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大賞體麵

字數:6059   加入書籤

A+A-




    照例,所謂的圈禁,隻圈皇子,不圈家眷。
    但是,不管是朝廷規矩,還是封建禮法,到目前為止的所有圈禁,家眷都會搬過來和皇子待一起生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大胤禔。
    胤禔被圈禁在了直郡王府後,他的妻妾和子女們,也都跟著被圈進了王府。
    但是,圈禁畢竟代表的是皇權。
    胤禔的妻妾們,繼續在王府裏待著,很容易。但是,她們再要離開王府,就需要請旨了。
    作為男人的附庸,女人們誰敢和老皇帝說,男人接著圈,我們出來享福了
    這個社會,要吃人!
    玉柱陪著老十三到了頭甲巷。
    嗯,宅子雖小,卻也比老十三在宮裏阿哥所的蝸居,要大不少。
    “十三爺,您使慣了的那些家什,我會命人搬過來的。另外,您缺啥,隻須言語一聲,我都給您辦妥了。”玉柱小聲征求老十三的意見。
    老十三也知道,真的惹怒了康熙,短期內,顯然無法離開此地了。
    “別的沒啥,幫我修個酒庫吧”老十三嗜酒如命,每頓膳無酒不歡。
    酒的儲存,必須陰涼透氣,尤其是忌諱太陽暴曬。
    玉柱笑了笑,說:“宅子裏,本就有地窖,儲著冰。”
    老十三的眼前一亮,他是既愛酒,又怕熱,此宅內既有地窖,隻須稍加改建,就可以兩全其美。
    臨近黃昏時分,老十三的嫡福晉兆佳氏,領著家小們來了。
    兆佳氏,正白旗滿洲,原吏部尚書馬爾漢之女。
    老十三其實也挺悲劇的,他都二十六歲了,總共就三個兒子,卻中途夭折了一個。
    玉柱卻知道,等老四登基了之後,老十三所有活著的兒子,全部封了貝勒以上的爵位,無一例外。
    有了玉柱的通融,兆佳氏要啥就有啥,完全不需要操心。
    玉柱是現任內務府總管,他發了話,由漢遠親自去督辦,內務府的人也絲毫不敢怠慢。
    大家很用心的,把老十三留在阿哥所裏的東西,全都搬了來。
    人多就是力量大,天色全黑的時候,老十三望著熟悉的家什和擺設,心下不由感慨萬千。
    以前,老十三隻是覺得,和玉柱十分投緣,拿玉柱當弟弟看。
    現在,老十三落難了,位高權重的玉柱,是真心出死力,想照顧好他。
    俗話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
    又有雲,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老十三很了解玉柱的脾氣,也沒說謝,隻是默默的抬手,拍了拍玉柱的左肩。
    男人之間的事兒,一切盡在不言中。
    玉柱臨離開的時候,叫來手下的看守們,挨個叮囑他們。
    “都小心的伺候著,除了不能出門之外,別讓十三爺受了任何委屈。”
    頂頭上司,當麵挨個打了招呼。
    誰還不明白其中的內涵,也甭混官場了,徑直回家抱孩子去吧。
    很快,就到了端午節前。
    旗人的端午節,又稱五月節,一直是五月初五。
    照規矩,旗下的王公貴族和外命婦們,都要去暢春園,分別給皇帝和皇太後請安。
    秀雲長得太過於俊俏了,康熙曾經下過特旨,免了她的入宮朝拜。
    淩晨,玉柱用罷早膳,換上朝服,領著曹春,登車出了城,朝著暢春園而去。
    如今的曹春,已經是超品的二等伯夫人了。
    但是,就算是如此,曹春參拜皇太後的班次,依舊十分靠後。
    照例,外命婦來朝拜皇太後,八人一個班次。規矩就是規矩,哪怕再有意見,也得憋著。
    一般情況下,這種正式的場合之下,鐵帽子親王或郡王的嫡福晉,向來都是列於第一批朝拜的班次。
    其後是,皇子阿哥們的嫡福晉,再其後是鐵帽子親王們的側福晉。
    宗室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入八分的公爵等等,依此類推,輪到曹春的時候,已經在幾十批次之外了。
    今天的暢春園門口,車水馬龍,路上全是權貴們的隊伍。
    不過,難受的僅僅是外臣罷了,玉柱這種內臣兼寵臣,卻可以直接由小東門,遞牌子進暢春園。
    曹春原本以為要等很久,就一直待在馬車裏,沒有拋頭露麵。
    可是,就在朝拜大典還沒開始的時候,由園子裏突然出來了幾個太監。
    為首的首領老太監,當著眾人的麵,大聲喝問道:“二等忠勇伯玉柱之妻,曹佳氏何在”
    曹春得知了消息之後,趕緊爬下馬車,快步過來了。
