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一不小心丟了顆氫彈
字數:5304 加入書籤
半響過後,林教授用顫抖聲音問道:“鄒指導,這份文件怎麽來的”
“是這樣”
鄒鑫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敘說了一遍,“我總覺得,這個人應該跟我很熟,有可能是我的老同事或者身邊的人。”
“按照我的分析,他的年齡應該在70到0之間,身體硬朗,常年從事田徑教學工作,有著豐富的理論基礎和教學經驗。”
“可我仔細回想了符合這些條件的人,卻都沒有任何頭緒,不是我吹牛,就三級跳遠這一塊,國內的教練水平還有誰是我不知道的”
“但偏偏就冒出了這麽一尊大神,給出的訓練計劃讓我看了簡直覺得自己成了小學生,你說說看,這找誰說理去”
王小石要是聽了鄒鑫的這番吐槽準會笑掉大牙,事實上,鄒鑫所說的這尊大神正是他自己。
不過是他十幾年後的自己,那個時期的他經過不斷和外界的交流學習,以及通過完善的訓練輔助係統。
讓自己的執教能力有了質的提高,由此也讓董冰的成績有了跨越式的進步。
而王小石提供給他的訓練計劃也正是202年時期他自己製定的。
那會他和董冰大賽期間都是住在同一間宿舍的,彼此之間都是有什麽說什麽。
對於對方的訓練計劃都是相當熟悉的,這會不過是依葫蘆畫瓢原物奉還罷了。
電話那頭的林教授覺得這事似乎沒那麽簡單,不知怎的他就想起了王小石。
去年自己去h省一趟就收獲了軟件開發指南,雖然打電話過來的是一個老人,但他直覺就認定這事和就和他脫不了關係。
可如果從邏輯上分析,這又說不通。
而這次鄒鑫所說的就和王小石完全沒有任何關係了。
畢竟他們是第一次認識,王小石又不是跳遠運動員,怎麽可能還精通這方麵的訓練理論呢
想不明白的他索性沒有再去管這些,現在,好好研究手裏的這份理論文獻更重要。
作為一個老牌體育教練,又多次出國學習考察,他當然知道手裏這份文件的重要價值。
真說起來,“板塊訓練理論”在國外開展研究得比較早,其原理來自於原蘇聯學者馬特維耶夫。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的周期訓練理論。
後來在八十年代,訓練專家維爾霍山斯基在這一理論基礎上提出新的看法。
認為其已經不適應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並推出了“板塊訓練”模式。
由此,“板塊訓練理論”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
維爾霍山斯基的“板塊”訓練理論模式是依據人體生物學適應理論,將運動訓練過程理解為一個適應循環的過程。
並將這一訓練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專項基礎訓練階段。這一階段主要任務是發展運動員專項比賽所需的運動潛能。
第二階段為專項訓練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使運動員能夠充分利用其已經提高的運動潛能。
第三階段為主要比賽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使運動員己提高了的運動潛能在重大比賽中最大限度地表現發揮出來。
這種訓練模式能夠最大程度保持對高水平運動員的強刺激作用,促進他們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
後世人們經過對其不斷改良和完善,維爾霍山斯基的部分理論又被推翻,融入了許多新的內容。
最後就有了王小石交給鄒鑫的,全新版本的“板塊訓練理論”
相信就算是維爾霍山斯基本人來了,也會覺得自己要重新開始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潮流,更何況鄒鑫呢
以前周期訓練理論較少考慮三級跳遠運動員的機體在訓練過程中產生的生理、生化反應,沒有深入分析研究不同運動係統對訓練產生不同的相互作用關係。
所以,難以對周期理論適用的範圍、檢測控製、指導做出詳細論述。
既然“板塊訓練”模式有著這麽多的優勢,為什麽國內田徑界直到20年以後才開始廣泛研究並投入實用呢
因為其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如同王小石最開始拋出去的“臨邊界訓練法”一樣。
板塊訓練計劃優先發展哪個訓練內容板塊,隻能全麵依據生化數據,如依據肌肉細胞裂變,以至於肌肉組織細胞裂變到什麽精細程度等等。
