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回 載邵雍遊曆往餘杭 過苕溪橋…
字數:4204 加入書籤
魏勝攬住韁繩,跳下馬車,躬身施禮道:
“魏勝見過先生,小的奉二公子之命,特來恭賀邵家喜添麟兒。並送來一應賀禮。”
邵雍萬未想到會在這裏見到他,不由差異地問道:
“有勞魏兄弟費心了,想不到懷川還真是神算,快請屋內就座。”
魏勝擺擺手,一件件從車上往下卸東西,邊搬,邊道:
“這裏有嬰孩一切所需之物,至於衣服鞋襪等,皆是狄老夫人與珍珠夫人親手縫製的。
還有這顏如玉酒,是送與伯父品鑒的。二公子說了,以後邵睦所有吃穿用度,皆由他這個做師兄的包了。”
“等等,適才你喚幼弟什麽,邵睦?莫非懷川連他的名字也卜的出麽?當真不可思議。”
邵雍聞言,再一次被震驚得目瞪口呆。
魏勝搬完東西,拍拍身上的灰塵道:
“可不,二公子還說了,先生欲要遊曆天下,這才命我借著與小公子賀喜之際,接您前往餘杭。”
“既是遊曆天下,且走且停豈不更顯情致?為何非要幹裏迢迢去往哪裏呢?”
“不瞞先生,二公子此番乃奉老夫人之命,前往餘杭縣探望孟瑾姑姑。
因柳縣令曾與家書上說對您傾慕已久。聞說您此番與二公子結伴出遊,便囑咐再三,邀您務必前往一見。”
“哦,原來如此。我原本也打算待幼弟降生之後遠遊,不想這點心思竟也瞞不過他的眼睛。
也好,你且在此暫住幾日,待我將書院之事安置妥當,咱便出發。”
魏勝應著,與邵雍一道進屋給小公子道喜。邵古看著滿榻的禮物,不免捋著被自己珍愛不得了的胡須道:
“大哥,你的這位徒兒倒是孝敬的很呐,據說還博古通今,就連官家也呼他為小師父呢。
有朝一日記得帶回來與爹爹見上一麵,也好當麵道聲謝意才是。”
邵雍恭敬地應諾,轉身出去忙了。魏勝追出來道:
“先生,二公子吩咐了,讓我時刻隨侍您左右。自此刻起,我便歸您差遣。
隻要服侍的您稍有一丁點不如意,便將我遣了。因此,還請您示下,小的此刻該做些什麽?”
“嗯,既然如此,我也不客氣了。灶台在那邊,你便自己動手招待自己好了,先生我去去便回。”
言罷,背剪雙手,溜溜噠噠走遠了。
魏勝也真不拿自己當外人,將打從白礬樓帶來的珍貴食材拾掇好,開始下廚燒菜。陪著邵雍一家四口度過了幾日溫馨而又平淡的日子。
之後便駕著馬車,載著邵雍,一路趕往餘杭。因洛懷川中途折去了終南山,邵雍知道,待他到餘杭,怎麽也得十天半月之後。
故也不催著魏勝急著趕路,而是走走停停。魏勝從未出過京城,這一下沒了拘束,一心陪著邵雍賞花玩景,當真好不愜意。
這日,二人站在舟枕山巔,邵雍指著一處石穴道:
“魏勝,你可知這餘杭縣的來曆麽?”
魏勝撓撓頭,茫然道:
“先生,小的平素最不喜讀書,隻會跑腿辦差事。不過字倒略識得幾個,還請先生賜教。”
邵雍聞言,苦笑了一下:“多讀書,對你無一害而有百利。”
言罷,見魏勝沒啥反應,頓了頓,不得不轉換話題:
“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維舟於此,並將舟枕覆於山下,故名‘舟枕山’,亦稱‘禹航’。
然歲月輪轉,百姓便將其訛傳成了‘餘杭’二字。此山係天目山支脈,山勢挺秀,雙尖雲合,綠陰滿目,流水潺潺。
你看,山下那條蜿蜒的曲溪便喚做苕溪,穿境直達太湖。每逢秋日,潔白的蘆花輾轉飄蕩於秋風中,宛若漫天飛舞的雪花般清逸。
陳若虛便有詩雲:‘蘆花兩岸晴山雪,苕水一溪漲春紅。’,隻可惜我們來的早了,生生錯過了如幻般的景致。”
“先生,聞你之言,似乎之前來過此地?”
邵雍望著幽遠的峰巒,目光中似有淚花閃過:
“天聖四年(1026),我與好友結伴外出時,來過餘杭。彼時一去便是三年,娘親因思念與我,竟至倒背佛經。
待我歸家當年,便撒手人寰了。生前未能多陪伴與他,實乃我此生之憾呐。”
言罷,便再也無有興致,默然轉身,朝山下走去。
餘杭縣衙設在苕溪之北,自古便有“溪北為縣,溪南為市”之說法。一座木製的大橋架於苕溪之上,成了唯一溝通南北之通道要津。
魏勝佇立於橋上,見‘興隆橋’幾個大字旁還貼著一張官府的布告,原以為是懸賞之類的,不禁俯下身子念了起來。
《勸學文》柳永:父母養其子而不教,是不愛其子也。雖教而不嚴,是亦不愛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學,是子不愛其身也。”
念著念著,始覺無趣,遂站起身,自言自語道:
“咱家這位姑爺一向以風流自詡,自打取了孟瑾小姑,寫出的東西倒是越來越正經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