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回 問佛法懷川悟空理 迎舍利…
字數:3471 加入書籤
一句話提醒了邵雍:
“倘若手詔是假的,那麽使團之人有沒有也是假的可能呢?”
“看今日之情形,堯夫賢弟分析的不無道理。然他們的目似乎並未達到,估計晚上還會進一步挑起事端。”
柳永不無擔憂地言道。
這時,謝三推門走了進來:
“大人,那個吳姓香主果然是黨項人。我親眼所見其借著出恭之際,與那個姓拓跋的鬼鬼祟祟,不知在預謀些什麽。”
“好,繼續盯緊他。除此之外,本官還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辦。”
言罷,附在他耳邊嘀咕了幾句。
謝三連連點頭道:“大人盡管放心,保證手到擒來。”
言罷,轉身出去了。
洛懷川望著柳永道:“嗬嗬,我曉得七哥要做什麽了。”
柳永微微一笑,也不答言,而是伸著懶腰,打著哈欠道:
“如今一切盡在我等掌握之中,終於可以眯一會了。”
被他這一說,邵雍也覺一陣倦意襲來,便也斜倚在榻上小憩。
然洛懷川並無倦意,見二人皆進入夢鄉,遂起身準備去外麵透透氣。
待來到外麵一看,四處香煙繚繞,往來的善男信女皆麵帶喜悅之色,與之前的情形簡直大相徑庭。
辯才大師剛好講經完畢,遂迎上前去道:
“大師處變不驚,著實令洛某佩服。但不知如何看待道清等小師父所做之事?”
“我與弘基同在慈雲大師門下受教,若他在意這個住持之位,索性讓與他好了。
待今夜佛寶歸位,貧僧便去下天竺寺。我心清淨,在哪裏弘法皆是一樣的。”
“大師不愧是證得第一義諦之人,洛某尚有諸多疑惑之處需向大師討教呢。”
辯才大師聞他言說第一義諦,不由麵露驚異之色:
“如此,還請到方丈室一敘。”
洛懷川自是欣然應允,跟隨著他來到方丈室,坐定之後,辯才大師率先言道:
“洛施主適才既言第一義諦,想必對佛法有所造詣。那貧僧且來問你,桌椅樹木可否成佛?”
“大師,《華嚴經》雲:‘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乃對人講,無情乃對物講。若按此理,桌椅樹木自然可成佛嘍。”
“看來洛施主所言猶欠妥當。無情與有情正對法性與佛性。此二者本無二性,同為一理,皆為第一義諦大空所顯。
汝眼前所見種種,大如獅、象,小如螻蟻、餓鬼、天人等,無非因其真如自性之能量轉換被惡業卡住,一時跳脫不出所致。
當我們轉有情之識為妙智,證到究竟空時,心性自能融入一切。
彼時方知世間萬法無一不是我清淨之心所影現,猶不離我之佛性。故能轉外六塵境為自身清淨心性所包容。
然此大智、妙智等同虛空,盡包情與無情。如此方稱‘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並非說桌椅樹木可成佛。”
洛懷川聞言,大有醍醐灌頂之感,不由感慨道:
“原是我依文解義了,大師短短數語,令在下茅塞頓開。
再問大師,佛經常講‘萬法無生’,時而又講‘無生而生’,在下實在困惑,究竟是生,還是不生?”
辯才大師不由微微頷首道:
“難得洛施主對佛法有如此渴求之心,甚好、甚好。
佛說‘萬法無生’,乃就其體性本空來講。說‘無生而生’,乃就其不壞緣起來講。
淺白言來,即以無生之空體,而生智慧之妙用。不知貧僧做此解,施主是否明白?”
正當二人相談甚歡之際,魏勝過來尋他。洛懷川知必是謝三得手了,遂辭別辯才大師回到了寮房。
柳永見他回來了,緊忙招手道:
“我仔細驗看了官家這道手詔,感覺卻乃真的無疑,你再鑒別一番。”
洛懷川曾特意研究過仁宗的字體,任是如何辨認,也未發現一絲破綻來。
這下屋內的幾人皆瞠目結舌,不得不打破原有的思路,重新做了應對之策。
並將那份手詔遞與謝三,讓其物歸原主。待一切安排妥當,用罷齋飯,天已漸漸黑了下來。
香客們不約而同地齊聚觀音殿前,等候瞻仰佛寶‘舍利木觀音’。
耳聞亥時鍾聲一響,觀音殿大門四開,胡楷帶領杭州各級官員及遼國使團魚貫而入。
佇立於觀音聖像前,耳聞道明高聲一聲高喊:
“迎請‘舍利木觀音’歸位。”
殿內的蠟燭齊刷刷熄滅了,隨之而來的是一道柔和的寶光四射。人群中頓時發出一一聲驚呼,善男信女紛紛口念‘阿彌陀佛’,虔誠下跪頂禮。
再看此時坐在辯才大師身邊的弘基大師麵色鐵青,將問詢的目光投向了道清。
道清則一臉懵地望向隱跡在人群中的吳姓香主,卻發現其早已不見了蹤影。
就這樣,無論是胡楷等的為民祈福,還是西夏使團的瞻仰佛寶,皆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落下了帷幕。
因第二日尚有法會,山下香客們早早回去了。遠道的則住在山上。好在上天竺寺地廣屋多,可供數百人留宿。
觀音殿不但有武僧把守,胡大人臨行前,還特意派了官兵一起,整整將那裏圍了起來。
一切看起來皆是那麽平靜,誰知子時將過,卻見一道火光衝天而起。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