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滅宋

字數:4571   加入書籤

A+A-




    七天後。
    龍吟響徹,新皇到來。
    一來來了倆。
    就見天空上寫:
    宋朝第八任皇帝:宋徽宗趙佶(公元1082年——1135年)
    金朝第二任皇帝:金太宗完顏晟(公元1075年——1135年)
    王莽輕歎口氣,什麽也沒說。
    胡亥注意到了王莽:“你歎什麽氣。”
    王莽:“等會你就知道了。”
    此時就見,圓柱上的二人大眼瞪小眼。
    趙佶神情越來越震驚,越來越驚悚。
    身體往後倒退,噗通一聲仰麵摔倒在地。
    完顏晟蹙眉:“嘶..什麽情況。”
    趙煦已經來到近前,連忙攙扶起了趙佶:“老弟,何故如此驚慌啊。”
    趙佶震驚:“先..先帝?!”
    趙煦:“叫哥就行,還有咱爹也在這。”
    趙佶看向了趙頊,趙頊神情淡淡:“快起來,像什麽話。”
    完顏阿骨打也來到了完顏晟的近前。
    隨後,就是各家領著自家人,解釋圍城情況。
    聽罷之後,二人這才明白此為何處。
    趙佶再次看了看自己家人,尤其是看向了趙匡胤。
    心中頓時有了底氣。
    “太祖啊!請為後世做主啊!!”
    趙佶噗通一聲跪下,抱住了趙匡胤的大腿痛哭流涕,頭來回蹭,在趙匡胤的腿上擦拭鼻涕。
    “太祖啊!快點殺了完顏晟,後世一刻都不想和他見麵啊。”
    趙匡胤頓時蹙眉,一腳把趙佶踹開:“滾!”
    趙匡胤深吸口氣,看向了完顏晟:“你把他怎麽了。”
    完顏晟看向阿骨打,阿骨打將其護在身後。
    “宋太祖,你可沒資格問,要審判也是始皇審判。”
    說著,轉身看向完顏晟:“老弟別怕,始皇說了,隻要不做傷天害理之事。正常的攻城殺敵,甚至是統一中原,都不會受到懲罰。反而還會得到獎賞與重用,因為那是我們自己的實力!”
    完顏晟:“呃..那要是做了呢。”
    “做了那就看是什麽程度了。等等,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這時,孫亮過來:“磨嘰什麽呢,始皇叫你們趕緊過去。”
    “知道了,過去再說吧。”
    眾人朝‘鹹陽宮’走去。
    殿內已經坐滿了人,都在等著看戲。畢竟現在是緊張時期,宋朝到底亡沒亡的問題。
    二人朝高座上的秦始皇和劉邦行禮之後。
    秦始皇:“說說看吧。”
    ...
    旁白哥、簡要哥:
    趙佶,宋神宗趙頊的兒子,宋哲宗趙煦的弟弟。
    趙煦膝下無子,他死後,皇位由誰來做是個問題。
    太後想讓趙佶來坐,宰相章惇指出趙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但太後還是執意要傳給趙佶,因為趙佶孝順,且詩詞歌賦具佳,很有才華。
    趙佶即位後不久,便將章惇罷黜。
    章惇:“......”
    此時宋朝守舊派與變法派的鬥爭日趨激化,黨爭不斷。可謂是烏煙瘴氣。
    加之趙佶也是個不會識人的主,忠言聽不進,讒言一聽一個準。
    蔡京因為和趙佶一樣也擅長詩詞畫作,得到趙佶的賞識和重用。
    而蔡京打著新法的旗號,卻是無惡不作,賄賂公行,賣官鬻爵。
    另外一個叫楊戩的宦官(跟二郎真君撞名了)先設“稻田務”,各種莫須有的強行征稅,逃稅者按盜匪處罪,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小規模的農民起義不斷爆發。
    公元1119年,宋江起義、方臘起義相繼爆發。
    阿宋打敵國一打一個輸,打內部起義軍卻是一打一個贏。
    宋江、方臘等起義軍最後都失敗了。
    趙佶還是個聲色犬馬之徒,後宮粉黛三千不滿足,還經常夜宿青樓。尤為一位叫李師師的歌姬,尤為受寵。李師師名冠汴京,趙佶經常乘坐小轎子,帶領數名侍從,微服出宮,和李師師過夜。
    為了尋歡作樂,趙佶設立‘行幸局’,專門負責出行事宜。
    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員還幫助徽宗撒謊,如當日不上朝,就說徽宗有排檔。次日未歸,就傳旨稱染病。
    天子不惜九五之尊,遊幸於青樓妓館,並非光彩之事,所以趙佶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發現。其實多數朝臣對此都心知肚明,但卻不敢過問,致使徽宗更加放縱。
    此時的宋朝總而言之,內憂外患不斷,趙佶卻隻顧自己享樂。
    另一邊。
    完顏阿骨打死後,由四弟完顏晟即位。
    完顏晟見宋朝又弱又慫,便起了滅宋之心。
    公元1125年十月,金國正式起兵伐宋。
    金軍所向披靡,攻無不破,直指宋都汴梁。
    趙佶慌得一批,咋辦啊!
    趙佶驚恐地拉住蔡京的兒子蔡攸的手說:“真想不到金軍敢這樣長驅直入!”
    說罷氣塞昏迷,跌倒在床下。群臣趕快灌藥急救。
    趙佶蘇醒過來,伸手索要紙筆。內侍呈上紙筆後,趙佶寫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於是,二十六歲的太子趙桓受老爹趙佶的禪讓登基,是為宋欽宗,改年號為靖康。
    趙佶則跑路,離開了都城。
    然而換湯不換藥,趙桓與其父趙佶一樣,優柔寡斷,反複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軍渡過黃河,宋都汴梁開始戒嚴。
    趙桓有了跑路之心,太常少卿李綱上言:“天下的城池哪個能有都城堅固?而且宗廟、社稷、百官、萬民都在這裏,怎能丟掉呢!今日之計,應當整頓軍馬,團結軍民,堅守都城!”
    趙桓這才決定守城,但第二天又打算跑,然後又被李綱攔住,李綱跪倒在地一邊磕頭,一邊痛哭,讓趙桓留下。
    經過反反複複的拉扯,趙桓終於表麵答應,但私下卻派使臣去與金國議和。
    最後帶回來的消息是:給金軍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白銀,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尊稱金帝為伯父,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並派一個宰相、一個親王到金營為人質,等他們安全度過黃河,再放回來。
    這可把李綱給氣個半死,說什麽也不能答應!若陛下執意如此,老臣隻好辭官。
    趙桓安撫李綱,明天再說。
    待李綱走後,趙桓轉頭就履行了議和條件。
    而派去的親王就是趙構。
    ...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