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無良徒大堂訴端底 蔡君謨慧眼…

字數:4416   加入書籤

A+A-




    賈清明長舒一口氣道:
    “懷澤少爺言說,便、便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殺了老爺了事。
    他怕我關鍵時刻顧念舊情下不了手,遂又送了柯孟德一柄戰國時期的古劍。自然也是用贗品打從洛宅偷換回來的。
    我們三人到了麟州之後,柯孟德變著法子討老爺歡心。
    不但通過關係與他購置了三匹汗血寶馬,又襄助其置辦了大量釀酒的藥材。
    老爺自是滿心歡喜,對柯孟德也越發信賴有加。
    一日,他趁著老爺酒意微醺,便故作傷感之狀。
    言說他如今得了不治之症,恐不久於人世。
    為防止身後子孫因爭奪祖產而互相戧害,故欲立一份遺囑,將宅子等無償贈予他的侄子。
    但苦於字跡潦草,故而請老爺代筆。
    並遞與他懷澤少爺事先備好的一份契約,讓其如法炮製即可。老爺不疑有詐,遂欣然應允。”
    “哦,原來如此,本官當時也曾疑惑過,既然洛老爺與洛懷澤一家素來積怨頗深,
    即便顧念親情,也斷不至於將祖宅以及酒樓悉數贈與他。卻原來爾等竟是以此等手段得到的。”
    程琳聞言,不禁感慨道。
    “大、大人,此處不合常理。”
    一旁的洛懷川皺著眉頭問道。
    “哦,少掌櫃的似乎看出什麽端倪,不妨直言。”
    “大、大人,那贈與文書的確出自爹爹之手不假,然有兩處對不上。
    一處便是宅院及酒樓的地址,一、一處便是落款處之簽名。
    即、即便爹爹再糊塗,也斷不會在旁人的文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經洛懷川一提醒,程琳猛然醒悟,遂問賈清明道:
    “你來說說看,這又是如何做到的”
    “大人,這便是懷澤少爺高明之處了。
    他事先早便請人算計好了字數,故而當老爺寫到地址時,柯孟德便攔住他。
    言說尚未想好到底欲寫哪處宅院,遂將空隙留了出來。
    之後,二人選中了一處適合做釀酒坊的院落,預先買通了宅子的主人,趁著洛老爺即將簽下契約之時,
    故意惹出一些動靜,將其偷換成了那份贈與文書。如此,便得到了他的簽名及手印。”
    賈清明之言,讓程琳簡直大開眼界,不由得嘲諷道:
    “想不到這洛懷澤為了霸占洛家產業,當真是煞費苦心呐。
    然那空下的字跡,又是如何填寫上去的,竟也看不出絲毫的破綻”
    “回大人,早在懷澤少爺預計謀奪家產之時,
    便花重金尋訪到一位民間奇人,專以擅長臨摹各種筆體來牟取暴利。
    懷澤少爺將能收集到的老爺所有字跡與了他,果然,由他補上的地址便成功蒙過了所有人的眼睛。”
    程琳聞言,不由得心下大驚。
    當時那份贈與契約可是他親自著府內的書吏驗看過的,當時並未看出任何端倪。
    若果真如賈清明所言,自己少不了要擔個審查不嚴之罪。
    想到此處,即刻吩咐調出之前的卷宗,再次請人細細查驗,皆未發現破綻。
    正當程琳一籌莫展之時,洛懷川猛然想到書法大家蔡襄正因公務滯留京師,遂建議道:
    “大、大人,漳州軍事判官蔡襄正在京城。
    據說此人書法楷行皆妙,為當代名家,何不請其幫忙一、一觀
    “哦,你是說以‘飛白散草’聞名於世的那位蔡君謨麽
    想不到少掌櫃的人在睦州,卻對朝臣的動向了如指掌,不愧號稱‘神棍小邵雍’。
    季判官,既然如此,便勞你持本官魚袋,去請蔡判官來此襄助。”
    程開答應一聲,即刻轉身離去。功夫不大,蔡襄便來到堂前。
    洛懷川觀此人不但豐神俊朗,且長了一臉修長濃密,根根獨立的美須髯。
    說起這位蔡襄,乃是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的大書法家。
    筆法中絕,獨步當世。且為人生性剛烈,縷縷直言犯諫。
    而其因著一縷美髯,還與仁宗之間有過一段軼聞流傳於世。
    據其堂弟蔡京次子蔡絛所著《鐵圍山叢談》中記載(已略做改動):
    “伯父君謨有美髯須。仁宗一日偶見,甚覺欽羨。
    遂問曰:卿髯甚美,但不知長夜將之覆之於衾內,亦或將之置於衾外伯父無以應答。
    待歸至府中,暮就寢時,偶思聖上之語,遂反複以美髯置於內外,未想悉不安,故一夕不能寢。
    乃夜悟蓋無心與有意行事,其結果相去甚遠。
    不獨己之須髯事,天大事,大凡如此”。
    隻見蔡襄近前施禮道:
    “下官拜見府尹大人,但不知將下官請到此處,欲有何事相問”
    “蔡判官無需多禮,本官未記錯的話,天聖八年,你中了開封鄉試第一名。
    天聖九年,又中進士第十名,本官對你之才早有耳聞,隻是無緣相見。
    今日請你來乃是有事相求,來呀,將那份贈書遞與蔡判官、請他看一看字跡上可有何不妥之處”
    蔡襄接過那份贈書,洛懷川側麵見其身材挺拔,周身籠罩著一股濃濃的書卷之氣。
    十指修長,雙目緊盯著紙上的字,半晌方道:
    “大人,此處這一行字乍看與其他的並無分毫差別。
    但經下官細鑒,似乎並非出自一人之手。”
    言罷,遂指著地址那些字跡言道。
    程琳聞言,當真佩服得五體投地,遂饒有興致地問道:
    “開封府幾位書吏皆未看出有何不妥,但不知蔡判官又是如何得出的結論”
    蔡襄微微一笑道:
    “大人且看,這位書寫贈書之人頓筆之處圓滿豐實,足見其用力沉穩、凝重,且輕重適度。
    再與挫筆配合使用,使點畫線條看起來頭尾分明、粗細有別、方圓得適。
    然這一頓挫之處與之相較,略有微差,故而斷定其在落筆之時,似有遲疑,尚欠缺一絲沉穩。”
    “哎呀,蔡、蔡判官真不愧書法名家,竟一語中的,幫了洛家大忙。
    此份恩情小子定會牢記在心,且、且容日後相報。”
    一旁的洛懷川忍不住近前施禮道。
    蔡襄見他麵生,遂遲疑地問道:
    “敢問閣下是…”
    “在、在下洛懷川,此案的當事之人。”
    “哦,原來你便是那位與柳七兄弟締結金蘭之契的白礬樓少掌櫃的,久仰久仰!”
    “蔡、蔡判官認識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