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忙碌的工部

字數:3948   加入書籤

A+A-


    看著圖紙,李意卿沉吟了會兒。
    尚建邦此時正和兩個木匠就著圖紙探討,李意卿看向案桌上的弓弩,走上前觀摩了下。
    “尚大人,這弓弩本官可一看?”
    尚建邦正和木匠說得入神,沒怎麽聽李意卿的話,擺擺手就繼續跟木匠討論了。
    李意卿上前拿起弓弩,把機身對準角落,仔細尋摸了下。
    製造司公事房為了便利,在裏麵打了個靶子。
    李意卿摸索了下,扣動弩機。
    箭矢‘咻’地一下飛出去,不出是十米,箭矢到半路‘跟本書作者碼字一樣,疲軟無力’掉了下來。
    李意卿蹙眉,這別說射中,連靶子都沒挨上。
    許是看到李意卿的動靜,尚建邦和兩位木匠看了過來。
    譚木匠是一位有著多年經驗的木匠,見李意卿拿著桌上那把弓弩,並且已經上手,臉色就是一沉。
    “李大人,這是我們製造司根據古籍,上下商討打磨出來的弓弩,萬不可大意了。”
    話語裏,還帶著一些警告,李意卿並不在意,碰了人家正在研究的東西,被說很正常。
    要不是他想要看一下這把連弩,他也不會這麽冒犯。
    李意卿拱手,臉帶歉意道:“是本官的不是,還請幾位原諒則個。”
    譚木匠本就是每日在工部跟這些木頭打交道,這會兒李意卿一個六品官員跟他道歉,倒是讓譚木匠漲紅了下臉,嘴唇上下動了動,最後還是沒說出什麽話來。
    鄭鐵匠見此,爽朗一笑道:“李大人,這連弩工部製造司琢磨了一年,好不容易製造出來一把,跟古籍上說的一樣能連發弓弩,譚木匠說話急,噎人了些,還請大人海涵。”
    別說,這鄭鐵匠看重大塊頭,說話甕聲甕氣,說話倒是聽著有些文氣,如果不是那音量能傳到隔壁的營造司的話。
    李意卿沒接著說下去,反而沉聲道:“我見這弓弩似乎可以連發五箭?但屋裏的靶子離我不過六丈,但箭矢隻在半空便落了下來。”
    說到這個,屋裏的人臉色都不好起來。
    李意卿說的事,大家都知道,這會兒不正各有想法,都想著怎麽改動,鐵匠木匠加上製造司的尚主事各有想法。
    鄭鐵匠放下案桌上的圖紙,往邊上走了兩步。
    接著語帶煩悶道:“行了,行了,先前我們還不是從一張稀爛的古籍上,慢慢琢磨出來的連弩嗎,不若兩三人並作一組,再多做幾把出來,到時再取之所長。”
    工匠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又看向說話的鄭鐵匠。
    最後一致看向尚主事,李意卿眼神微閃,看來尚主事和鄭鐵匠是個有本事的。
    尚建邦見大家都看向他,輕笑道:“鄭鐵匠說得極是,不若我們三人並作一組,一個月之後看看哪組做得好。”
    大家連忙點頭,而後想法差不多的自動並作一組了。
    眼見製造司的人快要組隊好了,李意卿急忙道:“不若加上我一人如何?先前家父打造的水利風車,本官出了不少力的。”
    好家夥,這製造司的人可真能忽略人啊。
    要是他是個社恐的,怕不是都說不上話了。
    李意卿的話一出,大家都安靜了下來。
    譚木匠更是霎時間走到李意卿跟前,目光如炬地看著他說道:“水利風車?那不是一位農民獻上來的嗎?”
    這水利風車可是工部主要打磨的,譚木匠又是工部數一數二的木匠,當時盛京第一台風車他也是有參與的。
    李意卿正要回答,尚主事就笑著開口道:“老譚啊老譚,這獻上水利風車的農民便是李主事的父親,咱這李主事還是新科連中六元的狀元,在翰林院不到三月,便因大功晉升到工部了,最近營造司就是在忙活那叫什麽糖作坊的。”
    前麵就說營造司管的就是房屋土木修葺(qi),這不是準備的糖作坊就是營造司最近開始動工的。
    工部的工匠們多數都是埋頭苦幹的,連中六元的狀元倒是知道,但沒想到眼前的人就是那連中六元的李狀元。
    而且尚主事說的打製水利風車的李長江就是李意卿的父親,那剛剛李意卿說的話,是有可能的咯?
    譚木匠更是一喜,剛剛對李意卿的成見一掃而空,抓著他欣喜道:“你父親便是那李長江?他不止做出了水利風車,好些年前的碾穀機也是他獻上來的,當時也是我和幾位同僚在盛京打了第一台碾穀機。”
    碾穀機不好說他也參與,但水利風車,那會兒也沒特意瞞著。
    想到這,李意卿便沒反駁,點頭笑道:“是也,本官對木工打造上,也有一些心得,不若加上我一人?”
    譚木匠倒是想跟李意卿一組,但他和尚主事還有一位鐵匠已經說好了。
    鄭鐵匠哈哈一笑,上前道:“老譚啊,這會兒定是老鄭我占便宜了。”
    鄭鐵匠嘚瑟地跟譚木匠說完,轉頭拍了拍李意卿的肩頭道:“怎麽樣?李主事,可要來我這隊?到時我們把老譚頭給壓下去。”
    李意卿還未出聲,譚木匠鼓了下臉道:“哼,我們這可都是一直打磨連弩,又都是老手了,到時不知誰贏呢。”
    就這樣,李意卿跟鄭鐵匠一個隊的,還有一位姓賀的木匠。
    工部很大,就是製造司有個作坊在盛京城外。
    在工部辦公的地方還是比翰林院大上不少,至少幾組人各忙各的,還一組一個靶子都不礙事。
    也是這日開始,李意卿才有了些現代忙碌的感覺。
    比翰林院摸魚的時候還忙上不少,偶爾回去他爹還在一起參詳,打磨弩臂機身。
    十月底,作物都收完了,李家才買了個小莊子。
    相比安慶府,盛京買的莊子確實小上不少,隻有個五十多畝。
    自從李意卿在工部忙碌起來,吳氏和李長江也不拿這些事去煩他了。
    等李意卿回來,吃晚膳的時候,吳氏才跟他說莊子已經買好了。
    “娘,這莊子在哪裏?離盛京遠嗎?”
    吳氏刨了一口米飯,慢悠悠道:“倒是不遠,離盛京不過兩個時辰,就是有些小了,田地也有些貧瘠。”
    李長江在邊上急忙道:“有總比沒有的好,這莊子咱們家找了好些時日了,過兩天我過去看看地裏先漚些肥,等過了年開春,糧食種上去,收成估摸比早些年沒肥料的時候還好。”
    李意卿一聽,是這個理,再說家裏還怕沒有這些銀兩嗎,多買上些產業也好。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