關係到我抗戰前途和國家民族的安危,外則足以影響國際的局勢,實在是關係重大的一件事。”
    在會議中,老蔣還深入分析了一番當前的國際局勢和日軍的弱點,並對與會的各部軍官提出了反攻武漢爭取最後勝利的決心和精神。
    不僅如此,老蔣還督促各部準備好一切事宜,做好兵力配備和工事構築,補充前線所需的人員和器材,要求各部通訊人員熟練掌握各種通訊器材、各報告數據準確,切勿弄虛作假。
    總攻發起後,新海軍當即搭乘軍艦到江防要塞馬當的封鎖線外,此要塞係德國專家設計,在武漢淪陷前國軍為建要塞前後共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耗費無數資金才建成。
    但在當時還是被日軍強行突破了,日軍也是深知江防要塞的重要性,在占領武漢後很快便修複並加固了馬當要塞。
    此時,為了打破僵局,薛嶽選擇從水上突破要塞,不過日軍也是料到了這一招,早已在江麵上布滿了水雷。
    薛嶽見水上行不通,當機立斷改從陸上迂回進攻。並於次日淩晨,一部在東流登陸成功,順便又占領了日軍缺乏防守的香山、香口等地。
    老蔣聞訊後,立馬派出空軍阻止日軍的反擊,並致電白崇禧製定防禦計劃。白崇禧命一零七師師長薛蔚英率領所部增援長山,國軍在與日軍對峙兩天後,日軍在淩厲的進攻下傷亡過半,還打光了所有炮彈,為了避免全軍覆滅,日軍急忙撤出陣地,馬當要塞至此被成功收複。
    隨後,薛嶽率部迅速收複彭澤、湖口、九江等地,將日軍東部防線撕開了一個缺口。
    湯恩伯也不甘示弱,他將第三十一集團軍分為五部,試圖分散兵力隱蔽穿越日軍防線,迂回包抄,將日軍團團包圍,成功收複了太湖、潛山地區,並切斷了日軍第六師團的路上補給線和陸上退路,隨後國軍再次向第六師團發起猛攻。
    雙方在黃梅鎮附近的廣濟城展開了連續數日的血戰,戰場之上喊殺聲、槍炮聲久久不息。經過數日奮戰,日軍損失慘重,預備隊全部用盡,殘部慌忙撤出廣濟地區。
    很快,國軍長江北岸部隊收複田家鎮陣地,武漢門戶大開。與此同時,國軍也奪回了粵漢鐵路的控製權,武漢的日軍隨時有被殲滅的風險。
    為了保存有生力量,畑俊六在得到東京大本營的同意後,立刻下令放棄武漢。如此一來,沒有了日軍阻擋的大批國軍先後收複武昌、漢口、漢陽等地。
    武漢反攻戰曆時兩個多月,此次國軍裝備優良,士氣高漲,氣勢如虹,以七餘萬傷亡的代價,成功殲滅日軍近五萬人,成功收複了重城武漢!
    不過,經此一役,國軍和日軍短時間內都已經失去了戰略進攻的能力,被迫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其實,早在當初武漢會戰之後,日軍就意識到了自己國力的不足,日本本就是一個後起的列強國家,國土麵積狹小,資源貧乏,戰爭潛力相對有限。
    全麵抗戰開始之前,日軍曾計劃速戰速決,意圖在短時間內打敗中國。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等大規模戰役的發生,卻打破了日軍的這一企圖。
    當時,中國雖然在國力上不及日本,但是卻可以憑借遼闊的國土麵積、廣大的群眾力量,慢慢抵消日本的軍事優勢。這樣以來,日本就逐漸難以維持日漸加長的戰線。
    1938年,日本軍費高達59.62億日元,占其總支出的76.8%。與此同時,日本軍事物資需求急劇增長,鋼材、燃料、糧食等軍需品出現了短缺。軍事開支的增加,勢必幹擾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
    19月,日本對金屬實行配給製,5月又對非軍事的燃料實行配給製。這代表著,日本的國力,已經顯現出了頹勢。
    但即使是這樣,日軍在那時依舊是占據著很大優勢的,但現在可不一樣了,武漢反攻戰成功之後,立刻就在國際上掀起了巨大的波瀾,蘇聯、美國、英國等國都宣布了加大對華的武器和資金援助,日軍如今麵臨的局勢說是四麵楚歌也不為過。
    當然了,畢竟殺敵一幹,自損八百,國軍這次反攻武漢可以說是傾盡全力的一搏,暫時也無力將戰局推得更進一步,而當前還有足夠的力量繼續作戰的,則是正在計劃朝著南京方向進發的第三方——林一凡。
    把視線轉回林一凡這邊,“武漢反攻戰”大獲全勝的消息傳回後,眾人也是好一陣歡呼,林一凡也頗為滿意,這說明國軍還是有些能耐的,薛嶽和白崇禧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要知道,這兩人可是國軍中數一數二的軍事天才了。老蔣這一次把兩人都派來,算是打了一場國運之戰。
