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廠衛密奏

字數:5673   加入書籤

A+A-


    沈烈也不慌,便笑著道:“海公英明。”

    “也不急。”

    沈烈目光變得幽幽,至少在這天子腳下,背靠皇權,手握廠衛,他有七八分把握將這新政,在京畿乃至北直隸一帶強勢推行下去。

    終於中原,江南,西北……

    那便隻能徐徐圖之。

    隨著沈烈啪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目光變得森然,輕聲道:“但……隻要這京城不亂,天子無恙,誰耐我何”

    海瑞心領神會,便不再多言。

    如今京畿之地,大致穩定,皇權,廠衛強勢之下,幾個地主也翻不起什麽浪花,唯獨可慮的是。

    就怕有些人使陰招。

    想到那隨時都會爆發的教亂,海瑞便又擔憂了起來。

    此時。

    門外親衛來報:“大人……平遙鏢局李鏢頭求見。”

    聞言。

    海瑞便站了起來,識趣的告辭了。

    隨著老海瑞背著手,走了出去,便與一個身材瘦長的青年,還有一位樣貌嬌媚,身段極佳的美婦擦肩而過。

    這美婦人也不過二十七八歲,不到三十的樣子,穿著一身素白衣裙,裹著大氅,人是極美的,也十分幹練的樣子……

    常秀念還是第一次來北鎮撫司,不知深淺,忙向著這位看上去十分威嚴的老者福了一福。

    海瑞點點頭,便快步離去。

    一看到這俏寡婦,海瑞似乎明白沈烈要做什麽了,眼皮不由得跳動起來,這小子……

    又搞通州穀物所,又搞銀號,市舶司,又建新軍,如今歐將錦衣衛,五城兵馬司,巡捕營都握在了手中。

    還瞞著他栽培黨羽。

    不聲不響。

    看似舉重若輕,卻刀刀都奔著晉黨和晉王一脈的心窩子戳,這一招一式都是奔著晉黨去的呀!

    他之所以遲遲未動。

    所顧忌的。

    無非是晉黨的反撲。

    世人皆知,自大明立國之初,嚴禁白蓮,白蓮教在京畿混跡的頂多是些神棍,小魚小蝦。

    而白蓮教真正的老巢在哪裏呢

    在甘,陝,九邊混亂之地。

    而如今。

    海瑞知道,這小子……借著皇太後在沈家莊遇襲這驚天大案,就要對晉黨下死手了。

    至於是不是晉黨和晉王府所為。

    重要麽。

    “哎。”

    一聲輕歎。

    海瑞漸行漸遠。

    而身後。

    那雕刻精美的官廳大門徐徐掩上,隨著廳中光線暗了下來,便隻剩下沈烈,鎮撫田洪,與李常氏母子二人。

    “大人。”

    略有些幽暗中。

    四下無人。

    常念秀,李朝花母子向著沈烈見了禮,便從懷中取出火漆密封的密匣,遞了過來。

    沈烈點點頭,應了一聲:“嗯。”

    吩咐二人先在京城的平遙鏢局落腳。

    等待命令。

    然後沈烈便帶著密匣匆匆離去。

    當夜。

    慈寧宮。

    燈火通明。

    大殿內除了幾個心腹技勇太監,便隻有皇帝,太後,大太監馮保與錦衣衛指揮使沈烈四人。

    殿內氣氛略有些壓抑。

    而皇帝低頭不語,太後正襟危坐,看著沈烈親手將密匣打開,取出了一封廠衛從晉地發來的八百裏加急。

    此刻沈烈神態木然,將那密報打開,輕聲道:“密報……寧河恭翊王挾晉王世子意圖謀反。”

    頃刻間。

    本已經十分安靜的殿內。

    落針可聞。

    皇太後玉體一顫,馮保眉頭微皺,唯獨皇帝卻好似早已知情,那日漸威嚴的臉上透出了些許寒霜。

    “再報,錦衣衛千戶刀十三,揭發寧河王府不法之事……該人不遵祖訓,包藏禍心,招納亡命,以重金收買本地巡撫,總兵一幹大員,且勾結晉黨,藏兵於五台山中……反形已具……”

    “再報,寧河王鑄造印章,私募府兵,且勾連惡教,共得護衛及經曆、鎮撫司、千、百戶所印,凡五十有八,為置備兵器,又遣人往韃靼各部收買皮帳,製作皮甲,及私製槍刀盔甲,並佛郎機銃兵器,日夜造作不息。”

    “且該員假傳太後懿旨,曰……奉太後之名起兵入京,清君側,除奸佞,若不早製,將來之患有不可勝言者。”

    這一聲聲,一句句。

    落在心頭。

    頃刻間。

    在這慈寧宮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而隨著沈烈將幾份密奏遞過來,讓皇帝,太後,馮公公傳閱過後,那空氣便好似凝滯的叫人窒息。

    良久。

    隨著沈烈躬身退下,垂手站在一旁。

    朱翊鈞便抬起頭,向著太後輕聲道:“母後容稟,因是廠衛上奏,皇兒感到事關重大……如今,朕決意動用內帑,犒賞三軍,並暗中布置一切,不知……母後意下如何”

    話音落。

    李太後玉體微顫,便輕聲道:“皇兒……秉公處置便可。”

    朱翊鈞便應了一聲:“是。”

    這時候。

    皇帝,指揮使便好似有什麽默契一般,一前一後的告退,而片刻後,這空曠的大殿內便隻剩下李太後與馮保二人。

    一陣冷風吹過。

    馮保忙道:“太後不必掛懷,那寧河王假托太後之名,起兵作亂……無非是癡心妄想。”

    曆朝曆代,假托皇太後之名起兵謀反的亂臣賊子,那可真是太多了,畢竟清君側,除奸佞的口號。

    看起來十分大義凜然。

    “奉太後密旨,令起兵入朝。”

    這種話聽聽便是了,從三國時期的高平陵之變,鍾會之亂開始,多數亂臣賊子都是這麽說的。

    李太後點點頭,玉容不變,可心中卻早已翻起了驚濤駭浪,她自然不擔心皇兒懷疑她這個做娘親的。

    可是。

    李太後卻聯想到了別的事。

    她生的皇兒,她還能不了解麽,且不論那寧河王,晉王府和晉黨到底有沒有謀反,可皇帝也表現的太沉穩了。

    這沉穩。

    讓她這個當娘親的心中有些發慌,讓她覺得有些陌生。

    “寧河王謀反……還勾結了韃靼人,白蓮教,還在五台山中偷偷的打造軍械……”

    這事兒還讓錦衣衛打探到了

    李太後怎麽想,怎麽覺得這事兒離奇。

    而此時。

    李太後在迷茫中,卻忽然想起了武宗朝,那一場世人皆知的寧王叛亂,心中忽然好似明白了什麽。

    “寧王之亂……”

    那能叫叛亂麽

    那就是一場人為製造的鬧劇!

    別人搞叛亂都是生怕別人知道,可當年那位豬一般的寧王,卻鬧的滿城風雨,唯恐天下人不知。

    似武宗那般英明神武。

    卻一再縱容。

    滿朝文武,楊廷和,劉健,謝遷,李東陽,那麽多足智多謀的大學士都假作不知。

    從皇帝到內閣,再到百官便好似聾了,瞎了一般,由著寧王瞎折騰,那也能叫叛亂

    那其實是一場……

    十分詭譎的文官集團,與皇權之爭,而那蠢豬一般的寧王不過是受人蠱惑的可憐蟲,犧牲品。

    誰在蠱惑他叛亂呐,除了帝師楊廷和之外,隻怕武宗皇帝朱厚照,也是始作俑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