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清算李岩上
字數:2470 加入書籤
李岩,原名李信,河南舉子出身,崇禎十三年1640)投奔李自成,獻四策:均田免糧、除暴恤民、嚴明軍紀、尊賢禮士,又作“迎闖王,不納糧”等歌謠,教商販和兒童們四處傳唱,以收攬民心,因此深得李自成的賞識和信任,被任命為帥標製將軍,位在帥標諸將之上,僅次於中權親軍權將軍劉宗
永昌元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大順軍攻占北京以後,李岩又諫四事:退居公廠,擇吉登基;分等處置降官,惟貪汙抗拒者嚴懲;移軍城外,不與民眾混居;招撫吳三桂,以大國封明太
李自成退出北京後,接連兵敗,河南州縣多叛,李岩主動請纓,要求率兵兩萬平亂,丞相牛金星認為李岩這是想要分兵自立,征得李自成同意,設計殺死了
李岩文武雙全,慷慨豪爽,深得軍心,他的被殺得到了包括田見秀、劉宗敏、張鼐在內很多將領的同
所以,聽李岩會這樣說,張鼐有些不敢相信,說道:“我軍曆來紀律嚴明,過城邑不得入民房,除妻子外不得攜帶其他婦人,馬踏禾苗者死,更別說殘虐百姓剛一進北京的時候,陛下還下了嚴旨:‘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有兩個士兵強搶前門商鋪的綢緞,被軍法司逮到,當即就被斬首以正軍法了,還把手足剁下來釘在了前門左邊的柵欄上,以儆效尤,誰敢胡作非為?京城秩序井然,店鋪營業如常,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即便撤離北京前有過些許混亂,也遠遠談不到民怨沸騰,人心盡李岩又不是看不見,他不會自己往自己臉上抹黑,硬說我軍軍紀敗壞吧?”
李自成笑道:“李岩所說的軍紀敗壞不是指這些,而是指‘追贓助餉”
張鼐撇了撇
他雖然同情李岩,卻並不認可李岩對追贓助餉的指責,憤然說道:“追贓助餉是針對貪官汙吏的,他們也能算老百姓?”
田見秀也搖頭說道:“那些官老爺都是蛀蟲,不耕而食,不織而衣,哪有這樣的老百姓!”
顧君恩卻並不同情李岩,說道:“去年三月十九日進北京城,同月二十七日開始追贓,陛下有明旨:三品以上文武大僚多為貪腐之輩,除個別清官外一般不予錄用,發往各營追贓助餉;四品以下官員分別情況,多數授職,讓他們自動捐銀助餉,隻有少數劣跡昭彰的才發到各營追陛下已經采納了李岩分等追贓的諫章,可是李岩卻仍然說我軍軍紀敗壞,其心可誅!況且追贓僅僅十日,四月初八陛下又有旨意,命令停止追贓助餉,所有官員不論是否已經交足所派餉額,一律釋他還有什麽可指責的呢?”
張鼐是個武將,對政治不太擅長,田見秀雖然深諳其中三昧,但他當時坐鎮西安,對北京的情況了解有限,所以兩人一樣,同情李岩更多是出於情感,並沒想那麽多,聽顧君恩這樣一說,頓時覺得李岩確實有些居心叵測
李自成看了看若有所失的田見秀和張鼐,微微一笑,對顧君恩說道:“懷德顧君恩字),你接著”
他要的就是這種效
李岩之死,文官皆曰該殺,武將卻多有同情,被李自成視為左膀右臂的劉宗敏,就曾揚言要殺了牛金星為李岩報仇,從此文武失和,嚴重削弱了大順軍的戰鬥力,也損害了李自成的英明形
這正是李自成把話題引到李岩身上的原因,他要重新樹立自己的形象,而顧君恩就是他的托,雖然他事先並沒跟顧君恩通氣,但他很了解顧君恩的立場和為人,想說的事又全都是事實,並沒有歪曲或栽誣,所以他並不擔心不通氣就達不到目
“一切還是自然而然為好,通了氣就難免著了痕跡,讓人覺得是套”他
顧君恩接著說道:“我大順主要有三條國一是免糧免役,這一條既不用納糧完稅又不用應徭服役,當然沒人會反對,尤其是貧苦百姓,特別擁護這項政可是不納糧的話,數十萬大軍吃什麽?所以就有了第二條國策,追贓助這條政策是針對貪官汙吏的,對普通百姓來既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可是天下誰不痛恨貪官汙吏?因此它同樣是一條大快人心、頗受擁護的政”
“是啊!”張鼐握拳說道:“我就恨不得殺盡天下贓官!”
顧君恩笑了笑,說道:“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可是小張侯你想過沒有,這也是一條嚴重傷害官紳利益的政策,會招致他們的瘋狂反”
“反對怕什麽?”張鼐年輕,又是自幼從軍見慣了殺戮的人,聽了這話,心中不忿,立即衝口說道:“我們有刀有槍,誰敢反對就殺誰,我就不信他們不怕死!”
“他們怕死,”顧君恩搖搖頭,“可是別忘了,他們掌握著筆杆”
“那又如何?”張鼐不明所以,筆杆子能對抗刀劍嗎?
李自成接話道:“他們不是用筆寫瞎了朕的左眼嗎?可是朕的兩隻眼睛明明都是好好‘眇左目’的是補之李過字),不是朕!朕與陳永福折箭為誓,約定必不加害,他們就聯想到朕被陳永福射了一箭,卻不知楊仲武與羌酋同樣折箭為誓,又是誰射瞎了誰的眼睛?”