    這個時候,林一凡已經在組織主力部隊撤退,安慶是可以守的,也必須要守,而要守住安慶,桐城和樅陽等地也必須要守,如此一來就可以繼續保持對日軍的攻勢,迫使其也發兵防守各地。
    當然,這其中最關鍵的是,安慶城內的造船廠,軍工廠,以及周圍的耕地和糧食,這些才是林一凡最在乎的,他想要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實力,就必須要有這樣的物質基礎,否則就是紙上談兵的一派空想了。
    林一凡在安慶城新市政府的辦公室內,召集了張衛國和朱國睿等人一起開會,安排之後的各種大小事宜。
    “趕走鬼子,收複安慶隻是第一步,我們接下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重新建立起安慶市的經濟和建設體係,然後真正的把安慶和其他收複的縣城守住才是最重要的。
    我這兩天考慮了很多,打算讓朱特派員暫時留在安慶,負責城裏的經濟和建設,這裏所有人中,隻有你精通這方麵,孔師長帶著主力留守安慶,順便協助朱特派員的工作,老張繼續回六安坐鎮,你壓得住趙日天那幾個地頭蛇。
    大家對各自的任務有什麽想說的嗎?或者覺得哪裏考慮得不夠周全的都可以提出來。”林一凡看著眾人說道。
    “我沒問題,林總長的考慮很周全,把我們每個人的長處都用到了點子上。”朱國睿笑著說道。
    孔森也點了點頭,他對林一凡早就是言聽計從了:“我也同意林總長的任務部署,獨立師一定把安慶守得牢牢的!”
    張衛國對自己的任命沒意見,倒是有些擔心安慶的防守,他提議道:“總長,安慶畢竟毗鄰合肥,合肥又還在鬼子的手裏,隻留下獨立師駐守的話,我擔心兵力不夠,不小心給了小鬼子趁虛而入的機會。”
    孔森聞言,覺得張衛國的擔心也很有道理,便也說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咱們還是要謹慎一點的好,向戰區司令部申請再調一個師過來吧,這樣小鬼子還敢來的話,那就是自投羅網了!”
    “我倒覺得有孔師長的獨立師就夠了。”朱國睿倒是膽大,他笑著看向孔森說道:
    “小鬼子現在已經沒有多餘的兵力了,還被咱們國軍牽製在了各處,他們光是部署防守,怕是就已經焦頭爛額了,侵占合肥的鬼子就更不用說了,估計正戰戰兢兢地擔心咱們會去攻城,早就關緊城門,不敢出來了吧!”
    “哈哈哈,朱特派員說到點子上了。”林一凡微微一笑,語氣自信且堅定地說道:“咱們現在已經取得局勢上的主動權了,需要做出的是正確的判斷,而不是左右畏懼,不然就是白白浪費兵力了。”
    “是!”幾人受教般的點點頭,長久以來的勝利,已經讓他們對林一凡的話語和決定有一種無條件的信任了。
    眾人又簡單地討論了一番之後的行動方向,接著就各自散去執行任務了,不過,朱國睿倒是被林一凡單獨留了下來,林一凡要和他詳談關於經濟建設的事情,特別是其中武器製造的問題。
    要知道,安慶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城市之一,鹹豐十一年八月,湘軍攻克安慶之後,便開始了在這一地區大規模建設。
    年底,曾國藩設立安慶內軍械所,這是清代第一個近代化的軍工廠,也是中國近代第一家官辦軍用企業,標誌著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步。因其建成完全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資金技術產品均由國內自產自銷,相對於外洋器物和洋人存在被稱之為“內軍械所”。
    鴉片戰爭時清朝被英國的輪船大炮打得慘敗,曾國潘便明白了船堅炮利的重要性,四處羅置能“造器置機”的人才,“深明器數、博涉多通”的科學家徐壽、華蘅芳抵達安慶。
    而安慶輪船是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輪船。輪船的圖紙設計,以及用來造船的工具和設備,都是近代科學家徐壽、華蘅芳等人完成的,造船用的金屬材料大部分是國內生產的。
    輪船設計時,因為沒有藍本作參考,曾走過一段彎路。第一次試航時,輪船隻行使了一裏路就停了下來,徐壽、華蘅芳很快查出故障,原因是鍋爐供汽不足。為增加供汽,徐、華二人立即改進鍋爐,用爐管鍋爐代替原來的汽鍋。
    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輪船製造成功,下水試船時,曾國藩曾親臨觀看。
    中國能自己製造輪船就是從安慶輪船開始的。曾國藩製造輪船的目的是用於戰爭,主要是對付太平軍,在造好的輪船上配置各式槍炮,以提高湘軍水師的攻擊能力。
