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回 言儒道龐籍考邵雍 攬美景三…
字數:3544 加入書籤
耳聞邵雍答道:
“大道至簡,人人皆可言道。孔聖作為儒家至聖先師,主張‘學而優則仕’之入世主張。
以內聖外王之道為修習之終極境界,最終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宏願。故多不談物理與性之學問。”
龐籍見邵雍提到‘內聖外王’四字,便有心進一步考較他一番,遂道:
“《莊子??天下》曰:‘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可見‘內聖外王’乃道家率先所倡導,其與儒家之‘內聖外王’有何不同呢?”
“既然大人提到《莊子??天下》,小友不妨也以其中章句應答。
莊子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說的即是苟心中無私,自然不被物欲所擾,最終與天地之物同化而為一。
而儒家則通過‘正心、誠意、格物、致知’等手段,完善個人心性修養,而至仁民愛物、德行淬然之內聖境界。
唯如此,方敢言‘齊家、治國,平天下’。終成為《左傳》中所指立德、立功、立言之真三不朽之王者境界。”
邵雍的一番高談闊論令龐籍十分欣賞,不由讚道:
“怨不得官家對你讚譽有加,見地果然不同凡響。”
隨即話鋒一轉,問向自顧與張無夢品茶聊天的洛懷川道:
“洛掌櫃的,你既號稱‘神棍小邵雍’,想來有些真本事。不然官家何以呼你為小師父。
如今恰逢你我有緣,邵雍之才學老夫親自校驗過,不知你是否配得上‘名副其實’四個字?”
洛懷川被他冷不丁一問,放下茶盞,拿出絹帕拭了拭嘴角道:
“但憑大人發問,隻不過我之所言倘若令大人滿意,還需應我一個請求。”
“好,我曾見但凡官家有問,你總是掐指一算,不知是故弄玄虛,還是暗含玄機?”
洛懷川還以為他會考較何等高深的問題,未想竟是關於占下的,遂瞥了一眼邵雍,微微一笑,以其《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中之理道:
“承蒙大人發問,在下誠惶誠恐。不瞞大人,洛某已拜入邵雍門下。便試著以先生昔日之教誨,來答大人之問。
天圓地方,天覆地,地載天,天地相函,天上有地,地上有天。天有四時,地有四方,人有四肢,人之四肢又各有脈。
故指節可觀天,掌文可察地,天地之理具乎指掌矣。占天文者,觀星而已。察地理者,觀山水而已。”
洛懷川的一番回答,不獨龐籍讚歎不已,就見一旁邵雍也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同時心中不免暗道:
“這小子慣會講些漂亮話,我幾時教過他這些?”
這時,忽聞張無夢道:
“大人既來我這鎮嶽宮,如何隻顧著談天說地?不妨由貧道陪著您四處走走,瀏覽一下華山風光如何?”
龐籍聞言,嗬嗬笑道:
“道長所言極是,當真辜負了這良辰美景,醇之四處走走即可,何敢勞煩道長相陪?”
言罷站起身,下台階,踱著步子,饒有興致地瀏覽起來。見鎮月宮規模宏大,殿宇林立,俱依懸崖峭壁而構築。
正殿供奉著西嶽大帝少昊金天氏,見其胯下白流,身著白袍,頭戴太初九流冠,腰懸開天通真印,與人以威儀萬千之感。”
龐籍因心中有事,無法全然放鬆精神怡情於山水間,大致觀覽片刻,便欲下山返回。
洛懷川近前一步道:
“大人,華山有諸多美景,如陶淵明寫桃花源記之桃花坪;
贈皇帝以兵符,助其戰勝蚩尤之九天玄女宮,以及其純陽祖師修煉之所群仙觀,若是略過實在可惜。
最為令人讚歎之處當屬華山風水結穴處青柯坪了。即便旁的地方不去,此處也是要沾沾好風水,轉轉黴運的。
龐吉被他一番話說得遊性大增,索性點點頭,辭別張無夢道長,一路談天說地,觀瞻風景。
殊料待洛懷川轉身之際,卻被張無夢喚住,命道童將一個錦緞小盒遞與他:
“小師弟,你我今日一別,此生怕再無相見之期。為兄別無他物贈與你。此粒金丹珍貴無比,有助人起死回生之妙,望你妥善珍藏才是。”
洛懷川雙手接過來,哽咽著道:
“多謝師兄記掛,世事難料,便怎說此生再不能相見?”
張無夢揮揮手,一隻望著他的背影消失在視線中。
幾人走著走著,忽見一峰拔地而起,壁立千仞,直插雲霄。一瀑布宛若垂天白鏈跌入穀中,噴珠吐玉,聲若雷霆。
登上青柯坪頂,但見秦川之景盡收眼底。四周峰巒迭起,林木競秀,山寺廟宇掩映期間,竟與人一種坐望不歸之感。
龐籍望邵雍身姿挺拔,負手而立,唯任清風拂麵,耶然一副超然物外之態。不由感慨萬千地言道:
“我觀風景中有千軍萬馬,鐵戈爭鳴,不知小友觀風景中有甚?”
邵雍頭也未回,悠悠言道:
“我觀風景,風景亦觀我,我為天地,天地亦為我,我不知萬物,萬物亦不知我。”
龐籍微微頷首道:
“小友之心已與萬物融合,老朽自愧不如。”
言罷,又轉向洛懷川:
“不知洛掌櫃的看到了什麽?”
“我既無大人憂國憂民之情懷,也達不到天先生物我兩忘之境界。我觀風景如畫,聞澗水如歌。自身宛若一隻小鳥徜徉於期間,唯懂得歡唱鳴叫。”
“嗯,洛掌櫃純任天然之態的心性也是可喜可讚。”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