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提前四年誕生的訓練輔助…

字數:4120   加入書籤

A+A-




    王小石連續多次未能跳過兩米,而陳旭東還很滿意,這就不得不解釋一下運動員訓練周期的計劃安排原則。
    訓練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比賽,而訓練一般又根據運動員競技狀態分為三個階段,並以這三個階段劃分為一個訓練周期。
    通常我們把“根據運動員適合的訓練,使運動訓練各階段達到最高能力的準備階段”稱之為競技狀態。
    這種競技狀態可分為發展階段、保持階段和暫時消失三個階段。
    換句話說就是,運動員的競技狀態是從一個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階段。
    一般訓練都是圍繞比賽進行,賽前是逐步進入較好狀態時期,賽中是最佳時期,賽後是逐步減弱時期。
    這是由人的生理特征決定的,運動員在非賽季期間的成績,普遍要比自己比賽中最好成績差上一些,這也是客觀規律。
    運動員由於所從事的項目不同,一年當中的訓練周期以及數量都是不同的。
    對於跳高運動員而言,根據每個人身體素質的不同,一年當中普遍有兩到三個訓練周期。
    每個周期為2-5個月不等,訓練周期及間隔時間越長,說明運動員恢複能力差,發展潛力小。
    周期越短,間隔時間越少,說明運動員恢複能力強潛力大,越能適應高強度訓練。
    每一個訓練周期,運動員的競技狀態都不一樣,這就需要教練員合理安排訓練內容,以便讓運動員保持及突破原有的技術水平。
    例如,當運動員經曆了一係列大賽,身體疲勞狀態滑落的時候,就不宜進行大負荷的訓練,而要以各種恢複訓練為主。
    這一階段的訓練稱之為過渡期訓練。
    當運動員身體逐漸擺脫疲勞後,就要開始進行準備期訓練。
    所謂準備期,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比賽而進行準備的訓練期,根據訓練內容的不同又可分為一般準備期和專門準備期。
    訓練強度也是逐步增大,直到賽前再適當降低,以便選手儲備充足的體能,將狀態調整到巔峰應對賽事。
    而王小石這幾次雖然都沒能展現出巔峰狀態,但也幾次跳過了一米九五這個高度,甚至還有一次跳過一米九八。
    這就證明他現在的競技狀態正處於高位,接下來完全可以進行大強度訓練,在明年賽前完成至少兩個訓練周期的訓練任務。
    屆時,他的運動成績必然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甚至有可能跳出兩米零八零九的水平。
    對此,陳旭東又怎能不滿意
    就在他開始為王小石製定冬訓計劃的時候,北體一間辦公室內,x省的林教授以及其他幾個人正在觀看他在“希望杯”上破紀錄的那一跳。
    反複觀看了多次之後,幾人關掉錄像拉開窗簾,林教授對著其中一人說道:“老曹,看了之後感覺如何”
    被林教授稱為老曹的人叫曹衛民,是北體跳高隊教練,也是國青隊教練。
    國字號的隊伍並不是都集中在國家田徑訓練中心訓練,很多都是由各大高校以及省隊代為管理。
    這是因為以前這些體育機構無論是教練隊伍還是硬件設施都是一流,國家田徑競訓中心沒必要再額外增加開支。
    等到需要比賽時再統一強化訓練就行,因此,這裏在座的教練員都可以說是國字號的成員。
    像其中一個叫周興貴的教練就曾在競訓中心指導過國字號跳高運動員,對於各省優秀選手都不陌生。
    曹衛民喝了口茶,沉默了片刻問道:“他今年真的隻有十四歲”
    不等林教授回答他又說道,“這樣的年紀不說這彈跳力,這技術真是頂尖的,我帶過的幾個弟子當中都沒幾個有這樣好的技術。”
    “你確定他真的隻跟陳教練訓練了三個月”
    “確實隻有三個月!”
    林教授胸有成竹的回答到,“我問過了鄒建明,也就是你的那個老同學,他是不會騙我的,另外,他參加校運會時身高還隻有一米七八,而現在是一米。”
    “還真是這個年紀!”
    一旁的周興貴又打聽了他父母的身高,心下一推斷不由得說道,“那他成年後身高最少在一米九以上,這樣的身高當跳高運動員倒是合適不過的。”
    “是啊!所以我才想把他挖到這裏來,等他成年還有四年的時間,正好我們可以用這段時間好好追蹤他的身體數據。”
    “觀察他訓練成績變化,從而更好的完善我們正在開發的這套軟件係統。”
    林教授說的話曹衛民很是心動,自從他上次來找自己,提出了一個訓練輔助軟件係統的概念後。
    國家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對此高度重視,組織了各方麵專家經曆了多次研討。
    經各方專家組研討,以我國目前的科技實力完全可以將其實現,隻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采集和分析數據。
    軟硬件的開發也需要時間,最終時間跨度有可能在十年甚至十幾年以上。
    對此,一些人也提出了異議,認為這是一個前景不明的項目,投入大時間長,國外也沒有類似的相關項目,自研風險較大。
    但最後國家體育總局還是拍板,搞起!
    這是因為,開發這套軟件係統不僅有利於提高田徑運動員訓練水平,對於其他項目的促進作用也是極其巨大的。
    所以這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科研項目,必須加大力度扶持,力爭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這一項目。
    很快,由國家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牽頭、華為、中興等科技企業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組成的科技攻關小組成立。
    這些都是業內計算機軟硬件方麵的巨頭,由他們聯手,這套由國人自主研發的訓練輔助係統從此邁入了快車道。
    王小石不知道的是,他又一次不經意間改變了曆史,在前世,這套軟件的開發要等到202年才開始實施。
    當時教練員針對運動員技術改進主要通過高速攝像機來進行肉眼觀察。
    通過觀測到的數據再和世界頂尖運動員進行比對,由此分析出其技術缺陷和需要改進提高的地方。
    這樣做固然可以看出運動員和高水平對手之間的差距。
    但也有一個弊端,畢竟每個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是不同的,就算一樣,身高體重的差異也會導致動作的要求不一樣。
    就比如,世界跳高紀錄保持者,哈維爾索托馬約爾最後一步起跳前的水平速度為4米每秒,其他運動員試試這個速度
    大概率是跳不起來的,因為沒有他那極強的腿部力量作為支撐。
    因此,製定個性化的運動數據勢在必行,正好當時國家在計算機領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這才有了後來訓練輔助軟件的誕生。
    而且王小石還是第一批收益人,經過近十年的摸索完善,這套係統已經在各個運動項目上發揮重要作用。
    現在,經王小石當初一頓忽悠,這套係統提前了四年開發,而他也將同樣成為第一批實驗對象。
    曆史竟是如此的高度相似,而他此刻卻是蒙在鼓裏,直到正式訓練時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