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回 遊玉泉偶遇賈得升 問天機…

字數:3822   加入書籤

A+A-




    洛懷川了解完緣由後,對著陳老伯道:
    “老人家,若無你的幫助,七哥,哦,不,柳大人也不能如期破了乾貓案。
    況如今我與謝三情同手足,我便與大人說說,讓其在衙門裏為你家二小子謀份差事做,總好過一家人皆侍弄貓狗要好得多。”
    治兒聞聽院子裏洛懷川的聲音,老早便踉踉蹌蹌迎了過來。
    她娘聞說謝三竟是公公的親侄子,這位恩公又要為自家男人謀份差事,登時高興得跟什麽似的。
    趁著洛懷川為治兒針灸之際,宰了一隻大公雞,麻溜地張羅了一大桌子菜。
    洛懷川與謝三酒足飯飽,又將為治兒矯正外翻足的推拿之術教與三嫂,方才離開陳家。
    待餘杭縣的一切料理妥當,與柳永、孟瑾、柳月仙依依惜別,徑直趕往華州。
    華州最初置於北魏華太和十一年(487年),北宋天禧四年(1020)時,屬永興軍路。州治設在鄭縣,下轄鄭縣、下邽、華陰、蒲城、渭南。
    而華山即在華陰縣境內,自古有‘華夏之根’意,為道教全真派聖地。因洛懷川前世曾來過華山遊玩,故對此地比較熟悉,遂對著邵雍道:
    “先生,華山北麓穀口有座玉泉院,據說乃陳摶老祖清修之所,我們何不先在那裏歇息片刻?”
    邵雍微微頷首道:
    “如此也好,這一路舟車勞頓,身子屬實有些吃不消。”
    魏勝聞聽終於可以歇息了,越發來了精神,馬車也跑得快了起來。
    很快,一座明柱挑簷式建築映入眾人眼前。但見其背依華山,四周古木參天,陰翳蔽日,予人一種清幽之感。
    邵雍不免心情大好,下了馬車,背剪雙手,步履悠然地踱進院內。
    玉泉院規模不是很大,卻有廊、有舫、有亭、有殿。但聞鳥叫蟬鳴,不見塵世喧囂。
    猶以一巨石之上的山蓀亭最為吸人眼球。亭邊更有一股清泉順著岩壁淙淙而下,匯聚成一汪清潭。
    洛懷川見潭水瑩澈,其中有數條魚兒往來翕忽,不免童心大增,遂下意識拿手中的龍鱗寶扇與魚兒嬉樂。
    不料卻忽見潭中之水陡然變成旋渦狀,隨即倒流而上。
    洛懷川見狀,登時想起老神仙囑咐自己的話來,不由心下一驚,即刻收回了扇子,與邵雍來到山蓀亭小坐。
    不多時,隻見一位年逾古稀的道長急匆匆來到玉泉前,見著洛懷川手中的的龍鱗寶扇,頓時目露精光,手撚長髯道:
    “我說今日鎮嶽宮玉井之水緣何會無故翻騰,原來竟是寶扇所致。但不知此物如何會到你的手中?”
    此言一出,洛懷川不由詫異地問道:
    “你是何人?怎識得我手中之物?”
    “貧道姓賈,乃先師陳摶老祖之嫡傳弟子。端拱初年(988年)七月二十二日,先師化形於蓮花峰下張超穀中。當時手中執著的,正是這柄龍鱗寶扇,如何會不認得?
    閣下既得了先師寶扇,無異於先師弟子,看來貧道也要喚你一聲小師弟才是。”
    洛懷川聞言,再一次震驚不已道:
    “哦,原來贈與我寶扇的那位老神仙竟是陳摶老祖。如此,也不枉我幹裏迢迢前來祭拜了。”
    “原來小師弟是來祭拜先師的麽?”
    賈道長不由追問道。
    洛懷川微微頷首道:
    “不錯,正是。不獨有我,還有我身邊這位先生。”
    邵雍見狀,也急忙向賈道長躬身施禮。
    賈道長見他額頭寬闊舒展,眉毛疏細平闊,細而長秀的雙眸透著豐足之靈氣。
    不由讚道:
    “你是共城邵雍吧,想不到竟是明逸師兄那支的弟子。”
    這下輪到邵雍發懵了:
    “道長所言,令在下困惑不已。但不知您說的明逸師兄又是何人?”
    “哦,即是先師的弟子種放了。先師以先天圖傳與明逸師兄,師兄傳穆修,穆修又傳李之才。”
    “鄙人所居之共城縣令即喚做李子才,但不知可是此人?”
    賈道長微微頷首道:
    “不錯,正是此人。待你此番返回共城,他自會上門收你為徒,教授你物理性命之學,你切莫拒絕才是。”
    邵雍本以為洛懷川已然天機妙算,想不到眼前這位賈道長猶勝他三分。
    正疑惑間,忽聞洛懷川猛地以手加額道:
    “哦,我想起來了,師兄即是那個在張超穀為老祖鑿石為室的童子賈得升吧?後世之火龍真人,武當開山鼻祖張三豐之恩師。”
    這一番話著實令賈得升大為驚詫,不由皺著眉頭問道:
    “為兄出生在襄陽城西火龍寨不假,那裏有文始派祖庭火龍廟也絕非虛言。
    不過這火龍真人之號斷不能受。因有此號者乃東晉正一道南茅山派創派祖師葛洪之師鄭隱。
    “師兄過謙了,殊不知這世上原有兩條火龍,鄭隱為一條。師兄即是另外那條。”
    洛懷川篤定地言道。
    “小師弟又怎地如此篤定我既是那另外一條?師兄我尚未修煉到修煉到窺測身後之事的境界,難道你竟斷得出麽?”
    洛華川聞言,不由心裏暗道:
    “莫說身後之事,就連你的身前之事我也是一清二楚。”
    不過又不能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當下想到道教典籍記載過,言說火龍真人賈得升登真前曾留詩一首,遂故作深沉道:
    “小弟哪裏來的神機妙算,隻不過幸得老祖垂愛,於夢中學了一些皮毛罷了。
    既然師兄相問,小弟我也隻好賣弄一下,贈詩一首。個中真意,還望細細體味。”
    言罷,緩緩吟道:
    “道號偶同鄭火龍,
    姓名隱在太虛中。
    自從度得三豐後,
    歸到蓬萊弱水東。”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