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策略
字數:4024 加入書籤
這個消息一遍又一遍地回蕩在她的腦海。
孟卿腳下一個踉蹌,渾身癱軟險些倒下,蕭硯接了個滿懷,好在將她穩住。
父皇死了……
怎麽會?上一世父皇分明是明年春時病故,如今又怎會提早半年?
還有孟瑤,她知孟瑤膽大包天,卻也不知她逆反至此,竟然趁她離京,索性將玉京拿下稱帝。
孟卿搖晃著腦袋,“不可能,父皇怎麽可能會死?我……我還想著要盡早回去能夠陪伴在父皇身邊……”
霎那間,淚水盈滿眼眶,一滴接著一滴的淚水悄然滑落。
這場猶如噩耗般的消息叫她整個人精神頹靡不少,她分明離京前,父皇還好端端地坐在龍椅上,還會和她調笑斥她頑劣……
而今……什麽都沒了……
她再也見不到她的父皇了……
蕭硯心情沉重,“也是一早得來的消息,殿下節哀。”
“鄭國公呢?顧家呢?晉王府呢?他們怎麽都沒反抗?”
“孟瑤是在午夜發動的政變,所有人都未曾察覺,更何況他們。”
孟卿隻感覺到窒息,那顆心甚至一抽一抽地發疼。
她攀上蕭硯的臂彎,眸中怒意深深,紅色血絲布滿瞳孔,極為瘮人。
“太傅,助我……父皇已故,母妃尚在,我要回去救他們……”
蕭硯答應她,“好。”
孟卿心裏清楚得很,她如今唯一的仰仗的隻有蕭硯和邕王。
蕭硯在玉京時,與她來往甚密,就算不願意助她,自己一人回到玉京,也會被孟瑤懷疑,定個謀逆之罪,所以蕭硯一定會幫她。
待蕭硯安頓在邕王府後,孟卿便去尋孟庭川了,一番商議之下,孟庭川準備出兵替她討伐孟瑤。
次日。
蜀軍營帳。
天幕大亮,黃沙漫天。
討賊組齊聚於軍營之中,商議如何討伐孟瑤。
孟卿作為主導者,極具發言權。
她的視線落在沙盤之上,蜀地通往玉京的路程,艱難險阻,就如同當年諸葛亮北伐一般。
“孟瑤雖坐上皇位,卻名不正言不順,如今朝中仍有大部分的朝臣不肯服從於她,因此這是我們大好的時機。”
孟卿身著墨袍,褪去往日少女稚氣,點了點蕭硯道:“太傅,你在玉京大約有多少人馬?”
“不足一萬。”
“夠了。”
“這一萬人隻需攪動玉京風雲即可,無需太過大用,重要的是蜀軍。”
孟庭川盔甲罩身,身姿也絲毫不輸賀栩等將帥,文雅內斂,不失君子之風。
“全憑殿下調動。”
孟卿淡笑道:“既然要討賊,那麽就要名正言順,便以我之名擬一份討賊文書,我們當中文采最佳的便是太傅,此事交由太傅如何?”
“臣自當領命。”
“那我們現在來看一下輿圖。”
眾人將目光投向壁上那張楚國版圖,孟卿讓開一條道路,指點江山。
“蜀地通向玉京一共有兩條道路:一是走金牛道,一是走荊州直達玉京。但荊州乃是孟瑤的封地,若是我們的人需要借道荊州怕是行不通。”
蕭硯接話道:“沒錯,荊州的守軍定然也是緊盯著益州軍的,若是要從荊州過,怕是少不了一場惡戰。”
最讓孟卿頭疼的問題來了。
“若是要往金牛道行軍……”
孟知言歎了口氣,“道路險阻,明顯會耽誤行軍路程……”
“是啊,不比荊州,路平坦蕩,更適合行軍。”
如果走金牛道直通玉京,行軍路程恐怕會被耽誤,其次糧草又是一個重大問題,要知道金牛道到褒城再到玉京,路途極為險阻,稍有不慎就會彈盡糧絕,還有可能麵臨糧草未能及時補給的重大隱患。
可若是走荊州,荊州守備起碼也有五萬人之多,一旦打起來驚擾了玉京,孟瑤定然來得及點兵點將,召集諸侯反攻。
不如……
孟卿倏然抬眸,“有了。”
眾人望向她,唯獨發現蕭硯一直在關注著她,突然臉頰一紅,不知道該怎麽說下去。
蕭硯道:“繼續說。”
兩目相望,他知她心中所思,自然也鼓勵她將計劃說出。
孟卿知道蕭硯定然跟她想到一處去了。
“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蜀地行軍當講究一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以此來改變糧草問題。兵分兩路以求聲東擊西之勢,主力往金牛道漢中方向行駛,分出兩萬人馬攻打荊州掩人耳目,作疑軍之勢,且必須講究我進敵退,敵進我退,以此消耗荊州兵力,打持久之戰,吸引孟瑤主力。”
孟知言細細思量,確實覺得可行。
“那金牛道該如何行軍?”
孟卿低眸淺笑,“傻哥哥,魏延不就已經為我們製定好了行軍路線了嘛?”
“魏延?你是說子午穀奇謀?”
“是啊。”
賀栩搖了搖頭,“不可,若殿下要依照子午穀奇謀,怕是會全軍覆沒!”
孟卿卻道:“誰說我隻選這一條路線了?”
這話一出,讓在場之人陷入一陣迷糊。
“子午穀奇謀是我的第二道疑兵,擺出北攻直達玉京的形勢,吸引玉京守軍的注意,將重心放在子午道上。而此時主力已然到達祁山,作出攻勢,再以一人率二萬部出斜穀,牽製敵軍支援。主力拿下三郡,直襲長安。”
“那殿下說的這樣,都該由誰來領兵呢?”
她繼續道:“既然要做疑兵,便一定要叫敵軍信之。一出荊州,由我和賀意玄率二萬鐵騎作出攻勢;二子午穀奇謀,由孟知言率一萬軍十五日內行軍殺他個措手不及,隨後全身而退;三是主力自然是由太傅率部前行,領軍五萬攻陷三郡;四是斜穀由皇叔率部親襲,牽製敵軍支援,如何?”
幾人紛紛點頭同意此間方略,開始著手去準備。
她現如今一門心思放在沙盤上,旗幟插了又插,改了又改,絲毫沒有注意到蕭硯還未出去。
他翹著二郎腿,捧著一盞茶欣賞著身著墨衣的姑娘,比往日看起來,更為清冷淡雅了。
“往日本以為你隻會撒潑打滾,沒想到來了趟蜀地,越發成熟穩重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