    同治三年,徐壽、華蘅芳奉命赴金陵(南京)“放大續造”輪船,安慶內軍械所製造輪船工作停止。光緒年間,安慶內軍械所遷至安慶城內鷺鷥橋附近,更名為安徽製造局。
    此時,林一凡和朱國睿坐在一間簡樸的辦公室內,昏黃的燈光映照在他們的臉上。窗外的是安慶城傳來了蟲鳴和夜間的微風。
    林一凡看著朱國睿,話語間透露著堅定:
    “國睿,這次安慶的勝利是我們大別山的一個重要契機。但戰爭會繼續,我們需要強大的武器裝備,特別是槍支和小型水麵艦艇。如果我們自己的工廠能夠生產這些武器,不僅可以提供給我們的隊伍,也可以作為經濟支柱,維持我們的財政。”
    朱國睿點頭表示認同,他認為小型炮炮的製造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槍支和小型水麵艦艇都是重要的裝備,而且相對來說,小型炮炮的生產效率更高。如果我們將工廠資源集中在這些方麵,產量將會迅速提高。
    不過,造船也是一個好主意,特別是小型水麵艦艇。它們在江河作戰中非常實用,可以增強我們的水上力量,對於抵抗日寇的進攻和封鎖都很有幫助。”
    安慶城內的“福紀恒機器廠”始建於光緒二十六年5月。1939年,日商收買了福紀恒機器廠,更名為“德心鐵工所蕪湖造船廠”。
    如今,林一凡就接收了由日商移交的“德心鐵工所蕪湖造船廠”,並將其更名為“安慶救國造船廠”。
    不過,此時的,“安慶救國造船廠”僅有破舊廠房三十餘間,工人三百餘人,老式設備一百餘台。
    在這種情況下,林一凡還要利用這些物資,大規模新建擴建十幾個項目,並開始以較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但主要是以修船為主。
    而林一凡口中的小型水麵艦艇,試製的就是五十五立方米,排水量為六十二噸左右的鋼質訓練戰鬥船,以及正在試驗的木質魚雷快艇和各種型號的軍用輔助船舶。
    若是可以一路開發下去,林一凡還有更好的計劃——以生產軍用船舶為主,兼造鋼駁、貨船、拖輪、客輪、輪渡、漁輪、油水船、囤船等民用船舶。
    其實,在原本曆史上,425廠開工建造軍用1200噸海洋調查船,在保持軍用產品生產線的同時,開工建造2600匹馬力海洋救助拖船和2600匹馬力三用工作船等民用船舶,並進行批量生產。
    甚至,在開放之後,還以貸款造船的方式開始建造3800噸近海散裝貨輪,並開工建造5000噸近洋幹貨輪,5100噸300箱集裝箱船。
    但造船廠的力量並不止如此,一個船廠在生產軍民用船舶的同時,還可以為機械、冶金、礦山、農業等部門生產電機、鼓風機、洗煤機、車床、工裝設備和製造安裝鍋爐、煉鋼熱風爐、高壓鐵塔、水閘,加工鑄造件、木質家具,並承接大型鋼結構件焊接等非船舶產品。
    當然,這些都隻是可能,也隻是造船廠原本就有的相關技術儲備,也是林一凡將來可以發展起來其他軍工製造業的關鍵。
    不過,林一凡還在思考著,他知道選擇哪一項工業項目都有它的道理,最終他微笑著說:
    “國睿,我們可以同時發展槍支和小型炮炮,艦艇可以稍後再考慮。關鍵是,我們的工廠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和資金支持。你來負責協調這些資源。”
    林一凡很清楚,朱國睿在重慶有足夠的關係,也能動用到不少資源。他現在憑借自己的能力,還是無法發展起來的。
    而且,02型木質魚雷快艇屬折角肋骨的滑艦快艇型,總長25.05米,型寬6.06米,型高3.04米,首吃水1.04米,尾吃水1.海裏/時,續航能力600海裏,在任何2個相連艙室進水時,快艇不沉。
    主機型號m  50—1型高速柴油機4台,每台1200匹馬力。1955年2月首艇正式開工,由蘇聯專家指導建造。這個林一凡作為軍人,是很清楚的。
    這款魚雷快艇在當年5月下水試航,1956年2月交船。02型木質魚雷快艇裝備部隊後,主要執行訓練和演習任務,並協同其它戰鬥艦艇參加巡邏戰鬥。部隊反映,該型艇的建造工藝較先進,木材質量較高,艇的結構合理,艙室布置、電線敷設、生活設施較好。
    使用中,艇的穩定性能好,靈活輕便速度快,全艇在3個艙室進水後不沉。魚雷發射命中率最高達百分之百,基本無偏差。該艇的主要弱點是木質艇體,不能碰撞,另一弱點是超負載。
    朱國睿毫不猶豫地回答:“安慶的輪船局和機械廠在技術上是相當有實力的。我會協調相關部門,確保你能夠得到你所需的一切支持。我們要讓安慶的工業事業茁壯成長。”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