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朝議

字數:5243   加入書籤

A+A-


    一想到自己此番作為,趁亂將整個山西的兵權牢牢抓在手中,九鎮兵馬一下子到手兩鎮。
    朱翊鈞便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揚,雖極力控製著臉上的得意,可心中卻忍不住笑開了花。
    這可是二鎮兵馬呀!
    一下子。
    距京畿不過五百裏外的山西之地,憑空多了一支受命於天子,並且對自己絕對忠心的兵馬。
    此刻朱翊鈞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沈烈英氣的臉,心中自然滿是激賞,這心腹愛將每一次行事都出人預料。
    配合的天衣無縫。
    想君臣二人。
    一個在前線打拚,另一個在朝中呼風喚雨……
    憑著一場大捷,實打實的軍功,將禦史台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言官壓的死死的,任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鬧騰。
    這愜意滿足的滋味,讓朱翊鈞好似吃了人參果一般舒坦,自親政以來從未有過的舒坦!
    怎一個爽字了得!
    要不怎麽說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呐。
    沉吟著。
    看著一言不發,好似泥菩薩一般的左右都禦使,朱翊鈞想了想,覺得是時候表彰功臣論功行賞了。
    加恩遼東李氏本在情理之中。
    現如今。
    有老將李成梁率領遼軍坐鎮關外,穩穩當當的彈壓著那幫子女真人,他的長子李如鬆又控製了山西。
    這盤棋已經活了!
    試想將來一旦時機成熟,這父子二人一個從東邊出兵,一個從南邊出兵夾攻韃靼各部……
    再加上戚繼光鎮守京畿。
    局勢可以說一片大好。
    當然這盤棋不是朱翊鈞布置的,而是從隆慶和議之後,受了刺激的張居正一手策劃,經過了十年變法,苦心經營……
    大明對韃靼的絕對劣勢,便這樣扭轉了過來。
    如今終於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
    沉吟著。
    朱翊鈞又想起來一個人,除了報捷加上喊冤之外,沈烈還在奏折裏推薦了一個人,大同參將馬林。
    最要緊的。
    這個馬林也是名將之後。
    想及此。
    朱翊鈞心中又是一喜,覺得破格提拔了他,這朝野上下誰也說不出什麽,便朗聲道。
    “傳朕旨意,擢大同鎮參將馬林為本部總兵……”
    大同總兵不是剛好出了缺麽。
    讓這個馬林頂上去。
    帝黨麾下又多了一員大將。
    “眾卿意下如何”
    少年天子是得意了,盡情攫取著兵權,栽培著武勳中的少壯派,將一個個心腹愛將安排到重要的位置上去。
    可落在下風的禦史台幾位大人卻依舊一言不發。
    很識趣……
    在少年天子,在君權麵前選擇了忍讓,主要是馬林此人也確實是名將之後,不太好針對。
    於是又一陣難捱的沉默後,代理首輔張四維趕忙向前走了一步,又恭敬道:“陛下聖明。”
    內閣代理首輔點了頭,閣老們又不反對。
    這事兒就算成了。
    可誰都知道重頭戲還在後麵,此番大風波的主角還沒出場呢,以萬歲爺的脾氣,對那個沈烈的賞識來說……
    那沈烈必然是要升官賞賜的。
    果然。
    片刻後。
    龍椅上傳來了萬歲爺略帶稚嫩的聲音:“傳朕旨意,擢沈烈錦衣衛指揮同知,兼理東廠……”
    話音落。
    大殿中反對聲四起。
    “臣以為不妥。”
    “萬萬不可!”
    禦史台的幾位都禦使終於憋不住了。
    紛紛出言阻止。
    頃刻間。
    大殿裏陷入了一片紛亂。
    “請陛下收回成命!”
    “臣附議!”
    隨著六部中也有幾位侍郎站了出來。
    齊聲反對。
    大人們心中明鏡一般敞亮,這件事是一定要阻止的,這個沈烈才當上錦衣衛指揮僉事沒多久,一轉眼便升了同知。
    再升官那不得當指揮使了麽
    現如今。
    此人已經牢牢把持了東廠,又屢立戰功,若是再讓他掌握了錦衣衛,集廠衛大權於一身。
    這念頭一冒出來,大人們便不由得汗流浹背。
    在大明兩百年曆史上,集廠衛大權於一身的人有沒有呐,那自然是有的,比如當年的王振,劉瑾之流。
    可那都是宦官……
    區區閹黨!
    雖然說看起來很威風,可那不過是依仗著皇帝的羽翼,扯著虎皮做衣裳,充其量便是一夥跳梁小醜。
    可這個沈烈並非閹人,也沒有功名,最讓人頭疼的是,這個人不是紙上談兵的王振。
    他是真的能打!
    還很猛!
    若真被此人掌握了廠衛。
    那還了得麽
    “請陛下收回成命!”
    於是在一片沸沸揚揚的反對聲中,朱翊鈞勃然大怒,倔驢脾氣又上來了,當場便抓起了一本奏折,向著一個侍郎砸了過去。
    “混賬東西……有功不賞,是非不分……你這狗才……真當朕是無道昏君麽!”
    可不管天子如何暴跳如雷,殿內大人們隻是不準,很快就連張四維也站出來反對。
    眼看著天子的臉色變得鐵青,站在龍椅旁的馮保歎了口氣,覺得腦袋瓜子嗡嗡的。
    “得嘞!”
    又來了!
    這萬曆朝呀。
    自從去年太師病重,不再過問朝政以來,君臣不和,意見不同,可真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好似針尖對麥芒一般。
    這事兒。
    馮保是心知肚明的,這在大明是常態,甭管哪位天子登基,文官們都得給天子來下馬威。
    想當年武宗朝便是如此,那般大臣甚至給武宗陛下起了個十分嘲諷的年號,叫做正德。
    正德,正德……
    但凡有德之人還需要正麽,那必須得是無德之人才需要端正態度呀,那不是指著武宗皇帝的鼻子,罵天子無德麽
    馮保冷眼旁觀,心中冷笑。
    這萬曆朝呀。
    眼看著大人們又鬧騰起來了。
    可是突然之間,馮保似有所察覺,直起腰,抬起頭,看向了殿外空蕩蕩的廣場上,然後便吃驚的睜大了眼睛。
    片刻後。
    殿內吵鬧聲戛然而止。
    隨著萬歲爺也看向了殿外,群臣好似覺察到了什麽,紛紛轉身,看著那朱紅大門外有一頂八抬大轎。
    正在禦林軍的矚目下,不緊不慢的走來。
    直到那轎子在殿前落了地,打開了轎簾,一位身穿絳色一品官服的清瘦老者,在轎夫的攙扶下走了出來。
    此刻殿內鴉雀無聲。
    又隨著那老者步履略有些蹣跚,一步一步的走進了殿內,眾位閣老,六部大員都傻眼了。
    張四維趕忙一個箭步迎了上去,攙扶住清瘦老者的胳膊,輕聲道:“太嶽公的病情……這是大好了呀”
    突然出現在奉天殿的張居正點了點頭。
    也不言語。
    隻是輕咳了幾聲,便在代首輔張四維的攙扶下,向著那高高在上的龍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