    老太監一看見曹春,便滿麵堆笑的說:“奉皇太後懿旨,著玉柱之妻曹佳氏,侍奉早膳!”
    “奴才曹佳氏,領旨謝恩。”曹春在眾目睽睽之下,接了旨意後,跟著老太監提前進了暢春園。
    謔,皇太後賞的體麵,實在是太大了,整個暢春園門前,馬上就傳開了消息,立時轟動了全場。
    明白底細的人,都知道,玉柱冒著極大的風險,主持過搶救皇太後。
    唉,有了這種天大的救駕之功,一般人怎麽去比
    曹春進了園子之後,老太監慈眉善目的小聲說:“夫人,您莫怕,也莫慌,凡事自有小的們,幫您周全著。”
    俗話說的好,妻以夫貴。
    玉柱立下的救駕奇功,皇太後不太方便屢屢賞他,卻可以通過抬舉曹春的大動作,變相給予特殊的體麵。
    到了皇太後宮裏,曹春拜見了皇太後之後,皇太後笑眯眯的說:“你這孩子,到了我這裏,千萬別拘束,就和到了自己個的家裏一樣。坐吧,陪我說說話兒。”
    曹春聽不懂蒙語,但是,老五的嫡福晉他塔喇氏雪梅就在一旁。
    出門之前,老五早就叮囑過了,雪梅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曹春被擱到火上烤,便主動站出來,充當了曹春的女翻譯。
    語言不通,拉家常,確實很費勁兒!
    皇太後也並不是真的想和曹春話什麽家常,她隻不過是想,間接賞玉柱一個大大的體麵罷了。
    不過,雪梅倒是挺機靈的,她挖空心思的不讓冷場,總能借著皇太後的話頭,引出老太後喜歡的話題。
    等正式開始朝覲之時,排在頭一撥進來的曹頤,就看見曹春和雪梅分列皇太後的兩旁。
    皇太後、雪梅和曹春,三個人聊得正歡,連曹頤她們這些鐵帽子親王或郡王嫡福晉的行禮問安,都忘記了叫起。
    訥爾蘇隻是郡王罷了,又差了輩份,曹頤就隻能排在後頭了。
    憶往昔,曹春不過是個小透明般的小庶女罷了,而曹頤則是高高在上的金鳳凰。
    現如今,小透明竟然成了皇太後身邊的寵婦,而金鳳凰則被徹底的無視了。
    唉,這其中的落差,實在是太大了。
    曹春有啥本事相貌也就那麽回事,她不就是嫁了個好男人麽
    曹頤暗咬銀牙,芳心之中,抑製不住的直冒酸水兒。
    曹春在皇太後這裏,格外的有體麵。
    幾乎在同一時間,玉柱和張廷玉分列禦座的左右,陪著康熙召見滿蒙王公大臣們。
    女人之間,大多喜歡攀比體麵、兒子、首飾和銀錢。
    男人們,則更看重於,誰在皇帝跟前更得寵!
    張廷玉是漢臣,他的地位太低了,根本不值一提。
    手握實權的玉柱就不同了。
    能在朝堂上屹立不倒的男人們,沒誰是真正的傻蛋。
    大家一看此情此景,便明白了老皇帝的用意,廣而告之:玉柱是朕的人!
    類似今天這種大場合,不過是走個禮儀的形式罷了,並無實質性的意義。
    隻是,輪到隆科多覲見的時候,康熙特意安撫他說:“你生了個好阿哥,可以幫朕辦很多棘手的差使。”
    隆科多也是老江湖了,他一聽這話,也就明白了。
    隻要康熙還活著,父子同朝為官之下,他隆老三再難掌握實權了。
    怎麽說呢,換作是別人,隆科多心裏的怨氣,肯定極大。
    問題是,玉柱是隆科多的親兒子。二十幾年來,父子之間的感情,可謂是親密無間。
    難道說,隆科多真要出手,和玉柱搶權柄麽
    不能啊!
    隆科多趕緊重重的叩首說:“回主子爺,犬子雖有小聰明,卻無大智慧,他總有思慮不周之處。奴才以為,主子爺您不能太過放縱於他,該打該罵,絕不能輕饒。”
    張廷玉不動聲的瞅了眼隆科多,又用眼神的餘光掃過跪在另一側的玉柱身上,他心想,佟家父子皆擅窺上意也。
    玉柱被親爹點了名,自然不可能無動於衷,他急忙磕了個頭,一本正經的說:“奴才不才,向以忠誠事君父。既蒙主子爺的恩寵,奴才敢不效死力”充分表達了馴服之意。
    康熙也明白,隆科多的心裏,多少有些不太舒坦。
    “表弟,你且待在理藩院裏,好好的當差。假以時日,我肯定不會虧待於你的。”
    以康熙的身份,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算是極給麵子了。
    隆科多若是再有怨言,那就是大大的不識抬舉了。
    “奴才謝主子爺的恩寵。”隆科多也聽明白了,將來啊,他依舊還有出頭之日。
    比理藩院尚書更好的實缺,也就是內閣六部的滿尚書了。
    若是運氣不錯,撈個滿洲大學士,那就更是美妙了。
    一旁的張廷玉,眼巴巴的看著佟家父子大為受寵,也隻能是幹瞪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