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成也儒家,敗也儒家

字數:5020   加入書籤

A+A-




    敘述姐:
    愛新覺羅·弘曆,雍正的第四子。
    雍正嗝屁之後,大家夥把牌匾上的紙條拿下來,再和雍正身上的紙條一對比。
    emm..發現上麵寫:小姐姐,加個微..
    弘曆:拿錯啦!是這張。
    呃..拿錯了,發現上麵寫的是弘曆的名字。
    公元1735年,弘曆登基,改元乾隆。
    也就是眾所周知的乾隆帝。
    乾隆初政,主要以儒家理念為指導,將老爹的嚴政放寬一些,讓官員和百姓稍微鬆口氣。
    乾隆有一點比雍正活得明白,就是不信長生。即位後,就把宮中的和尚、道士全都趕出了宮。
    政治上,在老爹一係列的新政基礎上,加以完善與修改。
    康熙、雍正二人已經基本給乾隆鋪好了路,隻要他不作死,基本不會出問題。
    乾隆做到了,起碼前中期都做到了。
    乾隆一方麵重視農業生產,另一方麵繼續鼓勵墾荒、組織移民。根據全國人口迅速增長、土地相對不足的實際情況,提倡農民種植高產作物。
    另外普免全國錢糧,各地區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較大幅度的發展,耕地麵積擴大,人口激增,國庫充實。
    乾隆立誌於平定邊疆叛亂,哪裏叛亂,打哪裏,該出手時就出手。
    苗疆之亂、瞻對之役、大小金川之役、清緬戰爭..等等。
    這些戰役,有好有壞,有不得不打的,也有勞民傷財,得不償失的。但這些說不清的,就不細講了。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全國已開墾土地達七億八千萬畝。
    乾隆初年的時候,全國人口一億四千多萬人。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全國人口已近三億人。
    國庫存銀則長期保持在六、七千萬兩之間,幾乎相當於全國每年賦稅總收入的兩倍,整個社會經濟呈現了空前繁榮的新局麵。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的努力,在乾隆這個時期達到了最為鼎盛的時期。史稱“康乾盛世”。
    然後..他就開始作了。
    乾隆生平有幾大愛好,其中一個是旅遊。與電視劇不同的是,他不是微服私訪,而是大張旗鼓的六下江南。
    美其名曰:學習自家老爺子,體察民情。而實則玩樂之意遠遠大於康熙的出訪。
    宮嬪妃子、文武百官相隨,一出動就是上萬人的隊伍,耗資巨大。
    再其一就是愛搞文字獄。
    某某某:來!左邊,跟我一起畫個龍。在你右邊,畫一道彩虹~
    乾隆:什麽?!跟你一起畫乾隆?大膽!!
    乾隆一生,各類型的文字獄案件高達一百多起,一人占了整個清朝百分之七十。
    所牽連、株連的人更是遍布全國,不明不白下獄或處死的人,數不勝數。
    乾隆還是個維持滿族語言、滿族風俗的皇帝,為此出台了一係列保護滿族風俗的政策,但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滿族正在被漢族逐漸同化,彼時的滿族不再是當初入主之前的滿族了。
    這一點仍乾隆如何挽回,也挽回不了。
    乾隆有個寵臣,不說名字大家也知道是誰,便是和珅,和大人。
    和珅在早年以清正廉明的形象,取得乾隆信任後,便開始了平步青雲,貪汙受賄,最終成了曆史上吃得最飽、最富得流油的超級大貪官。
    乾隆五十七年,英國代表大使馬戛爾尼,等八百人來訪。
    大臣:三跪九叩!
    馬戛爾尼:為什麽要下跪~這太侮辱人了。
    乾隆:拖出去斬了。
    馬戛爾尼:跪跪跪!
    馬嘎爾尼給了乾隆一封喬治三世的書信,主要是想和乾隆做生意,讓他開通海上貿易。
    然後乾隆的回信很有意思,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名為‘敕英咭利國王諭’。
