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超敏捷訓練法
字數:6067 加入書籤
站在起跑點上,王小石深吸了一口氣,而後沿著規劃好的助跑路徑向著跳高架奔去。
前麵的橫杆高度固定在一米九的位置,這是他原先屢次挑戰失敗的高度。
-2-3-4-5-6-7--9,0!
王小石數著節拍跑到起跳點,身體後傾微微向下一蹲,隨即高高躍起,一個漂亮的背越式越過了橫杆。
“好!”
“牛逼!”
“太厲害了!”
“石頭飛人!”
隨著他順利越過橫杆,周圍一圈同學的掌聲歡呼聲響起,王小石揮舞著勝利的“v”字手勢從海綿墊上跳了下來。
如今除了基礎訓練,每天全程跳高練習也是必備科目。
為了適應現在的身體條件,他將自己前世熟悉的八步助跑改為了十步。
改過之後助跑起跳階段果然更加絲滑順暢。
而經過一段時間苦練基本功,他的各項技術磨合得非常快,彈跳實力得以進一步發揮,現在一米九的高度對他來說已經不算什麽了。
剛才他跳過時感覺還遊刃有餘。
但在挑戰更高高度時,他就很難控製好身體姿態,失敗率就大大增加。
這種我明明有實力但卻未能很好發揮的狀態讓他有些焦躁。
但對陳教練來說,這樣的成績已經足夠耀眼了,畢竟國家一級跳高運動員的標準都不過是兩米。
至於二級運動員一米八三的標準早就沒被他放在眼裏了。
而他還是一個未滿十四歲的少年,等到他年齡不斷增長,隻要體重不大幅增加,即便不再訓練都可以躺平成為國家一級運動員,這就是別人羨慕不來的天賦。
如果輔以科學訓練,增強核心力量提高柔韌性、協調性,那以後跳過兩米三甚至兩米四都很有可能。
總之一句話,這個娃以後必成大器,但現在卻到了瓶頸期,短時間內是很難再大幅度提高成績了。
王小石當然知道以現在的訓練理念來看他說得沒錯。
但如果他采用後世一項新研發的訓練手段那就說不定了。
那就是前不久他不小心說漏嘴的“超敏捷訓練法”。
所謂“超敏捷訓練法”其實就是將運動員的柔韌性、敏捷性、平衡能力、開發到極致。
以此讓運動員獲得更好的運動態勢感知能力,從而更精準的把控自己的跑動、起跳、過杆等技術環節。
後世經高性能電腦、高速攝像機以及遍布運動員全身的超微芯片再輔以動態捕捉軟件係統研究發現。
跳高運動員在助跑階段,尤其是進入弧線跑階段,一部分水平速度的損失來自於他們下意識的控製身體平衡。
如果能增強他們的平衡能力就能降低速度損失,從而為起跳提供更多向上動能。
另外,背越式跳高由於其技術特點,當運動員騰空後背對橫杆,因為調整身體姿態的原因,又要損失一部分向上動能。
而且由於運動員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等於橫著身子越過橫杆,相比於跨越式過杆。
身體重心必須更多的高過橫杆才能保證成功過杆。
就比如,跨越式過杆,身體重心和橫杆之間間距小於一厘米也足以保證順利跳過。
但背越式的話,身體重心在越過橫杆時,兩者之間的間距最少要在三厘米以上,否則根本無法越過橫杆。
但在實際操作中,低於五厘米就已經不能保證這次跳躍能順利完成了。
這就涉及到運動員對身體重心的把控能力了。
跳高運動從實質上來講,其實就是一項將水平速度轉化為向上動能的比賽,比的就是誰能最大效率的做到這一點。
光有彈跳力沒有技術,能跳過兩米的搞不好一米八都跳不過。
當然,沒有良好的彈跳力光有技術也隻能“望杆興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技術就是對身體“重心”的把控。
這個“重心”並不是我們平常意義上講的身體重心。
是指身體運動的中心,換句話說叫做動作開始的源點。
所有的運動不管是跑、跳、走、推、拉等動作,都有一個用力及支撐的發源地。
而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身體的重心其實一直是在不斷變化當中的。
就比如跳高運動員在越過橫杆的過程中,先是頭、頸、肩、脊柱,而後是腰、臀、膝等一一過杆。
在這個過程當中,身體的發力點是不斷變化當中的,身體重心也在不斷發生位移。
一般跳高運動員的身高至少都在一米八以上,想想看,這麽大個身子要從頭到腳越過橫杆
誰能如此精確的將身體重心正好操控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內
而身體重心的操控一個不小心可不就把橫杆掃掉了麽
