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回 獻醫書捺缽見聖駕 道隱情…

字數:3205   加入書籤

A+A-




    興宗聞言,若有所思道:
    “據你分析,誰人有這個膽量對宋使下手呢?會是七括宮那位不甘寂寞之人麽?”
    劉六符擺擺手:“大汗,事到如今,有些話臣不吐不快。
    這些年太後一直思慮著有朝一日再一次發動宮廷政變,扶皇太弟登上汗位。
    故太史炯父子之去留便對其來講至關重要,倘若二人不能為其所用,
    以太後狠辣之性,對二人痛下殺手完全是有可能的。
    不過,絕不會連洛、賈二位大人也不放過。
    赴遼使團一旦出事,定會引起兩國紛爭,這期間的關係我想太後還是拎得清的。”
    “那依你之意,是另有他人暗中圖謀嘍?除了西邊那位野心勃勃的家夥,本汗可猜不出第二個了。”
    未及劉六符答言,侍者進來稟告道:
    “大汗,洛大人求見。”
    興宗聞報,驚得差點沒從座位上站起來,連連道:
    “速速有請。”
    就見洛懷川邁著大步走了進來,躬身施禮後,故作深情地言道:
    “總算見到大汗了,多謝您的惦念,洛某感激不盡。”
    “哎呀洛大人,看到你平安站在本汗麵前,我這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快與本汗說說,這幾日你們究竟去了哪裏,莫非發生了什麽變故不成?”
    洛懷川打從興宗的語氣與眼神中看到了真誠的情誼,不禁為之動容。
    遂繪聲繪色地將事情的經過講述了一遍,言罷,手捧《脈訣增補》、《針灸書增補》兩卷醫書道:
    “大汗,這兩卷乃是恩師‘鬼針怪叟’在《脈訣》、《針灸書》基礎之上,將自己多年行針經驗融會貫通之後,增補上去的。
    既然其將此書贈與了我,便要時刻帶在身邊,如同恩師在側。
    然師兄直魯古畢竟乃由淳欽皇後述律平撫養長大,飲水思源,理當回報。
    故還請大汗派人將此書謄錄下來,令醫者細細研讀,以針灸造福世人。”
    興宗聞罷,既驚且喜。驚的是事情的真相果如劉六符所料,竟是有人暗施毒手,妄圖禍水東引,陷遼與不仁不義之地。
    喜的是一代名醫直魯古之恩師依然在世,還陰差陽錯地收了這位赴遼大使洛懷川為關門弟子,當真是天下奇緣。
    遂不禁感慨萬千道:
    “良醫處事,不矜名,不計利,此話用在洛大人身上最合適不過了。
    本汗會令遼境內的所有醫者學習你的廣闊胸襟。對了,如今魏姑娘身體如何?”
    興宗的誇讚令洛懷川慚愧不已,連連擺手道:
    “大汗謬讚,洛某愧不敢當。謝大汗惦記,魏姑娘身體雖無大礙。然雙目受損,需得每日針灸調理。
    因其父母雙亡,又認了賈大人為義父,故我欲將其帶回宋地,妥善安置。”
    “想那狄青年紀與魏姑娘相仿,如何便成為了父女?”
    興宗下意識答道,隨即反應過來,頓時尷尬地望著洛懷川,愣在當處。二人間的氛圍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劉六符見狀,急忙轉移話提道:
    “緣何幾日未見,洛大人講話竟變得如此酣暢流利,當真匪夷所思。”
    洛懷川聞聽興宗提道狄青,便知他已知曉賈大人乃是其易容改扮,不由在心中暗自思忖著當如何應答方顯妥帖周到。
    忽聞劉大人問話,遂答道:
    “哦,乃是恩師為我施針所致,其針灸技藝已達至臻化境,故針到病除。”
    言罷,又轉向興宗道:
    “大汗,既然你已知曉賈大人身份,洛某也不再隱瞞。之所以如此,乃是有苦衷的。”
    “哦,但不知有何苦衷?隻管對本汗明言便是。”
    “大汗,宋、遼、夏三國關係微妙,對人才皆求賢若渴,更何況似太史父子這樣的人中豪傑。
    故我預感此此赴遼必危機重重,若有表哥狄青從旁保護,自然踏實心安。
    然表哥年少時曾因與鄉人發生衝突,觸犯大宋律法,被刺配充軍。
    為了尊重遼朝廷,逼不得已,這才為其易容。
    萬未想到,還是招致暗算。若非魏姑娘舍身相救,我可怎麽向狄家先祖交代。”
    興宗聞罷,之前的疑慮頓消,不由感慨萬千道:
    “想那梁國公不畏權貴,為武周朝廷嘔心瀝血。狄青身為其後人,亦矢誌不忘報效國門,實令本汗欽敬啊。
    不知洛大人可知隱藏在背後的凶手會是誰呢?”
    洛懷川看了看身旁的劉六符,心裏暗道:
    “好你個狡猾的皇帝老,連狄表哥的身份都被你摸出來了,還在這跟我揣著明白裝糊塗。”
    想到此處,躬身施禮後,反將一軍道:“
    想必大汗心裏比我更清楚,至於如何處置,還請慎重行事。
    洛某在遼之使命業已完成,為防夜長夢多,便準備明日歸宋,今日權當做與大汗辭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