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回 辯舊事邵雍憶佳人 遇怪叟…
字數:2866 加入書籤
邵雍聞言,緩緩回道:
“曆史上關於昭王征楚之事,曆來有兩種主張。一說征的乃楚地當時的蠻夷部落及部落聯盟。
他們時常進犯周朝及其周邊封國,對周朝而言,無疑是一大潛在威脅,昭王始才憤而討伐。二言征的便是日益強大之楚國了。”
歐世英率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倒認為並非楚子,想那文王時,哲人鬻(yu)熊子為其老師。及成王用事,人或譖(zen誣陷)周公,周公遂奔楚。
待其重新執政後,成王念鬻熊之功及楚人護周公之力,遂封鬻熊之曾孫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
不過子爵之封地不過五十裏,士地貧瘠,資源匱乏,如此彈丸之地何勞周王室出兵討伐?
且自魯國發生違禮弑君事件後,東夷各部不再奉行天子尊,諸侯卑之約束,頻頻起兵造反。楚國處在南疆一線,少不得首當其衝,熊黵(dan)隻得求助周昭王。
昭王也有借對南蠻地區之征伐,達到宣揚王化、穩定江山之目的,遂欣然應允。可見伐的乃是楚蠻。”
歐陽修擺擺手道:
“世英兄此言差矣,楚子封爵乃康王時事,熊繹還至封地後,篳(bi)路藍縷(指創業艱辛),開辟荊山。
至周昭王時,已成泱泱大國。周王室感受到來至楚之威脅,始才憤而出征。故伐的乃楚。”
邵雍見二人各抒己見,誰也無法說服誰,便問向洛懷川道:
“懷川,你如何看?”
大概是坐的久了,洛懷川站起身,鬆泛下筋骨道:
“竊以為二位哥哥所言皆有道理,倒弄得我無所適從了。莫非先生有何高見麽?”
邵雍也站起身,背剪雙手,正欲開口,幾簇開得正豔的野菊映入眼簾。一對彩蝶翩翩飛舞其間,快速抖動翅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身姿靈巧地在嘻戲追逐。
一隻黃褐色的大蚱蜢似乎感覺到了有人在注意它,嗖地蹦到花朵上,癡癡地向這邊張望著。
此情此景,令邵雍不由想起兒時娘親李氏帶著他捉蝴蝶的趣事來。
而那對碩大的蝴蝶此刻在他眼中已幻化成懷婉與自己,親昵地手挽著手,於花間徜徉。
洛懷川見邵雍望著那對蝴蝶發呆,曉得他必是在想懷婉,遂拍拍他的肩膀道:
“先生,這次出來的久了,待破了這個案子咱便返回京城。我也有些想念婉妹了。”
邵雍被他窺透了心思,不免麵色微紅,急忙回過神來道:
“關於周昭王之事,我認為即是伐的楚子,又是伐的楚蠻。”
歐世英聞言,一臉懵懵道:
“還請賢弟給出你的理由。”
邵雍重又坐下來,擺弄著手裏的果子道:
“昭王第一次伐楚,卻是為了幫助楚子對付楚蠻,不過他也因此俘獲了大批俘虜與物資,這裏自然指的是青銅。
不過第二次南征則全然是為了攻打楚子。因彼時楚子已逐漸將楚蠻製服,再發展下去,有可能倚仗著境內銅綠山礦之優勢,直接威脅自己的天之地位。至於野史所言昭王三次伐楚,我倒要不敢苟同。”
幾人便這樣暢所欲言,聊的十分開心。歐陽修見幾人酒飲的差不多少,便招呼幾位繼續瀏覽風景。
此時山上遊人如織,扶老攜幼,或頭插菊花,或佩茱萸香囊,一個個歡聲笑語,興致十分濃烈。
當幾人行至一處石洞前,忽地打從裏麵閃出一位黃袍老者,伸手擋住他的去路:
“大人,老朽已在此恭候多日,總算把您給盼來了。”
歐陽修先是一愣,隨即溫和地問道:
“但不知老人家尋我做甚?可是有什麽為難之事需要我相幫麽?”
“大人,今夜小老兒怕有一劫,故而懇請大人您在此山洞前提我守護一夜如何?”
歐陽修見老者麵上寫滿了憂慮之色,不由指著那個山洞問道:
“老人家,你便在這裏安身麽?眼看要入冬了,你孤身一人住在這山洞裏,又潮又冷,年紀又這麽大,如何使得呢?”
黃袍老者擺擺手道:
“大人,小老兒在這個山洞裏住了一輩子,業已習慣了。隻要大人應允今夜守在這裏便好。至於旁的,不勞費心。”
歐陽修伸著脖子望了望幽深的洞口,又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老人,有心拒絕,又怕寒了他的心。倘若答應,自己確實無有膽量留在這裏。遂沉吟片刻道:
“老人家,你左不過是讓本官陪你,既然如此,何不跟我回到府中,豈不更好?”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