一般的應對方式當然是不停地訓練,比如大量的倒肩、著墊、全程跳高練習等等。
那有沒有什麽辦法能進一步提高運動員對身體重心的操控能力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先前我們講的,提高運動員平衡能力、柔韌性和敏捷性。
實踐證明,擁有這些出色的身體素質,運動員就像是多了套雷達傳感器。
能更清晰地感知自己尤其是在複雜運動狀態下的身體重心變化情況。
如此一來,那他衝擊自己的極限高度時就能更有效的把控重心。
不但可以獲得更高的起跳高度,更能有效的提高過杆成功率。
想想看,兩個水平一樣的選手,一個跳了三次才成功,而你跳了兩次就成功,金牌給誰這不明擺著麽
再想想看,兩人彈跳力身高都一樣,一個戰戰兢兢跳過橫杆,事後一看。
我擦!身體重心高過橫杆足有六厘米,浪費啊!但這已是他目前水平的極限了。
這時,輪到你了,你輕巧地一跳,腰背良好的柔韌性讓你能險險擦著橫杆過去。
再一看,不多不少比他高一厘米,不好意思,多謝承讓!技術上的優勢讓你獲得了對他的領先。
而你倆之間的差距就是那一絲敏捷性的差異,而就是這一絲差異造就的就是兩個不同的結果。
現在主流的跳高訓練不是不練這方麵的內容,但和後世將運動員像培養雜技選手的做法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那會王小石雖然不是練得很出色的那批,但劈個一字馬來個後空翻,再到平衡木上翻個跟鬥小意思啦!
也正是這項訓練讓他在經曆了長時間傷病休養後還能迅速恢複實力,從而有信心去征戰高水平賽事。
至於現在,自己才不到十四歲,身體本身的可塑性遠遠強過了前世訓練這項技能時的二十多歲。
他有信心,這一世他一定能將自己練得跟雜技運動員一樣,不管是將身子折疊起來鑽小木桶,還是高空走鋼絲乃至前空翻後空翻。
都不會比一般的專業演員差,甚至於不當跳高運動員了也能去馬戲團玩上兩手。
此前在和陳教練一起訓練時,他也經常壓壓腿、壓壓腰,做一些柔韌性伸展動作。
但要做更多的動作的話,一來陳教練不允許,畢竟這些項目並不是目前的主流訓練手段。
而且距離比賽隻有一個月了,他不想節外生枝打亂正常的訓練節奏。
二來,這裏麵的有些訓練項目還是有些危險性的,比如後空翻、平衡木等。
萬一因此受傷那就得不償失,而且,現在學校裏的硬件設施也不允許做這些訓練項目。
那麽,去白石健身站報個短期培訓班,先打點基礎貌似是個可行的方案。
白石健身站裏有個少年武術班,以前自己去白石公園玩的時候,經常看到一群小孩子在教練的帶領下練習翻筋鬥、空翻、高抬腿等動作。
他相信,有過前世基礎的自己,一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將所需要的技能學會。
到時候跳高成績再提高個三四厘米甚至更多都有可能。
於是,晚自習回家後,他立馬找上了老爸
老爸,最近太極拳打得怎麽樣關節都還好麽現在沒那麽痛了吧”
“還行,反正早晚各一場,現在看來這個確實有效果,關節好多了。”
自從王建軍在兒子的勸告下,適當擼鐵多打太極後,他現在漸漸迷上了這種“慢吞吞,老頭老太的玩意”。
(這是他的原話)
每天在外幹完活回來都要打上幾遍,一天不打還覺得難受。
“你還別說,這老頭老太的玩意現在我都打上癮了,一天不練個幾遍還不舒坦,比起擼鐵別有一番滋味。”
“那就好,老爸,明天上午我也去報個少年武術班吧!看看有沒有一個月的短期培訓班。”
“你現在又要讀書又要訓練,哪來的時間去練這個”
“時間就像海綿,擠擠總是有的!”
“那好,我跟你媽商量一下,明天不用上課”
“明天星期天耶八點去,九點半回,十點還要訓練。”
“哦那好吧,我也要趕在九點半之前回,還有別的事。”
哎!王小石心裏歎了口氣,老爸一天到晚在外幹活掙錢,已經完全沒了周六周日的概念。
看來自己還是要想辦法快速成名,這樣就能給家裏帶來一點收入,也能讓他不再那麽辛苦。
就在這時,老爸又開口了:“小石,有空也跟老爸練練太極吧!我們那最近新來了一個老師傅,太極打得可好了。”
“怎麽說呢別看他也是打得慢吞吞的,但那拳架子一看就像是有真功夫的,非常厲害。”
“哦,那好,明天陪你一起去看看。”
王小石漫不經心地回到,卻不想正是老爸他嘴裏說的這個老師傅狠狠地拿捏了他一把,還讓他有苦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