教練員根本不能憑借經驗或者感覺製定訓練計劃,否則會適得其反。
另外,“板塊訓練”模式主要針對高水平運動員,如何進一步提高成績保持狀態。
其訓練計劃的製定非常複雜,內容包含必須契合其長期訓練計劃、補齊弱勢能力項目、解決不同專項運動負荷相互影響作用等等十多種要求。
凡此種種首先第一條就難倒了大家很多年,那就是建立全麵的生化數據。
在沒有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輔助手段的參與下,這項工作的效率不但很低,而且由於對比對象少,數據不充足,很難精準提供必要參數。
而沒有了這些精準的生理數據,教練員就無從根據其安排更科學更高效的訓練計劃。
但現在,由於王小石這隻蝴蝶的意外重生,國家層麵提早了六年開始重視硬件建設。
哈工、華科、西工三大國內計算機頂尖巨頭加上華為、中興聯手,訓練輔助軟件係統開發完善隻是時間問題。
這就解決了一半的問題,剩下的如何采集、如何分析、如何判斷又由王小石給提前透露了。
由此一來,王小石無意中在國內體壇掀起了一股十二級風暴。
甚至可以說是投放了顆氫彈,還是當量特大的那種。
想想看,塞滿了各種十幾年後如何科學培育人才的“正遷移”理論,還有如何提高高水平運動員再上一個台階的“板塊訓練”模式。
好家夥,從少年選材培養,到成年運動員的各階段超前訓練理論,乃至部分訓練手段都拋出來了。
有了這些,中國田徑事業肯定會迎來一個爆發性的大跨越發展。
這讓麵對這些新技術、新觀念,猶如小學生進了大學校園的各路體壇大佬們怎能不震動怎能不吃驚
或許有人會覺得,不就是十幾年的時間麽技術代差會有這麽大
還別說,真有那麽大!因為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促使很多領域的技術迭代速度快得驚人。
往往一兩年時間取得的成果超過了以往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而體育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整個訓練競賽體係的變化可以說是一日千裏。
王小石前世一位教練在接受央媒采訪時就曾說過:
相較於十年前的訓練方法,共同點除了都需要刻苦訓練外,很多手段都已變的麵目全非,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由此可見,王小石透露的這些超前理論知識是多麽的珍貴!
自知茲事體大的林林教授,當晚就將這一消息上報給了國家田徑運動競技管理中心。
隨後,一大波電視上經常拋頭露麵的更大的大佬們也被驚動了。
已經準備休息的各路大佬此刻哪裏還顧得上休息,連夜召集相關負責人召開緊急會議。
商討如何有效利用這些寶貴至極的技術資料,同時下達有史以來最嚴格的封口令。
任何人不得隨意泄露相關技術資料,否則便是國內體壇的罪人!
雖然不知道它們源自哪裏,但從那個神秘的老爺爺一係列表現來看,這肯定是一位熱忱於國家體育事業,長期辛苦鑽研田徑技術發展的一線體育工作者或者組織代言人。
研發這些新技術新理論,對方肯定是付出了極高的代價和精力,耗費的財力物力也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付出這樣大的代價,人家卻能無私地奉獻給國家,這樣的愛國熱忱,怎麽能讓其心血白白浪費。
於是,有關王小石最初如何得到到那些理論的原因也擺上了大家的討論桌。
隻是大家討論來討論去,隻能根據現有的線索得出一個結論。
那就是:那個人或者組織最初是通過馬老師提供了部分先進技術資料,但是看他有些瘋瘋癲癲不太靠譜。
於是又通過馬老師的關係轉交給了王小石,再通過他傳遞給陳教練和林教授他們。
之後等林教授到了h省,眼見項目開發進度緩慢,又直接出麵將相關技術資料告訴了他,由此促進了項目進入了快速開發階段。
而且這個人或者組織裏有人認識鄒指導,眼見他帶的弟子正處於運動成績停滯期,卻苦無解決辦法,於是又為其量身定製了一套先進的訓練計劃。
並通過這個計劃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展現給田徑界的各路教頭。
在這個過程中,馬老師、王小石、林教授、鄒教練等都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不是這個組織成員。
那麽,這個組織到底由什麽人組成的他們哪來的強大實力開發的這些超前的技術資料為什麽不明著跟他們交往,反而要采取這種類似地下黨的活動呢
有關這個問題,與會人員就真的搞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