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康熙的考驗

字數:5708   加入書籤

A+A-




    坐下歇息的時候,弘昀忽然仰起小腦袋,極其認真的說:“恩師大人,您絕對是真心為了弟子好。弟子不敢言謝,必定牢記於心。”
    玉柱笑了笑,說:“隻要你的身體好,一生順遂平安,為師也就知足了。
    弘昀雖僅六歲,天家的子孫個個都早熟,他已經明白了不少事兒。
    “恩師大人,您能不能和我阿瑪說說,讓我搬到外院去住唉,我額娘關心太過了,多走半步路,都是不許的。”小弘昀真懂事,一下子就說到了節骨眼上。
    弘昀的生母,李氏,知府李文燁之女也。她是禮部冊封過的側福晉。。
    在年氏進府之前,李氏在九年之內,替老四生了三子一女。由此可見,異常之得寵也。
    玉柱點點頭,抬手摸了摸小弘昀的腦袋,笑著說:“好,我回頭就去和四貝勒爺商量這事兒。你獨自住到外院之後,走路背書的時候,地上務必鋪厚點,千萬別摔傷了自己。”
    客觀的說,玉柱並沒有亂來。
    小弘昀走累了,就坐下歇息,喝水。
    服侍他的嬤嬤和丫頭們,就在溫暖如春的室內,替他擦拭幹淨身子,並換下沾滿虛汗的濕衣。
    皇孫就是舒坦。
    丫頭們有的敲背,有的捶腿,有的幫小弘昀按摩手臂,伺候的可謂是無微不至了。
    隻是,有個嬤嬤,隔兩個時辰,就拿來一碗黑乎乎的湯碗,喂小弘昀喝下。
    玉柱不禁皺緊了眉頭,先天不足,重在食補的營養均衡,而不是藥補。
    但是,這必定是太醫開的藥方,並叮囑過的服藥方法,玉柱不可能擅自去打斷。
    成年人,不可能去做風險太大而又吃力不討好的事兒,此所謂君子不立於危牆下也。
    過了半個時辰,湯炳回來了,玉柱便命小弘昀繼續走著背書。
    師徒二人,另外辟室密談。
    “南書房上值,感覺如何”湯炳屬於典型的政治動物,他直接就問玉柱進宮裏當差的情況。
    玉柱微微一笑,便把第一天上衙的情況,詳細的說了。
    湯炳眯起兩眼,拈須一笑,說:“你是南書房新人嘛,肯定還是觀察期內。不過,你做的很對,不安排給你的差事,堅決不能去碰。要知道,南書房裏的機密,那可是多如牛毛啊。”
    玉柱心裏很明白,他在南書房裏的一舉一動,肯定會有人稟報給康熙。
    而且,張廷玉的突然消失了那麽長時間,顯得極為可疑。
    “老夫幫你打聽了下,進入南書房的小相國之中,就數你最特殊了。人家是一進去南書房,就可以幫著寫重要節略的,你倒好,忙了一整天的請安折。”湯炳撫須一笑,“此必今上故意所為也。”
    “嗨,玉不琢不成器也。”湯炳越發敢確定,隻要玉柱通過了皇帝的特殊考驗,必被重用。
    湯炳很有上進的野心,不然的話,也不會以恩師之尊,居然主動投入弟子的門下。
    師徒二人,低聲交換拉一下意見,很快達成了一致,一動不如一淨,以不變應萬變,方為上上之策也。
    接下來的半個月裏,玉柱每日過著兩點一線的上衙生活,成天處理那些陳穀子爛麥子的請安折。
    令張廷玉感到意外的是,玉柱每天幹著無意義的差事,卻從無怨言。
    在南書房的時間一長,一直沉默寡言,埋頭當差的玉柱,慢慢的也就摸到了門道。
    和別的衙門都不同,南書房裏的官員,不僅有專門的膳房,而且隨時隨地都可以去吃點東西。
    這是由南書房的工作性質決定的。
    朝廷的各衙之中,全年無休,更不封印的衙門,首當其衝的便是南書房了。
    道理很簡單,南書房若敢關門休息,緊急軍情就敢耽誤大事!
    外麵遞來的重要奏折或是密折,皇帝拿不定主意的時候,經常會來叫南書房的重臣進乾清宮商議。
    玉柱已經坐衙快二十天了,他發覺,康熙叫的最多的重臣,其實是李光地。
    因南書房時刻不能離人,每日的禦門聽政之後,吳琠、李光地、陳廷敬和張玉書,這四位重臣,分時辰輪值。
    通俗的說,每四個時辰,換一位重臣當值於南書房也。
    多出的那一位,用於替補休沐或是請假的南書房大臣。
    必須要說,康熙這麽安排下來,其實挺合理的。這就確保了,每一位他信得過的漢人重臣,都可以在輪值的時候,針對同一件事情,發表不同的看法。
    此所謂集思廣益,兼收並蓄也。
    此前,所有人都以為,玉柱肯定坐不住的。然而,現實異常打臉,玉柱不僅坐住了,而且坐得很穩當。
    說白了,張廷玉是個啥樣子,玉柱就是個啥樣子。