    “敕諭”是皇帝對自家附屬國和臣子的詔令,單是這兩個字就能看出,乾隆的態度是傲慢的,是瞧不起英國的。在乾隆眼中,英國甚至是清朝的附屬小國。
    回信所說,自然是拒絕外交。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從乾隆開始,清朝實現了全麵閉關鎖國。
    乾隆活得很長,公元1795年,在位六十年的乾隆退位了。主要是因為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他不能超過自己爺爺。
    乾隆禪讓給了第十五子顒琰,乾隆尊太上皇,但實際政權依舊是乾隆掌握。
    直到公元1799年,乾隆終於是嗝屁了。
    終年89歲。
    ...
    聽罷之後,眾人麵麵相覷。
    所關心的並不是閉關鎖國,因為在封建製度下的眾人,並沒有意識到閉關鎖國又能怎麽樣。
    第一個念頭而是這老東西可真能活啊。
    秦始皇看向王莽:“王莽,你似有話想說。”
    王莽點頭,隨即上前。
    王莽:“有很多話想說,但又不知如何開口,怕被杠精杠。”
    秦始皇:“那便朕來說,乾隆先不談,朕一直以來有個問題想問你,但遲遲沒問。如今乾隆來了,朕突然想問了。”
    “始皇請問。”
    “朕見識過你那個時代的繁華,見識過那個時代的熱武器威力,曆朝曆代相比真的是差距如星河啊。世上是無神兵的,在現實世界,誰能擁有更強大的熱武器,誰就能主導世界。”
    王莽點頭:“沒錯。”
    秦始皇:“一代又一代的國朝與君主到來,朕其實一直都在觀察,到底是從哪裏開始變化、改革。明、清兩朝開始有了火炮、火銃等物,有了些熱武器的雛形,但...”
    秦始皇搖頭:“但還是不夠,遠遠不夠!他們都沒有大力發展,甚至都沒有把這個當成重點去研究,打仗的主要形式還是依靠冷兵器。”
    “不單單是熱武器,還有一個小小的手機,可以兩個相隔萬裏的人就能實時對話。還有電視機,是如何記錄下來那些演員的,還有飛機,隻需幾個時辰便可達萬裏之外....”
    “所以朕不理解,朕不能想象。華夏已經這樣五千年了,是怎麽就突然一下,變成了你那個時代的。這個過程在哪?為什麽朕遲遲沒有看到發展呢?”
    話落,滿殿寂靜。眾人似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所有人齊齊看向了王莽。
    王莽:“打個比方吧。有一個村子,他們自給自足,隻種植小麥和青菜。他們世世代代就隻吃這兩樣。突然有一天,有個外村人到來,給他們帶來了大米、土豆、番茄,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食物,他們排斥外村人,也不要他們的東西。甚至是自傲的說:我們吃得飽,還讓外村人滾。”
    “他們的眼光隻有這個村子,不知外麵的世界有多大。也不願意和外村人交流、互相學習彼此的技術。長此以往下去,結局會是什麽。”
    李世民:“長此以往,村子依舊是這個村子,但其他村子因為不斷學習,不斷發展,最後變成鄉鎮、變成城市。”
    王莽:“然後呢。”
    朱元璋:“若那些城市來打,這個村子將毫無還手之力。與世隔絕,隔得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王莽:“所以你們現在意識到閉關鎖國的嚴重性了嗎,乾隆的閉關鎖國是他這輩子做得最錯最錯的一件事,但..又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封建製度的弊病,是儒家思想的弊病。五千年華夏大地,成也儒家!敗也儒家!!”
    寂靜...
    許久之後。
    秦始皇喃喃說道:“懂了..朕懂了..”
    眾人看向秦始皇。
    秦始皇深吸口氣,似是有些疲憊:
    “華夏會為自己的傲骨買單,會為自己的閉關鎖國買單。終有一日,華夏大地將會如浴火的鳳凰一般,付出極其慘烈的代價!而..浴火重生......”
    ...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