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丹藥降品

字數:3241   加入書籤

A+A-




    自從拜入羅以蕊門下後,薑謙跟虞景之間的交集也變得多了起來。
    大師兄吳島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未返回宗門,薑謙其餘的幾個師兄,也隻有兩人還留在青元峰,其餘三人要麽外出曆練,要麽在玄陽穀的其他城鎮坐鎮,擔任丹師。
    留在玄陽穀的這兩名師兄,名叫丁曲和潭尚,雖然留在了宗門內,但薑謙見到他們的次數卻很少。
    隻有在上午羅以蕊講道時偶爾能碰上。
    也因此,同為金丹修士弟子,且經常在青元峰出沒的虞景,便成了薑謙最容易遇到的同階弟子。
    不過二人也談不上多熟識,僅能算是認識。
    薑謙拿起古籍翻閱,不成想今日他還能在清全城遇上虞景。
    從小在金丹修士身邊耳濡目染,所以對於虞景的眼界和能力,他還是認可的。
    一本能讓她駐足翻閱的古籍,一定有其可取之處。
    這段時間他在坊市之間走動,多憑的是造化紫氣的特殊感應,以此來判斷是否遇到了有隱藏價值的物品。
    不料卻疏忽了一點,造化紫氣隻能感應到部分特殊物品,對於有些特殊物品,造化紫氣是不會做出反應的,需要他親自去探查。
    眼下這本古籍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造化紫氣對於古籍沒有反應,所以薑謙便將其給忽略了。
    翻閱了幾頁之後,薑謙眼中的興趣意味愈加濃厚,果然,他猜測的沒錯,這本古籍的確有特殊之處。
    古籍之中記載了一種特殊的煉丹手法,可以提高煉丹時丹藥的品質。
    隻是能提升的程度不高,與一般的煉丹手法相差不多,而真正引起虞景注意的是,這本古籍中,提到了一個可以大量提升丹藥品質的猜想——重煉丹藥。
    即把一顆已經煉好的丹藥重新放入丹爐中煉製,通過二次煉製,來使丹藥的品質得到提升,而這本古籍中的特殊煉丹手法,便是在此猜想的情況下研究出來的。
    不過這種方法卻有一個重大缺陷,在煉丹師的認知中,重煉丹藥的結果,大概率隻會得到一顆廢丹。
    煉丹是一個完整連續的過程,其間任何的差錯,都有可能導致丹藥煉製的失敗。
    煉製成功一顆丹藥後,便意味著發生在這顆丹藥上的一係列變化都已結束,丹藥內部已經達到了一種平衡。
    重煉會破壞這種平衡,而平衡破壞的結果,自然便是丹藥損毀。
    在這本古籍中,提出要維持重煉過程中丹藥的平衡,需要修士對火焰和丹藥有超出境界的控製力和理解,此外還需要一種可以暫時隔絕丹藥和爐火的特殊靈物。
    看到這兩個條件的時候,薑謙的臉上露出了和虞景如出一轍的表情。
    先不提那種特殊靈物究竟是什麽,光隻那句需要修士擁有超出修為的火焰控製力和丹藥理解,這不是純扯淡嗎?
    都有這種能力了,在第一次煉製丹藥的時候就可以將丹藥的品質提煉到更高,何須重煉?
    正當薑謙要放下典籍時,他想起了儲物袋中那枚上品築基丹。
    那枚築基丹上的宗門印記,薑謙試過許多次,都無法撼動分毫,要是強行破除,隻會使得築基丹損毀。
    印記與丹藥本身的聯係極其緊密,任何印記上的變化,都會對丹藥本身造成影響。
    如果,他根據這本古籍中記載的方式,在重煉的過程,不以提升丹藥品質為目標,而是讓丹藥的品質出現下降,說不定便能破除宗門留下的印記。
    薑謙越想越覺得這個方式可行,降低品質比起提升品質要簡單不少,以他現在對草木之力的掌控,成功的幾率還是有的。
    要是能因此將手中的築基丹給成功處理了,倒也省卻了他跑到宗門外出售丹藥的功夫。
    更主要的,還是薑謙對於古籍中提到的重煉丹藥的方法,有著一定的興趣。
    若是吃透了這種方法,他的煉丹能力有可能會得到大提升,屆時對自身修為上的助益,也會更大。
    “喂!這位兄台,你怎麽擅自開始翻閱了,要是不買,隨意翻閱也是要付錢的!”
    被圍觀眾人調侃取消的老頭,終於有了一絲的喘息機會,卻正好看到了薑謙在翻閱他的古籍。
    心中種種負麵情緒上湧之後,老頭便對薑謙喊出了聲。
    正在思考的薑謙突然被老頭的喊話打斷,微微愣了一下,見是這個攤位的主人之後,便微笑著回到:“老哥別急,這本古籍多少靈石,我買了。”
    “你……這本古籍售價兩百靈石!”
    見薑謙回應,老頭剛想繼續發泄心中的情緒,卻聽到了薑謙要買書的消息,便立馬改口道。
    薑謙聽後,倒也並未過多在意,放下一小袋靈石後,便收起古籍離開了攤位。
    見薑謙這麽幹脆,老頭也愣了一下,難道老頭我賣便宜了?
    圍觀的修士一時也有些不解,過了一會,直到人群中一個修士突然高呼道:“我懂了!原來大家都被虞姑娘給唬住了!”
    “你們想,虞姑娘看不上是因為人家是金丹修士的孫兒,而對於我們這些一般修士而言,虞姑娘看不上的東西,很有可能對我們有大用!”
    眾人聞言恍然,頓時又陷入了一陣惋惜中。
    老頭聽後,也更加堅定了是他賣便宜了的原因。
    ……
    薑謙拿到古籍之後,便也不在清全城多作逗留,改換回容貌後,便返回了玄陽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