    玉柱和張廷玉都是四品頂戴官服,僅從背影上看,很容易令人看混淆了。
    一般人都不重視的請安折,玉柱卻從諸多的請安馬屁之中,看到了各地的不少實情。
    比如說,兩江總督阿山,在請安折中,就帶了句,織匠醉於市。
    嘿,因為紙張非常值錢的緣故,古文言文,向來都是字少,意思多,濃縮的精華。
    織匠醉於市,區區五個字而已,玉柱看到的卻是,織造府的差役當街喝多酒,鬧事。
    按照不成文的官官相護的邏輯,若是阿山和曹寅的關係甚好,必不可能在奏折裏添上這麽一句。
    這一句看似不相關的話,反證了,阿山和曹寅之間的矛盾,大有激化的趨勢。
    康雍乾這三帝,坐於宮中,便可指揮官員們,作出較為正確的決策。根子就在於,他們三個,都看得懂裏臣子的奏折裏,藏著的小名堂。
    嘉道鹹,這三帝,就大大的不行了。其中,最差火的就屬讀書不精的道光了。
    道光看不懂奏折裏頭的意思也就罷了,總是喜歡吹毛求疵的在奏折裏亂挑小毛病,無厘頭的將臣下貶官罷職。
    時間一長,就算道光帝是真心節儉,下邊的臣子,誰敢和他和真話。
    奇葩皇帝之下,才會出現奇葩官員。
    僅道光一朝,因種種小問題,而被罷黜革職、坐牢、流放充軍和被殺的官員就有300多人。
    倡導多磕頭少說話的無能之輩,曹振鏞,生為首席軍機,死了居然諡文正。
    皇帝如此識人不明,大清焉能不挨錘
    身處機樞之所的玉柱,簡直就像是張廷玉的年輕化翻版。
    在南書房裏,是不可能記筆記的。玉柱忙完了手頭的請安折後,就利用考試的老功底,把相應的要點,默默的背誦到了心裏。
    處處留心皆學問也!
    一般人,隻要不受重用,自己先就懈怠並懶散了。
    玉柱呢,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他故意利用拖慢的節奏,一邊寫節略,一邊總結歸納各地的實情。
    功夫從來在詩外也!
    在南書房裏待了快一個月的時候,玉柱已經看出來了,他和張廷玉兩個最年輕的直南書房,其實都屬於被老人們排擠的對象。
    而且,年輕的不像話的玉柱,更受排擠。
    張廷玉的應對方法,也很簡單,埋頭辦差,輕易不說半句話。
    玉柱呢,除了不說話外,他還埋頭研究各地的督撫關係及風土人情,並記在了心裏。
    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預備的。
    和紳獲得乾隆賞識的那日,乾隆就問了句: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侍衛們都被難住了,惟獨和紳挺身而出,朗聲答道:典守者之責也。
    乾隆一看,好漂亮的小夥子啊,還這麽有才華,便記住了他的名字。
    機會說來就來,這一日,康熙駕臨南書房。
    玉柱和張廷玉等人,都退到了南書房外麵,站到了門前的台階下。
    這時,從雪區遞來了一封緊急奏折,已經被廢的倉央嘉措,圓寂於途中。和碩特汗國的拉藏汗,遞的奏折到京。
    奏折共兩份,一份漢文,一份藏文。
    照道理說,康熙的藏文造詣並不低。隻是他今天身體不適,腦袋很疼,就想找人來讀藏文奏折。
    不成想,先後找來了三個人,都讀不通順。
    康熙很生氣,在南書房裏,大發雷霆。
    台階下的玉柱,和張廷玉站了個並排。他們兩人,都是非常沉得住氣之輩,誰都不可能主動說話,或是東張西望。
    玉柱才不傻呢,垂著腦袋,站得筆直,紋絲不動。
    皇帝發脾氣的時候,他哪怕隻是犯了小錯,也很容易被遷怒之下,陪著倒大黴。
    康熙名為聖君,他罵人的時候,那叫一個惡毒,讓你恨不得馬上人間蒸發。
    從理藩院被叫來的五阿哥,被皇帝罵得狗血噴頭,體麵無存。一時急了眼,他就想起了玉柱。
    玉柱懂藏文啊!
    “汗阿瑪,您先消消氣兒。兒臣以為,不若叫了玉柱進來,看他能不能念通順了”五阿哥也是看準了,皇帝的氣大部分已經發泄了出來,玉柱這個時候進來,隻要念通順了,必有厚賞。
    就這麽著,在南書房裏,一直被邊緣化的玉柱,被單獨叫了進去。
    不誇張的說,玉柱早就做足了準備。
    (ps:距離曆史類月票第4名,就差幾十票了,拜托賞月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