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回 觀陶釜永叔談漢菜 溯食源…
字數:3108 加入書籤
邵雍也是頭一次見西漢之物,甚以為奇,便問道:
“懷川,你說用這陶罐燒出的菜品味道會不會不一樣?”
一句話提醒了洛懷川,不由麵露喜色道:
“對呀,待回到京城,我何不以這些陶器為食具烹飪菜肴,再立個什麽明目,保不齊又會引起一次轟動。”
言罷,遂對著那位少年道:
“哥哥我與你一個發財的機會,就看你能否把握得住了。”
男孩一拍胸脯道:
“公子不妨直言,我辦不到,身後還有一幫小哥們呢。”
“這兩個陶釜我要了,一個與你一百文錢,你看看誰家還有這類東西,我不管你多錢收的,皆照此數與你如何?”
本以為少年會滿口應下來,誰知他卻連連搖頭道:
“這位公子,我樂喜子雖為一個孤兒,不過卻不貪財,更不見錢眼開,不過忙我倒可以幫。”
洛懷川聞言,撲哧樂了,拍拍他的頭道:
“好小子,便依你好了。去吧,看能收到多少,總之,不會讓你白忙活的。”
樂喜子應了一聲,招呼幾個小夥伴一溜煙去了。
邵雍見狀道:
“川子,你適才的想法很有創意,倘若湊得齊各樣物什,倒可以展大漢雄風為題,推出一桌宴席。”
歐陽修因時常參加宴飲,對美味可是情有獨鍾:
“嗯,堯夫賢弟這個主意甚合吾意。我在洛陽時,錢大人十分喜愛美食,時常宴飲同僚至他府中一聚。
我曾與其書案上見過一冊西漢枚乘所著《七發》,便隨手翻了幾頁,記得有一段這樣記載:<101nove.comhu)牛之腴,菜以筍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楚苗之食,安胡之飯,摶(tuan )之不解,一啜而散。……
熊蹯(fan獸足)之胹(er煮爛),芍藥之醬。薄耆之炙,鮮鯉之鱠(kuai細切)。秋黃之蘇,白露之茹。’
說的是煮熟小牛腹部之肥肉,以竹筍、香蒲來拌和。用肥狗肉熬的湯來調和,再鋪上石耳菜。
用楚苗山之稻米做飯,或用菰(gu)米做飯,這種米飯摶在一塊就不會散開,但入口即化。
熊掌煮得爛熟,再以芍藥醬調味。將獸脊上之肉切成薄片製成烤肉,鮮活之鯉切成生魚片。佐以秋天變黃之紫蘇,被秋露浸潤過之菜蔬。
可見漢代美食在烹飪上精致講究,善均五味這方麵絲毫不遜色於孔府菜。若再配上漢代食器,傍以吹笙、鼓瑟,擊缶,豈不逍遙愜意?”
邵雍聞言,忍不住憧憬道: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燧人氏的鑽木取火。有了火,方有熟食,飲食文化也才應運而生。
最早之烹飪的形式便是以炮、堡、燙、食、焙炒為法之‘石烹’法了。
而自打神農氏發明陶器與陶烹之運用,更極大地催生了釀酒、製醋等工藝之產生。
從伏羲氏之‘養犧牲以充庖廚’,至皇帝作灶,‘蒸穀為飲,烹穀為粥’,無不體現先祖對美食之追求是如何的孜孜不倦了。
竊以為若能橫跨數幹年曆史,將此係列推而廣之,那才是驚天泣地之舉呀。”
洛懷川被二人說得熱血沸騰,真的就在心中地規劃起白礬樓今後的走向來。
這時,樂喜子與幾個小夥伴回來了,共計收到大大小小各類完整的陶器二百餘件。
有的樣式洛懷川也未見過,不過也來不及一一細看,便按之前的約定付了銀子,又與他二兩紋銀權做答謝。
萬未想到的是,樂喜子卻以未幫多少忙為由,拒絕了。見那些夥伴得了銀子,一窩蜂地跑開了。遂招呼著三人坐下道:
“小子家貧,又孤身一人,也沒什麽可款待各位的。適才摘了幾味野果子,正好與各位嚐嚐。”
歐陽修見他小小年紀便不為錢財所動,本就心生歡喜,聞他如此言說,遂問道:
“你是孤兒,但不知平日裏以何為生計呢?”
“不瞞這位公子,小子不願靠他人施舍度日,故與幾個小兄弟結伴為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能勉強糊口了。”
“你小子倒有誌氣,於此地間早年那個韓信頗有相似之處。”
樂喜子聞言,連連擺手道:“公子抬舉小的了,韓信乃何等樣人,小子如何敢比?”
“樂喜子,你收的這些陶罐皆是打從地下挖出來的麽?”
邵雍望著擺在地上的陶器問道。
“是啊,有的是鏟地時挖的,有的是打井時掘的,還有的是在下葬時發現的。不過與這陶罐同時挖出的皆有死人骨頭,怪嚇人的。”
“你這附近村莊多麽?能否與我指一下大致的範圍?”
樂喜子不明邵雍何意,遂搬來一個木凳讓他踩著登上牆頭,自己則單手拄在牆上借力,一下子躍了上去,指著遠處道:
“這位公子,瞧見了麽,有炊煙的地方便有村落。”.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